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袁崇煥4
字數:3502 加入書籤
此後,皇太極對錦州圍而不攻。
袁崇煥抽調兵力,派滿桂、尤世祿等兩次救援錦州,但均未能成功。
而皇太極在留兵繼續包圍錦州後,又親自領兵數萬進攻寧遠。
在皇太極兵臨城下後,圍繞守城的方略,袁崇煥與滿桂發生了衝突。
袁崇煥主張按上次寧遠大捷的打法死守城池,而滿桂執意主動出擊。
在二人爭論的過程中,二人誰也不服誰,滿桂還折斷了袁崇煥的令箭。
最終,袁崇煥坐鎮城中,而滿桂、尤世祿、祖大壽諸將出城迎戰皇太極。
滿桂等人的奮勇殺敵,加上城內紅夷大炮的威力,建奴在攻城作戰中失利。
皇太極被迫離開寧遠回攻錦州,但又被錦州的趙率教擊退。
最終皇太極下令撤軍,在撤軍途中,建奴沿途拆毀了尚未完工的大淩河、小淩河兩城。
錦州解圍後,袁崇煥又一次稱病辭職,不過此次天啟帝並未像之前那樣不允,而是批準了他的請辭。
改由王之臣複任督師 ,顯然天啟帝也對袁崇煥動不動就撂挑子的行為感到不滿。
此外,在之後的敘功之際,天啟帝對前線文武官員均加銜二級、恩蔭後代,唯獨袁崇煥僅得到了“加銜一級,賞銀三十兩、大紅紵絲二表裏”的微薄賞賜。
“閹黨”官員霍維華上疏為袁崇煥鳴不平,並請求將加給他的一級官銜移給袁崇煥,被天啟帝嗬斥。
在袁崇煥歸鄉之際,天啟帝駕崩,其弟信王朱由檢繼位,是為崇禎帝。
同年十一月,魏忠賢被鏟除,與此同時,許多官員奏請起用袁崇煥以對付建奴。
於是崇禎帝起用袁崇煥為都察院右都禦史,管兵部添設右侍郎事。
十二月,崇禎帝賞袁崇煥錦衣衛指揮僉事的恩蔭,以補償其寧錦之功。
崇禎元年(1628年)四月,崇禎帝任命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代替王之臣督師薊遼。
袁崇煥進京後,崇禎帝召見群臣於建極殿,特宣袁崇煥出列,闡述其“平胡方略”。
袁崇煥表示,“倘皇上假臣便宜,計五年而東夷可平、全遼可複”。
崇禎帝大喜,表示若袁崇煥真能做到五年平遼,自己將“不吝封侯之賞”。
此時大明的四位內閣輔臣李標、錢龍錫、周道登、劉鴻訓也紛紛讚賞袁崇煥是“奇男子”。
在崇禎帝到便殿休息期間,群臣也外出品嚐禦賜茶果點心。
期間,兵科給事中許譽卿當麵質問袁崇煥,“五年複遼”之方略。
袁崇煥回答,“聊慰上意耳”,即這隻是吹牛皮,安慰皇帝的大話而已。
許譽卿當即厲色責備他,“上英明甚,豈可浪對?異日按期責功,奈何?”(皇帝到時候較真怎麽辦?)
袁崇煥這時才察覺到此事的嚴重性,等到崇禎帝休息結束。
崇禎帝再次與群臣商議時,袁崇煥趁機提出了,“此前吹噓的五年平遼,必須須事事應手。”(所有的條件,如錢糧、武器、人事等)都要聽他的。)
原本袁崇煥以為崇禎帝肯定不會同意,沒想到崇禎帝一一應允。
指示吏、兵、工、戶四部都安袁崇煥的要求,協助袁崇煥。
崇禎帝為了提高袁崇煥的權力與威望,收繳了王之臣、滿桂的尚方寶劍,隻保留賜給袁崇煥的尚方寶劍。
此後崇禎帝叮囑袁崇煥,“早平夷酋,以紓四海蒼生之難,嚴明號令,撫恤士卒,與文武同心,定能滅虜”。
袁崇煥則對崇禎帝答道,:“謹遵明旨,銘之肺腑,前去告諭官軍,以宣皇上威德,必須平夷!”
此後,在袁崇煥離京之際,曾豪言賦詩“臣心期報國,誓唱凱歌歸”。
袁崇煥剛剛離京,還在上任途中,就趕上寧遠兵變爆發,遼東巡撫畢自肅引咎自殺。
袁崇煥抵達山海關後,次日即出關,趕往寧遠平定兵變。
袁崇煥在軍營當著眾將士的麵,宣布皇上旨意,並許諾補發欠餉,才平定了此事。
其後,袁崇煥向朝廷催發欠餉七十四萬兩。
但直至崇禎二年(1629年)六月,上年山海關內外的欠餉才被補完,即寧遠城內的守軍被拖欠了一年的軍餉。
為預防再發生類似的欠餉兵變,袁崇煥奏請求戶部,將每年的軍餉,“預先積貯,按月待支”。(先領一年的,再按月發放。)
崇禎帝同意了袁崇煥的請求,但因為國庫空虛,戶部隻能先預支三成的軍餉。
同時,戶部又核定了遼東官兵的數目,最終按關外餘名、關內官兵餘名的數目發餉。
除了處理欠餉問題外,袁崇煥還積極整頓軍務,將關內外原本的四個總兵名額,隻保留了關內和關外兩個總兵名額。
兩總兵分別由趙率教和祖大壽充任,並以其親信何可綱為中軍,袁崇煥居中坐鎮寧遠,希望能倚仗這三員將領來實現“五年複遼”的計劃。
此外袁崇煥還淘汰不合格的參將、遊擊、守備、中軍、千總、把總等官近百員。
並重新對各堡壘、驛站的布置重新規劃,還提高武器裝備水平,征集訂戰馬,以“精兵、壯馬、堅甲、利兵”為指導方略。
對外,袁崇煥招撫察哈爾、喀喇沁部等蒙古部落,希望以“撫賞”和救濟,防止他們倒向建奴。
但袁崇煥恢複了同皇太極的通信,希望能與建奴有議和的可能,這也使得有人懷疑他與建奴媾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