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歲末議事 來年規劃

字數:4627   加入書籤

A+A-


    李儒望著馬超眉宇間那化不開的沉痛,指尖撚著胡須的動作緩緩停下,終是沒再開口。他心中明鏡似的——此時絕非稱帝的良機。中原混戰雖烈,可袁紹的河北鐵騎、曹操的兗州精銳、呂布的徐州勁旅,乃至江東孫權的水師,哪家手裏沒有壓箱底的底牌?兵力、糧草、地盤,各方仍有底氣周旋,尚未到油盡燈枯的地步。真要此刻冒進,無異於引火燒身。
    要等,得等他們互相撕咬,把家底打空了,把銳氣磨沒了,把民心耗散了,到那時再豎起旗號,才是水到渠成。
    他今日這番石破天驚的諫言,看似唐突,實則另有用意——不過是想在眾人心裏埋下一顆種子。讓武將們念叨著“從龍之功”,讓謀士們盤算著“定鼎之策”,更重要的是,給主公馬超一個契機,去觸碰那份潛藏心底的野望,去掂量“諸侯”與“天子”之間的天塹。
    如今見馬超沉鬱不語,廳中諸人或沉思或警醒,便知目的已然達到。李儒遂上前一步,躬身拱手,語氣謙和:“方才是老臣失言,唐突了,還望主公恕罪。”
    馬超抬眼看向他,眸中情緒複雜,有釋然,有了然,終是擺了擺手:“罷了,你也是為西涼著想。此事……暫且不提了。”
    李儒躬身應諾,退回原位時,眼角餘光瞥見徐庶、賈詡等人交換的眼神,嘴角噙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有些話不必說透,有些種子埋下去,總有破土的一天。亂世之中,時機不到時,需得藏鋒斂鍔;時機一至,方能雷霆萬鈞。而他今日做的,不過是在等待的土壤裏,施了一捧肥罷了。
    馬超深吸一口氣,語氣沉穩下來,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篤定:“諸位,那咱們就這麽定了——先給西涼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
    他目光掃過廳中,帶著幾分懇切:“此次我從草原回長安,特意把棗祗先生請了過來。長安所在的雍州,這些年曆經戰火,多少良田成了荒丘,正好讓他推行屯田之策,招來流民開墾,慢慢恢複元氣。賦稅嘛,先往下調一調,讓百姓能把糧食存進自家糧倉,日子有了奔頭,才會有心思侍弄田地、繁衍人口。”
    這話剛落,徐晃便按捺不住,往前一步抱拳道:“大王,休養生息是正理,可中原那邊打得熱火朝天,袁紹、呂布、曹操幾路人馬殺得難解難分,咱們真就按兵不動?萬一他們決出勝負,騰出精力來對付西涼,豈不是坐失良機?”
    馬超聞言笑了,眼中閃過一絲銳利:“中原戰火,我既然回來了,自然不會視若無睹。方才聽元直、子敬二位先生獻策,都提到了要拿下洛陽,我覺得這話在理。”
    他走到輿圖前,指尖重重點在洛陽的位置:“洛陽是舊都,地勢險要,扼守中原咽喉。咱們不出重兵介入混戰,卻可派一支精銳,先把洛陽拿下來——既不算主動挑起戰火,又能卡住這處要地,進可窺伺中原,退可護衛關中。”
    徐庶眼睛一亮,撫掌道:“主公此計甚妙!拿下洛陽,便如在中原腹地楔入一根釘子,既能震懾各方諸侯,又不必深陷戰事,正好兼顧休養生息與戰略布局。”
    魯肅也點頭附和:“洛陽久經戰亂,百姓流離,我軍拿下後,可效仿雍州之策,輕徭薄賦,招撫流民。不出數年,此地便可成為我軍東進的根基,屆時無論中原局勢如何變化,咱們都能從容應對。”
    馬超看向徐晃,笑道:“公明擔心的‘按兵不動’,並非真的不動。隻是這‘動’,要動得巧,動得穩。拿下洛陽,既不讓西涼子弟白白流血,又能為將來鋪路,你看如何?”
    徐晃臉上的焦慮散去,抱拳朗聲道:“主公英明!末將願率軍前往,定將洛陽穩穩握在手中!”
    馬超卻一擺手,沉聲道:“不,我另有安排。”他目光掃過眾人,落在張遼身上,語氣不容置疑,“此事由文遠主導,帶上高順與張燕。來年開春,給你兩萬西涼鐵騎、兩萬黑山軍,拿下洛陽的同時,必須攻下汜水關和虎牢關。這三城一體,互為犄角,長安才算真正穩如磐石。”
    徐晃剛要張嘴爭辯,被馬超銳利的眼神一掃,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悻悻地癟了癟嘴,隻能拱手退到一旁。
    張遼上前一步,抱拳朗聲道:“末將領命!定不辱使命,開春便率軍啟程,確保三城盡入我手!”
    馬超點頭:“文遠沉穩,高順練兵嚴謹,張燕熟稔山地作戰,你們三人配合,此事可期。糧草軍械我會讓荀彧提前備足,不必憂心。”
