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沒匯報

字數:5935   加入書籤

A+A-




    在駛過一個彎道後,李愛國終於忍不住詢問:“我到底做錯了什麽?”可能是太緊張,他口誤道:“我的事兒是不是做錯了?”聽到他的話,身旁五十式戰士的身軀略微繃緊了。

    對方疑惑地問道:“你犯錯誤了?這樣的事怎麽會沒匯報?”

    急忙間,李愛國澄清:“不,絕對沒有!我家祖上八代貧苦百姓出身,生於新中國的陽光之下,在 大家庭成長,受到黨多年的教誨,我怎會犯錯!”他的辯解略顯倉促。

    五十式戰士翻了翻文件,無聲地看著李愛國,語氣略帶挖苦:“建國隻有七年,你還不到十八,怎麽可能出生在紅旗下?你數學課是在哪裏玩呢?”

    沉默了一會,李愛國微笑說道:“開玩笑的,您別當真。”他的心情此刻輕鬆起來。

    因為先前他辨認出吉普車的方向,正是前門機務段。身為一名火車司機被送至此處,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在等著開車了。

    不過,為何今天這番浩蕩行動要派給他什麽樣的列車任務?

    是專為特定人士服務的特快列車嗎?

    想到這裏,李愛國心頭莫名振奮起來。

    這時代京城車輛少之又少,幾乎不會遭遇堵車困擾。從四合院至前門機務段十幾分鍾路程,眨眼即逝,吉普車已穩穩停下於辦公大樓門外。

    “進去吧,領導在會議室等著你呢。”

    至於更多的詳情,隻能隨著接下來的會議揭開麵紗,李愛國內心期待著那一刻的到來。

    一行人下了車。

    旋即步入會議室,室內繚繞著嫋嫋煙霧,黃色昏暗的光線中,點燃的煙蒂火光微微跳躍,顯得格外突兀醒目。

    桌上的座機電話聲響起,"叮鈴鈴"持續作響。

    幾名穿著上世紀五十年代 職員服飾的工作人員專注於接聽電話,交談之聲輕而低沉,隱約隻聽見 "ALS"、"洞穴"這類的專業術語。

    "領導,李愛國同誌已帶到!"

    那兩名穿著五十年代 工作服的人走近了一位戴眼鏡的中年人,禮貌致意。

    中年人原本正在與隊長邢留柱交談,目光轉向李愛國,示意對方坐下,隨後又低聲私語幾句。

    大家臉上都流露出擔憂的神色。

    凶兆即將來臨的感覺!

    見到這種情形,李愛國深吸了一口氣。在這個火車班次稀疏、火車駕駛員不多的時代,他們會接受特殊的任務。比如運送部隊、特別物品之類的情況常常發生。

    往日裏,他的父親也會時常失蹤數日,對於這些天的行動總是保持神秘,絕口不提。

    心中一個難以置信的念頭驟然閃過——或許,這是一列特殊運輸列車。

    不過,很快他就把這個念頭否定了,因為軍備部牛部長也出現了。那位娶了個美麗妻子的男子。

    專項列車並不需鐵路機務段的軍事保障力量。

    當牛部長欲打招呼的時候,隊長邢留柱瞥見所有人都到齊了,於是起身輕輕叩擊桌麵。

    "各位同仁,深夜喚醒大家,源於上級布置給我們一項艱巨而意義重大的任務。"

    "我們能否憑借鐵路人的責任與勇氣,出色地執行這次任務呢?"

    不論是什麽任務,喊出激勵人心的口號就好。李愛國跟著隊伍站起來,一同發出洪亮的回答。

    邢留柱讚許地點點頭:

    "此刻形勢嚴峻,不再拖泥帶水。現在請石油工業部邊疆石油公司探勘總隊張工為大家詳細闡述救援任務的內容."

    一聽見邊疆石油公司的名頭,李愛國的心中頓時明白了事態的嚴肅程度。

    邊疆石油公司源於早期的中毛石油聯合公司,是中國本土企業與國外合作夥伴創建,以開發邊境地區的油礦資源為主要目標,是中國最早一批中外合資企業。

    我們提供人力和技術,外方則提供設備與知識支持。長久以來,由於勘探結果不如預期,那邊的狀況也似乎發生了變化。

    中毛石油公司的運營結束,其人員撤離後,僅留下了一些專家繼續在此駐留。

    這事頗有趣。

    邊疆石油公司在繼任中毛石油公司位置兩年內,在邊疆地區發現了一個油井—克拉螞蟻獨山子油田。

    聽說得知這個好消息後,石油開采部門的負責人 哭得像喝了一瓶伏特加一樣。

    當年,他們在準噶爾盆地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全方位探尋,結果一無所獲。

    作為搜救小組最高領導的張工深夜出現在航修廠,顯然預示著勘探隊伍出現了問題。

    不出所料。

    他語氣急迫地概述了事情的經過。

    原來自從克拉螞蟻獨山子油田第一口井產油以來。

    為了尋找更多油田,石油工業部實行"廣撒網大捕魚"的勘察策略。

    在這個覆蓋克拉螞蟻至烏爾禾,縱向一百六十公裏,橫向三十公裏的區域,設置了十個鑽探區塊,並配合 特別調查,進行全麵解析,擴大勘查範圍。

    一時間,上百個地質勘察隊伍浩浩蕩蕩湧向邊疆,展開一場聲勢浩大的戰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事故涉及岩石物性探測隊。

