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天下興亡 達成目的
字數:4602 加入書籤
接下來的幾日,吳郡的風都是暖的。周瑜幾乎每日都邀曹昂到府中飲宴,酒過三巡便鋪開地圖,從商周更迭談到秦漢興衰,論起成湯放桀、武王伐紂時的民心向背,又說秦亡於苛政、漢興於寬仁,言語間總繞不開“民心”二字。
曹昂雖是將門之子,卻也通史書,談及這些時往往有獨到見解,說至動情處,拍著案幾道:“所謂興亡,說到底不過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像馬將軍在西涼,若不是一心護著百姓,怎會有那麽多人願為他效死?”
一旁聽著的馬越、孫紹等孩子,起初還在案下偷偷玩著木劍,聽著聽著便湊了過來。孫紹晃著腦袋道:“我以為打勝仗要靠勇力,原來還要靠百姓呀?”馬越接話:“姑母說,我爹爹在西涼時,冬天會給百姓分糧食,他們都喊他‘神威天將軍’呢!”童言稚語引得眾人發笑,周瑜卻撚著胡須,若有所思地看了曹昂一眼。
而馬雲祿與孫尚香,兩個都帶著幾分英氣的女子,索性丟開那些權謀議論,每日領著孩子們在吳郡城裏城外瘋跑。他們去看江邊的漁船收網,去市集上看糖畫藝人捏出栩栩如生的猛虎,還特意備了祭品,帶著馬越去拜祭他的母親莎莉兒。墳前青草萋萋,馬雲祿蹲下身,輕聲對馬越說:“你母親是個好女子,當年為了護著你,受了不少苦。”馬越似懂非懂,卻乖乖地磕了三個頭。
一日,孫尚香提議去見山越首領沙摩柯。沙摩柯與馬超曾有舊怨,當年在戰場上交過手,心裏總憋著些火氣,聽聞馬雲祿來了,起初還擺著架子,待見了麵,見她一身英氣不輸男兒,說起西涼舊事時坦蕩磊落,倒也消了大半芥蒂,笑著招呼道:“馬家妹子倒是比你哥會說話!”又拉著馬越問長問短,塞了好些山貨給他。
這幾日相處下來,周瑜把曹昂的心思摸得七七八八——這年輕人心中,既有曹家子弟的擔當,更藏著對馬超“保境安民”理念的深切認同。而李儒的用心,他也漸漸品出了味道:派西涼鐵騎助曹,讓曹昂與馬雲祿同行,既是借馬超的威名穩住曹軍,更是想借這份“認同”牽起各方勢力的紐帶,為日後埋下伏筆。
夜色漸深,周瑜站在窗前望著天邊月,忽然笑了。這盤棋,李儒走得確實妙。
這一日,周瑜再次宴請曹昂。不過罕見的是,那一群像跟屁蟲似的小孩們都沒有被允許出席,帳中隻有周瑜與曹昂二人。曹昂也察覺到氣氛有些嚴肅,不自覺地收起了之前的輕鬆。
周瑜開口問道:“子修,你可知這大漢江山如今為何會淪落到這般田地?”
曹昂從外戚掌權說起,再談到天子昏庸,又提及十常侍亂政,一一細數。
周瑜擺了擺手,說道:“子修,你所說的皆是表麵現象,根本原因卻不在這裏。”
曹昂拱手道:“願聽公瑾高論。”
周瑜便道:“先說這外戚幹政,外戚身後往往不乏世家大族的身影。就拿孝靈帝來說,他為何要娶一位屠戶之女?不過是想擺脫世家的掣肘罷了。可他卻不知,人心皆想往高處走,一旦觸及一定的權力,便會被那些世家所同化。本來孝靈帝是想借何進之手對抗世家,卻沒料到世家早已將何進腐化、拉攏,使他成了世家的一分子。”
“後來,孝靈帝又扶持十常侍來對抗世家,卻不想權力迷人眼。十常侍這些人,在掌握權柄之後,初心也改了。他們雖在與世家大族對抗,卻也混淆上意,把朝堂搞得烏煙瘴氣。但追根究底,世家才是導致天下大亂的根本所在。”
“天下九成的百姓供養著那僅占一成的世家,可世家占據了天下的財富與權柄,卻隻顧自家傳承,全然不顧天下百姓的死活。”
曹昂握著酒杯的手指微微收緊,聽完周瑜這番話,喉結滾動了一下,沉聲道:“公瑾是說……世家才是亂根?”他想起那些盤踞州郡的望族,想起朝堂上互相包庇的門閥,眉心擰成了川字,“可靈帝扶持十常侍,到頭來反被宦官所製,這難道不是飲鴆止渴?”
周瑜端起酒壺,給曹昂續上半杯酒,酒液在盞中晃出細碎的漣漪:“十常侍本是天子手裏的刀,奈何刀握久了,也想反過來割握刀人。何進更不必說,一個屠戶出身的外戚,剛摸到世家的門檻就忘了本,轉頭幫著世家打壓皇權——這便是世家的厲害,他們不需要刀劍,隻用‘榮華’二字,就能讓你心甘情願交出刀。”
曹昂沉默片刻,忽然冷笑一聲:“照這麽說,天下大亂,竟是無解了?”
