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心憂天下 波瀾湧動
字數:4429 加入書籤
張遼神色鎮定,不慌不忙地回到座位,端起酒杯,微微欠身,對著關羽和張飛說道:“雲長、翼德,實不相瞞,主公不在身側,我這心裏實在不安,諸多事務在腦海裏打轉,難免就耽擱了些時候。還望二位海涵,莫要見怪。”說著,他仰頭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試圖以這辛辣的酒意掩蓋內心的警惕與不安。
關羽聽聞,微微點頭,臉上依舊掛著溫和的笑容,說道:“文遠忠心可鑒,隻是今日難得相聚,偶爾放鬆一番也並無大礙。”張飛大手一揮,滿不在乎地說:“俺就喜歡和爽快人喝酒,文遠你可別再掃大夥的興啦!”說罷,又給自己滿上一碗酒,一飲而盡。
營帳內再度響起勸酒聲和笑聲,可張遼的心思卻全然不在這酒桌上,他一邊應付著眾人,一邊暗自留意著四周的動靜。
張遼暗自思忖,此刻距離夜幕降臨還有好幾個時辰,雖說關羽張飛是久別重逢的故人,這帶著酒菜突然到訪的時機,實在太過蹊蹺。往常故人相聚,多是提前邀約,選在一個更合適的時辰,而他們剛剛駐紮好,就如此毫無預兆地登門,背後是否隱藏著什麽不為人知的目的?
但他很快又搖了搖頭,試圖驅散這些雜念。馬超剛剛凱旋,一路戰功赫赫,為天子穩固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朝堂之上理應是論功行賞、大肆嘉獎的時候,天子雖說對馬超心存敵意,總不至於在這節骨眼上,對馬超這位功臣輕易動手,做出自毀長城之事。
馬超一眾,自凱旋歸來後,周身都縈繞著大功告成的暢快與自豪。長久以來,他們在沙場上浴血奮戰,出生入死,為朝廷平定叛亂,樁樁件件的功績擺在那兒,朝野上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在他們心中,天子向來聰慧狡黠,即便對自己有所不滿,念及這份汗馬功勞,也定不會貿然行事。要知道,隨意處置功臣,定會引得天下人非議,天子豈會不明白這其中利害?想對他們動手,總得找個無懈可擊、能服眾的由頭,哪能說翻臉就翻臉呢。
這般念頭一旦種下,眾人便都疏忽大意起來。
然而,他們都嚴重低估了天子鏟除馬超的堅定決心。在天子的內心深處,馬超戰功赫赫、威名遠揚,麾下兵馬又日益壯大,已然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猶如芒刺在背,令其寢食難安。
天子既然做出這樣的決定,便有一套環環相扣、滴水不漏的謀劃。
而天子與劉備秘密達成默契,雙方軍隊的駐紮位置都是精心安排。劉備的營帳看似隨意分布,實則已隱隱將馬超等人的營地包圍其中,隻等動手之際,便可由關羽張飛對馬超的部隊進行阻攔,天子算準了馬超等人會因功高自傲而放鬆警惕,也篤定他們會因對劉備兄弟的信任,而忽視這看似平常卻暗藏殺機的布局。
關羽抬眸望向張遼,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不忍和糾結。他深知馬超英勇善戰,為朝廷立下過汗馬功勞,如今卻要成為這場權力博弈的犧牲品。可轉瞬之間,那一絲不忍便被堅定的神色所取代。
天子曾鄭重地向兄長劉備承諾,不會取馬超性命,會保他餘生衣食無憂,做個富家翁安度餘生。況且,馬超如今手握重兵,權勢滔天,若任由其發展而不加阻攔,日後朝堂之上必定會再生變故,天下局勢恐將陷入動蕩。
此刻他們謀劃的這一切,雖說用計讓張遼等人陷入被動,這般行事手段算不得光明磊落,非大丈夫所為。可關羽覺得,這一切都是為了天下蒼生的安寧和朝局的穩定。如此一來,無需兵戎相見、大肆廝殺,便能消弭潛在的危機。
即便日後張遼、徐晃知曉真相,心中難免會心存怨恨,可在關羽看來,這已然是最好的結局。起碼能保他們性命無虞,不至於在權力鬥爭的旋渦中粉身碎骨,落得個身首異處的悲慘下場 。
關羽心中暗自思量,其實他對張遼、徐晃二人的能力極為欣賞。他曾多次見識到二人在戰場上的颯爽英姿,排兵布陣時的運籌帷幄,那份果敢與智慧,即便是心高氣傲的他,也不禁為之讚歎。
在關羽看來,若能與這樣的豪傑之士一同為大漢江山效力,齊心協力,定能開創一番盛世局麵,護百姓周全,保漢室昌盛。這遠比讓他們隨著馬超與朝廷對抗,最終在戰火中灰飛煙滅要好太多。
兵戎相見,意味著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無數家庭將支離破碎。而攜手共進,則是為天下蒼生謀福祉,為大漢的千秋萬代奠定根基。他滿心期許,待到這場風波平息之後,能有機會勸說張遼、徐晃二人,放下過往的恩恩怨怨,以天下大局為重,共同投身於複興漢室的大業之中 。
