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孫郎與周郎

字數:5122   加入書籤

A+A-


    話分兩頭。
    丹陽郡,宛陵城。
    青石板鋪就的官道上,馬蹄踏碎積水的聲音由遠及近,一隊風塵仆仆的驛使穿過城門洞,直奔郡守府而去。
    他們懷中揣著的鎏金詔書,即將在這江東之地掀起一場驚濤駭浪。
    郡守府的書齋內,熏香嫋嫋。
    孫策正伏案批閱軍報,窗外秋雨的聲響與他手中竹簡碰撞聲交織成獨特的韻律。
    這位年方二十的小霸王眉目如刀,古銅色的臉龐上有一道淺淺的箭疤,那是去年與劉備軍交戰時留下的恨。
    “主公!”
    大將周泰疾步入內,甲胄上的雨水滴落在地磚上,“許都來使,持天子詔書候在正堂。”
    孫策手中毛筆微微一頓,墨汁在代紙上暈開一朵黑花。
    他抬眼時,琥珀色的眸子裏閃過一絲銳光:“曹操的使者?”
    “正是,使者說奉曹丞相之命,特來宣詔。”
    孫策放下毛筆,指尖無意識摩挲著案角。
    自趙雲在邯鄲稱帝,天下局勢便如這江南秋雨般變幻莫測。
    他起身時,腰間佩玉相擊,發出清越聲響:“請公瑾一同接詔。”
    正堂內,燭火通明。
    使者恭敬地捧著鎏金詔書,見孫策與周瑜聯袂而至,連忙躬身行禮。
    孫策注意到使者靴底沾著中原特有的紅土,這是晝夜兼程趕路的證據。
    “安南將軍孫策接旨!”
    隨著詔書徐徐展開,孫策的瞳孔微微收縮。
    詔書中那些華麗辭藻像一把把鉤子,先是盛讚其父孫堅“忠勇貫日”,繼而稱他“克紹箕裘”….
    最後,竟以天子名義封他為豫章王,命他建都南昌。
    使者退下後,孫策反複檢視詔書上的璽印。
    紫綬金章的誘惑近在眼前,但他骨子裏的警惕卻如毒蛇吐信。
    他轉向身旁的周瑜:“公瑾,曹操這是唱的哪一出?”
    周瑜白衣勝雪,聞言輕撫腰間玉簫。
    他俊美的麵容在燭光下如同玉雕,微微一笑:
    “如今,河北趙雲稱帝,曹操已被推至風口浪尖,然以曹操的實力,豈是趙雲敵手?”
    “那麽,曹操唯一能做的,就是糾集各地諸侯合力伐明!”
    說到這裏,周瑜話語一頓,笑問孫策:“若是曹操直接傳檄伯符,命伯符與他一道伐明,伯符會答應嗎?”
    聞言,孫策略微思索,點頭道:“我會,如果我坐視不理,一旦曹操被趙雲滅了,那麽白袍軍殺過長江就不遠了!”
    周瑜微微頷首,又道:“伯符有此遠見,劉備、劉表、劉璋、張魯、馬騰、韓遂、公孫度等人也有嗎?”
    孫策沉默了起來,這點他倒不好斷言,畢竟人心隔肚皮,其他諸侯怎麽想的他怎麽知道?
    見孫策沉吟不語,周瑜繼續道:“其實,從趙雲誅滅呂布後,已顯露其席卷天下之勢,這就使得不少諸侯,極為忌憚趙雲,比如漢中張魯,涼州馬騰韓遂等人!
    “若曹操僅發一道檄文去,讓他們起兵討伐趙雲,他們敢嗎?”
    “但曹操若發一道封王詔書給他們,他們又能抵擋封王的誘惑嗎?”
    孫策大點其頭,封王,確實是天大的誘惑,馬騰、韓遂等人割據地方多年,自然希望裂土而王,但他們實力不足以自立稱王。
    而曹操若以漢帝的名義封他們為王,那麽他們就能名正言順建國,成就他們心心念念的王業。
    說實話,不說馬韓等人受不了這樣的誘惑,就是他孫策也無法拒絕。
    不過,讓孫策比吃了蒼蠅還難受的是,他估計曹操也給草鞋劉送去了封王詔書。
    如此一來,他豈不是要與大耳賊成為盟友,齊伐河北?
    想到這點,孫策怒火直竄,恨聲道:“公瑾,大耳賊恐怕也被曹操封王了,真是氣煞我也!”
    周瑜自然知道孫策對劉備恨念滔滔,須知劉備如今占據的吳郡,乃是孫策的家鄉。
    這也是上一次,剛與劉備和談,孫策就偷襲劉備的根本原因,因為吳郡一直是孫策的心頭肉。
    但現在,周瑜認為河北趙雲,才是他們最大的敵人,說道:
