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上黨郡丞

字數:5544   加入書籤

A+A-


    徐晃將七千賊兵押到長子城,已經是十月初了。
    不知不覺中,趙雲在上黨又待了快一個月。
    農曆十月,在河北大地,已經很冷,空中下起了碎雪……
    這一個月,上黨各縣縣令、縣長陸陸續續到長子城述職,如實上交各縣戶籍,以及各縣耕地數量。漢承秦製,縣轄萬戶以上為縣令,不足萬戶為縣長)
    掌握了各縣戶籍,以及土地,這才算基本抓住了上黨郡。
    最近,高順在上黨募了五千新兵,募兵待遇與趙雲在代郡施行的政策一樣,家中一人參軍,減免一半賦稅,也就是六十稅一,同時力役減半。
    上黨雖然有不少良田被當地世家兼並,但上黨人口流失嚴重,地廣人稀,仍舊有大片的土地,暫時不會出現耕地不足的現象。
    徐晃押回來的七千賊兵,趙雲交給了高順,讓高順汰除老弱,同五千新兵一起組建上黨軍。
    上黨政令逐漸通暢,趙雲再次歸心似箭。
    從六月下旬啟程北歸,到現在已經整整三個多月;如今十月了,再不趕回代城,大雪一來,阻隔道路,今年就回不了代城了。
    夜色降臨…….
    趙雲在郡府設宴,並把賈詡、徐晃、方悅的家人都請了過來,男賓在郡府客堂,女眷由甄脫幾女招呼,去了後院。
    寬闊明亮的客堂內,高順、賈詡、蔡邕、甄豫、徐晃等人,各自落座。
    賈詡身後三個席位,分別是賈穆、賈璣、賈訪三兄弟,賈詡長子賈穆,今年已經二十歲,最小的賈訪也有十四五歲,三兄弟穿著很樸素,一身儒雅氣息,顯得文質彬彬。
    蔡邕與徐晃席位挨著,在二人身側各有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分別是方悅之子方維,以及徐晃之子徐蓋。
    自從徐晃、方悅跟隨趙雲,這兩個年歲相近的小家夥,就玩到了一起;方悅駐守在壺關,方悅妻子是女眷去了後院,方維就由蔡邕帶著。
    兩個小家夥東張西望,不時瞟堂上趙雲一眼,他倆很想問:肉怎麽還不端上來?
    趙雲看向賈詡身後文質彬彬的賈穆,親和道:“伯敬才智過人,有汝父之風,可願入仕曆練一番?”
    賈穆聞言,精神一振,連忙望向賈詡,年輕人自然有一展才學的渴望,但他也要聽從父親的意思。
    “文和,伯敬這是要你表態!”
    趙雲對賈詡笑道;賈詡的三個兒子,在曆史上雖然沒有賈詡那麽出名,但賈穆也官至駙馬都尉、曆任郡太守,可見還是有才能的。
    這樣的人才,趙雲怎會視而不見?
    賈詡對趙雲拱手一禮,向後側首對賈穆斥聲道:“汝已加冠,應有主見!”
    雖然是訓斥,但賈穆大喜,父親這是讓他自己拿主意!
    隻見賈穆連忙起身,對趙雲一拜道:“主公垂愛,穆敢不效死!”
    趙雲大笑道:“上黨郡丞一職懸空,望伯敬為吾解憂!”
    此言一出,賈詡都是一驚,主公居然任命毫無為政經驗的賈穆,為上黨郡丞?
    這場小宴,其實是趙雲專門為賈穆而設,上黨郡丞一職很重要,趙雲絕不可能許予上黨任何豪族,那麽上黨郡丞隻能在自己人裏選!
    賈詡這樣的大才,留在上黨自然是大材小用,排除賈詡,趙雲身邊就隻剩兩個文人,一個老丈人蔡邕,一個小舅子甄豫,老丈人是名望大儒,怎麽可能出任上黨郡丞!
    至於小舅子甄豫,趙雲還有其他的安排。
    最後,趙雲的目光,鎖定在賈詡長子賈穆身上。
    對趙雲來說,賈穆沒有為政經驗,就慢慢摸索,慢慢積累。
    同時,這也是趙雲對賈詡的一種肯定,以及牢牢將賈詡綁在自己的戰車上。
    賈穆很振奮,這可是一郡二把手,是他一展胸中才學的機會,再拜道:“必為主公效死!
    趙雲又看向右首正襟危坐的高順,喜道:“上黨有孝父和伯敬,吾無憂矣!”
    聞言,高順、賈穆二人躬身揖禮。
    沒一會兒,徐蓋、方維兩個小家夥望眼欲穿的肉食,終於端上來了。
    聞著香氣濃鬱的羊排,兩個小家夥口水長流,方維望向趙雲:“主公,可以吃了不?”
    方維雖然不知道喊主公是什麽意思,但大家都這麽稱呼趙雲,他也跟著喊。
    “當然可以,管夠!”
