第297章 兩位肺癆病名角

字數:10902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師父們,我回來了,來來來,大家都餓了吧,這是我菠蘿包,又鬆又軟又甜,你們嚐嚐。”
    林三七說完,順勢就坐在了老頭們身邊。
    施老爺子咬了一口,那是相當滿意:
    “嗯,不錯,一股子菠蘿奶香味,適合我們老人吃。”
    丁老爺子嚐了一口後也有點驚訝:
    “還真是菠蘿味,這可是正宗的南方麵包,在北平能吃到太難得了。”
    這年頭還沒有科技與狠活,是什麽味的,就一定是哪種水果加工而成的,全天然。
    林三七又拿出一個飯盒來,一打開,裏麵是一個個淡黃色的酥餅:
    “來來來,幾位師父,再嚐嚐,這是西安的水晶餅,是用白糖、冰糖、青紅絲、豬板油、核桃仁和玫瑰花瓣等多種食材製作而成的,特別適合老人,可是我專門買來孝敬你們的。”
    姚啟明老爺子拿起一塊嚐了嚐,瞬間就激動了:
    “對對對,就是這個味,額們西安的傳統小吃,大夥兒都嚐嚐,小七,你這幾天不見人影,敢情跑西安去了?”
    林三七心想西安是去了,不過是另一個時代的事情。
    “姚師父,您忘了我可是采購科的,可不就是天南地北地跑嘛,這不單位補貼的糧票,我全給你們換成特色糕點了,怎麽樣,我這徒弟孝順吧?”
    韓幫緒老爺子一聽哈哈大笑起來:
    “你小子滿嘴跑火車,誰不知道你小子是有名的錢多票多糧食多,你還差一口吃的?”
    幾個老頭吃得開心,引得中醫院職工和看戲的群眾們頻頻回頭,一個個都饞得直咽口水。
    林三七心想,現在誰都知道自己有吃有喝大魚大肉的,人人羨慕,估計用不了多久,自己就會成為人人喊打的老鼠。
    今天有多風光,六年後就有多悲慘,幸虧自己已經留了退路,否則打死也不高調。
    就在這時,戲台上暖場的“鼓鬧台”已經敲響了,鬧轟轟的現場瞬間就安靜了下來。
    舞台的一側擺放著一個水牌,上麵寫著《四郎探母》,主演是張君秋和譚富英。
    張君秋是男旦,江湖人稱“四小花旦”,後來創立了自己的京劇流派“張派”,絕對一代宗師,就是說話特別逗,喜歡將國粹掛在嘴邊。
    至於譚富英,江湖人稱“譚四”,譚門從譚鑫培開始都是老生,梨園世家非常有名,可惜等到譚六開始,一代不如一代,譚七已經徹底泯然。
    台上這兩位可是當世名角,唱得自然是讓人如癡如醉,幾個老爺子也一個個翹著二郎腿,用手輕輕打著拍子。
    林三七心想,估計這幾個老頭又夢回民國時的風光,然後小二在喊了:來個施爺賞花籃10個,蕭爺賞花藍20個~~~
    慢慢就來取了《四郎探母》坐宮唱段。
    隻聽到公主唱到:“聽他言嚇得我混身是汗,十五載到今日他才吐真言。原來是楊家將把名姓改換,他思家鄉想骨肉就不得團圓~~~”
    唱到這裏還是正常的,隨後花旦是越唱越快。
    譚富英扮演的楊延輝也跟著越唱越快:
    “公主啊,我和你好夫妻恩德不淺,賢公主又何必禮數儀謙。楊延輝有一日愁眉得展,誓不忘賢公主恩德如山~~~”
    場麵開始控製不住了,台上兩夫妻就跟吵架一樣,語速超級無敵快起來。
    拉西皮的琴師拉得都快要冒煙了。(參考顧正秋版坐宮)
    施老爺子笑嗬嗬道:“小七,這就是會說中的西皮飛箭,怎麽樣,聽起來爽吧。”
    林三七撓撓頭:“沒有字幕,反正我是聽不懂,那個叫小番要什麽時候才會出現?”
    “鬧,聽好了,馬上就叫小番了。”
    林三七心想:“傳說中的三塊三到了,得聽仔細嘍。”
    果然,唱著唱著,公主下台了,隻剩下駙馬爺譚富英了,現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一見公主盜令箭,不由本宮喜心間,站立宮門……叫小番~~~~”
    譚富英唱上去了!
    現場掌聲馬上就響成一片,每個人都在叫好。
    林三七還挺失望的,這譚富英在天津唱不上去,咋在北平就唱上去了?他本來還想喝喝倒彩呢。
    下午散場後,很多趕來看戲的老百姓都原地坐在地上,準備著晚上第二場演出。
    中醫院的職工們則一個個都回到了宿舍裏開始準備晚飯。
    林三七攙扶著老頭們朝宿舍走去,看了半天也沒有看到有人在賣瓜子花生,或者盒飯快餐的,顯然小商小販已經開始絕跡了,這可不是好現象。
    還沒走到宿舍,紀副院長已經遠遠等著了:“小七,這邊,這邊。”
    “紀副,咋了?”
