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做準備
字數:4135 加入書籤
崔太後琢磨著等回了壽康宮後,再找周太醫細問。
沒過一會兒,高公公便出來傳話讓諸位皇子公主們回去。
皇子公主們見景平帝還是不願意見他們,隻得隔著簾子,朝內殿叩首問安過後,這才退下。
而知曉內情的崔太後崔貴妃等人,終究畏懼天花的厲害,到底也沒敢親自進內殿去查探。
雖隻是在外殿觀察,但是有周太醫,再加上他們在紫宸殿埋了一顆釘子,不愁掌握不了第一手消息。
待回到壽康宮後,崔太後屏退了左右,留下周太醫說話。
崔貴妃和三皇子也跟著來了壽康宮。
周太醫跪在下首,恭敬回稟道:“陛下高熱不退,單單從脈象上來看,微臣拿不準是不是得了天花。”
“而且陛下的頭臉和手足,暫時未見天花瘡胞,微臣也不好解開陛下的衣服去看陛下的身上。”
“興許是時日尚短,天花瘡胞還未發出來,或者發出來的地方都被衣服遮擋住了。”
“不過,微臣在太醫院查了歐陽院正這兩日給陛下開的藥方和脈案,發現了不對。”
“明麵上的那份診斷是風寒,開的也是疏風解表的方子,但是給陛下抓的藥除了風寒飲,卻還有治天花的藥材。”
“隻是事情做的隱秘,若不留心,輕易發現不了。”
所以周太醫懷疑陛下其實已經染上了天花,隻是嚴令不得外泄。
給陛下診治的那幾位太醫這才對外說是風寒,實際上給陛下開的卻是治天花的藥方。
崔太後又問了幾句,這才讓周太醫退下。
周太醫一走,三皇子便忍不住騰地從椅子上蹦起來,眼底是掩不住的興奮。
他埋在紫宸殿的釘子今早便送了消息出來,再加上周太醫探到的情況,五分的把握頓時變成了九分。
“父皇定然是已經染上了天花!”
“怕消息泄露朝局動蕩,這才死死瞞著。”
“說不定父皇已經命人傳了消息給蕭景翊,想拖著等蕭景翊回來。”
一想到景平帝可能在隱瞞消息拖延時間,為的是蕭景翊能夠趕回來繼位,三皇子眼睛一片通紅,心中又恨又氣。
他抬頭看向崔太後和崔貴妃,“皇祖母,母妃,是時候動手了!”
“否則若是蕭景翊趕回來,那我們做的這一切都將付諸流水。”
“屆時若再被蕭景翊查出我們動的手腳,崔氏一門會有什麽下場不用我多說了吧?”
崔貴妃攥緊手中的帕子,眼底迸射出幾分鋒芒,“姑母,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我們已經沒有選擇了。”
崔太後沉吟片刻,眼神也變的堅定起來。
“都去做準備吧!”
崔貴妃和三皇子起身鄭重行了一禮,正要退下,誰知崔太後突然喚住他們,“等等!”
三皇子和崔貴妃腳步一頓,回身看向崔太後。
崔太後眉心微蹙,她先前一直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大對勁,但是怎麽都想不起來。
剛剛突然靈光一現,猛然意識到是什麽地方不對勁了。
“蕭景翊的那個小崽子蕭京墨呢?”
“哀家記得蕭景翊和雲茯苓去朔州前,將蕭京墨送進了宮中,由皇帝照看。”
“前些日子,哀家時不時地都能看到他滿皇宮撒歡的身影。”
“方才哀家突然想起來,這幾日似乎都沒有看到他。”
崔太後這麽一說,三皇子也察覺到不對來。
景平帝對蕭京墨的寵愛,不亞於蕭景翊。
景平帝這一病,按理來說蕭京墨都應該陪在景平帝身邊侍疾的。
可是無論是上一次,還是這一次去紫宸殿,他都沒有看到蕭京墨的身影。
依景平帝對蕭京墨的疼愛,一旦他知道自己得了天花,是絕對不會讓蕭京墨留在身邊侍疾,把天花傳染給他的。
而景平帝生病,蕭京墨身為翊王府世子,卻連麵都不露,這也實在很不正常。
唯一的解釋,便是蕭京墨此刻並不在皇宮中。
甚至很有可能都不在京城。
那麽問題來了,蕭京墨去哪兒了?
雖說蕭京墨一個小孩兒,構不成什麽威脅,但三皇子心中莫名有些不安。
出了壽康宮後,三皇子立刻讓人去查蕭京墨的下落。
待他回到王府,消息便遞了回來。
“前些日子平樂長公主要去驪山的溫泉莊子休養,去與陛下辭行時,恰好翊王世子也在。”
“翊王世子玩心一起,便鬧著也要去驪山的溫泉莊子上玩。”
“陛下原本是不允的,但平樂長公主幫翊王世子說話,求了陛下鬆口。”
“所以翊王世子便跟著平樂長公主一起去了驪山。”
三皇子得知了蕭京墨的去處,心下安定了許多。
他沉吟片刻,吩咐道:“你帶一隊人馬去趟驪山,查探清楚蕭京墨那小崽子是不是真的在平樂長公主的莊子裏。”
“人若真的在那兒,便把人給本王抓回來。”
那下屬剛要應下,三皇子忽然又加了一句,強調道:“記住,要抓活的!”
有蕭京墨在手,便等於捏住了蕭景翊的軟肋。
若他拿下了京城,諸事已定後,蕭景翊帶著北境大軍兵臨城下,他手裏有蕭京墨這個籌碼在,到時候蕭景翊豈敢輕舉妄動?
為了救下這個兒子,說不定還會向他舉旗投降。
蕭景翊是三皇子的心頭大患,若是他得位,無論如何都是容不下蕭景翊的,必定要斬草除根才行。
若是有蕭京墨這個籌碼在手,斬草除根就容易多了。
三皇子算了一下從京城到驪山的路程,就算快馬加鞭,恐怕明晚也是趕不回來的。
而他與崔太後承恩公等人商定的動手時間,就是明天晚上。
罷了,等到事成以後,正好也把蕭京墨那小崽子抓回來,也算是錦上添花了。
三皇子這邊緊鑼密鼓地籌備著自己的計劃。
大皇子那邊也沒閑著。
從紫宸殿離開後,他直接去了生母齊妃住的宮殿。
齊妃見兒子過來,自是高興不已,忙讓宮人準備兒子喜歡吃的茶水點心。
見齊妃圍著自己忙碌,大皇子心中一片熨帖。
妃位之中,唯有齊妃出身最低,還是因為生下了大皇子,這才母憑子貴封了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