    趙雲很喜歡這兩個小家夥,虎頭虎腦,骨架粗大,長大了也是猛將。
    “管夠?”
    徐晃身旁的徐蓋,驚呼一聲,抓起羊排啃得滿嘴是油。
    這個時代,吃肉是非常奢侈的,普通百姓數年不知肉味者比比皆是,徐蓋、方維雖然有大將老爹,但也很少吃肉。
    一句管夠,就是兩個小家夥最開心的事。
    兩個小家夥大快朵頤,趙雲等人觥籌交錯,熱鬧非凡。
    宴會持續了一個時辰的樣子,兩個小家夥實在吃不進去了,歪斜的坐在席上,摸著滾圓的肚子,飽嗝不斷,一臉滿足。
    宴會結束,自然是各回各家,兩個小家夥臨走前問趙雲,什麽時候還能這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惹得哄堂大笑。
    …………….
    翌日,清晨。
    郡府後院,甄脫幾女一大早開始收拾行李,數名俏麗侍女正進進出出,將行李裝上馬車。
    城中,蔡邕、賈詡、徐晃等人居住的宅子內,也是一派收拾行李的忙碌景象。
    蔡邕的東西最多,有點孔夫子搬家的感覺,一什白袍甲士,正抬著一箱箱沉重的簡牘,裝上牛車。
    房屋裏,蔡邕四下遊巡,看看有沒有遺漏的書籍;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跟在他屁股後麵,一臉不舍道:
    “蔡公,我有點舍不得您!”
    蔡邕回頭看了一眼方維,說道:“那你跟老夫去代城!”
    “但我阿父又不能走!”
    方維一臉為難,在長子待這兩三個月,方維不僅和徐蓋成了玩伴,蔡邕閑來無事,也教兩個小孩子識字,雖然效果不好,但兩個小孩子對蔡邕有了親近感。
    蔡邕馬上要跟著趙雲啟程北上,因上黨軍剛剛組建,壺關、壺口關、天井關、高平關四處要塞,都需要白袍軍駐守,方悅、楊成、魏越、李敢四將,都會留在上黨駐守四關。
    方悅不能走,方悅的妻兒,也就會留在上黨。
    “那就好好待在這裏!”
    蔡邕慈祥地摸了摸方維小腦瓜,囑咐道:“老夫走後,可不能荒廢了學業!”
    一說學業,方維縮縮脖子,嘟囔道:“知道了!”
    “阿翁!”
    這時,屋外傳來了蔡琰的聲音;顯然是來看看父親蔡邕有沒有收拾好東西。
    方維一聽蔡琰的聲音,兩眼放光,欣喜地跑了出來,喊道:“蔡姑姑!”
    “阿維真乖!”
    蔡琰寵溺地捏了捏方維的小臉蛋,對身後兩名俏麗侍女笑道:
    “阿維叫的這麽甜,肯定是想吃蜜煎了!”
    兩名侍女掩嘴一笑,其中一名侍女將手中一盒蜜煎遞給方維,說道:“這可是夫人跑了幾家店,才給你買的杏蜜!”
    蜜煎,其實就是蜜餞,一般用桃、杏、李、棗或冬瓜、生薑等果蔬為原料,放在蜂蜜中煎煮濃縮,除去果品中大量水分,增進風味,以利於久存而得其名。
    在漢時,蜜餞是一種流行於上流階層的零食。
    而甜食自古就是小孩子最喜愛的,方維、徐蓋兩個小家夥自然也不例外,在上黨這段時間,蔡琰可沒少給兩個小家夥送蜜煎。
    這也是,方維聽到蔡琰的聲音,就雙眼放光,連忙跑出來的原因。
    方維笑嘻嘻地接過盒子,急不可待的扒開蓋子,拾起一枚杏蜜,喜滋滋的品嚐了起來,對蔡琰道:
    “蔡姑姑對阿維最好了!”
    “好吃嗎?”
    “嗯!”
    方維忙不迭地點頭,死死抱著懷中盒子,生怕別人搶似的。
    蔡琰嫣然一笑,走向屋中,見父親蔡邕趴在地上,一手伸向空蕩蕩的書架地下,好似在撿什麽東西。
    “阿翁!”
    蔡琰又喚了一聲,父親這趴在地上撿東西的樣子,像個老小孩。
    “有卷書掉裏麵去了,架底太窄,快把阿維叫來!”
    蔡邕愛書成癡,伸手在架底探了半天,還是撿不到,他很想爬進書架底,可是架底太窄,他又爬不進去。
    坐在屋外台階上,品嚐杏蜜的方維,聽到蔡邕叫他進來,連忙抱著盒子跑了進來。
    方維一見,將蜜盒讓蔡琰給他拿著:
    “蔡公,放開那書架,讓我來!”
    喜歡漢末之常山趙子龍請大家收藏:()漢末之常山趙子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