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章 劉據沒錢了
字數:8500 加入書籤
“弄清醒,清醒後殺了。”
劉據生殺奪予。
一句話給蘇和的判了死刑。
自然,還是要走流程,漢律上所記,無論哪一項重罪,都夠蘇和死千百次了。
“是!陛下!”
衛伉和李陵扯下蘇和,動作粗暴,對此等人,實在是生不出憐憫之心。
廷尉杜延年道:“微臣定以漢律嚴辦,為蘇將軍平冤。”
“蘇建將軍此案,你與張賀論論,再做定奪。”
杜延年稍微不解其意,
此案已定,何以還要和張賀所述?難道自己揣測錯了陛下的心意?陛下不是要翻案嗎....
杜延年到底在官場上曆練多年,沒有問出自己的疑問,應道,
“是,微臣這便去尋張賀。”
杜延年行禮告退。
劉據微微搖頭。
從宮內告退,杜延年就直奔廷尉屬,拉住個人問道,
“張賀呢?”
廷尉署官員答道,“方才宮內來人,李將軍和衛將軍帶來一人,張令史便急著去審了,杜廷尉,帶來的到底是何人啊?從沒見過如此之急。”
聞言,杜延年心中暗道,
衛伉和李陵動作如此之快,可見陛下要急審蘇和心情之切,那便更應該早辦此案,何以陛下又對我之所言似乎不太滿意,何故又要找張賀商議?
難道陛下之意,是不為蘇建將軍翻案?
蘇武為東宮近臣,此時又有翻案之機....
“杜廷尉?”
杜延年皺眉道:“去做事,與你無關,別問太多。”
“是下官多言了。”
廷尉屬於洛陽宮內正西處,取白虎殺伐之意,自長安遷都到洛陽,宮廷各官署稍有改動,但方位確實一動不動,什麽官署落於何處,都是有說法的,杜延年尋到廷尉署院中桂樹下坐,此時正秋時,桂樹光禿禿一根,地上滿是落葉,
不知何意,杜延年想著就等張賀回來,幸好,杜延年剛坐下沒一會,就望見了張賀返回的身影,
“張賀!”
張賀皺皺眉,沒理杜延年,徑直走回官署,杜延年追上,
“我方才去見了陛下,陛下讓我尋你。”
兩人同事了也有幾年,杜延年了解張賀稟性,不必寒暄,直接說事就好,果然,聽到是陛下有令,張賀停住,看了杜延年一眼,
“你跟我來吧。”
張賀將杜延年領進辦公的官署,身為廷尉的杜延年倒是頭一次進來,忍不住好奇的左右打量,
不禁有些大失所望,張賀的官署在眾官員心中神秘,不知從誰最開始傳的,說其署內如冷宮,更有各種折磨人的刑具,莫說是進去,普通人隻要一靠近,便會被血腥味衝得發瘋,後來越傳越真,越傳越邪乎,
杜延年一看,遠沒有那麽邪,
一張桌案,一塊席,其餘便什麽都沒了,幹淨整潔,屋內還帶著股淡淡的草木香,
見杜延年左顧右盼,張賀微微皺眉,
“有事快說。”
“不是去叫你審蘇和了嗎?如何又回來了,我還以為要等上大幾個時辰呢。”
張賀淡淡道,“來取些物件。”
聞言,杜延年一陣寒意,打了個顫,
啥物件?
折磨人的物件唄!
望向張賀煩躁的視線,杜延年也不拖遝,直入正題道,
“蘇和是蘇建將軍的義子,聽聞在邊境度田時造反,蘇武也在場,你說事多巧吧。
我想著,押回京城,陛下又要嚴審,是不是要給蘇建將軍翻案...”
說著,杜延年停頓下,觀察張賀的反應,
“你接著說。”
“嗯,我對陛下提了為蘇將軍翻案的事,依漢律處置蘇和,陛下倒沒說什麽,反讓我來尋你,如此一言,我反倒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此案到底翻不翻?
陛下看重蘇武,看在蘇武的麵子上,也應....”
“蘇子卿有什麽麵子?”
“這...”
