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袁紹撤軍 新的戰略
字數:4132 加入書籤
時間來到七月中旬,終於,郭圖他們盼來了袁紹下達的撤軍將令。郭圖與文醜等人接令後,立刻著手準備撤離事宜。郭圖深知此次撤軍不可大意,特意吩咐文醜務必組織軍隊有序撤退,以防被曹軍和西涼軍追擊。
而在這段對峙的日子裏,魏延這邊的處境頗為艱難。由於之前糧草被燒了一半,一直麵臨著糧草短缺的困境。雖說這段時間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役,但他們的糧道卻頻頻遭到張合率領的小股部隊襲擾,這讓本就緊張的糧草供應更是雪上加霜。如今得知袁紹軍撤退的消息,魏延心中如釋重負。畢竟他們本次的任務就是解函穀關之圍,如今函穀關之圍已解,便要盡快返回長安。
就在此時,函穀關的夏侯淵兄弟派人前來,邀請魏延一同出兵追擊文醜。魏延仔細思索後,覺得此事不妥,便修書回複夏侯淵兄弟,勸他們打消追擊的念頭。他在信中寫道:“我軍此次奉命前來隻為解函穀關之圍,如今目的已達,即刻便要返回長安。且文醜等人並非敗退,而是有序撤退。袁紹老謀深算,郭圖又詭計多端,此次撤退恐怕早有萬全安排。貴軍貿然追擊,恐非良策,還望二位將軍三思。”
夏侯淵與夏侯惇收到魏延的書信後,反複思量,覺得魏延所言極是。貿然追擊,確實可能中了敵軍埋伏。最終,二將終於打消了追擊的念頭。
夏侯淵看著袁紹軍漸漸遠去的身影,對夏侯惇說道:“大哥,此次函穀關之圍能解,西涼軍功不可沒。隻是袁紹此次撤軍,怕是在醞釀更大的陰謀,我們不可掉以輕心。”
夏侯惇麵色凝重地點點頭,說道:“沒錯,妙才。我們要加強函穀關的防禦,密切關注袁紹軍的動向。”
在西涼軍營中,魏延召集眾將,說道:“如今袁紹軍已撤,函穀關之圍已解,我們也該準備返程回長安了。這段時間大家都辛苦了,回去後好好休整。但在返程途中,也不可大意,務必保持警惕,以防敵軍突襲。”
楊鳳抱拳說道:“將軍放心,兄弟們都明白。經過這次,我們都知道袁紹軍的狡猾,定會嚴加防範。”
另一邊,文醜在撤軍途中,心中滿是不甘,對郭圖說道:“郭先生,咱們就這麽撤了,實在窩火。要是再給我些機會,定能與曹軍、西涼軍拚個高下。”
郭圖微微一笑,安撫道:“文將軍,主公此舉必有深意。我們暫且撤軍,養精蓄銳。待主公部署好下一步計劃,我們再卷土重來,定能大獲全勝。”
張合也在一旁附和:“文將軍,郭先生說得對。當下保存實力才是首要之事,日後機會多的是。”
文醜無奈地歎了口氣,說道:“好吧,希望下次能讓我痛痛快快地打一場勝仗,一雪前恥。”
隨著袁紹軍的撤離,函穀關前的局勢暫時歸於平靜。
袁紹之所以決定撤軍,實則有多方麵的考量。首先,西涼軍的強勢介入,讓局勢變得錯綜複雜。袁紹深知,若是與曹軍、西涼軍在這裏打得不可開交,一旦雙方徹底結盟,形成穩固的聯合陣線,那他將陷入極為被動的局麵,到時候局麵恐怕難以收拾。
而另一方麵,袁紹在並州的軍事行動進展得並不順利,遠未達到預期。原本,他們預料公孫瓚會與匈奴拚得兩敗俱傷,己方正好坐收漁利。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當他們貿然攻入河東郡時,遭到了公孫瓚的拚死抵抗,而且讓袁紹意想不到的是,戰場上竟出現了西涼軍的身影。公孫瓚憑借著頑強的鬥誌,在高覽和鞠義的猛烈進攻下,死死守住了河東郡。這其中,馬超的助力功不可沒。馬超聽聞袁紹要攻打並州公孫瓚部後,果斷要徐榮率領兩萬西涼軍協助公孫瓚鎮守河東,而他自己則率部專注於剿滅並州內肆虐的匈奴人,如此一來,袁紹在並州戰場上毫無建樹,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麵對這不利的戰局,鞠義、田豐等一眾謀士苦苦勸諫袁紹。他們認為,當前局勢下,繼續僵持不僅難以取得勝利,反而可能損耗過多兵力,導致元氣大傷。不如暫且休養生息,鞏固己方勢力範圍,以待日後更好的時機。況且,如今是公孫瓚與馬超聯合抵抗袁紹,即便勉強拿下並州,後續治理也會困難重重。但若是此時撤軍,公孫瓚和馬超之間為了爭奪並州,勢必會產生矛盾,到時候袁紹便可坐觀他們內鬥,坐收漁翁之利。袁紹權衡利弊後,覺得此計可行,這才打消了繼續進攻的念頭,決定下令撤軍。
鄴城內,議事廳裏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張合、文醜、高覽、鞠義等將領皆已從前線歸來,此次出征耗時數月,耗費了大量兵馬,卻落得個損兵折將的結果,兩方戰場均未取得預期的戰略成果,沉悶的氛圍如烏雲般籠罩著眾人。袁紹心中煩悶不已,終於忍不住開口道:“諸位,此次兩麵開戰,咱們皆未占到便宜,大家說說,下一步該如何是好?”
