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4007 加入書籤
白狼穀上,高信立於懸崖之上,蘇烈、閻應元緊跟其後。
“都安排好了嗎?”高信目視遠方,悠悠地問道。
“阿史那己領三千蠻兵東去,混淆視聽。隻待大莫於中計了!”
“甚好!”高信頗為讚許地點了點頭,再次望一向遠方,不再說話。
這一場伏擊猶為重要,若成,自此平步青雲,威名著於四海。
若是讓大莫於領主力逃了,不說其他,單單是丘力居也不會放過自己。
蘇閻二人見高信不再說話,也知其所慮,便不再打擾高信,默默地站在其身後,給予其無聲的支持!
約麽過了一個時辰,遠方傳來了一陣陣馬蹄的轟鳴聲,高信舉目望去,黑壓壓的一片,像是一塊巨大的黑布覆蓋在草原之上,緩緩地朝著白狼穀而來。
“來了!”
見此,高信精神一震,道:“傳令,各部人馬隱匿身形,若有妄動者,格殺勿論!”
“諾!”閻應元轉身就起,於各軍之中傳達軍令去了。
而高信,也因敵軍將至,退回山陰處。
不過三刻,白狼穀外塵土飛場,旌旗林立,正是大莫有萬騎兵馬。
到了穀口前麵,有數十騎停馬觀察,見穀口狹窄,風聲幽幽,又見穀口兩側懸崖似刀削斧砍,再向前看,穀內空餘落雪回聲,不知其深,急忙拍馬趕回,與大莫於道:“萬騎長,這白狼穀地勢險要,隻怕漢軍會在此地設伏,還是小心為上!”
大莫於則對此嗤之以鼻:“設伏?白狼穀穀道難行,看穀口馬蹄痕跡,不過是一兩時辰前留下,這麽短的時間,也就隻夠漢軍出穀,哪有什麽功夫去設伏!”
“不過以防萬一,前去偵查一番也是好的,反正又浪費不了多少時間!”
一隊五十的偵騎在大莫於的命令下,緩緩進入白狼穀,一路小心翼翼,時不時地朝著山崖兩側觀望。
崖頂伏兵得高信軍令,一個個藏身於山崖之後,借崖頂山石遮掩身形,穀中偵騎仰望山崖,如何能發現伏兵?
見一路並無異常之處,偵騎膽子也大起來,沿著穀道縱馬奔馳,很快,就衝出了白狼穀。
一出穀口,便見遠方塵霧衝天,將他們嚇了一跳,還以為漢軍在穀口埋伏。
但仔細一瞧,卻見煙塵漸行漸遠,都鬆了一口氣。原來漢軍還在逃竄,未曾複返!
見白狼穀中無異常,出穀後又見漢軍遠遁而去,隻以為白狼穀無伏兵,便趕緊將這一消息反饋給了大莫於。
得知漢軍就在眼前,大莫於大手一揮,道:“輔兵開路,戰兵墊後,全軍入穀!”
穀道極狹,隻能容十餘騎並行而過,八千兵馬被這狹長的穀道拉成一條長蛇,蜿蜒盤旋。
磨磨蹭蹭了近半個時辰,作為主力的四千餘精銳才正式進入山穀。
而此時,作為開路先鋒的輔兵己有千餘騎出了白狼穀,正在整列隊形,等待大莫於的指令!
隨主力進入山穀的大莫於,見得白狼穀內險要地勢,也是心驚肉跳,狹窄的過道,陡峭的絕壁,當真是一處險地。
還好自己追之甚急,才讓漢軍沒有時間去布置,否則的話,漢軍隻需布置數千伏軍於崖頂,待自己親率主力入得穀內,漢軍以巨石封住出入口,崖頂伏軍萬箭齊發,到時可就真的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了。
嗯,自己當初追擊漢軍的決策真是英明無比!
就在大莫於自吹自擂之時,崖頂上的高信卻緩緩地舉起了手掌,一瞬之後,大手猛地落下,同時一聲大喝傳出,聲震山穀。
“放!!!”
隨著這一聲大喝在山穀之中回蕩,白狼穀兩側山壁之上滾下大片落石,如暴雨一般傾盆而下。
正在穀底奮力前行的鮮卑兵馬聞得此聲,紛紛抬頭望去。
這一看,眾人驚駭欲絕!
隻見崖壁之上,落石滾滾,大若磨盤小如鬥,正劈頭蓋臉地向下飛來,而崖頂之上人頭湧動,成千上萬不可記數。
“哪來的伏軍?”
大莫於朝山頭細細看去,伏兵皆是胡人打扮。
正在此時,山崖一側樹起一支大纛,一杆大旗,大旗之上書有“漢司馬高”的字樣,而那大纛,大莫於認得,是烏桓丘力居的大纛!
看見了這大纛,大莫於總算明白了,原來烏桓人早己入場,可恨自己竟然不知。
而那漢軍隻則充當誘餌,將自己引到這早己布置好的陷阱之中。
可笑自己還天真的以為自己能一戰而平漢軍,自建一族,稱宗做祖。
不理會大莫於的感慨,此時的巨石已經落下,砸入人群之中,哀嚎聲,慘叫聲不絕於耳,大片大片的敵兵被砸得人仰馬翻,慌亂麽中,不少人甚至還被同伴或是戰馬給踩死,形如地獄!
“不要亂!不要亂!所有人緊貼崖壁,護好身形!”
大莫於真不愧是沙場宿將,隻那麽一瞬間就想到了法子,雖不能完全避免被巨石砸中,但多少也有些成效,傷亡頓時大減。
“全軍聽令,沿著崖壁行軍,速出白狼合!”
大莫於英雄一世,自然不願意因死在穀中,唯有出穀,才有一線生機!
但很明顯,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白狼穀的出入口俱被巨石堵住,加上一些大小不一的碎石,足有丈餘高。
若是在平地讓,給予騎手足夠的衝刺距離,躍過丈餘高的障礙物也並非難事,像自己麾下五千戰兵,不說全部,八成還是有的!
但眼下身處狹窄的山穀之中,深陷敵圍,哪來的空間去助跑!
以至於在大莫於眼中,那丈餘高的石牆,就仿佛天塹一般將自己與穀外的天地隔絕開來!
其實大莫於也知道,隻要下馬步行,被困在山穀之中的一半兵馬都能爬過這道障礙,走出山穀。
但大莫於卻不敢下這個命令,誠然,棄馬確實能讓大部分人安全出穀,但出穀後呢?
白狼穀出入口都有重兵堵路,一開始出穀的千餘輔兵正在奮力漢軍的衝擊,看架勢,也堅持不了多久。
一旦大莫於下令棄馬出,縱然衝出山穀,失去了戰馬的騎兵戰力大損,很難再與漢騎爭鋒。
山穀中活路難尋,出去也難逃厄運,大莫於甚至在想是否是長生天己經拋棄了他!
不理會大莫於的自怨自艾,崖頂的伏兵又有了新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