杜延年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張賀、蘇武等人都是東宮舊臣,陛下還是太子時,便陪著陛下起家的忠臣,杜延年沒那麽親近,就沒回張賀的話,
杜延年不語,張賀反倒是窮追猛打問道,
“蘇子卿有什麽麵子?”
“.....”
“陛下還需給他麵子嗎?”
杜延年恍然,自己的話確實說得不對,
就算關係再好,陛下與蘇武,也是君臣之別,君就是君,臣就是臣,蘇和一案,自己總想著蘇武,卻把此事忽略了,
“你平時看著精明,一到正事上反倒是糊塗了,杜廷尉,陛下喚你去,又叫你來尋我,你還不明白陛下的意思嗎?”
“明白是明白,”就是要自己主理蘇和案,“不然我也不會來尋你。”
“你重法治,重漢律,是公事公辦的性子,陛下找你,就是要你公事公辦,還有什麽可問的,你生出了不該有的心思,陛下才讓你來找我。”
張賀少有的話如連珠,將杜延年說得怔在這,
杜延年和張賀風格鮮明,
張賀是劉徹朝殘留的法治,酷吏行案,
杜延年則代表著劉據朝要行的法治,重法典,重法律流程。
“你是說,該怎麽辦....就怎麽辦?”
“不然呢?”
“那...要不要給蘇將軍翻案了?”
“翻什麽案?”
“就是...”張賀把杜延年問住。
是啊,翻什麽案?
張賀繼續道:“蘇建將軍被太上皇治罪,是因打了敗仗,此案是如此定的,你要翻案?如何翻?難不成蘇建將軍沒吃敗仗?你給翻成了打了勝仗。
是不是說不過去,你就是想得太多,我們各司其職,做事就好了,不要隨意揣測聖意。
蘇武如何,蘇建如何,都不是你該關心的。”
經過張賀一番點撥,杜延年才恍然大悟,這些話,劉據是絕對不會和杜延年說得,此中聖意,還要自己體悟。
可杜延年還是有一事不懂,
“陛下為蘇武與大宛開戰,如何此次為其父正名就不做了。”
“陛下何時為了蘇武與大宛開戰,與大宛開戰,是因大宛犯漢在先,無論有沒有蘇武,都會開戰,杜廷尉,你此言是無稽之談啊。”
杜延年怔住。
“此事我也與你說清了,你自己想想吧,對了,為何陛下讓我審清醒蘇和,又在蘇建將軍墓前處置他,你也要想想。”
說罷,張賀竟少有的拍了拍杜延年肩膀,從自己的桌案上卸下一條桌腿,
“我還有事,先走了。”
杜延年忍不住問道,
“你就是來取此物?怎麽用啊?”
杜延年父曾是酷吏,耳濡目染,他知道不少酷刑之法,卻不知一根桌腿能如何用。
“你別問,知道你又吃不下飯了。”
“....”杜延年喉結一動,“好吧。”
“有茶,京中貢茶,要喝你自己泡。”
“行,你去吧。”
杜延年還真鬼使神差的在張賀官署內泡了壺茶,輕呷一口,茶香四溢,他進屋時聞到的草木香,是從這來的,
“這人,看不出是能品茗之人。”
殊不知,這茶葉是董仲舒最愛喝的茶葉,張賀沒在世上留下什麽痕跡,也盡量沒有喜惡,以求不現出弱點,卻獨留品茗唯一之事。
此茶有清淨人心的作用,稍燙的茶水滾入喉中,渾身暖烘烘一片,再品味張賀的話,杜延年眼中閃過敬佩之情,
陛下此事處置的何其高深。
誰都知陛下任重蘇武,東宮一脈與陛下更親近,故時人想著,陛下借蘇和替蘇建平反,也是合情合理,
可...人人都這麽想,陛下就更不會這麽去做...
東宮與陛下生來親近,所以,陛下對東宮的用度,有時也要更謹慎。
“公正...我如何就忘了呢?”
品茗後,杜延年收拾好茶具,清明許多,如何處置蘇和,再無疑惑。
........
........
.........
