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袁政龍的建議
字數:4235 加入書籤
“除了農民之外,等新錢發行後,所有的公務人員,統一用新錢發放工資。
公務人員拿到新錢之後,就會開始消費 ,到時候就會推動新錢的普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新錢的推廣不會影響到他們。
受影響的是那些家裏有大量存銀的人,他們要想將銀子換成銀幣,要麽私鑄,要麽就隻有來與我們兌換銀幣。
對於私自鑄幣者,統一死刑抄沒家產。對於舉報他人鑄幣的,政府查證後,統一拿出抄得銀子的一成,獎勵舉報者。
知情不報者,與私自鑄幣者同罪。
至於具體的火耗收取多少的比例,諸位你們覺得呢?”
隨著趙安的語音落下,在場的眾人開始討論了起來,許久之後,趙安才叫停了他們的討論。
“王忠,你作為財政部長說說你的看法。”
趙安的表哥王忠,在王嶽的教導下,如今已經開始逐步的接手王嶽的一些工作。
“我認為既然是要推廣新錢,那我們就應該對百姓寬鬆一點。我覺得一成的火耗就可以了。”
“你們呢?你們也都說說看。政龍,你作為稅務總局的總長,你說說看。”
“回委員長,在下與王部長的意見不一樣,我認為應該收重稅,至少三成起。
正如委員長所說,有大量存銀的,都是各地的官紳大族,這群人就應該多給政府交稅。”
“袁總長此言差矣,有存銀也不能說明什麽,大多數人都是辛苦積累的家產,就因為家裏有積蓄,就需要交重稅,也太不公平了吧!”
“是啊,三成也太高了。”
……
隨著趙安勢力的不斷發展,趙安手底下的人也逐漸的分為了幾派。
首先當然是元老派,就是跟著趙安起家的那一批人,這也是勢力最大的一派。這一派又分別以夏山、王嶽、張鎮、馬百乘等人為首。
其次就是降官派,是投降趙安的大明官員們組成的一個團體,以楊嗣昌、邵捷春、楊畏之等人為首。
再其次就是一些新興派,這些人大多數是通過考試新加入的,其中又根據出身分為了世家、商人、平民,三個團體。
俗話說得好“黨內無派,千奇百怪。”這是連教員都避免不了的問題,趙安也沒想過能解決派係問題。
正好可以借發行新錢這件事,試探一下內部各方的反應。
雖然趙安不想承認,但是不得不承認的就是,趙家如今已經是西南的第一家族了,趙家的財富無疑是驚人的。
根據去年的計算,如今趙家的總財富已經超過了五百萬兩白銀,趙家為主體的趙家商行,總價值數千萬兩。
而西南聯儲如今的存銀也高達數千萬兩白銀。
若是按照三成的火耗進行兌換,趙家的家產就會多縮水上百萬兩銀子。
趙安明白,是時候到了切割趙家與政府的關係了。
如果此時不能將趙家與政府的關係進行切割,那麽以後就更難以切割了。
如果趙安不能將趙家與政府做切割,那麽趙安無疑也是屬於舊官紳的一員,在很多政策上,高層們都會有顧慮。
甚至是底下執行政策的人也會有顧慮,畢竟動趙家的利益,就是打趙安的臉,沒人敢這麽幹。
那些官紳們也會利用趙家當擋箭牌,如此一來,製定的政策就會成為一紙空文。
……
想明白眾人的顧慮後,趙安對著眾人說道,“在座的都是西南政府的高層,這裏是政府會議,我們以國事為主,至於家裏有什麽損失,那都是小事。
我們就從公家的角度來說一說,究竟是哪種方案好。”
夏山第一個回答道,“委員長既然如此說了,那我就實話實說。我讚成三成,現如今軍費開支激增,急需一大筆額外的財政收入,火耗收重稅,正好解了燃眉之急。”
“夏總理,此言差矣。三成的火耗太高,要是那些有錢人不願意將自己的存銀換成銀幣,那又該如何啊?”
“是啊,畢竟銀子這東西放在家裏也放不壞。”
“那還不簡單,西南聯儲的存銀數千萬兩,隻需要在他們來西南聯儲取錢的時候強行兌換不就可以了嗎?”
“胡鬧 ,那不是成了 搶劫了嗎?西南聯儲多年建立起來的信譽不就毀於一旦了嗎?”
……
趙安也被眾人的爭吵搞得頭都大了。
這時還是袁政龍說道,“委員長,在下有一策。”
隨著袁政龍聲音落下,在場的眾人都安靜了下來,同時將目光聚集在了他的身上。
“政龍請講!”
“其實在下講的計策,諸位也聽說過,就是漢武帝曾經用的推恩令。
委員長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希望對家裏有存銀的大戶多征稅,但是又害怕那些大戶將財產隱匿起來。
我們不妨模仿漢武帝推行推恩令,政府規定,所有人家,不論是嫡子還是庶子,繼承家裏財產的權力都是一樣的。
同時為避免嫡子欺壓庶子,政府出麵對各家的財產進行登記造冊,以備將來分家不均有跡可查。
我們先不提火耗的事情,先利用嫡子與庶子的矛盾,將各個大戶的財產情況摸個清楚,再根據他們的財產,按比例的收取火耗。
錢越多的,我們就收越多,對於一百萬兩以上的,我們甚至可以收個五成。
對於這樣的大戶人家 ,就算是交一半的銀子,他們依然是巨富之家。要是不交的,我們就可以好好的查一查他們。
對於執迷不悟的,該下狠手就要下狠手。”
眾人都被袁振龍冷冰冰的話嚇了一跳,開始認真審視起這個年輕人來。
袁振龍今年還不到三十歲,是孤兒出身,從小就展露出了他的過人之處。
在孤兒院,他一直都是老師的好幫手,經常幫助老師照顧其餘的小孩,一些比他年齡大的孩子,也願意聽他的話。
上學後,他更是展露了自己的不凡,三年的時間就學完了別人五年的課程,升學考試還考到了他們鎮的第一名。
被保送到了成都府學習,在這裏他依然優秀,因為他的數學格外出眾,14歲就開始被西南聯儲請去幫忙查賬。
16歲剛剛成年的時候就考上了公務員,此後一直在稅務係統工作。
因為工作出色,王嶽十分欣賞這位年輕人,經過王嶽的力薦,在西南互保之後,趙安任命了他為稅務總長。
現如今的西南政府,就是需要他這樣的精力旺盛,敢打敢拚,作風硬朗的年輕官員。(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