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兩麵開戰 各有勝負
字數:4783 加入書籤
馬超看著眼前的慘象,心中滿是不忍與焦慮。他深知,再這樣強攻下去,隻會造成更多無謂的犧牲。他轉頭看向孫策,兩人目光交匯,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憂慮與無奈。馬超咬咬牙,長歎一聲,大手一揮,高聲下令:“暫緩攻城!鳴金收兵!”
隨著清脆的鳴金聲響起,攻城的士兵們如釋重負,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緩緩退回本陣。他們腳步踉蹌,不少人身上帶著傷,鮮血順著傷口不斷滴落,在身後留下一道道血痕。回到營地後,士兵們癱倒在地,身心俱疲。
馬超和孫策在營帳中踱步沉思,麵對這座久攻不下的城池,他們必須重新謀劃。帳外,偶爾傳來受傷士兵的痛苦哀嚎,仿佛在提醒著他們這場戰爭的殘酷。兩人明白,想要拿下郡城,不能再一味依靠強攻,必須另尋良策 。
馬超一臉凝重,看向孫策說道:“這紀靈與閻象,不愧是袁術的頭號戰將和心腹謀主。袁術但凡能多聽他們些建議,也不至於落得如今這般下場。眼下看來,再這麽一味強攻肯定不行。”
孫策微微頷首,目光望向營帳外那座依舊矗立的郡城,若有所思道:“他們剛得知袁術身死,如今正是哀兵,士氣雖亂卻又帶著股子拚死的勁頭,此時強攻,我們怕是還得折損不少兵力。依我看,不如先緩一緩。時間一長,他們內部肯定要出問題。士兵們看不到希望,嘩變是遲早的事 。”
說到此處,孫策頓了頓,接著又道:“而且公瑾那邊若是能順利拿下九江郡,消息傳到廬江,這城裏的士兵們肯定人心惶惶。到那時,城內必定生亂,咱們再動手,勝算可就大多了。”
馬超讚同道:“不錯,那就先按兵不動,密切留意城內動靜,同時也盼著公瑾那邊一切順利。另外,咱們也不能閑著,得想法子繼續給他們施壓,從心理上瓦解他們的防線。比如多派些斥候在周邊活動,讓他們摸不清咱們的虛實,製造隨時會再次攻城的假象 。”
而另一邊,盡管成功阻擋住了孫策、馬超的進攻,閻象和紀靈卻絲毫不敢鬆懈,心頭的壓力如烏雲般沉甸甸地籠罩著。紀靈滿臉焦慮,神色慌張,六神無主地看向閻象,聲音都帶著幾分顫抖:“閻兄,如今這情形,該當如何是好啊?”
閻象眉頭緊鎖,眼神中滿是憂慮與無奈,他長歎一口氣,緩緩分析道:“如今主公已死,敵軍士氣正盛,這廬江怕是很難再守下去了。”
紀靈一聽,心急如焚,連忙追問道:“那下一步究竟該怎麽做?總不能就這麽坐以待斃吧!”
閻象咬咬牙,神色凝重:“先暫且堅持堅守城池。此時若是貿然撤退,敵軍定會趁機追殺,我們恐怕損失慘重,更難全身而退。”
紀靈滿臉不甘,眼眶泛紅,大聲吼道:“難道就不報主公的仇了嗎?我怎能咽下這口氣!”
閻象苦笑著,臉上寫滿了苦澀與無奈:“報仇?談何容易啊!主公已然身死,少主年紀尚小,根本無法撐起大局。如今我們連廬江都快守不住,拿什麽去報仇?隻能先看馬超、孫策、周瑜他們下一步如何行動。真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我們便撤回壽春。隻是依我看,九江郡估計也難以堅守了。”
紀靈依舊一臉迷茫,眼中滿是無助,喃喃道:“那我們未來的出路到底在哪裏啊?”
