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故布疑兵 趁夜撤退

字數:4432   加入書籤

A+A-


    關鍵時刻,劉繇的謀士許邵快步跨出,臉上帶著溫和且急切的神情,雙手在空中虛按,大聲說道:“二位,千萬冷靜!如今大敵當前,咱們內部可不能起紛爭啊!”
    他先轉向劉繇,微微側身,聲音放低卻透著懇切:“主公,您向來深明大義,應當知曉當下局勢。咱們與黃將軍合兵一處,實力方才勉強能與孫策抗衡。要是此刻分崩離析,僅憑咱們那五千殘部,對抗孫策無疑是以卵擊石,實在難有生機。”
    而後,許邵又恭敬地朝黃祖作揖,言辭委婉:“黃將軍,我家主公並非不願為大局出力,隻是斷後事關重大,將士們難免顧慮。您看是否能再斟酌一番,讓兩方都能安心,攜手共度這難關?”許邵一番話如春風化雨,原本劍拔弩張的兩人,神色漸漸緩和,眼中的敵意也悄然褪去。
    蒯良見許邵一番話緩和了氣氛,趕忙也上前一步,臉上掛著和煦的笑容,對著劉繇作了個揖,和聲說道:“劉公,您先莫要心急,且聽我們把話說完。我們絕不是要將您留在此地涉險,隻是想請您麾下的部分將士留下來抵擋孫策。他們這一堅守,便能為我們大家創造撤退的生機啊。而劉公您,自然是與我們一同返回郡城。說起來,我們此次損兵折將,千裏迢迢來這豫章郡城征戰,還不都是為了輔佐劉公您,助您成就大業嘛。”
    劉繇聽了這話,原本緊繃的臉色稍稍緩和了一些,眉頭雖仍緊皺,但眼中的怒火不再那般熾熱。
    蒯良見狀,接著趁熱打鐵,神色關切又帶著幾分憂慮,分析道:“劉公,您不妨再細細思量一番。您麾下的太史慈將軍,之前曾在孫策處棲身,與孫策有舊。雖說現在為您效力,但人心難測,難保他們不會裏應外合。萬一真出現這種情況,到時候我們可就插翅難逃了,這難道不是擺在眼前的潛在威脅嗎?” 說到這兒,蒯良微微一頓,加重了語氣,“更何況,有我家主公為您撐腰,區區五千兵馬,實在算不得什麽,隻要平安撤回郡城,日後再從荊州調兵,重振軍威也並非難事。”
    劉繇聽著蒯良的話,神色變幻不定,內心正在激烈地掙紮權衡。
    這時,許邵在一旁不動聲色地“補刀”,微微頷首,一臉誠懇地說:“確實如此,平日裏太史慈就時常提及孫策的長處,言語間多有誇讚。即便他二人並無勾結,這也正是他向主公表明忠心的絕佳時機啊。若他能帶領將士們拚死抵擋孫策,為主公和眾人爭取撤退的機會,那他的忠心便不言而喻了。”
    劉繇聽了許邵的話,又回味著蒯良之前的分析,沉默良久,最終緩緩點了點頭 ,神色複雜,不知是無奈還是妥協 。
    劉繇和許邵心事重重地回到營帳,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劉繇在營帳中來回踱步,眉頭緊鎖,最終還是停下腳步,長歎一口氣,對許邵說道:“事已至此,也隻能按他們說的辦了,子將,你去傳太史慈過來吧。”
    不多時,太史慈大步走進營帳,神色如常,拱手行禮道:“主公,喚我前來,所為何事?”
    劉繇看著太史慈,眼神中閃過一絲不忍,但很快被無奈取代,他咬了咬牙,說道:“子義,如今局勢危急,黃祖與蒯良商議後決定,由你率領麾下殘部留下抵擋孫策,為我們爭取撤退時間。”
    太史慈聽聞,不禁後退一步,滿臉的難以置信,他瞪大了雙眼,目光在劉繇和許邵臉上來回掃視,似乎在確認他們是不是在開玩笑。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結結巴巴地說道:“主……主公,這……這如何使得?以我這殘部對抗孫策大軍,無異於以卵擊石,如何能抵擋得住?”
    劉繇避開太史慈的目光,有些心虛地說道:“子義,我也知道這任務艱巨,但眼下實在沒有別的辦法了。你與孫策有舊,大家都擔心……擔心你會臨陣倒戈,這也是你證明自己忠心的機會。”
    太史慈一聽,心中一陣刺痛,單膝跪地,激動地說道:“主公,我太史慈自投靠您以來,忠心耿耿,日月可鑒,怎會做出那等背主之事?您怎能因這無端的猜忌,就將我和兄弟們置於這必死之地?”
    劉繇聽著太史慈的話語,心中泛起一絲愧疚,但大勢當前,容不得他心軟。他別過頭,沉聲道:“子義,我也不想如此,但這是眾人的決定。隻要你此次能擋住孫策,我定當重賞,日後也定不再懷疑你的忠心。”
    太史慈跪在地上,心中五味雜陳,營帳內一片死寂,隻有他粗重的呼吸聲。許久,他緩緩站起身,臉上的難以置信漸漸化為決絕:“既然主公已決定,那末將領命便是。” 說罷,他轉身大步走出營帳,腳步沉重卻又帶著幾分毅然。
    回到自己的營帳,太史慈看著麾下那些疲憊卻信任自己的將士們,心中一陣酸澀。他將任務告知眾人,將士們聽聞,頓時一片嘩然。