    該團隊包括五位地質專家和十幾位勘探人員。

    主要職責在於采集古生界與新生界的岩石樣本,研究其物理特性,為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提供解析數據的基礎。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地質線索來預測可能的大型油田。

    這意味著他們不得不跋山涉水取樣。

    悲劇正是在岩石物性隊在阿萊套山區取樣時發生的。

    當隊列進入一座古老的洞穴進行采集任務時,洞穴突然崩塌。

    五名地質專家加上七名探險隊員被埋在約二十米深的洞中。

    留在現場的勘探隊員立刻上報勘探總隊並求援,因為他們麵臨的是一場生死關頭的大事。

    麵對眾多同誌的性命,勘探總隊不能輕視,立即集結精銳組成代號“阿萊套”的營救隊。

    阿萊套救援隊伍到達事故現場,看到整個洞穴已徹底垮塌,洞口已被岩石堵塞。要想救人,隻能先打一條通道。

    他們開始調度人員開展挖掘工作,然而洞頂的岩層因為缺少支撐開始鬆動,預示若持續作業可能引發二次坍塌。

    在不具備百分之百救生把握的前提下,營救隊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向京城求援。

    曾從 方那交換到了一套地下救援掘進設備的京城石油工業部具備這種能力。

    不過,這台掘進裝備是重型器械,接近解放牌卡車的大小,重量足有十多噸。

    從京城到阿萊套的距離長達三千餘公裏。

    在這個年代,我國還在研發第一款 運輸機運-5,而 途徑獲得的安-2直升機最大載重僅為兩噸。

    在複雜多變的地麵交通環境下,使用解放卡車運送救援鑽探設備去邊疆顯得太過拖延。

    張工之所以在此,正是希望通過鐵路部門,運用火車來傳輸援救設備。這次的岩石物性探測任務因為敏感性,一直保持著高度的保密。

    救援行動不得不在暗中進行,所以選擇在夜晚派50式 卡車接應參與行動的隊員們至火車 。

    在張工闡述詳情後,邢留柱段長接過話題,神色嚴肅:

    "岩樣性質研究團隊進入山洞時,帶有一定量的 口糧及水源,預計能支持大約十天。自從洞穴垮塌後,時間已過去兩天,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在兩天之內將救援設備送達阿拉套."

    "此運送任務關係著救援行動的成敗,我們務必取得勝利,不容有失!"

    轉身指著牆上展示全中國的鐵路地圖,他大聲強調:

    "我們的救援列車,從京城始發,途徑京廣線轉隴海線,終至蘭新線,直達阿拉山口."

    聽到蘭新線的提及,所有火車司機們的表情驟然凝重起來。

    曹文直深吸一口煙,撚熄煙蒂站起:"段長,蘭新線眼下還在建設中,很多路段還未通勤,我們不能指望火車飛過去啊!"

    李愛國眼中閃爍,回憶起蘭新線的相關信息。這條鐵路自一九五二年開始施工,線路從蘭州西行橫跨黃河,翻過高三千米的烏鞘嶺進入祁連山腳的河西走廊,沿途途經武威、張掖、酒泉,在嘉峪關(JYG)結束長城西端的旅程,越過馬鬃山東坡的玉門和疏勒河,一路西進至邊境地區,如同在艱難險境中穿行。

    雖然已有部分路段在工程隊夜以繼日的辛勤工作後實現了通車,但仍有一大段路段在艱難地向前推進。

    劉清泉等人紛紛讚同曹文直的分析。盡管鐵路工人們的能力很強,麵對無軌之地,火車也並非能在人力扶持下通行無阻。

    邢留柱仿佛預料到了這個問題,並沒有急於給出對策,他從口袋中掏出已半滿壓扁的中華牌香煙,分發給司機們每人一根,給自己點上一支,而後悠悠地抽了一口:

    "雖然從TLF到阿拉山口的軌道還未完全建成,但實際上已有軌道到達阿拉山口百裏開外。從那裏到阿拉套崩塌的山洞,路程尚不足二十公裏,當地的緊急救援隊伍會在那兒迎接你們的到來。"

    "即使軌道抵達阿拉山口,列車能否運行,還有待考驗。"曹文直擔憂地說。

    喜歡四合院:從貨車司機開始貨車司機開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