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巴格達郊外的硝煙(求月票)

字數:6659   加入書籤

A+A-


    別看都是兩章,前麵是4000一章啊,難道一定要分章才算碼的多嗎……錯別字上一章很多,因為改稿子改的,第一遍寫的不滿意,後來又改了。
    ……
    哈蒂卜·哈菲茲的反應速度還是很快的。
    之前政府軍什麽樣他是知道的,忽然有勇氣衝出來進攻,哈蒂卜·哈菲茲自然是疑惑萬分,在沒摸清楚政府軍的依仗之前,他不能做出過多反應。
    鬼知道是不是美國決定出兵了!
    直到開戰兩天後,哈蒂卜·哈菲茲才確定了政府軍敢打出來的理由,特麽的,搞出來一個烏龜戰術。
    你還別說,哈蒂卜·哈菲茲看著地圖,推演了好幾個小時,也沒想出來破這套戰術的辦法。
    隻能硬敲,但傷亡絕對很大!
    真讓他們修到費盧傑門口,哈蒂卜·哈菲茲可以肯定,城中那些貴族一定會有想法的。
    所以,當務之急是頂住政府軍,不能讓他們再朝著前麵修了,。
    一道命令,5000人從費盧傑出發,而他也從拉馬迪秘密前往費盧傑前線。
    下午兩點左右的時候,5000恐怖分子,攜帶大量重武器抵達前線,而此刻,政府軍士兵化身的工程隊已經再次將工事朝前修了2公裏。
    這就是整整四道防線!
    別看打仗不行,但幹活,他們還是可以的,反正是簡易防線,挖掘機挖壕溝,士兵隻需要將土裝進沙袋疊在壕溝上麵就好了。
    兩萬多人啊,如果是換成國內,特麽一天之內能給你修這種防線十幾道!
    從這個角度說,政府軍還是挺廢的……幹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
    事實上,恐怖分子從費盧傑軍營開出來,工程隊就第一時間就從一線撤退到後麵了,政府軍士兵頂了上去。
    相比於第一天,政府軍的狀態其實好不少,思想也相對統一起來了,做好了長期防守的準備。
    理由就是坦克開上來了,而且是第一線。
    怎麽說呢,現代兵種跟從前,哪怕是二戰時期都不同,對兵員的文化素質要求更高,像是坦克,戰鬥機這種裝備起碼要求你會外語,而且是專業英語或者俄語,不然你說明書都看不明白。
    是的,裝備都是進口的,人家不給你配阿拉伯文說明書……
    其他包括指揮車,雷達車,導彈車,炮兵雷達,反炮兵雷達,各種幹擾設備,超視距鎖定設備等等,還有各種電子設備的聯動,就伊拉克政府軍這種字都不認識的士兵,想要操縱,那不是強人所難嗎!
    他們這幫文盲操縱設備得出來的數據,誰敢信?!
    這也是,伊拉克政府軍明明有資格購買先進裝備,但在戰鬥的時候卻不用,或者用了,卻完全發揮不出來裝備優勢的原因。
    打的跟特麽二戰一樣……戰術和兵員素質還不如二戰呢。
    另外一點就是訓練量不足了。
    無論是坦克還是炮兵,你訓練量上不來,憑什麽打的準啊!
    所以,深深明白政府軍水平的王鎮,在作戰方案上,直接給政府軍安排的就是將坦克開到防線上,完全當做固定的火炮和堡壘使用。
    坦克周圍用沙袋圍攏那麽兩三層,這樣即便被rpg命中,也能確保坦克不遭受致命打擊。
    火箭彈類穿甲彈,靠的是聚能效應產生的金屬射流,而金屬射流打在軟乎乎的沙袋上後會散射,威力一下就分散了。
    哪怕是穿甲彈,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而且,恐怖分子坦克炮的穿甲彈想要準確命中坦克,那難度同樣想相當高,他們的兵員素質也稀爛。
    20多輛坦克被布置在第一道防線外,王鎮的設計中還有裝甲車和防彈悍馬,區別在於,這兩種四周不用疊沙袋,而是直接挖了一個斜坡將車開進一個大坑裏,車身大半都隱藏在地平線以下,那防護力,杠杆的,政府軍士兵隻需要躲在裏麵操縱機槍即可。
    而陣地最後方布置了40多門自行火炮。
    都是從巴格達的倉庫中拉出來的,曬了曬太陽後,確定能用的就拉上了陣地。
    作用嘛,就那麽回事吧,在恐怖分子大軍接近陣地10公裏後,伊拉克炮兵對著指定坐標開始了炮擊。
    好消息:美軍測繪的軍事地圖精確度很高,而且在不同地區直接標注了坐標,天上的直升機隻需要將觀察到敵軍位置,就知道坐標位。
    壞消息:伊拉克政府軍中會使用射擊諸元計算器的人很少……畢竟這玩意操作係統也是英文的……
    且就這麽幾個人,算出來的結果也各不相同。
    但無論如何,火炮開火了!
    哪怕是沒用,聽聽響都是好的。
    在伊拉克軍中高層看來,就當是訓練了。
    而事實情況是他們還是高估了下麵的士兵,你特麽訓練,首先要求的應該是設備保養和基本操作規範吧?
    火炮的高低機和方向機如果不是經常使用並且保養,精度會下降,而且火炮平衡問題,這幫人也沒有解決,那你訓練個幾把毛啊!
    也沒有火炮雷達配合測算落點,糾正都特麽不知道怎麽糾正!