閻象沉思片刻,狠狠心說道:“實在沒有辦法的話,我們就扶保著少主去投靠冀州的袁本初。雖說他與主公爭鬥多年,但到底是嫡親兄弟。我們帶著壽春之地前去投奔,他身為天下聞名的諸侯,為了袁氏一門的顏麵,也該會為主公報仇雪恨,庇護我們。”
馬超在外有條不紊地安營紮寨,將郡城圍得水泄不通。營寨中,士兵們各司其職,巡邏的、放哨的、修整器械的,一切都在為下一次攻城做準備。馬超每日都會登上高處,觀察城中動靜,眼中滿是堅定與誌在必得。
而在城中,閻象與紀靈麵對這如鐵桶般的圍困,惶惶然卻無計可施。城頭皆掛上了白色的喪幡,在風中獵獵作響,仿佛在訴說著袁術的離去與這座城的悲涼。兵士們人人麵帶悲色,起初,他們還能憑借心中那一股為主公報仇的憋屈之氣堅守城池,可隨著圍困日子一天天過去,糧草逐漸減少,援軍卻毫無蹤影,士氣便漸漸低迷下來。
士兵們私下裏開始交頭接耳,言語間滿是對未來的擔憂與迷茫。有的抱怨著不知還要困守多久,家中老小無人照料;有的則在懷疑堅守下去是否還有意義,畢竟袁術已死,似乎失去了戰鬥的目標。紀靈在城牆上巡視時,察覺到了這股低落的情緒,他心急如焚,卻又不知如何是好,隻能一次次地大聲嗬斥,試圖提振士氣,可效果微乎其微。
閻象看著這一切,心中明白,這樣下去遲早生亂。他把紀靈叫到府中,麵色凝重地說:“如今士氣低迷,長此以往,不用敵軍攻城,我們自己便會崩潰。必須想個辦法穩定軍心。”紀靈一拳砸在桌子上,怒道:“我也想啊,可如今能有什麽辦法?糧草撐不了多久,援軍又指望不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紀靈和閻象無奈之下,隻好強打精神安撫軍士情緒。紀靈每日在城牆上奔波,他粗糲的大手重重拍在士兵們的肩頭,扯著嗓子喊道:“兄弟們!都給我打起精神來!壽春的援軍馬上就到,咱們再咬牙堅持堅持,等援軍一到,就把這些圍困咱們的敵軍殺個片甲不留,為袁公報仇!”他的聲音在城牆上回蕩,起初,還能引得部分士兵們勉強回應,可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回應的聲音越來越弱,更多的是士兵們麻木的眼神和沉默不語。
閻象則穿梭在營房之間,對著一群群士兵苦口婆心地勸慰:“將士們,咱們多年來追隨主公,承蒙主公厚待,如今雖逢大難,但隻要咱們齊心協力,定能度過難關。大家想想,咱們的家人還在後方盼著我們平安回去,我們若是此刻放棄,有何顏麵麵對他們?”他言辭懇切,可士兵們隻是機械地點頭,眼神中滿是迷茫與疲憊。
就這樣,城中的日子在煎熬中一天天過去。糧草越來越少,每日的飯菜從原本的幹糧變成了稀薄的米粥,士兵們愈發麵黃肌瘦。夜晚,寒風呼嘯著吹過城牆的縫隙,發出淒厲的聲響,像是在為這座被圍困的城奏響挽歌。紀靈和閻象站在城牆上,望著城外馬超營中閃爍的燈火,心中滿是焦慮與無奈,他們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多久,也不知道這座城還能堅守到何時 。
周瑜此次前往九江郡,可謂信心百倍。他不光率領著自己原本的精銳水師,還將孫策麾下的水軍一並整合,兩支勁旅合為一部,戰船相連,檣櫓蔽日,陣容空前強大,仿佛為整支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士氣高昂。
