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冀州甄家

字數:3307   加入書籤

A+A-




    公元 201 年 5 月,風和日麗,萬裏無雲。朝廷漢王劉備毅然決定率領三萬精銳部隊浩浩蕩蕩地前往冀州巡遊。
    與以往的巡遊截然不同,此次不再是僅帶著小部分的親衛隊輕裝簡行,而是大軍開拔,旌旗蔽日,金戈鐵馬之聲震徹天地,真可謂是氣勢磅礴,天下震動。
    在這雄壯的隊伍之中,漢王劉備身騎白馬,英姿颯爽,身旁緊跟著驃騎大將軍呂布,其威風凜凜,虎目含威。
    而在他們身後,一眾文臣武將十數人亦昂首挺胸,神態莊重。
    冀州甄家,得知劉備即將到來的消息,甄家主母心急如焚,趕忙召集了甄家上下所有人齊聚一堂。
    大堂之中,氣氛凝重,眾人神色各異。此次齊聚所討論的問題極為關鍵,那便是要不要將甄姬進獻給漢王劉備。
    想當初,有方士曾為甄姬算命,斷言她貴不可言。
    如今天下,能當得起這“貴不可言”地位名號的,無非就是皇帝的皇後貴妃和漢王的王後王妃了。
    明眼人皆心知肚明,這天下遲早是劉備的囊中之物。劉辯雖承蒙劉備的敬重和禮遇,嚴格來講,也算不上傀儡,至少劉辯還握有一定的權力。
    但也架不住這天下是劉備打下來的,就算劉備高風亮節不忍心奪侄子的皇位,他手下的人會願意?劉備不進步,他們這些文武大臣怎麽進步?他們不進步,跟著劉備打天下的那些將士還怎麽進步?
    即便劉備高風亮節,不忍心奪侄子的皇位,可他手下的人又豈能甘願?
    劉備若此時停滯不前,等於是與自己手下的所有人為敵。這絕非一個英明主公會做出的抉擇。
    所以在眾人看來,無論劉備情願與否,這天下遲早都會歸於劉備之手。
    那麽,如今的王後王妃,不就等同於未來的皇後皇妃了麽?
    要是甄姬能成為皇妃,未來未必沒有機會榮登皇後之位,那屆時他們甄家必然能夠乘風而起,扶搖直上。倘若甄姬還能為劉備生育個一兒半女,並助力兒子登上那至高之位,那甄家便會成為下一個權傾朝野的皇後外戚!如此誘人的前景,使得這個決議很快就得以通過,那便是必須將甄姬進獻給劉備。至於甄姬的想法,哼,誰會在意?就算甄姬的幾個哥哥裏麵有人於心不忍,在乎妹妹的感受,但那又能如何?他還能忤逆得過家族的集體決議?
    另一方麵,雖然漢王公布了新的婚姻法,然而在外人眼中,那不過是用來限製平民百姓和各級官吏的,跟他堂堂漢王又有何幹係?而且甄姬美若天仙,傾國傾城,沒理由劉備會不動心!
    隨後,家族便安排讓人去通知甄姬她接下來的命運。當然了,她要是實在不願意,到時候就隻能主母和幾兄弟輪番上陣,苦口婆心地勸她了。
    ……
    後院之中,一處幽靜所在,甄姬正安然地坐在石凳上看書,沉浸於書海之中的她,對即將降臨的命運毫無所知。此刻,這份寧靜馬上就要被無情地打破了。
    一位奴婢腳步匆匆地來到了這裏,行過禮後,聲音略顯急促地傳達了主母的決定。
    甄姬聞言,緩緩放下手中的書卷,臉上沒有歇斯底裏的大吵大鬧,也沒有痛不欲生的悲憤欲絕,隻有一片超乎尋常的平靜,輕輕地點了點頭。
    對她來說,自從當初被方士說出那句“命貴不可言”之後,她就早已有了嫁給當權者的心理準備。
    劉備,雖說年歲已長,但聽聞是個仁義之君。可他真的是仁義之君麽?
    那他會遵守自己的新法,因為女子的反對從而取消這樁婚姻麽?他會遵守自己的新法,不讓父母強製讓女子嫁給別人麽?她不知道答案,但她滿心好奇。
    ……
    另外一邊,袁術正坐在寬敞的書房中,滔滔不絕地說著,同時讓身旁的文士將他的話語一字一句地寫下來,準備給劉備去信。
    他說得直白,文士寫得也同樣直白。信中主要便是詢問劉備那個一妻兩平妻的規定他到底要不要遵守。
    還有,倘若要遵守,那些妾室又該如何處置?是給予豐厚的家財讓她們回娘家?還是另有安排?
    再者,那些歌姬舞姬又當如何?當然,袁術此舉倒並非是有意挑釁劉備,隻是他懶得去深思琢磨,索性就這般直截了當地問了出來。
    而在另一處,劉表倒是沒有這些糾結與煩惱。
    他已然年邁,妻子或亡故或被休棄,妾室也早就不再納娶。
    如今,大不了將新收的妾室提拔到妻子的位置便罷。至於那些歌姬舞姬,他暫且養著,等到朝廷有明確規定之時再做定奪。
    反正,在他看來,他也不覺得劉備會因為這點小事就大動幹戈。
    畢竟,劉備的新法裏麵也並未明確規定不允許養歌姬舞姬。
    ……
    在冀州,同樣陷入緊張震動之中的便是孔家了。如今的孔家家主此時無比慶幸,之前依照老祖的指示,把一些族人送往了海外。
    如此一來,即便那天真的孔家被劉備屠殺,也能夠不至於家族斷根!
    至於田地方麵,一開始,他選擇把能找到原主的田地都歸還給原主。
    然而,結果卻令人唏噓,他發現很多被奪了田地的百姓壓根活不下去,活著的沒幾個。
    隨後,實在無奈,他隻能做出新的安排,將田地一部分歸還給原主,一部分送給官府,還有一部分散給當地百姓。
    他滿心期望能在這段時間讓孔家的名聲再上一個台階。
    當然,之前那些搶奪田地的昏庸招數,必然是一個“臨時”的管家所為。
    是哪位“臨時”的管家竟敢在孔家欺上瞞下,以至於造成如此嚴重的局麵,大大敗壞了孔家的名聲。
    甚至,此人已經被送往了官府,並且在當天夜裏,在羞愧之下,畏罪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