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9章崔星河升職,武曌心中出征的最佳人選
字數:5450 加入書籤
皇宮。
禦書房。
“陛下!”
“臣聽聞近日朝野內外,對新政多有非議,汙言穢語,不堪入耳!”
“然,他們不懂陛下,臣卻深知陛下勵精圖治,欲成千秋偉業之苦心,此等利國利民之策,縱有萬般阻力,也該施行,臣願為陛下前驅,為社稷擔當!”
崔星河一踏入禦書房,便慷慨激昂的拍馬屁。
這幾乎是照答案抄。
他此行前來,要的就是吹捧武曌,展現出自己的良苦用心,讓武曌看到。
崔星河從衣袖內掏出一封奏折,高聲道,“陛下,此乃臣廢寢忘食,連夜寫下的推恩令,一條鞭法,銀行之完善之策,臣願為大乾,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武曌聞言,深吸了一口氣。
她就像是被觸動了一般,站起了身,背了過去,隻給崔星河留下了一個極為孤寂的背影。
她怕看到崔星河這張慷慨激昂的臉,會忍不住的笑場。
武曌幽幽的道:“崔愛卿之忠心,之擔當,朕,果然沒有看錯。”
“朝野上下,唯有崔愛卿……才最懂朕,他們又哪裏知道朕的鴻鵠大誌!”
崔星河心中一喜,幾乎要按捺不住臉上的笑容。
武曌想到高陽的話,繼續開口道,“朕本意立崔愛卿為相,可朕又思慮良久,覺得這宰相製度弊端太大,因此決意對朝廷中樞製度,予以革新,自即日起,廢丞相製。”
本欲立他為相?
又覺得丞相製不好,要改革?
轟!
崔星河眼前一黑,差點倒了過去。
他畢生的追求,付出了那麽多的銀子,背了那麽多的黑鍋,就這麽……沒了?
但武曌的話並未結束,而是接著道:“朕決意設內閣,由數名大學士與首輔協同理政,分權製衡,以集思廣益,共安我大乾社稷。”
內閣?
大學士?
崔星河一臉茫然地抬起頭。
“崔愛卿公忠體國,才幹卓著,於新政推行功不可沒,甚得朕心,朕特旨,擢升你為東閣大學士,入內閣辦事,為朕分憂!”
嘶!
東閣大學士!
入內閣!
雖然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但這同樣是位極人臣的榮耀!
失望嗎?
肯定的。
畢竟是父子兩代的夢想!
但狂喜嗎?
似乎也有!
這位置清貴,顯赫,接近權力中心,而且……似乎比那個風口浪尖的丞相之位,要安全那麽一點點?
“臣崔星河,叩謝陛下隆恩!臣……臣定當竭盡全力,輔佐陛下,效忠大乾,萬死不悔!”
“嗯,望愛卿在內閣,能一如既往,勇於任事,不畏艱險,替朕分憂。”
“臣,遵旨!”
崔星河再次叩首,這才小心翼翼地起身,退了出去。
禦書房外。
崔星河站在白玉階前,抬頭看天,初春的陽光有些刺眼,令他有些睜不開眼。
崔星河深深吸了一口氣,又緩緩吐出。
“高相果然沒錯!”
“我崔星河為陛下扛下這漫天罵名,果然是有巨大好處的,雖然丞相沒了,但這內閣大學士,同樣權勢滔天!”
“未來,說不定能躋身首輔!”
“看來,這黑鍋還得繼續背,而且要背得更響亮才行!”
崔星河剛誌得意滿地準備離開,腳步卻微微一頓,眉頭不自覺地皺了起來。
“不過有些奇怪……方才陛下說話時的神態,那眉眼間的輪廓,還有那清冷的嗓音,怎麽越看越覺得……跟高相身邊那個戴麵紗的侍女,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相似?”
這個念頭再次如同鬼魅般浮現,讓崔星河心頭一跳。
崔星河猛地甩了甩頭,用力之大幾乎要把脖子甩斷。
“荒謬!”
“這定然是近日壓力太大,出現了幻覺!”
