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殿試風波

字數:5822   加入書籤

A+A-




    大康王朝皇帝趙振華坐在龍椅上,他的目光落在了眼前的一份試卷上。這份試卷正是出自李奮之手。看著試卷上的文字,皇帝心中不禁暗自竊喜,接著便是一陣哈哈大笑。
    “這就是那個李奮啊,果然有趣得很。如此放蕩不羈、率性灑脫,竟然將殿試當作一場兒戲。”皇帝心想,但他表麵上卻裝作十分生氣的樣子,環視了一圈兩旁的大臣。
    皇帝語氣嚴厲地說道:“這就是你們替朕選出的會元?不久前還鬧失蹤,弄得朝廷不得安寧。如今到了殿試,卻這般輕率對待。禮部尚書在哪裏?宰相,你也來看看,這寫的都是些什麽狗屁東西!簡直是有辱斯文!”
    宰相宋元任恭敬地接過試卷,仔細看了看上麵的內容。隻見試卷上僅有四個字——吃飯最大。字跡倒是頗為工整,隻是這樣的答案實在太過荒謬。皇帝放權讓考生自由發揮,可這發揮得也太過分了。
    宋元任義正言辭地開口說道:“陛下啊!此人如此狂妄無禮,實在應該被亂棍打出殿外才對啊!不僅要革除他所有的功名,而且永遠不能再錄用他。這種行為簡直就是目無法紀、褻瀆皇威啊!”
    大康王朝的皇帝趙振華沉思片刻後回應道:“曆來科舉之事皆乃朝廷之大事,一直以來都是由禮部負責處理和跟進的。朕對禮部可謂是信任有加啊。不過呢,朕倒是很想弄清楚這件事的真相。這個舉子究竟是名不副實、徒有其表呢?還是根本就不將朕以及滿朝文武放在眼裏,故意戲弄我們呢?禮部一定要徹查此事。罷了罷了,還是叫他前來回話吧,我們大家都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這個人會如何解釋。”
    此時,一名太監快步走向李奮,並傳話道:“陛下傳你問話,請務必小心謹慎地回答,千萬不可惹怒陛下啊!”
    禮部尚書郭永安見此情形,慌忙跪伏在地,誠惶誠恐地說道:“陛下,微臣有罪啊!微臣曾經有失察之過,請陛下責罰。微臣身負朝廷科舉的重任,理應為國家選拔賢能之士。然而卻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微臣實在是難辭其咎啊!”
    大康王朝皇帝趙振華說:郭大人你也不用自責。這個事情說到底跟你關係也不大。說不定是你下麵的人做事疏漏了。情有可原。他不是在那裏嗎?朕已經讓人去叫過來問話了。你不要著急。朕隻是想搞清楚他為什麽寫出來吃飯最大四個字。難道說他真的不把殿試放在眼裏?還是說有什麽難言之隱?朕又不是無德昏君。
    禮部尚書郭永安說:感謝陛下不忍責罰。臣十分慚愧。臣也會多問幾句。陛下一個交代。請陛下稍候。這個考生太狂傲了。簡直是罪大惡極。臣一定會好好教訓一下這個狂傲之人。搞清楚到底是怎麽回事。
    大康王朝皇帝趙正華一臉嚴肅地說道:“朕並非沒有容人之量,對於那些真正有才學之人,朕也是十分樂意包容他們的傲骨和傲氣。不過,這個李奮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如此輕率行事,他到底把科舉當成了什麽?又將朝廷置於何地?朝廷的確急需各類人才,朕對此也心知肚明,但一切都需先把事情弄清楚才行。”
    李奮聽到宣召後,迅速來到皇帝陛下麵前,然後撲通一聲跪下,叩頭行禮,並大聲說道:“學生李奮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拜見太子殿下!太子千歲千千歲!”此刻,在場的戶部和刑部官員紛紛惡狠狠地瞪了李奮一眼,但李奮卻視若無睹,隻是靜靜地跪在那裏,等待著皇帝的旨意。
    大康王朝皇帝趙振華看著眼前的李奮,語氣平靜地說道:“你先起身說話吧。這裏是你參加殿試時所寫的文章,在場的幾位大人有些問題要問題,你需如實回答,切不可鬧出笑話來。”說完,便將手中的試卷遞給了一旁的官員。
    禮部尚書郭永安憤怒地說道:“好你個狂妄不羈、目無尊長的書生!本官乃堂堂禮部尚書郭永安,為官多年,見識過無數才華橫溢之人,也主持科舉多年,卻從未見過如你這般不知天高地厚之人。你胸無半點文墨,卻將陛下親自主持的殿試視同兒戲,簡直是辜負了皇上的恩澤,更談不上盡到為人臣子應有的禮數!那些聖賢書中的四書五經、禮儀春秋以及諸子百家的教誨,難道都被你拋諸腦後了不成?”