    “走吧,國家京劇院的病人們還等著你這位小神醫呢,跟我走。”
    林三七心裏腹誹:知道自己是神醫,那還不主動上門來求醫,還要自己親自過去?什麽檔次?
    想歸想,在一切行動聽指揮的年代,林三七也沒有多少反抗權,隻能乖乖跟著走了。
    小會議室裏,沈院長跟一群客人正在愉快聊天,林三七進門後,所有人都看向了他。
    林三七也在觀察會議室裏眾人,除了一部分像是幹部模樣的人外,還有兩位氣質出眾,一看就是戲曲演員的中年人坐在那兒。
    看到林三七進來,所有人都站了起來,這讓林三七一下子覺得又有牌麵了。
    沈院長笑嗬嗬說道:
    “來來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就是林三七同誌,嶺南派嫡傳,中西醫都學,去年還把他未來老丈人的肺癆給治愈了,這個後來協和醫院的胸片可以作證。”
    小七過來,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國家京劇院的粟院長,這位是……還有這位是馬連良馬老師,這位是趙燕俠趙老師,兩位老師是特意找你看病來了。”
    林三七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便落落大方上前,跟幾位京劇院的領導握手。
    粟院長看到林三七後,其實心中是有疑慮的,你要說林三七的老子林苦參大夫,四九城中鼎鼎大名。
    可眼前這位年輕的小大夫,一看就沒喝過多少墨水的主兒,真能夠治愈肺癆?粟院長心中打了個大大的問號。
    但當領導的人喜怒都不形於色,於是笑嗬嗬握手道:
    “小林大夫啊,久仰久仰,可讓我們好等啊,在中醫院等了很久,說你出差了。等我們來到昌平分院,你又失蹤了,果真是好事多磨啊。
    這次過來呢,是我們京院院有兩位老師需求尋求你的幫助,馬連良馬老師,趙燕俠趙老師,這兩位老師都是我們京劇院的頭牌,一番,是我們國家京劇界的宗師級名角。
    可是這兩位老師這些年都被診斷為肺癆,求遍了名醫也僅僅隻是控製住了病情不再惡化,尤其是馬連良馬老師的情況不容樂觀,現在上台演出都難。
    這不,我們打聽到中醫院有位小神醫,這就求上門來了,嗬嗬。”
    梨園出來的人非常傳統,任何時間都講究規矩,所以哪怕馬連良已經60歲的人了,看到林三七這個小年輕,同樣是微微一鞠躬,非常客氣:
    “麻煩小林大夫了。”
    趙燕俠也是麵帶笑容,客氣地伸出手來跟林三七握了握:
    “小林大夫,你好,我是趙燕俠,以後就是您的病人了,請您一定多多關照。”
    對於馬連良,林三七了解得不多,隻知道這位老兄似乎在天津也翻過車,後來再也不敢去天津演出。在原本的曆史上,似乎也沒幾年可以活了。
    但對於趙燕俠他多少還是知道的,別看她現在客客氣氣,但老太太可是典型的小辣椒。
    後來寧可跟李雲鶴鬧翻,也絕對不肯向她低頭,最後被整得非常慘,寧死不屈,絕不自殺。
    平時最愛喝黑啤酒吃桂圓,一直活到2023年,快100歲了還好好的,更是在荀派的基礎上創立了自己的“趙派”。
    盡管趙派有四大邪派之稱,但不能否認,趙派非常上頭,非常好聽,非常有個性。
    林三七跟馬連良和趙燕俠互相問候後,就一直在觀察這兩人的神情。
    可以明顯看出,趙燕俠中氣十足,麵色如常,光是看看表麵不像是個病人,說明肺結核對她身體的損傷還不明顯,或許還處在初期狀態。
    而馬連良就有些體弱了,顯得病怏怏的,臉色呈現的是蠟黃色,中山裝穿在身上也是寬蕩蕩的。
    顯然,馬連良的肺癆應該是比較嚴重的。
    沈院長這時候站了出來,笑嗬嗬提醒道:
    “行了行了,京劇院的同誌是來上門就診的,可不是來跟你客套的,趕緊的,給兩位老師瞧病,”
    沈院長說完,旁邊的工作人員就遞過來一個紅色的“脈枕”,一個木頭藥箱,另一個工作人員攤開信紙毛筆,在一邊開始研磨。
    林三七一看就倒吸一口冷氣。
    他哪會號脈啊?傳統中醫的一套他幾乎就是一竅不能。另外他也不會寫筆記字呀,這不是要逼著他在眾人麵前出醜嗎?