    廳中眾人見主公已有定計,且安排得滴水不漏,都不再多言。
    馬超話鋒一轉,看向輿圖西南:“至於益州劉璋,張任既已出兵圍城,便讓他繼續穩住陣腳。另調法正前往漢中,主攬那邊的大局。”他頓了頓,解釋道,“法正與張任都曾效力於益州,對當地風土人情、布防虛實了如指掌,由他們二人配合,進可施壓劉璋,退可穩固漢中,待洛陽之事落定,再做下一步打算不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議事廳內靜聽著,都覺得這安排穩妥——用熟門熟路的人應對熟悉的地盤,確是上策。
    “至於中原……”馬超話鋒又轉,目光落向江東,語氣添了幾分沉凝,“諸位,我意明年開春後,親自往江東一趟。”
    他掰著手指道:“一來,是接回馬躍。那孩子在江東寄養多年,如今已五六歲,至今還沒到過長安。總讓他漂泊在外,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二來,”他眼中閃過一絲銳色,“要去會會公瑾。伯符兄的死,總要有個緣由。是冤屈,便要昭雪;是仇怨,便要清算。這事,不能就這麽算了。”
    徐晃一聽,頓時來了精神,往前一步抱拳,眼睛亮得像燃著的火把:“大王!這次東征江東,總得讓末將跟上吧?”
    馬超看著他急不可耐的模樣,嘴角噙起一抹笑意:“這次自然少不了你。有些場合,文縐縐的話不便說,還就得你這直來直去的性子,把該說的話說透。”
    徐晃頓時眉開眼笑,得意地轉頭看向張遼、張繡,下巴微微揚起,那神情像是得了糖的孩子,惹得廳中眾人都忍不住低笑起來。
    張遼無奈地搖搖頭,張繡則拱手道:“主公此去江東,需多帶精銳護衛。孫權雖年少,麾下卻有黃蓋、程普等老將,江東二張亦是詭計多端不可不防。”
    “放心。”馬超點頭,“我自有安排。此行名為會麵,實則也是探探江東的虛實。至於護衛……”他看向徐晃,“有你這莽漢在,尋常宵小,怕是近不了身。”
    徐晃拍著胸脯大笑:“那是自然!有末將在,保管主公安然無恙!”
    李儒撫著胡須,緩緩開口:“主公既要往江東去,不妨順路繞到譙郡一趟。畢竟大小姐還在喬郡,如今與曹昂一處,終身大事總懸著,你這做兄長的,終究要親自過問才是。”說罷,他抬眼看向馬超,目光裏帶著幾分顯而易見的深意。
    馬超與他相交多年,豈會不明白這層意思?譙郡一行,看似是探望妹妹,實則也是借這由頭,探探曹昂的底細——畢竟徐州已歸曹昂麾下,此人既是曹操長子,又與自家小妹有牽連,將來難免要打交道,當麵摸清他的脾性與野心,總是好的。
    “你說得是。”馬超頷首,語氣裏帶了幾分無奈,又有幾分做兄長的鄭重,“既如此,便繞這一趟。”他轉向眾人,朗聲道,“再點一萬兵馬,徐庶、魯肅兩位先生,隨我同行;徐晃、張繡為左右行軍統領,負責前路探哨與殿後;再調典韋來,做我近身護衛。這般安排,先往譙郡,見過小妹再說。”
    他歎了口氣,帶著點哭笑不得:“嗨,真是女大不中留。可再怎麽說,我這做兄長的,也得親自去給她把把關,總不能讓她稀裏糊塗的。”
    張繡本以為此次東征隻輪得上徐晃出風頭,聞言頓時眼睛一亮,忙上前一步抱拳道:“末將領命!定護主公與諸位先生周全!”能隨主公親征,又是這般關乎親眷與邦交的場合,對他而言,既是信任,也是曆練,臉上不禁露出幾分振奮。
    徐庶拱手應道:“主公放心,喬郡一行,屬下會留意當地動向,順便探探曹昂在徐州的治理情況,也好為後續應對做些準備。”
    魯肅也點頭:“曹昂能在短時間內穩住徐州,想必有過人之處。借探望大小姐的由頭,正好觀察他待人接物的手段,看看此人究竟是可交之人,還是潛在的隱患。”
    馬超“嗯”了一聲,目光掃過眾人:“此行既要穩妥,也要低調。去譙郡是私事,不必興師動眾,但若真遇著什麽變數,也得有應對的底氣。典韋,你近身護衛,務必打起十二分精神。”
    “末將遵命!”帳外傳來一聲洪亮的應答,隨即一個鐵塔般的身影掀簾而入,正是典韋,他抱拳躬身,滿臉肅然,“有末將在,定保主公寸步無傷!”
    徐晃在一旁摩拳擦掌:“主公放心,有我和文繡前後照應,再加上典護衛,便是有千軍萬馬,也別想近主公的身!”
    廳內的氣氛因這幾句對話輕鬆了不少,先前討論戰略的凝重散去,多了幾分即將行事的利落。眾人都明白,主公親往江東,既是為私情,也是為大局——接回孩兒是念親恩,追問孫策死因是顧舊情,而這背後,更藏著對江東局勢的試探與布局。
    喜歡東漢不三國請大家收藏:()東漢不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