    李奮緩緩站起身來,不卑不亢地回應道:“郭大人,您主持科舉的確經驗豐富,但您沒見過像學生這樣的人,並不能說明這樣的事就不會發生。學生並不知曉自己的做法有何不妥之處。我們所接收到的試題明確要求自由發揮,這正體現出吾皇陛下海納百川、包容萬象的博大胸懷。陛下隆恩浩蕩,而我認為,於當今世上,民以食為天,吃飯才是頭等大事。因此,學生在殿試文章中僅寫下‘吃飯最大’四字,難不成郭大人認為吃飯並非至關重要之事?或許大人您覺得這不重要,但百姓們若是吃不飽飯,又如何能安居樂業呢?”
    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觀點,這一點毋庸置疑。然而,郭大人卻不應因意見相左而對學生發起攻勢,如此行徑實非堂堂朝廷大臣應有的氣度。況且,不光是郭大人,在座的諸位大人,如果三餐不繼,同樣會麵臨饑腸轆轆之苦。因此,學生認為以飽腹為重,並無過錯可言。誠然,在場的每位大人皆家資殷實、豐衣足食,甚至可以隨心所欲地享用美食美饌、穿著錦衣華服,可謂享盡榮華富貴。然而,他們又怎能真正理解百姓的困苦呢?於諸位大人而言,飲食之事輕而易舉,但對普通民眾來說,卻是一項至關重要的生存需求。
    此時,禮部尚書郭永安怒目圓睜,惡狠狠地盯著李奮,怒斥道:“你這豎子竟敢信口胡謅、大言不慚!不知從何處學得這般歪門邪道,竟在此處強詞奪理、無理取鬧!老夫亦是曆經十年寒窗之苦才有今日。”
    本官深深地知道,對於讀書人來說,氣節是最為重要的。首先應當注重自身的修養和品德,通過修身養性來提升自己的素養;其次則是要盡忠於君主,報效國家;最後才能考慮如何造福百姓、惠澤蒼生。怎麽會像你所說的那樣,把吃飯當成最重要的事情呢?你這簡直就是荒謬至極!要不是陛下寬宏大量、心懷仁慈,本官早就將你逐出京城了。
    宰相宋元任說道:“你倒是長了一張巧嘴,能言善辯。即便如此,但事實終究是勝於雄辯的。也不能說你完全說錯了,這裏畢竟是殿試,陛下親自駕臨考場,一方麵是想要考察一下天下士子們的真實才學水平,從中選拔出一些能夠真正經世濟民、有所作為的人才;另一方麵也是想借此機會降下恩澤給天下的眾多學子,鼓勵他們勤奮努力地讀書學習,從而更好地理解陛下的一番良苦用心。”
    陛下在此處,看重的是各位考生所撰寫的文章。從你寫下的這四個字來看,可以看出你還是具備一定的書法功底的。不過,民間傳聞說你是當朝的第一書聖,這恐怕就有點言過其實了。希望你不要被這些虛名所束縛,反而忽略了去體會皇上的深意和期望啊。
    宰相宋元任嘴角微揚,露出一抹別有深意的笑容。他語重心長地說道:“你乃讀書之人,應當深刻領悟自身之過。對待長輩需懷有敬重之心。郭大人身為朝廷要員,有權回應其所提出之疑問,但你絕不可對其不敬甚至頂撞。如此行為實非明智之舉。年輕人啊,切莫心浮氣躁,欲速則不達。誠然,你方才所言亦有可取之處,並非常人皆可明悟的謬論歪說,其中確有幾分道理所在。但願日後你不再如此輕率魯莽行事。”
    李奮趕忙躬身施禮,謝道:“多謝宰相大人教誨,學生已知錯矣。學生絕非有意衝撞郭大人,請大人見諒。此次殿試,陛下獨樹一幟,令眾多舉人束手無策。學生不才,亦在此列。然學生著實體會到陛下用心良苦。敢問世間何事最為重要?學生以為,民以食為天,吃飯一事至關重大。倘若百姓皆能飽腹,皆可享用佳肴美饌,那麽他們自然不會起而造反作亂。反之,他們定當感恩戴德於陛下,如此一來,朝廷之稅收亦可得到保障。”
    如此一來,戶部豈不是資金充裕了?朝廷行事也會便利不少。學生定當竭盡所能,思索對策,以確保百姓溫飽無虞。此乃學生讀書之唯一追求,請陛下體諒學生的良苦用心。陛下天威浩蕩,學生絕無不敬之意,反而是對陛下的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般連綿不絕。
    大康王朝皇帝趙振華說道:“你此人,言行舉止確有獨到之處。朕時間充裕得很,倒要瞧瞧你日後能有何成就。此次便不與你計較了。隻望你能收斂自身脾性。須知,此地乃朝堂,朝堂者,猶如大熔爐也。至於你最終會被染成何種顏色,且留待日後再觀。朕對你的成長甚是期待。關於你方才所言‘吃飯最大’,朕並不覺得有多大謬誤,但終究不夠莊重、嚴謹,亦欠考慮周詳。你是否尚有其他言辭欲訴?讀書與為人處世同理,這一點朕自是明了。”
    文章做得好並不代表人做的好,嘴上說的怎麽樣、心裏又是如何想的,朕也不是很明白。不過,朕一直都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動怒。而且,朕覺得你的某些想法和朕還是有一些相符的。好了,如果你沒有其他想說的話,就先退下吧。