    太史慈回到營帳,將劉繇的命令告知麾下將士,眾人聽聞,瞬間炸開了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劉繇算什麽主公!”一個滿臉絡腮胡的大漢猛地將手中長槍往地上一戳,怒吼道,“之前就遺棄過我們一次,歸來後對咱們處處猜忌,各種不公對待,如今竟然又要拋棄我們,讓我們去送死,我們還保他做甚?不如反了!”
    “對,反了!”眾人紛紛附和,情緒激動,營帳內一片嘈雜。
    太史慈看著群情激憤的兄弟們,心中一陣絞痛。他“撲通”一聲跪地,雙手抱拳,對著將士們說道:“兄弟們,我太史慈對不住大家,讓大家受了這麽多委屈,遭了這麽多猜忌。可咱們都是熱血男兒,心中有大義。如今若反,我們便成了不忠不義之徒,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他抬起頭,目光懇切地掃過每一個人,眼眶泛紅:“我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但咱們上了戰場,誰不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今日一戰,不為劉繇,為的是我們自己的尊嚴,為的是身後那些無辜百姓,不能讓孫策的鐵蹄肆意踐踏這片土地。兄弟們,跟我拚死一戰,若能活下來,日後定有更好的出路!”
    將士們看著跪地的太史慈,一時間都愣住了。那位大漢眼眶一紅,快步上前,一把扶起太史慈:“將軍,是俺們糊塗!您都不惜性命,俺們又怎會貪生怕死?俺們聽您的,跟孫策拚了!”
    “拚了!拚了!”眾人再次高呼,這一次,喊聲中不再有憤懣與不甘,而是充滿了赴死的決絕和對太史慈的信任。太史慈深吸一口氣,強忍著眼中的熱淚,開始冷靜地部署作戰計劃,一場慘烈的生死之戰,即將在這片土地上拉開帷幕。
    夜幕沉沉,如墨般暈染開來。黃祖的營地內,一片死寂,唯有幾處篝火明明滅滅地閃爍著,透著幾分詭異。
    蒯良在營地裏來回踱步,神色凝重,他一邊走一邊指揮著手下:“動作快點,把這些草人都紮好,要紮得像模像樣,別被孫策看出破綻。”士兵們在他的指揮下,手忙腳亂卻又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將一個個紮好的草人立在營地四周,給它們披上破舊的鎧甲,遠遠看去,就像一個個站崗的士兵。
    黃祖站在一旁,看著眼前的景象,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問道:“蒯先生,咱們這麽做,真能騙過孫策那小子?”
    蒯良停下腳步,抬起頭,望向孫策軍營的方向,眼中閃過一絲自信:“將軍放心,孫策年少氣盛,必定急於進攻。咱們故意留下這些‘士兵’和篝火,他定會以為我們還在營中,按兵不動。等他發現真相,我們早已撤離。”
    隨後,蒯良又讓人將營地裏的旗幟全部升起,在夜風中獵獵作響,同時把營地裏的鍋碗瓢盆都搬了出來,架在篝火上,裏麵放上一些石頭和水,隨著火勢漸旺,水開始沸騰,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遠遠聽去,就像士兵們在準備宵夜。
    一切布置妥當後,蒯良和黃祖帶著主力部隊,輕手輕腳地從營地後門撤離。他們沿著一條隱蔽的小路,向著豫章郡城的方向奔去,馬蹄聲被厚厚的棉布包裹,幾乎沒有發出一點聲響。
    而此時,在孫策的軍營裏,士兵們也在密切關注著黃祖營地的動靜。孫策站在營帳前,望著遠處閃爍的篝火和影影綽綽的“士兵”,心中隱隱覺得有些不對勁,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他吩咐手下:“密切監視黃祖營地,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刻來報。” 一場智慧與膽量的較量,在這寂靜的夜色中悄然展開。
    清晨的微光灑在營寨,太史慈站在寨前,望著眼前這不足五千人的隊伍,心中莫名泛起一絲不安。他轉頭看向身旁的兄弟,眉頭輕皺,疑惑地問道:“於糜將軍何在?怎麽不見他的蹤影?”
    身旁的士兵也是一臉茫然,搖了搖頭:“將軍,從昨晚就沒瞧見於糜將軍了,不知去了何處。”
    太史慈心中一緊,隱隱有種不好的預感,他立刻吩咐道:“速速派人去找,一定要把於糜將軍找到。”
    不多時,前去尋找的士兵匆匆跑回,神色慌張,單膝跪地,聲音帶著幾分顫抖說道:“將軍,於糜將軍不在營中,小的四處打聽,才得知他和他的親衛們被劉繇和許邵帶走了,如今正護衛著劉繇撤退。”
    喜歡東漢不三國請大家收藏:()東漢不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