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 沿途立碑 震懾草原

字數:4233   加入書籤

A+A-


    當大軍緩緩路過斡耳朵城遺址時,昔日繁華的城池如今已化作一片殘垣斷壁,在風雪中顯得格外淒涼。馬超駐馬而立,望著這片廢墟,心中感慨萬千。他轉頭看向徐庶,神情凝重地說道:“元直,勞煩你撰寫一本文書,我們要在這沃爾多城遺址上刻下石碑,將此次討伐鮮卑之事詳細記錄下來。”
    徐庶領命,沉思片刻後,便開始構思碑文內容。不一會兒,他提筆蘸墨,在紙上揮毫潑墨,洋洋灑灑寫下了一篇氣勢恢宏的碑文。碑文上細數馬超率領十七萬大軍前來討伐鮮卑,曆經無數艱難險阻,最終共滅鮮卑近百萬之眾。然而,這場戰爭也讓己方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自損十三萬八千餘人。
    馬超接過徐庶寫好的文書,仔細審閱了一遍,微微點頭表示認可。隨後,他命人立刻尋來工匠,在斡耳朵城遺址的顯眼處,鑿石立碑,將這篇碑文一字不差地刻在石碑之上。
    馬超留下徐庶在此監工,大軍繼續緩緩前行。魯肅心中對馬超在斡耳朵城遺址建石碑一事充滿疑惑,忍不住靠近馬超,拱手問道:“主公,您在此建石碑究竟是何意呢?”
    馬超神色凝重,目光望向遠方,緩緩說道:“魯先生,這並非我一時心血來潮。自從大破鮮卑之後,我心中便一直在思索該如何治理這片草原。”一旁的賈詡聽聞,頓時來了興致,也不自覺地豎起耳朵細聽。
    魯肅再次拱手,恭敬說道:“大王如此用心,可是心中已有定數?”
    馬超微微點頭,接著說道:“其實一直以來,我都沒有想好究竟怎樣做,才能真正對草原起到警示作用。畢竟草原如此遼闊,若是我們沒有有效的手段,既便鮮卑族滅亡,其他部族壯大起來,草原依舊得不到安寧。而恰逢賈詡先生帶來那幅地圖,才讓我心中有了些許想法。”
    賈詡此刻好奇心大增,趕忙湊近馬超身旁,急切問道:“大王,具體該如何實行呢?”
    馬超指了指賈詡之前所繪的地圖,說道:“借你地圖之力,從西涼一直到這狼居胥山,地圖上皆有標明,沿途被我們所滅之部落,你也都一一標注出來,我心中便有了一個初步的規劃。我欲在這斡耳朵城遺址以及這一路上所滅之部落的所在地,皆立石碑。一來,讓那些在此浴血奮戰的將士們能有個可供後人掃祭之處。我打算每隔兩年,便讓西涼出兵在草原上巡視一遍,若遇到有繼續萌芽的遊牧民族敢在此落草為寇,直接予以打擊。如此一來,可震懾那些心懷不軌的宵小之輩。二來,也方便將領們前來對這些長眠於此的兄弟們進行祭奠,讓後人銘記先輩們的付出。”
    賈詡和魯肅聽後,皆恍然大悟,對馬超的深謀遠慮欽佩不已。賈詡點頭稱讚道:“大王此計甚妙,立碑可讓後人銘記這段曆史,出兵巡視既能維護草原秩序,又能彰顯我軍威,實乃一舉兩得。”
    魯肅也附和道:“主公高瞻遠矚,如此布局,草原定能在我軍掌控之下,漸趨安穩。”
    馬超看著兩位謀士,目光中透露出堅定與自信:“草原局勢複雜,我們必須未雨綢繆。隻有讓草原各部深知我軍的決心和實力,才能真正實現長治久安。”說罷,他揚鞭策馬,帶領大軍繼續朝著歸途前行。
    大軍在歸途中,每行經一處被擊潰的部落遺址,馬超都會下令留人在此築碑。這些碑雖不像斡耳朵城遺址的石碑那般高大宏偉,但每一塊都承載著厚重的曆史。碑上清晰地標注著此地原為何部落,為了攻克該部落,己方付出了多少兵力。
    馬超每次都會在碑前駐目良久,眼神凝重而深沉,仿佛要將這些曾經的戰鬥場景和犧牲的將士們的英魂都印刻進腦子裏。他深知,這些都是他們征戰草原的見證,也是無數將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曆史記憶。
    就這樣,大軍一路前行,一路築碑,此舉直至抵達陰山才算告一段落。當大軍終於來到陰山腳下,馬超叫來胡車兒,神情嚴肅地吩咐道:“胡車兒,你即刻先行出發,快馬加鞭趕往西涼,告知馬岱我們即將歸來的消息,讓他早做準備。”
    馬超略微停頓,目光掃過身旁的將士們,繼續說道:“一來,要給這些活著的兄弟們準備好溫暖的住所,讓他們能感受到打破草原強敵的榮耀;二來,也是要提前告知那些西涼家眷們,有多少好男兒為了此次征戰,埋骨在了遙遠的草原。讓大家都知道,我們這場勝利來之不易。”
    胡車兒領命後,立刻飛身上馬,揚塵而去。望著胡車兒遠去的背影,馬超心中思緒萬千。他明白,歸鄉之路已近在眼前,但等待著他們的,既有與親人重逢的喜悅,也有麵對犧牲將士家屬的沉重責任。而回到西涼後,如何穩定人心、發展勢力,以及繼續踐行他對草原的治理規劃,都將是他亟待解決的問題。