這也是劉備與關羽在營帳中反複商議、思來想去,最終敲定了這個用以拖延張遼的計策。他們深知,張遼、徐晃皆是不可多得的將才,謀略與武藝兼具,在軍中威望頗高。
以當下局勢來看,若不采取手段,任由事態發展,一旦衝突爆發,以張遼、徐晃對馬超的忠心,定會毫不猶豫地投身戰局。可麵對朝廷精心布局的天羅地網,他們毫無勝算,最終不過是白白丟了性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備與關羽明白,此計雖有些迫不得已,甚至可能會讓張遼、徐晃在知曉真相後一時難以理解,心中生出怨恨。但唯有如此,才能爭取到時間,將局勢慢慢扭轉。等一切塵埃落定,事實擺在眼前,他們或許便能明白這份苦心。即便心中仍有怨懟,也好過命喪戰場,落得個身死道消的結局 。
馬超全然不知一場針對他的陰謀正悄然籠罩。此刻,他身處都城,被天子為其凱旋所設的盛大儀式深深感染。街道兩旁百姓夾道歡呼,歡呼聲如洶湧浪潮,一波接著一波,那熱情似要將他淹沒。
看著眼前的隆重場麵,馬超心潮澎湃,思緒飄飛。他在心底暗自思量,待見過天子,一定要向天子進言。他想著,要麽請命返回西涼,憑借自己對邊境的熟悉,迅速集結兵力,剿滅那一直侵擾邊境的邊患,讓西涼百姓重歸安寧;要麽與天子深入探討對袁紹的看法與應對之策。
在馬超眼中,當下局勢已然明朗,袁術已滅,曾經割據一方的勢力土崩瓦解。如今袁紹雖仍占據著大片土地,但已孤掌難鳴,再難掀起大的風浪。隻要能再給袁紹致命一擊,將其徹底擊潰,屆時天下再無大的戰亂,百姓便能安居樂業,四海之內皆享太平。如此,也算是不負恩師盧植的殷切期望。他在盧植門下求學時,盧植便常教導他要心懷天下,以蒼生為念,如今正是他踐行這份教誨的時刻 。
天子盡顯親切之態,早早便傳令下去,讓文武百官齊聚宮廷,籌備一場盛大的慶功宴。待馬超入朝參拜,天子先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對馬超及一眾有功之臣進行大肆封賞。他言辭懇切,對馬超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與卓越指揮才能多加讚許,稱其為朝廷的棟梁,社稷的柱石,言語間滿是褒獎與厚愛,讓馬超及麾下將士心中暖意湧動,深感皇恩浩蕩。
封賞完畢,天子又笑著吩咐設宴。一時間,宮廷之內張燈結彩,絲竹聲聲。珍饈美饌擺滿了一桌又一桌,文武百官紛紛入座,共同慶賀揚州戰役的輝煌勝利。眾人推杯換盞,歡聲笑語不斷,表麵上一片其樂融融的祥和景象 ,可誰也沒有察覺到,在這繁華熱鬧之下,暗流正悄然湧動 。
在那場為他而設的慶功宴上,宮廷之內燈火輝煌,酒香與佳肴的香氣彌漫在每一寸空氣裏。文武百官觥籌交錯,歡聲笑語不斷,處處彰顯著這場宴會的隆重與熱鬧。
馬超坐在席間,心中卻始終縈繞著對天下局勢的關切。恰在此時,天子端著酒杯,麵帶和煦笑容,邁著沉穩的步伐朝他走來。馬超見狀,立刻起身,恭敬行禮。天子親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不必多禮,而後將酒杯舉起,為他敬酒。
馬超看天子一反常態,也未多想,端起酒杯一飲而盡。趁著這個時機,他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向天子問道:“陛下,如今揚州大捷,天下局勢漸趨明朗,不知朝廷下一步當如何謀劃?對於冀州的戰事,又將作何安排?”
天子笑意盈盈,目光溫和地看著馬超,緩緩說道:“如今袁紹已然遣使講和,表明願遵朝廷號令。既然他已服軟,能少些戰火紛爭,又何必大動幹戈?畢竟,每一場戰爭,受苦的都是天下百姓啊。”
馬超聽後,心中雖有些不解。此前袁紹還在冀州擁兵自重,與朝廷隱隱對峙,如今態度竟如此輕易地轉變,實在讓人捉摸不透。但天子既然已經這樣說了,他也不好再多質疑。畢竟,他一心隻為天下蒼生著想,隻要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其他的都可暫且放下。
於是,馬超再次向天子行禮,誠懇請命:“陛下,既然朝廷暫時不對冀州動兵,臣懇請返回西涼。如今西涼異族入侵,戰火連綿已久,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之中。臣願前往西涼,解決異族入侵這一憂患,為朝廷分憂,為百姓謀福。”
天子嘴角噙著一抹淡淡的笑意,未發一言,然而他的目光卻似有深意地緩緩轉向劉備。那一瞬間,宴會上喧鬧的人聲似乎都在這無聲的注視下變得遙遠模糊。天子的眼神仿若一潭幽深的湖水,表麵平靜無波,底下卻暗流湧動,其中蘊含的複雜意味,實在讓人難以捉摸。
喜歡東漢不三國請大家收藏:()東漢不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