    聽到皇帝的這番話,李奮連忙說道:“學生多謝陛下!陛下英明神武,又有一片仁愛之心,學生深感慚愧,無地自容。叮當閉門思過,認真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說完,李奮便轉身離開了。
    這時,禮部尚書郭永安站出來說道:“陛下,像李奮這樣狂妄悖逆之人,怎麽能夠輕易饒恕呢?如此下去,天下的讀書人都會紛紛效仿,那該如何是好啊?請陛下三思啊!微臣實在難以相信,他真的能夠體會到陛下您的良苦用心。按照我大康王朝的律法,應當以大不敬之罪論處才對。即便不給他定下大不敬之罪,也至少要給定他一個君前失儀之罪啊。”
    郭永安的話音剛落,在場的人頓時陷入了一片沉默之中。眾人都知道,郭永安向來以直言敢諫著稱,但此時此刻,他的這番話卻讓人不禁為之一震。畢竟,在這個封建王朝裏,皇權至高無上,誰敢輕易挑戰皇帝的權威呢?然而,皇帝卻並沒有立刻回應郭永安的話,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東宮太子趙一天畢恭畢敬地說道:“父皇,兒臣認為此事不應過度宣揚。郭大人所言不無道理,但兒臣以為,父皇一向以寬宏大量、仁慈寬厚著稱。方才宰相亦言及李奮之言論頗有見地,父皇對此人亦予以諄諄教誨。如此這般,便可將此事翻過。郭大人或許稍顯言過其實,其言辭未免有危言聳聽之嫌。父皇時常訓誡兒臣,做人需謙遜豁達,胸懷寬廣如山穀。”
    大康王朝皇帝趙振華看著眼前的太子,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太子啊,看來你對這個李奮還真是頗為看重呢。你覺得他是個可用之才嗎?”
    太子微微躬身,語氣堅定地回答道:“父皇,兒臣認為李奮此人確實有幾分才能。他提出的一些政見和措施,或許能給國家帶來新的氣象。而且,他心係百姓,若能讓百姓填飽肚子,實乃國家之幸、萬民之福。”
    皇帝點了點頭,表示認可太子的看法。他緩緩說道:“既然如此,那此事就這麽定了吧。朕願意給他一次機會,看看他究竟能否如你所言,成就一番功業。但若是他辜負了朕的期望,也休怪朕無情。”
    太子連忙謝恩,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他知道,這是皇帝對李奮的一次考驗,也是對自己眼光的一次檢驗。
    皇帝接著又說:“不過,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要想真正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朕希望你們都能以李奮為榜樣,心懷天下蒼生,為國家的繁榮富強盡心盡力。”
    說完這些話後,皇帝揮揮手示意眾人退下。他相信隻要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能讓國家越來越好!而此時的李奮並不知道自己即將麵臨怎樣的挑戰與機遇……他能否不負眾望成為國之棟梁呢?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隨著時間的推移,考場內逐漸彌漫著緊張而又壓抑的氛圍。在場的眾多舉人紛紛開始陸續交卷,他們的眼神中流露出各種複雜的情感和無奈的神色。有的人麵露喜色,似乎對自己的答卷充滿信心;而另一些人則憂心忡忡,仿佛對接下來的命運感到擔憂和迷茫。
    此時此刻,殿試考場上的情緒如同過山車一般起伏不定。那些胸有成竹的舉人們,自信滿滿地將試卷遞交給考官,心中期待著好成績的到來。他們或許已經在腦海中預演了無數次金榜題名的場景,渴望借此機會一展才華,邁向人生的新階段。然而,對於那些心懷憂慮的人來說,情況卻截然不同。他們可能在考試中遇到了難題,或者對自己的表現不夠滿意,心情沉重地交出答卷,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發展。
    在這個關鍵時刻,每個人的內心都像是被一隻無形的手緊緊揪住,無法平靜。無論是喜悅還是憂愁,都充分展現出了這場科舉考試對於他們前途命運的重要性以及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