    唯一的好消息是,因為所有數據都是錯的,取得了負負得正的效果,那麽多火炮朝著一個方向打,總有運氣好的蒙上了。
    炮彈落在大軍中爆炸,也讓恐怖分子很是驚慌。
    你再怎麽洗腦,不怕死,火炮在不遠爆炸也會驚慌,這是本能的生理反應。
    幾輪炮擊之後停止,恐怖分子被延遲了一段後總算也抵達了前線3公裏外,到了這個距離,政府軍的迫擊炮就可以發威了。
    迫擊炮顯然更適合這幫文盲軍隊……打的比火炮準多了。
    麵對火炮威脅,沒時間休息,直接朝著政府軍陣地發起進攻,坦克和裝甲車開路,士兵在掩護下步步推進,步坦結合的還挺像那麽回事。
    政府軍這邊也不含糊,固定了的坦克直接開炮。
    t72坦克瞄準開火過程:
    1、炮手輸入所用彈種,將瞄準鏡上的分劃變為對應的彈藥型號。
    2、炮手將激光測距儀的紅色圓環對準目標,進行測距,紅色大環為主炮測距,右側的紅色小環為同軸機槍測距。
    3、通過瞄準鏡正上方的指針所指位置讀出距離。
    4、如果要瞄準移動目標,炮長需將紅色圓環持續對準目標幾秒,以獲得提前量數據;
    5、輸入距離後,火控係統自動調整炮管俯仰角,炮長再將瞄準鏡中間的倒v字準星壓在目標上。
    6、開火。
    <1a1坦克瞄準開火過程:
    1、車長手動輸入彈藥型號。
    2、將正方形瞄準環對準目標,按下激光測距儀按鈕進行測距,測出的距離會以綠色數字顯示在瞄準鏡下方。
    3、如果要瞄準移動目標,炮長需將正方形瞄準環持續對準目標幾秒,以獲得提前量數據。
    4、測距完成後,火控係統自動向彈道計算機輸入距離數據,自動調整炮管俯仰角。
    5、開火。
    兩種坦克區別主要在於,t72需要手動輸入數據,相當於步槍的瞄準鏡歸零,然後才能發射。
    這種簡陋的火控係統,對士兵的素質要求很高。
    在海灣戰爭時期,傻大木手下士兵是如何使用t72的呢?
    為了省時省力,在戰前就把數據全部調好,以便戰場上直接瞄準目標,比如調整成1000米,在戰場上像是使用步槍一樣,距離遠了就瞄準的高點,距離近的就瞄準的低點……命中率簡直慘不忍睹。
    &n1a1就好了很多。
    而為了迎合伊拉克政府軍兵員素質比傻大木時期更爛的現實情況,王鎮給出的建議就是這種的,事先輸入好數據,就以1000米為限,就當步槍用就可以了。
    反正恐怖分子那邊也更爛。
    伊拉克,一個比爛的地方!
    王鎮加入到那份作戰計劃中的東西,都是如何更好地壓縮稀爛的範圍。
    固定坦克,固定瞄準鏡距離數據就是其中之一。
    在王鎮的設計中,兩公裏的距離上根本沒有開炮的價值,一公裏都已經很遠了,根本不可能命中。
    但實際操作中,王鎮還是低估了伊拉克政府軍兵員素質。
    恐懼讓炮長在恐怖分子進入兩公裏範圍內就開始了炮擊,純純……
    也不能說浪費吧。
    畢竟到了一公裏也打不中。
    戰場辣麽大,蒙唄,看誰信仰不堅定了。
    先是坦克炮轟鳴,震的周圍的沙袋簌簌顫抖。
    然後是政府軍是迫擊炮開始大規模炮擊。
    躲在戰壕裏放炮,安全有保證的情況下,政府軍炮手的熱情還挺高的。
    迫擊炮在王鎮的設計中是主力!
    這玩意發射速度快,操作難度低,雖然威力差點,對坦克毫無威脅,對裝甲車威脅也不大,但能炸人啊!
    反正伊拉克政府有錢。
    最重要的是能提高政府軍士氣!
    趴在戰壕裏,沙袋堡壘中,看著恐怖分子突進的方向上密集爆炸,小蘑菇雲弄的黃沙漫天。
    光是看看就讓人提氣!
    結果就是,恐怖分子第一輪進攻在10分鍾後就宣告失敗。
    坦克沒有損失,裝甲車損失也很小,但武裝皮卡,裝甲悍馬的損失比較大,更大的是人員損失。
    2公裏的距離不遠,裝甲車衝過去也就是三分鍾的事,可人的話,1500米世界紀錄還要3分半呢。
    在掩護步兵的情況下,通過這段距離需要15分鍾以上。
    靠的越緊,迫擊炮打擊就越是密集,短時間內,政府軍100多門迫擊炮朝著戰場上打出去3000多發炮彈!
    在曲射的迫擊炮麵前,坦克和裝甲車能提供的掩護作用削弱了大半,步兵被炸慘了,這一波進攻,足足損失400多人!
    正麵接戰都沒有就損失這麽大,恐怖分子的戰鬥意誌也頂不住!
    沒辦法,哈蒂卜·哈菲茲隻能下令後撤,知道短時間根本不可能一鼓作氣拿下政府軍陣地後撤了10公裏同樣修築陣地。
    安營紮寨!
    實際上,他心裏倒沒有多少波瀾,算是在意料之中吧。
    如果預設陣地那麽好被衝下來,二戰也就不會打的那麽慘了。
    最好的衝擊陣地的辦法就是用坦克,大量的坦克配合裝甲車,用最短時間衝上去。
    但問題是,恐怖分子的優勢他就不是坦克或者裝甲車這些重型裝備,而是步兵,或者說是恐怖分子的作戰意誌,敢於拚命。
    一時間,雙方形成對峙。
    (本章完)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