“陛下何等尊貴,豈會便裝出宮,還與高陽那廝……對,定是父親前幾日又納了兩房美妾,府上開銷增大,讓我憂思過甚了,得空得回去說道說道,這年紀也不小了,身體也不複當年了,怎還如此不知節製!”
“但我卻年輕,身體也正值巔峰,我不必節製!”
崔星河想到這,大步朝崔府而去。
“……”
禦書房內。
小鳶小心翼翼地奉上一杯新沏的熱茶,輕聲道:“陛下,您可是在為出兵漠北的人選為難?”
武曌接過茶杯,指尖感受著溫熱的瓷壁,鳳眸中閃過一絲凝重。
她點了點頭,沒有否認。
小鳶一臉了然。
如今匈奴再次犯邊,大乾若毫無動作,必損國威,也惹人生疑。
但眼下,武曌和高陽謀劃了一次大的,欲要一戰廢了匈奴,但這國戰卻涉及到了天量的銀子,以及各種輜重。
所以眼下需要時間,陛下還要演一出戲,這就得一位特殊的將領,不但打不出什麽太駭然的戰果,甚至還能極為自然地迷路,乃至於無功而返。
畢竟此事關係的太大了,萬萬不可泄露,要是能最真實的出兵,自然是最好。
這人選毫不誇張的說,簡直比挑選真正能征善戰之將,還要難上幾分。
小鳶頓了頓,試探著說道:“陛下,張平、張壽二位指揮使,前番不是舉薦過李廣利將軍嗎?他二人舉薦的人,奴婢覺得可以考慮一番。”
“李廣利?”
武曌聞言搖了搖頭,放下茶杯,目光投向窗外,仿佛穿透了宮牆,看到了北方的烽火。
“他性子過於求穩,經驗也算豐富,朕不怕他小勝,就怕他打出了什麽駭然的戰果,並且朕心中,已有更佳人選。”
“哦?陛下屬意何人?”
小鳶一臉好奇。
武曌的嘴角,勾起一抹近乎冷酷的弧度:“王忠,王老將軍。”
“王老將軍?”
小鳶先是一愣,隨即臉上露出了極為古怪的神色。
王忠資曆極老,一生也堪稱傳奇。
對內,他是重拳出擊,對外,他是點子極背。
一生與匈奴六戰,三次小虧退兵,兩次直接迷了路,無功而返,還有一次被匈奴生擒,靠著個人武力逃了回來。
河西一戰時,武曌派出多支大軍,以高陽為主力,另外還有幾支大軍用來迷惑匈奴。
王忠因為以前的種種戰績,武曌便不太信他,隻給了五千人,其中還有大部分都是步兵,但偏偏就是這一次,王忠出關沒多久,就遇到了匈奴左賢王的五萬主力。
這運氣,沒誰了。
但王忠還偏偏扛住了,隻是損失略微有些慘重。
武曌開口道:“王老將軍經驗豐富,資曆足夠,由他領兵,無人會覺異常,並且他向來……點背,易迷路!”
“朕讓他去,不管是無功而返,還是小有挫敗,都合情合理,不會引人懷疑!”
“更重要的是,王老將軍雖常陷絕境,卻有極強的生存能力,不至於真的全軍覆沒,損我大乾元氣,實乃……此局最妙之棋子。”
小鳶聽得目瞪口呆,心中唯有歎服。
這人選,的確硬!
武曌皺眉道,“人選朕倒是不擔憂,王老將軍十分穩健,但朕現在要的是一個契機,一個令朕完美發難,暴怒,導致王忠領兵,無功而返,以至於朕去求高陽,令其假死的契機!”
“匈奴先前的入侵,理由雖然也夠用,隻是朕卻總覺得不夠完美……”
小鳶也陷入了沉默。
這正是整個計劃中最微妙的一環。
發難的理由足夠,那一切都會水到渠成,完美無缺!
但也就在這時。
禦書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報!”
“八百裏加急!”
“雁門關守將快馬傳書,匈奴大單於赫連察,遣使送達國書一封,那匈奴使者態度猖狂,言語無狀,國書內容……內容不堪入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