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凋零
字數:4224 加入書籤
次日清晨!
朱雄英早早的起來,穿好衣服,洗漱後,坐在乾清宮大殿,然後開始發呆,愣神。
“萬歲,奴婢看您一大早心神不寧的,可是昨晚沒睡好?”
老樸端來一杯熱茶,朱雄英卻擺手沒喝,說道:“確實沒睡好,總覺得心裏有事!”
“萬歲,如今國泰民安,朝政穩定,北方戰事也是連連告捷……”
老樸安慰道:“再說家中,太子監國理政,自不再話下,諸皇子仁孝,皇長孫乖巧聰慧,如今萬歲又得一皇孫,處處皆是喜事,陛下應當高興才對啊!”
朱雄英感慨道:“一轉眼,馬上永興二十五年了,朕也四十有六了,日子過的真快啊!”
朱雄英洪武七年十月出生,洪武三十年,是永興元年!)
老樸玩笑道:“終是歲月不饒人,陛下也快成老皇爺了!”
朱雄英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大笑道:“是啊,人哪有不老的,那不快成老皇爺了!”
“老樸,你跟著朕也不短了吧?”
“是,奴婢在洪武二十六年就跟了萬歲!”
朱雄英回憶道:“洪武二十六年,三十年前了,那個時候朕還是皇太孫吧!”
“萬歲,您那個時候是吳王千歲,次年被太祖爺冊封為皇太孫!”
“對,吳王,朕想起來了!”
說著,太子突然闖了進來,神情悲痛,顫抖著嘴唇,說道:“父皇,郭老太妃昨晚……走了!”
聽到此話,朱雄英瞬間如遭雷擊,整個人愣在原地,腦海一片空白。
那個對自己一家人百般照顧的郭祖母走了。
“父皇,郭老太妃昨日回去後,親自下廚,炸了一袋子果子,吩咐送到宮裏,然後坐在院子裏,走了!”
太子聲音哽咽,早已淚流滿麵,將一個袋子捧在手裏。
他是老爺子帶到大的,其實都是郭惠妃在生活上照顧他,太子對郭老太妃的感情比對她母親皇後都要深。
朱雄英立馬拿了過來,打開後,一根根金黃的果子映入眼簾,緩緩拿起一個放進嘴裏。
熟悉的果子,熟悉的味道!
朱雄英心頭一酸,兩行眼淚瞬間滑落在臉頰上,抱著那袋子果子直接哭出了聲。
郭老太妃走了,帶走了老爺子留下的最後一道影子。
朱雄英一時悲痛,整個人倒在了椅子上。
“父皇!”
“萬歲!”
太子和老樸驚呼一聲,朱雄英擺擺手,擦著臉上的淚水,長呼一口氣,聲音沙啞道:“朕沒事!”
人到中年,最害怕的就是失去,而朱雄英最害怕的就是失去那些疼愛他的長輩親人。
“下旨,讓蜀王,穀王,永嘉大長公主,放下所有事情,立馬前來京城奔喪!”
朱雄英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他是一家之主,他不能沉浸於悲傷之中,這個家還要他來做主。
“郭老太妃一生仁善,對東宮一脈有養育之恩,追封為孝純恭惠太妃,以皇後之禮厚葬於紫金山!”
“太子,皇長孫,皆披孝衣,親自為郭老太妃發喪,送葬,以全孝道!”
朱雄英強忍著悲痛,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罷朝三日,皇宮內外,皆素服!”
安排好一切,朱雄英緩慢的走到乾清宮大殿,坐在門口,拿著那袋果子,抱在懷中,一個又一個的放進嘴裏。
郭老太妃可能已經知道自己大限將至了,所以專門昨日進宮,來看朱雄英他們一家人最後一眼,來到乾清宮,看看她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帶著最美好的回憶,算是與這個世界的最後告別!
“萬歲!”
老樸走了過來,安慰道:“萬歲莫要太過傷心,當保重龍體啊,郭老太妃年歲已高,走的時候也沒遭什麽罪,這未嚐也是幸福啊!”
說的沒錯,郭老太妃生前有老皇帝寵著,新皇帝敬她為祖母,就連死後也是無限風光。
“是啊!”
朱雄英歎息一聲,郭老太妃這輩子也算值了,到了那邊也能見到老爺子了。
隻是他自己接受不了長輩親人的突然離去!
……
郭老太妃的葬禮可謂極為隆重,太子,皇長孫都來戴孝了,在京的淮西子弟幾乎都來到蜀王府幫忙。
葬禮那天,朱雄英和皇後身穿素衣,親自前來送行。
按照她生前的囑咐,郭老太妃被葬在了紫金山孝陵旁的一處小山頭之上,不算太近,也不算太遠,陵寢很簡陋,但該有的都有,實在是來不及修太好的陵。
朱雄英能做的,隻有這些了,和老爺子合葬一處,那是不可能的,不合規矩不說,也不合適,孝陵裏已經有了孝慈高皇後。
郭老太妃走了,朱雄英鬱鬱寡歡,對於一個十分重視親情孝道的帝王來說,每一位親人的離開,都是對他的一次沉重打擊。
生活依舊……
依舊平靜……
早上,朱雄英把太子,皇長孫叫來乾清宮吃早飯。
“父皇!”
“怎麽你自己來的,小念呢?”
太子歎息道:“郭老太妃走了,小念傷心,喊著太祖奶奶,不肯吃飯!”
朱雄英同樣歎息一聲,說道:“把他帶過來,朕來哄哄他,吃點東西!”
父子二人喝著熱粥,朱雄英抓起一把果子放在太子麵前。
“吃吧,記住這個味道,以後吃不到了,記住郭老太妃對咱們一家人的照顧!”
果子放的有些久了,不再酥脆,吃到嘴裏,已經軟了,就連上麵裹的一層糖霜都掉了。
太子一邊吃著,一邊默默流淚,郭老太妃的離去,對他的打擊同樣很大。
郭老太妃臨終前,沒有想到兒女,沒有留下任何話,牽掛的隻有當年朱雄英他們東宮一家人。
“好了,老大,別總是哭,容易傷了身子!”
朱雄英安慰道:“日子還得繼續過!”
“是,父皇!”
太子擦幹眼淚,說道:“對了,父皇,燕王還在漠北作戰,長城防線至關重要,穀王不敢大意,江南海運的事情也多,皆耽誤不得,蜀王,穀王昨晚都走了,父皇沒在尚書房,故不知……兒臣同意了!”
朱雄英頷首道:“走吧,走吧,讓他們走吧,國事為重!”
皇帝最終沒有選擇削藩,而是重用了這些叔叔們,也讓他們感恩戴德。
永興一朝,能有如今的強盛,這些藩王叔叔出力頗多。
對於蜀王和穀王,皇帝如此善待他們的母親,也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更加效忠朝廷,不敢有任何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