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字數:4632 加入書籤
大皇子和三皇子既不想看到蕭璟翊去朔州立功,又畏懼天花,不敢前往朔州掙這個功勞。
心中正難受著呢,腦海中忽然靈光一閃。
他們先前想方設法讓雲茯苓去朔州,不就是為了給蕭璟翊添堵,斷他的臂膀嗎?
如今蕭璟翊自己主動要去朔州,倒是給他們省了事了。
若是蕭璟翊在朔州染上天花,豈不是正合他們的意?
想到這裏,大皇子當即出聲道“父皇,兒臣以為七皇弟確實是前往朔州穩定民心的不二人選。”
“一來七皇弟駐守北境多年,又素有戰神之名,有他去朔州坐鎮,北境軍心必定穩固,陳兵邊境的北狄西戎大軍也不敢輕舉妄動。”
“二來夫妻同心,其利斷金,有七皇弟陪同七弟妹前往朔州,他們夫妻二人攜手,定能平定朔州之患。”
“三來既是七皇弟主動請纓,要為父皇分憂,父皇何不成全他一片忠孝之心?”
景平帝抿唇不語,臉色晦暗不明,叫人看不清他的情緒。
雲茯苓見大皇子話說的冠冕堂皇,心裏指不定多麽盼著他們夫妻二人死在朔州的這場天花之中呢。
她本想出言拱火一番,提議大皇子與她同去朔州平定疫情。
依大皇子那畏懼天花的樣子,定然會百般推辭。
正好給蕭璟翊做個對照組,讓景平帝好好看看這兩個兒子之間的區別,加大他對大皇子的失望。
可是下一瞬,眼角餘光瞥見景平帝臉上的表情,雲茯苓便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再多此一舉了。
就大皇子和三皇子先前各種上躥下跳,那點心思簡直是昭然若揭。
景平帝並非蠢笨之人,怎麽可能看不出他們的意圖呢?
依照景平帝對蕭璟翊的偏寵,這兩人絕對沒有好果子吃。
雲茯苓思及至此,幹脆便不再多事了。
麵對蕭璟翊的主動請纓,景平帝並沒有當即允準。
沉默良久後,景平帝才開口道“翊王留下,其他人按照先前商議的下去準備吧。”
眾人聞言齊齊應是,除了蕭璟翊外,都退了出去。
待到殿內隻剩下景平帝和蕭璟翊二人後,景平帝才看向蕭璟翊,麵沉如水道“你可知錯?”
蕭璟翊聞言立刻跪下,垂眸道“兒臣知錯,但朔州兒臣也非去不可!”
景平帝眸色幽深,“是為了雲氏?”
“兒臣豈是兒女情長,為私情不顧大義之人?”蕭璟翊抬頭,對上景平帝的目光,字字鏗鏘道。
景平帝聞言,神色緩和了幾分。
他是帝王,但也是一介凡人,知曉傾心一人的刻骨銘心。
正因如此,他願意成全蕭璟翊的一番深情,允他娶雲茯苓為正妃。
哪怕蕭璟翊專寵,為了雲茯苓空置後院,他也不置一詞。
畢竟這些都是後院小事而已,影響不了大局。
如此也算彌補當年他不能與蘭妃相守的遺憾。
怕就怕蕭璟翊沉迷情愛,置江山大業於不顧。
眼下見蕭璟翊頭腦清醒,並不糊塗,景平帝這才放下心來。
蕭璟翊繼續說道“朔州是邊境重城,北狄和西戎又陳兵邊境,虎視眈眈,朔州城和十萬邊軍不容有失。”
“否則一旦沒了朔州城這道屏障,北狄和西戎南下,大啟危矣!”
“兒臣曾在北境領兵,與北狄交戰多次,無論是對北境的周邊環境,還是北狄人,都十分熟悉。”
“有兒臣在,必能凝聚軍心,不叫北狄進犯分毫!”
“北狄不動,西戎必然也不敢輕舉妄動!”
“此乃其一。”
景平帝心下喟歎,不得不承認蕭璟翊說的是對的。
論北境作戰,朝中無人能比得上蕭璟翊。
此時若是讓他重返北境領軍,那麽邊境危機自然可解。
景平帝見蕭璟翊話語未盡,挑了挑眉道“說下去!”
蕭璟翊俯身一拜,這才繼續說道
“其二,朔州境內天花蔓延,人心惶惶,為了不讓天花向外擴散,封城是必要之舉。”
“可是一旦封城,民心必亂,這種時候,必須要有一位身份足夠的人在朔州穩住民心。”
“而能夠有這種份量的,必定得是皇家的人出麵才行。”
“父皇千金之軀,自然不能涉足險境,所以兒臣願意代勞走這一趟。”
“兒臣是皇子之尊,又是父皇親封的親王,有兒臣前去朔州坐鎮,民心自可安穩。”
景平帝心知蕭璟翊說的都對。
有皇子前往朔州坐鎮,朔州城的百姓自然不會生亂。
可是……
景平帝沉吟良久,才直視著蕭璟翊道“你可知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的道理?”
蕭璟翊是他看好的繼承人,而朔州如今爆發天花,萬一蕭璟翊在朔州有個好歹,難道要叫他白發人送黑發人嗎?
還有這大啟的江山,叫他傳給何人?
蕭璟翊抿了抿唇,“兒臣明白。”
“但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父皇對兒臣寄予厚望,難道日後便會是一片坦途,不會有任何危險出現嗎?”
“若是一旦有危險,兒臣便畏懼退縮,不敢迎難而上,又怎配讓父皇寄予厚望?”
“父皇希望兒臣是這樣的人嗎?”
“你……”景平帝猛然站起身,一時間又氣又怒,“這怎可混為一談?”
蕭璟翊梗著脖子道“在兒臣看來,這就是一回事。”
“眼下北境需要兒臣,大啟需要兒臣,父皇也需要兒臣。”
“兒臣豈能因為顧惜己身,便裝聾作啞,不去理會?”
景平帝一時間被堵的說不出話來。
蕭璟翊覷了景平帝一眼,覺得一味強硬不行,偶爾態度也得軟和一下。
“父皇放心,有茯苓在,兒臣一定會平安無事的。”
“更何況兒臣是龍子,有父皇和上蒼庇佑,必能逢凶化吉,平安無恙!”
景平帝想到雲茯苓那出神入化的醫術,再想到她言之鑿鑿說天花能治,心下的擔憂總算是少了兩分。
他見蕭璟翊堅持要去朔州,而朝中確實也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
思索良久後,這才終於艱難地點了頭。
“罷了,父皇拗不過你。”
“既然你堅持要走這一趟,那父皇便準你所請。”
“此去朔州,萬萬當心,定要平安而回!”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