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自愧不如

字數:4239   加入書籤

A+A-


    華燈初上,酒店的霓虹燈閃爍不停。
    黃蘸和金鏞、蔡瀾提前10分鍾來到包廂裏,時不時地便看一眼手表上的時間。
    過了5分鍾左右,方言如約而至,推門進入,“我沒有遲到吧?”
    “沒有沒有,你來的正是時候。”
    黃蘸哈哈大笑,率先起身迎接。
    “是啊,看來我們都想到一塊了,都害怕比對方先遲到,所以都提早來了。”
    金鏞和蔡闌對視了眼。
    “一想到你們三位幾次的盛情相邀,我總不能不識抬舉,一而再再而三地薄了你們這個麵子。”
    方言笑臉盈盈。
    金鏞道:“黃老邪就不必我來介紹了,這位是我的老友蔡闌,也是此次的東道。”
    “幸會,幸會。”
    方言和蔡闌握了下手,相互認識。
    “說起來我和方生雖然是第一次見麵,但還是有一段淵源。”
    蔡闌說自己剛入行的時候,就是進入邵氏影業工作,主要負責國外購片、宣傳和發行等工作,後來一路做到了邵氏影業的總經理,隻是恰逢鄒聞懷等人離開邵氏,自立門戶,也就轉投了嘉禾。
    現在既是嘉禾的編劇,也當過程龍的《快餐車》、《龍兄虎弟》等電影的監製。
    “原來如此。”
    方言坐了下來。
    “在公司裏就時常聽鄒老板、何老板他們對方生稱讚有加,此外就是和黃老邪、金兄飲茶食飯時,總是會提到你,便對方生越發好奇,特別是當方生妙手回春,把奄奄一息的邵氏給救了回來。”
    蔡闌拱了拱手,“所以才特意拜托兩位老友,幫我向方生引薦一二。”
    “客氣了,實在是太客氣了。”
    方言注意到服務員恭恭敬敬地遞來菜單。
    蔡闌介紹道:“這裏的粵菜在整個香江可以排到前三,比如這鮑汁扣遼參、白灼象拔蚌……”
    “我聽老黃提過,蔡先生是香江有名的吃家,不如就由蔡先生來點菜吧?”
    方言把點菜的主動權讓了出來。
    “我隻不過是香江的吃家而已,而方生你可是華夏頂級的饕客。”
    蔡闌說,不管是《舌尖上的中國》的記錄片,抑或是散文集,他都看過,從中領略到博大精深的中華飲食文化,以及除粵菜之外的其餘七大菜係的魅力,簡直是大開眼界,超乎想象。
    “蔡先生過謙了。”
    方言道:“其實有不少領導找過我,想要策劃《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
    接著指了指玻璃轉盤上的冷菜,“在我的設想之內,必須要有粵菜,所以拍攝的範圍不僅會囊括桂西、粵東,也會考慮到香江取材,不知道蔡先生到時候願不願意擔當這一期的顧問之一?”
    “求之不得啊!”
    蔡闌語氣裏透著幾分興奮。
    方言嘿然一笑,前世可沒少看蔡闌主持的旅遊美食節目,比如《蔡闌歎名菜》、《蔡闌歎世界》《蔡闌品味》等等,尤其是若非自己橫插一腳,本該由他擔任《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的總顧問。
    “誒,我們還是先點菜吧!”
    黃蘸冷不丁地來了一句。
    金鏞莞爾一笑,看到蔡闌開始點菜,便把話題轉移到《漫畫世界》這本雜誌上。
    方言說,自己名下的出版公司準備進軍漫畫領域,開拓業務,才會想到創立漫畫雜誌。
    “怪不得你會親自動筆,寫了個《軒轅劍》的故事。”
    金鏞拋出自己的疑惑,“隻不過我還是沒有想明白,到底你所說的‘玄幻’到底是何意?”
    方言於是解釋了起來,言簡意賅,深入淺出,而且是滔滔不絕,不光是講了“玄幻”,還講了“低武”、“高武”、“玄幻”、“修真”等類型,以及跟西方奇幻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想不到在武俠之上,還可以有這麽多的層次。”
    金鏞不禁感慨了一句。
    “你的《軒轅劍》,我也看過了。”
    黃蘸頗為好奇,既然是以隋末為曆史背景,想必漫畫裏應該會涉及到隋朝末年的社會動蕩、朝野的權力鬥爭以及各種江湖恩怨,又或者更為深層次的哲學思考、社會分析。
    “老黃你著相了。”
    方言擺了擺手,說《軒轅劍》裏有兩條線,一條明線是拓跋玉兒、陳靖仇、雪兒三人在紅塵中放歌、江湖裏仗劍,出生入死,拯救蒼生,另外一條暗線則是宇文拓背負著罵名,卻心懷大義,默默地為了拯救蒼生而奮鬥,總體而言,《軒轅劍》的主題便是和平,而且是包含“蒼生大義”的和平。
    “的確,不管是武俠,還是玄幻,通俗作品未必需要上多麽宏大的敘事。”
    金鏞點了點頭。
    方言道:“通俗文學最主要的就是能為讀者所喜聞樂見,否則一切都是白搭。”
    “正是這個道理!”
    金鏞感歎了句,可惜自己的創作黃金期已經過去,要不然當真想嚐試寫一本玄幻題材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如今已經不是武俠昌盛的時候啦。”
    黃蘸眼神裏也透著一絲的落寞。
    “恰恰是因為武俠不再昌盛,所以才更要破而後立,推陳出新。”
    方言說,“風水、陰陽、五行、神話、仙俠、鬼怪種種元素,都可作為東方幻想的素材。”
    金鏞眼神閃爍,詢問起對《軒轅劍》的評論有什麽要求。
    方言半開玩笑道:“哈哈,當然是隻要好評,千萬不要是差評。”
    “這是自然!”
    金鏞說寫玄幻的精力自己是沒有了,但給玄幻寫書評的力氣還是有的,而且願意多寫幾篇!
    “也算我一個!”
    黃蘸躍躍欲試,“什麽時候要?要不我明天就在金兄的《明報》上先發一篇?”
    “不急,可以再等一等,等到《軒轅劍》多連載個兩三期再說。”
    方言揚揚手。
    “既然你們都要發表評論,那我幹脆也來湊個熱鬧好了。”
    蔡闌點好了菜,“不知道方生願不願意給我這個機會?”
    “當然沒問題,早就聽聞蔡先生也是香江有名的文人,似乎跟老黃他們一樣被譽為‘才子’。”
    方言掃視著眼前的三人。
    “千萬別這麽說,我們這些老家夥跟你比起來,已經是舊日黃花,哪裏能稱得上什麽才子。”
    黃蘸脫口而出,畢竟,論音樂創作,方言跟自己不相上下。
    論美食品鑒,蔡闌直呼“不如”,至於文學領域就更不用提,僅僅一部《鬼吹燈》就擊敗了《衛斯理》,讓倪誆醜態百出,淪為笑柄,所謂的香江四大才子,根本比不了方言這個來自內地的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