“解自然有解,”周瑜指尖叩著案幾,目光銳利如鋒,“就看敢不敢動真格。把世家攥在手裏的土地還給百姓,把他們壟斷的權柄分到寒門手裏——隻是這話,如今敢說的人不多,敢做的,更是鳳毛麟角。”
曹昂望著杯中晃動的酒影,忽然想起家鄉那些被世家強占了田地的農戶,想起他們樹皮充饑的模樣,拳頭不自覺攥緊:“若真能如此,縱使粉身碎骨,我曹昂也願一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周瑜看著他眼底燃起的光,舉起酒杯:“好一句‘粉身碎骨’。子修,這杯酒,敬你這份心。”
一杯酒盡,周瑜將空盞輕頓於案,眸色沉了幾分,續道:“我與孟起、伯符早看透這亂象。當年平定吳郡江東時,便借山越之手清剿世家,手段或許激烈,卻也讓那些人暫且斂了鋒芒。隻是長安之變,孟起兄‘假死’的消息傳來,伯符為報兄仇起兵,終究還是遭了暗算——他的死,江東世家在背後沒少動歪心思。”
曹昂端著酒杯的手微微一頓,眼中閃過錯愕:“竟有這般曲折?”
“是啊。”周瑜輕歎,指尖在案上緩緩劃過,似在描摹無形的阻礙,“世家就像附骨的毒瘤。遇著精才絕豔的,便不擇手段拉攏同化;若不肯屈從,便會被他們視作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隻要這些人攥著財富與權柄不放,這天下即便一時一統,也難有真正的太平,動亂隻會此起彼伏。”
他抬眼看向曹昂,目光裏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懇切:“我與兄長當年便想掀翻這一切,隻是前路遍布荊棘,一步踏錯,便是萬劫不複。”
曹昂聽得心頭火起,猛地攥緊拳頭,指節泛白:“難道就任由他們如此作祟,沒有解決的法子?”
周瑜指尖摩挲著杯沿,目光落在跳動的燭火上,似有深思:“伯符去後,我夜裏常獨自思忖,先前的手段確實過激了些,方向也偏了。硬撼如同以卵擊石,世家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他頓了頓,語氣緩了幾分,“或許該換條路——潤物細無聲的法子。”
曹昂眉頭微蹙:“潤物細無聲?”
周瑜指尖輕叩案幾,目光亮得驚人:“正是此理。世家攥著經書典籍,握著鄉野教化,百姓不識一字,才任他們隨意編排。若能讓筆墨紙硯走下鄉野,讓蒙館開到村落,讓寒門子弟也能捧著書卷識得道理,那‘愚民’二字,便成了空談。”
他起身踱了兩步,袍袖帶起一陣風:“再把兼並的土地還給耕種的農人,讓他們耕者有其田,倉裏有存糧——肚子飽了,手裏有書了,誰還願做世家手裏的刀?”
曹昂聽得熱血上湧,猛地一拍大腿:“好!公瑾這話說到我心坎裏了!我曹家雖不算頂級世家,卻也有幾分薄產,回頭我便捐出部分田產,再在鄉裏開個蒙館,請先生教孩子們念書!”
周瑜看向他,眼中帶了笑意:“子修有這份心,便是天大的好事。此事非一日之功,你我共勉。”
曹昂攥緊拳頭,指節發白:“定不負此心!將來若能看到寒門學子登堂入室,農人安守田畝,這天下再無世家跋扈,便是死也值了!”
周瑜笑意漸深,指尖在案上輕輕畫著圈:“子修,你想岔了。這天下積弊非一日之寒,哪能憑一家之力便撬動?需得聯合那些願開風氣之先的世家,讓他們明白——肯敞開藏書、廣設蒙館者,可保家族綿延;若依舊攥著典籍當私產,視百姓為愚民,那便怪不得刀兵相向。”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窗外沉沉夜色:“數十年之功,說長也長,說短也短。至於筆墨紙硯珍貴、藏書不足?這正是要一步步來的。先讓各州郡官府牽頭,抄錄世家藏書匯集成館;再鼓勵匠人改進工藝,讓紙墨價賤易得。等尋常百姓也能買得起書卷,識得字,那世家壟斷的根基,自然就鬆了。”
他端起茶杯,與曹昂的杯子輕輕一碰:“路要一步一步走,隻要方向對了,慢些怕什麽?”
曹昂眼中閃過銳光,抱拳沉聲道:“兄長有此遠見,曹昂佩服。”話音未落,他已上前半步,周身氣勢陡然凝聚,“這前路縱有千難萬險,我願為兄長踏平荊棘,做那最先落地的踏腳石!”
周瑜聞言朗聲一笑,眼底精光乍現,抬手拍了拍曹昂的肩:“好一句踏腳石!有子修這句話,何愁大事不成?”
周瑜目光灼灼地看向曹昂,語氣擲地有聲:“你此次前來所求之事,我皆允可。”他指尖在案上輕輕一頓,燭火映著他堅定的神色,“既有共赴前路的心意,便無需再多顧慮。江東孫權由我牽製,徐州壽春你們放心攻伐。”
話音落時,帳外恰好傳來一陣夜風卷動旌旗的聲響,似在為這承諾添了幾分聲勢。曹昂心頭一熱,起身抱拳,指節因用力而微微發白:“公瑾此諾,重於泰山!昂定不辱所托!”
喜歡東漢不三國請大家收藏:()東漢不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