    “伯符,正如你之前所言,如果兗州曹操被趙雲滅了,那麽白袍軍殺過長江就不遠了!”
    “故而,當下應暫時放下與劉備的過節,隨曹操伐強明!”
    “另外,詔書中讓你建都南昌,顯然是在調和我方與劉備的矛盾!”
    孫策點了點頭,他也不是不知大局的人;另外,確如公瑾所言,曹操讓他建都豫章郡南昌,就是為了讓他與江東劉備拉開距離,緩解與劉備的衝突,合力討伐趙雲。
    “罷了,不說大耳賊了!”
    孫策擺了擺手,算是暫時放下與劉備的過節,問道:
    “公瑾,你說這次,曹操糾集各地諸侯伐明,有多少勝率?”
    顯然,這是孫策決定跟隨曹操討伐趙雲,最關心的問題!
    周瑜沒有馬上作答,從前幾日聽聞趙雲稱帝的消息時,他就在推演趙雲稱帝後,將出現的一連串連鎖反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實話,他已料到曹操會站出來糾集各地諸侯伐明,但根據他這些年收集到關於趙雲的信息,以及自我的總結,他其實並不看好諸侯聯軍。
    因為趙雲不是狂徒袁公路,既然趙雲敢稱帝,那麽趙雲必然有著萬全的準備,不然豈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沉吟片刻後,周瑜伸出兩根手指:“以我看來,伐明勝率最多兩成!”
    什麽?
    孫策驚得從坐席站起,震驚道:“怎麽可能才兩成勝率?”
    在孫策想來,如今趙雲雖然占據了黃河以北,以及中原三郡,但對於整個天下來說,趙雲占據的疆域,還不到天下的三分之一。
    那麽,占據天下三分之二疆域的諸侯,若是擰成一股繩討伐趙雲,勝率還是很高的。
    但周瑜卻對他說,隻有兩成勝率!
    周瑜知道孫策很難接受這個估測,說道:“伯符可還記得,當年十八路諸侯伐董?”
    “當然記得!”
    孫策脫口而出;當年,十八路諸侯伐董,當時他十五歲,跟在父親身邊,還親自參與了那場舉世矚目的伐董之戰。
    “既然伯符記得,那麽伐董之戰的結果,瑜也不用贅言了!”
    “公瑾的意思是,即便各地諸侯響應曹操伐明,他們也會如當年伐董的諸侯那般,各懷鬼胎,出工不出力?”
    周瑜笑了笑:“不說他人,伯符與劉備真能摒棄前嫌嗎?還有荊州劉表,伯符能忘嗎?”
    不說劉表還好,一聽周瑜提起劉表,孫策目眥欲裂:“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語落,孫策噌的一聲抽出腰間佩劍,怒道:
    “想必曹孟德也糾結了劉表那老匹夫,既是如此,這王爵不要也罷,某絕不與仇人為伍!”
    “伯符息怒!”
    周瑜起身走到孫策麵前,手搭在孫策握劍的手上,他非常了解孫策的脾氣,所以故意提起劉表,就是給孫策打個預防。
    不然等出兵了,孫策發現劉表也去了,瞬間不幹了,那可壞菜了。
    “伯符,自古成大事者,豈能意氣用事?”
    “但某絕不與劉表老匹夫為伍!”
    孫策氣憤難當;他仿佛又看見了,當年父親冰冷的遺體從荊州運回時的場景。那年他十七歲,母親哭暈在靈堂,尚在繈褓的妹妹嚇得整夜啼哭。
    如此血仇,他焉能與劉表為伍?
    “伯符,你聽我說,這個王爵你不僅要接,還要起兵伐明,即便與劉表為伍……”
    見孫策又要發火,周瑜語氣鄭重:“伯符你先聽我說完!即便有劉表,你也要參與伐明,因為,這是你的機會!”
    聽周瑜語氣如此嚴肅,孫策好奇道:“什麽機會?”
    周瑜眸光一凜:“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喜歡漢末之常山趙子龍請大家收藏:()漢末之常山趙子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