一與劉據五官有幾分神似的中年,正含笑望著身前青年,
屋內坐著三人,兩男子年曰三十上下,再加上一青年,奇得是,此三人長相都與劉據稍有神似,
坐在正位的是九卿之一,少府劉屈氂,前中山靖王之子,旁側的是京兆尹劉買,劉買本該主理京畿之地三輔,遷都後,京畿之地自然也跟著皇帝走,
再有的身前青年,也是皇室宗親,名為劉猛,是濟南王七子,選拔人才有察舉製,皇室內部的選拔,更加嚴格,能被選入京內錄用的,都是極具才能,
真如劉屈氂對陛下所言,他為劉據尋找出了不少宗族力量,
此為劉屈氂應做也必須要做之事,
盡管陛下所依靠的外戚實力格外強大,甚至說,其餘諸方勢力,加起來恐怕都不如衛、霍兩家,那劉屈氂就更應該替劉據搭建宗族勢力,
一個合格的君王手邊,定是要形成不同勢力,以形成牽製,如此並非是針對誰,劉屈氂也知道,衛青、霍去病,哪怕是其後的一兩代人都不會背叛陛下,但再往後,就不好說了,到底是劉姓江山,宗族勢力強大,是理所當然,
防小人不防君子。
“叔父。”
劉猛比劉屈氂和劉買都小一輩,所幸以叔父相稱,叫起來也方便,
劉屈氂麵帶笑意,看向劉買,
“此子不錯,你看呢?”
京兆尹劉買點頭,“還需從郎官做起,是取是錄,都要看陛下。”
“這是自然,”又看向劉猛,開了句玩笑,“你若是沒入陛下眼,也不必叫我族叔了。”
劉猛濃眉大眼,一看便是做事認真的人,將劉屈氂的玩笑很認真記下,
一本正經道,
“是!叔父!到時我便自己離京。”
劉屈氂被逗得大笑,揮手道,
“好了,你先去吧。”
劉猛朝劉屈氂和劉買行禮退下。
目送劉猛離開,劉屈氂改容收斂笑意,
“你可知我找你來是何意?”
京兆尹劉買也是肅容,
點頭道,
“海外駐軍一事,從夏拖到秋,對我們是極好的機會,正是積蓄力量之時,外臣強勁,內廷卻是單薄,此事我也是發愁啊。”
劉屈氂歎了口氣,“我任少府,有負於陛下。”
此言一出,不需劉買多問,他當時就明白,少府存銀恐怕是不多了,想來也是,光是遷都安置,皇室後宮花銷,都是從負責皇室開銷的少府取用,少府本就沒多少錢,又遇上這麽大的項目,真是掏空了。
現在有不比前朝,劉徹在位時就沒有這些煩惱 ,公私不分家,什麽國庫少府,都是朕的錢,拿來用就是了,陛下卻分得極清,但到底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陛下平日用度已是極儉,我為少府看在眼裏,卻又沒為陛下分憂,羞愧至極。”
劉屈氂長歎。
“近來進出口收得稅,就沒留下多少?”
要知道,進出口的商貿稅,就是個天文數字,
“哪來的什麽錢,”劉屈氂搖頭,“先不說海貿已經停了幾個月,進出口商稅反不如鹽鐵收入多,就算是掙得最火熱時,大頭也入了朝廷,就算是有些閑錢,陛下也是身先士卒投入海貿。”
劉買張張嘴,啞然,一時不知該說什麽了,
本想問,能不能以少府之名投資些產業,話沒說出來,就被自己否了,皇室經商算怎麽回事?是斷然不行的!
如此想來,卻是沒什麽好辦法了,如今大漢遍地黃金,陛下的腰包卻越來越空,東省西省,反倒是把不少該做的事擱置了,
如新帝登基,就要開始修皇陵了,陛下繼位都有好幾年,皇陵還沒有開始修建,時有大臣上奏此事,都被陛下拖過去,
想到這,劉買心裏也不好受了。
“唉,我也實在想不出什麽法子啊。”
劉屈氂說道:“我尋你不是要你想出什麽法子,要能想,我早就想了。”
“那你是找我來做什麽?”
“你看,”劉屈氂身體前傾,“我便是少府,我與陛下奏議要多弄些錢,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你又是宗親,又不是少府內官員,所以我想著,此事要不要你與陛下說說?”
“我說?”
“對。”
劉買沉默片刻,也知道總這麽下去不是事,
點頭道,
“行,那我就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