    要不是這是沈院長吩咐的,林三七都要懷疑自己是不是被職場霸淩,故意讓他下不來台了?
    其實這就是沈院長在使壞,心想讓你小子不好好學中醫,讓你滿嘴都是西醫的一套,現在看你怎麽辦?
    林三七能怎麽辦?都這架勢了,隻能硬著頭皮上了。
    1960年的時候,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肺結核的發病率都非常非常高。
    其中建國初期,我國結核病患病率為1950/10萬,結核病死亡率達到200/10萬,是我國成人傳染病的第一殺手。
    從這個比例換算,每100個人裏麵就有2個肺結核患者。
    而這個數據還是建立未完全精確統計的基礎上,如果建國時有條件一個個篩查過去,相信這個比較更加驚人。
    哪怕到了2022年我國新發結核病患者為88.9萬,在全球30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中僅次於印度,位列第二。
    近現代的許多名人都曾經得過肺結核,比如魯迅、林徽音就是死於肺結核。
    如果要算一算大家熟悉一點的名人,很多很多也是結核病友。
    我們敬愛的家寶同誌啊、那個缺德的香江李家誠、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奶奶、被下屬背刺了一刀的俞敏洪、湖南台的主持人汪涵、電影女星李冰冰等等,都曾經是肺結核患者。
    之前寫到林三七帶著侄子侄女登門潘曄家,有讀者覺得太不可思議,太不負責了,明知道潘父是結核病人還敢去,不怕傳染給孩子?
    其實在那個年代,肺癆可不當什麽惡性傳染病,人們隻看做是一種不治之症而己。
    運氣好點的,活下去。運氣差點的,病個幾年就完蛋。
    不死心的,還會去“軒亭口”砍頭現場,讓獄卒幫忙在饅頭上沾點鮮血給家裏的結核病人吃。
    所以對待肺癆病人,不像後世的“口罩病”那樣需要嚴格隔離,當然不用隔離的還有一個原因,是之前說過,100個人裏麵就有2個是結核病人。
    你們想想,四九城裏哪怕精減過後,1960年還有250萬人口,起碼有5萬結核病人。
    你躺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這家親戚鄰居家有結核病人你不去了,天知道你另一個親戚家其實也有結核病人呢。
    按這種思維,你基本上是出不了門了,因為公交車上多少結核病人?你單位裏多少結核病人?你上學的班級裏也有不少結核病人。
    避無可避,也無人主動去避開。
    所以這次國家京劇院兩位名角趁到昌平演出的機會,主動上門來向林三七求診,小會議室裏,兩家單位的領導也沒有避開。
    在沈院長的催促下,林三七老神在在地坐了下來。
    先是馬連良第一個看病,他這時候已經60歲了,做為京劇界的一代宗師,也屬於老同誌了。
    本來按正常的曆史軌跡,馬連良是在1966年去逝的,這裏麵固然有社會因素,恐怕也與他晚年身體不好,心灰意冷有很大關係。
    林三七閉著眼睛,搖頭晃腦地搭了半天脈,看得沈院長在旁邊直翻白眼。
    “馬老師,你這結核病史多久了?”
    “嗨,不知道多久了,大約是5年前開始出現乏力、低熱,咳嗽長久不愈,於是找了大夫看看,說我是肺癆。後來我跑協和醫院去瞧過,拍了片,這才確診。
    這些年藥吃了不少,咳嗽一直不見好,因為久咳不愈傷及聲帶,您瞧,我這行就是靠嗓子吃飯的,結果現在都登上了場,人也就算是徹底廢了。”
    旁邊的粟院長趕緊插話道:
    “馬老師是我國著名京劇藝術家,老生行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馬派”藝術創始人,京劇“四大須生”之首,這是國寶級藝術家呀,千萬不容有失。”
    馬連良趕緊擺手:“哪裏哪裏,過謙過謙。”
    林三七一聽還有光片,這下興奮起來了,
    讓別人號脈,立馬能號出三七二十一來,可讓他號脈,他隻能號出個每分鍾心跳幾次,脈率齊不齊,僅此而己。
    “有光片嗎?這個好,把片子給我瞧瞧。”
    沈院長在旁邊聽到後一聲長歎,小聲對紀副院長吐槽道:“我就知道這小子最後還是會用西醫的那一套。”
    中醫院的大夫坐診,看光片判斷病情,這在1960年是根本不敢想的。
    馬連良的徒弟一聽,馬上將袋子裏的光片送上。
    林三七一拿到光片子,心裏鬆了一口氣,這種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畢竟西醫才是他的本專業啊。
    片子有好幾張,顯然都是多次複診的結果,藝術家工資高,梅蘭芳一個月2000多元,馬連良這種頭牌、一級演員一個月也超過1000元,一張光片10元錢不在話下。
    十多分鍾後,林三七放下了光片,心裏有底了。
    粟院長有些著急:“小林大夫,怎麽樣?”