    此時,陰山的風雪依舊凜冽,但馬超和將士們的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種堅定與期待。他們知道,無論前方還有多少挑戰,西涼,始終是他們溫暖的港灣,是他們力量的源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時間悄然來到了11月,整個西涼大地已然被皚皚白雪所覆蓋,宛如披上了一層銀白的盛裝。當胡車兒快馬加鞭,風塵仆仆地趕到武威城中,將大軍即將歸來的喜訊告知守將馬岱時,馬岱頓時喜出望外。
    這兩年來,武威城在馬岱的治理下休養生息,已然褪去了曾經被鮮卑蹂躪時的蕭索與破敗。畢竟,這裏是馬超崛起的根基之地。雖說如今馬超出於戰略考量,已將家眷遷移至長安,但西涼始終是他最為重要的大本營。在馬超的精心經營下,武威城如今已恢複往昔繁華,街道上車水馬龍,商鋪林立,百姓安居樂業。
    馬岱聽聞馬超不日便將趕到,一刻也不敢耽擱,迅速命人將此消息傳遍武威城的大街小巷。刹那間,整個武威城沸騰起來,熱鬧程度甚至遠超過年。大街小巷張燈結彩,百姓們奔走相告,臉上洋溢著喜悅與期待。老人們相互攙扶著,眼中滿是對馬超歸來的期盼;孩子們在街道上嬉笑奔跑,興奮地討論著即將見到的大軍;年輕的姑娘們精心打扮,盼望著能在迎接大軍的隊伍中一睹馬超的風采。
    城中的百姓們自發組織起來,準備迎接馬超和歸來的將士們。他們清掃街道,在道路兩旁擺滿了鮮花和美酒,以最隆重的方式表達著對馬超和將士們的敬意與歡迎。所有人都在翹首以盼,期待著馬超歸來的那一刻,期待著親眼見證英雄們榮耀歸來的盛大場景。
    自馬超等人進入西涼境內,每抵達一處城池,馬超都會放緩行軍的步伐。他神情凝重,目光在剩下的士卒間緩緩掃過,關切地詢問:“哪些兄弟是此地人士?又有哪些不幸喪生在草原的兄弟來自這裏?”
    一旦確認了當地士卒,馬超便會安排這些活著的將士原地休整,讓他們能夠盡快與家人團聚。同時,對於那些犧牲在草原的兄弟們,馬超會鄭重地將他們的骨灰,交予前來迎接的家眷手中。
    這一幕,自然是有人喜極而泣,有人悲慟萬分。當活著的將士與家人相擁而泣時,喜悅的淚水奪眶而出;而那些接過親人骨灰的家眷,悲痛瞬間將他們淹沒,哭聲在清冷的空氣中回蕩。
    馬超看著這一幕幕場景,心情愈發沉重。他深知,這些犧牲的將士是為了西涼的榮耀,為了他的霸業獻出了生命。於是,馬超命人將此次征戰所繳獲的金銀,一一賞賜給這些家眷和將士。
    他走到每一位失去親人的家眷麵前,眼中滿是沉痛與關懷,用溫和而堅定的聲音撫慰著他們:“節哀順變,你們的親人是為了守護西涼,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而英勇犧牲的,他們是英雄,他們的功績,西涼不會忘記,我馬超更不會忘記。這些賞賜,是他們應得的,往後的日子,若有任何難處,盡管開口,西涼就是你們的家。”家眷們聽著馬超的話,紛紛跪地謝恩,哭聲中夾雜著對馬超的感激。
    當那些活著的將領和士卒獲準離隊返家休整時,馬超總是帶著和藹的微笑,目光滿含關切地囑咐他們:“路上一定要小心,歸心似箭,但安全第一。”
    眾人滿心歡喜,同時又有些擔憂歸隊時間,紛紛詢問馬超:“主公,我們何時歸隊?”馬超爽朗地笑著,溫和地說道:“先行回去,與家人好好團聚,盡享天倫之樂。過完除夕,到武威城馬岱那裏報到就行。”
    得到允許的士卒們,一想到馬上就能與久別的家人相聚,臉上都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他們仿佛忘記了一路的疲憊,腳步輕快地朝著家的方向奔去。
    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親人喪生在草原的家眷們。他們眼中噙滿的淚花,像一把把銳利的刀子,深深刺痛著馬超的心。馬超看著他們悲痛欲絕的模樣,心中滿是愧疚與不忍。他深知,無論給予多少安慰和賞賜,都無法彌補這些家眷失去親人的痛苦。但他暗暗發誓,一定要讓西涼變得更加安定繁榮,讓這些犧牲將士的血不會白流,以此來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
    喜歡東漢不三國請大家收藏:()東漢不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