戰船在江麵上破浪前行,周瑜身著銀色戰甲,披風在風中烈烈作響,站在船頭指揮若定,眼神中透著誌在必得的光芒。抵達九江郡後,他下令將戰船一字排開,將整個九江郡城圍得嚴嚴實實。
攻城之際,周瑜命人在城下齊聲高呼:“袁術已死,你們再抵抗也是徒勞!”這消息如同一顆顆重磅炸彈,瞬間在城中引起軒然大波。與此同時,周瑜還讓人將袁術麾下心腹謀士楊弘的人頭挑在長槍之上,高舉示眾。
當張英聽聞袁術已死,楊弘人頭高懸的消息,仿佛一記重錘狠狠砸在他的心頭,整個人瞬間呆立當場,手中的長槍“啪嗒”一聲掉落在地。他臉色慘白,嘴唇微微顫抖,眼神中滿是驚恐與絕望。
起初,他還試圖強撐著穩定軍心,在城牆上對著士兵們大聲呼喊:“將士們莫要慌亂!這定是敵軍的詭計,主公福大命大,怎會輕易遭難!咱們堅守城池,等待援軍!”然而,士兵們交頭接耳,眼神中滿是懷疑與不安,往日對張英的信任已然開始動搖。
周瑜怎會給張英喘息的機會?他指揮著水軍,將戰船排列得嚴整有序,如同一道鋼鐵長城,步步緊逼九江郡城。戰船靠近城牆後,士兵們用投石車將巨石不斷拋向城內,一時間,城內房倒屋塌,火光衝天,百姓們哭喊聲一片。與此同時,一波又一波的弓箭手站在戰船之上,朝著城頭傾瀉箭雨,城牆上的守軍紛紛中箭倒地,鮮血順著城牆汩汩流下。
張英帶著僅存的兵力,在城中四處奔波,試圖組織起有效的抵抗。但軍心已然渙散,士兵們士氣低迷,麵對周瑜的猛烈進攻,他們毫無鬥誌,紛紛抱頭鼠竄。張英揮舞著長刀,大聲嗬斥著臨陣脫逃的士兵,可這一切都無濟於事。
隨著周瑜的攻勢越來越猛,張英隻能帶著殘部困守孤城。城中糧草斷絕,士兵們饑寒交迫,傷病者無數,就連平日裏的飲用水都成了難題。夜晚,城外周瑜的營寨燈火通明,而城內卻一片死寂,偶爾傳來幾聲傷兵的呻吟,更添幾分淒涼。
如今,袁術已死的噩耗如一道晴天霹靂,在軍中轟然炸開。對於張英和他的將士們而言,這消息不啻於天塌地陷。袁術作為主公,一直是他們心中的主心骨和依靠,如今這根支柱轟然倒塌,眾人頓感前路茫茫,不知所措。
本就處於周瑜大軍圍困之下的他們,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袁術派遣的後援上,盼著援軍一到,便能裏應外合,打破這困局。可現在,袁術已不在人世,後援根本就沒有了指望,曾經那點翻盤的希望之光,也徹底熄滅。
隨著被困的日子一天天過去,城中的糧草越來越少,士兵們每日饑腸轆轆,隻能靠著稀粥勉強維持體力。傷病員也越來越多,簡陋的醫療條件根本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痛苦的呻吟聲此起彼伏。惡劣的環境加上毫無希望的處境,讓戰士們士氣極度低落,眼神中滿是迷茫與絕望。有的士兵開始偷偷議論,猜測著自己的命運;有的則坐在角落裏,一言不發,對未來失去了信心。
麵對這一係列棘手的狀況,張英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他本就因連日來的守城之戰而身心俱疲,如今更是被這重重困境壓得喘不過氣來。在營帳中,他不停地來回踱步,眉頭緊鎖,雙手時而緊握,時而鬆開,臉上滿是焦慮與無奈。曾經的果斷與自信早已消失不見,此刻的他,就像一隻無頭蒼蠅,六神無主,完全沒了主意 。
喜歡東漢不三國請大家收藏:()東漢不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