    馬連良還是斯斯文文微笑著,很有涵養,旁邊的徒弟有些忍不住:“林大夫,我師父能治嗎?”
    林三七老神在在地點點頭,指著光片說道:
    “你們看,馬老師拍的這些片子,這邊顯示為片狀、絮狀陰影,邊緣模糊,這是侵潤的表現;而這邊的陰影密度較高,濃淡不一,有環形邊界透光區的空洞,這叫幹酪樣病灶。
    但凡線胸片上顯示滲出性或滲出增殖性病灶、幹酪樣肺炎、幹酪樣病灶、空洞、纖維灶,都是提示為活動性病變,意思就是肺癆還在不斷加重當中。”
    林三七一說到“西醫”專用術語,那是一套一套的,非常專業,也非常唬人。
    這不,國家京劇院的人全部都愣住了。
    1960年的時候,對肺結核其實已經是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了,但林三七是從2023年穿越過來的,擁有的知識是領先這個時代整整60年。
    偏偏是60年是人類科技和醫學高速發展的時代,所以林三七嘴裏蹦出來的專業名詞這麽一說,每個人聽得都是一頭霧水。
    什麽叫增殖灶?什麽叫幹酪樣?別說幾個戲子了,就連在場中醫院的人也難以理解。
    馬連良原本對林三七的年齡是有所芥蒂的,現在被林三七這麽一通忽悠,馬上就意識到自己是遇到真高人了,於是趕緊坐直了身體,認真的求教道:
    “林大夫,你看我這還有救嗎?”
    “這個這個……”
    林三七還想賣賣官子,旁邊焦急等著的趙燕俠等不了了:
    “林大夫,你看我的病情怎麽樣?”
    趙燕俠今年32歲,別看她年輕,資曆卻是很深的。
    她6歲開始上台演出,14歲正式拜四大花旦之一的荀慧生為師,15歲在中和戲院正式掛頭牌演出,從此這輩子隻演頭牌,是個傳奇女子。
    解放後評級,全國隻有14名國家一級京劇演員,梅蘭芳程硯秋等四大名旦都是一級演員,趙燕俠就是其中的一員。
    而且她是這14名一級演員中最年輕,且唯一的女演員,可見她的江湖地位和藝術成就之高,後來更成為了第一代阿慶嫂。
    “趙老師,您別急呀,這樣,您把您的光片子拿出來讓我瞧瞧吧。”
    林三七索性也扔掉中醫的一套了,直接按自己的思路看病了。
    趙燕俠趕緊從背包裏取出片子,雙手遞了上去,眼神中充滿了期望。
    林三七一瞧,心想還好,不算太嚴重,線胸片上呈現分布均勻、大小密度相近的粟粒狀陰影。
    放下胸片,林三七心裏有底了:
    “粟院長,馬老師,趙老師,您二位的病情我心裏有底了,趙老師症狀較輕,治療的話效果會比較明顯,我可以保證在半年內讓趙老師痊愈。”
    趙燕俠一聽,本來就明亮的眼睛就更亮了,臉上不禁堆起了笑臉:
    “謝謝,謝謝林大夫。”
    “不過馬老師嘛,用中醫的話說叫久病成災,虧空太多了,現在不僅僅需要殺滅結核杆菌,還需要進行全身調理,這個病程最起碼在12個月到18個月左右。”
    馬連良同樣驚喜道:“林大夫,您的意思是我不用死了?”
    像他這樣的戲曲宗師,不差錢又有身份地位,自然是看遍了全國的名醫,知道自己是什麽情況,反正他自認為也活不了多久了。
    來昌平分院,那是因為有人家潘教授這個先例在,他也是來碰碰運氣的。
    結果好家夥,現在重新又給了他生的希望,人都是怕死的,馬連良自然要死死抓住。
    林三七微微一笑,自信地回道:
    “馬老師,瞧您說的,什麽死不死的,不就是一個小小肺癆嘛,在我們首都中醫院都不算個事兒,你放心,包在我們中醫院身上。”
    沈院長一聽,胸脯瞬間挺了挺,心想林三七這小子著急時刻還是向著自己單位的,是愛崗敬業的,是好樣的,給中醫院長臉了。
    說到這裏,林三七皺了皺眉:
    “不過結核治療的藥物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對肝腎功能有一定的影響,所以需要隨時監測,及時調整藥物。按您現在的體質,恐怕得住院治療,密切觀察。”
    肺結核治療,主流的模式就是“四聯療法”,主要用到利福平、異煙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4個藥。
    療效確切,副作用也有一大堆,不住院觀察可不行,關鍵是中醫院沒有住院部可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