田豐聞言,上前一步說道:“主公,雖說此次在兩處戰場都沒有建樹,但咱們也並未吃大虧。況且在並州方麵,咱們早已定下戰略。如今看來,並州之地足以牽製馬超與公孫瓚,他們二人日後必定難以和睦相處。所以,並州方麵我們暫且無需過於操心。一旦馬超與公孫瓚開戰,至少公孫瓚這邊便不會對我們構成威脅,而馬超也會被公孫瓚拖住,輕易不敢從長安動兵。”
袁紹眉頭微皺,質疑道:“田豐先生,你為何如此篤定?”
田豐從容不迫,侃侃而談:“主公,自去年起,異族便對西涼發起入侵,至今戰火未息。鮮卑、匈奴、羯人、氐人等各族聯軍聲勢浩大,西涼雖連連獲勝,可難道西涼軍就毫無損耗嗎?異族肆虐的可是西涼的大本營,馬超即便戰勝,也必定需要休養生息。若一味窮兵黷武,恐怕他麾下的百姓也不會答應。西涼智謀之士眾多,他們必定不會讓馬超繼續盲目用兵。所以,依我看,馬超若想恢複元氣,至少得花上兩三年時間。”
袁紹聽後,不自覺地捋了捋胡子,覺得田豐所言頗有道理,接著問道:“那依先生之見,我們下一步該如何?”
田豐毫不猶豫地回答:“下一步,我們應專心致誌對付曹操。曹操占據中原之地,那可是天下要塞。若能拿下中原,主公霸業便指日可待。”
袁紹微微點頭,又道:“哦,那諸位,此次咱們從函穀關撤退,諸位覺得怎樣做,才能在攻伐曹操一事上更有勝算呢?”
此時,郭圖上前一步,恭敬說道:“主公,此次函穀關撤退,雖有些許狼狽,但也讓我們看清了曹軍與西涼軍聯合的虛實。曹操與西涼軍雖結盟,但畢竟根基不同,利益訴求也不盡相同。我們可設法離間他們,分化其聯盟。比如,暗中散布謠言,製造曹操與馬超之間的矛盾,讓他們彼此猜忌,聯盟自破。待其內部混亂,我們再出兵攻打曹操,便可事半功倍。”
張合也附和道:“郭先生所言極是。此外,我們還需厲兵秣馬,加強自身實力。此次出征,我軍暴露出不少問題,訓練不足,糧草調配也多有不當之處。我們應利用這段時間,整頓兵馬,提升士兵戰力,優化糧草供應體係,確保下次出征萬無一失。”
文醜卻大聲說道:“依我看,直接出兵便是!上次在函穀關,我們雖未取勝,但也讓曹軍和西涼軍知道了我們的厲害。如今我們養精蓄銳,直接揮師南下,與曹操決一死戰,何必這般彎彎繞繞!”
高覽趕忙勸道:“文將軍,不可衝動。曹操勢力龐大,且占據地利,若貿然進攻,恐重蹈覆轍。還是應先做好萬全準備,再尋機而動。”
此時,沮授站了出來,向袁紹進諫道:“主公,常言道‘遠交近攻’,曹操勢力的崛起,感到驚慌的絕非隻有我們。荊州劉表與曹操領地接壤,他又怎會不防備曹操呢?更何況,據密探傳來的消息,曹操內部實則並不安定。早些時候聽聞,曹操與呂布之間矛盾頗深。自攻下徐州後,呂布妄圖占據徐州作為自己的基業,卻遭到曹操拒絕,雙方為此鬧得很不愉快。如今呂布盤踞在下邳、小沛之地。
我們不妨兵分兩路派遣使節。一路前往荊州拜見劉表,向他陳明當前局勢的利弊。劉表此人,荊州世家眾多,他並無稱王稱霸的野心。否則,早在漢室衰微、董卓亂政之時,他便會率先起兵。由此足以證明,他不過是個守土自保之人。我們與荊州世家先行溝通,憑借主公您‘四世三公’的名望,荊襄世家必定樂於效命,有他們出言相勸,讓劉表知曉與我們合作的好處,他必定會協助我們出兵。
另一路使節則攜帶重金前往呂布處。呂布生性貪得無厭,且心思簡單。我們設法挑起他與曹操之間的爭端,施行離間之計。屆時,曹操內部必然紊亂。一旦曹操內部生亂,南麵有劉表陳兵進攻,而我們再從北麵出擊。曹操縱使有三頭六臂,雙拳也難敵四手,必定難以抵抗。”
逢紀聽後,出言質疑道:“話雖如此,可曹操如今已與長安結盟,長安方麵豈會坐視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