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袁崇煥終

字數:4064   加入書籤

A+A-




    此後崇禎帝以議餉為由,再次召見袁崇煥、祖大壽、滿桂等人。

    崇禎帝當著眾人的麵,質問袁崇煥之前擅殺毛文龍,而如今卻不能抵禦建奴。

    袁崇煥對此惴惴不安,許久後才回答道,“是誠臣罪,是皆臣做出來的罪,臣甘領受。”

    見袁崇煥認罪,崇禎帝遂命錦衣衛的張懋忠等人將他拿下,押送大牢,等候處分。

    在場的諸位大臣,雖然有勸諫崇禎帝不可臨陣換帥的,但崇禎帝不為所動。

    但崇禎帝為了安撫滿桂、祖大壽等人,並沒有難為他們,而是令其還營,並以滿桂接替袁崇煥統領諸軍。

    當袁崇煥被捕的消息傳開後,關寧將士聞訊大哭。

    因為在這些士兵的眼中,袁崇煥從不拖欠他們的軍餉勝利,是個好官,至於上層的權力鬥爭,普通士兵並不在意。

    此後京城中,陸續發生了京城守軍猜忌、殺害關寧軍的事情。

    因此關寧軍的普通將士更加對崇禎帝不滿,都說,“以督師之忠尚不能自免,我輩在此何為?”

    最後,祖大壽、何可綱率關寧軍一萬五千人私自跑回了遼東。

    崇禎帝得知後大驚,召見大臣等商議對策,司禮太監王永祚向崇禎帝建議,此時隻有袁崇煥的手書才能平息事態。

    於是崇禎帝讓錦衣衛指揮使劉僑到大牢中,要求袁崇煥給祖大壽寫信。

    袁崇煥起初並不肯,甚至說道,“我一死耳,何又作死?”

    但劉僑說這是崇禎帝的旨意,也許袁崇煥寫了後,崇禎帝就會放他一條生路。

    袁崇煥信以為真,邊哭邊叩頭,答應了崇禎帝的要求。

    崇禎帝在得到袁崇煥所寫的“勤王贖罪”的信後,派快馬追上了私自東歸的祖大壽所部。

    祖大壽在看到袁崇煥的親筆信後,再加上多方勸說,最終聽旨,帶著士兵又回到了京城,繼續保衛北京。

    經過這件事之後,崇禎帝對袁崇煥的態度算是有所好轉,將他從錦衣衛的大牢移到了刑部的大牢。

    還派人給他治病、送他錦被。

    雖然崇禎帝對袁崇煥的態度有所好轉,但仍舊是拒絕聽從釋放袁崇煥的建議。

    不僅如此,崇禎帝還下令,將替袁崇煥喊冤最賣力的一個叫程本的門生處死。

    在袁崇煥下獄後,原本準備撤軍的皇太極再次卷土重來。

    並又在永定門外大敗明軍,取代袁崇煥的大將滿桂陣亡。

    危急時刻,幸虧祖大壽帶著私自東歸的關寧鐵騎回師西援。

    收複了遵化、永平、灤州、遷安四城,將後金軍全部趕出長城外,取得“遵永大捷”。

    此時的袁崇煥仍在獄中,但當遵永大捷的消息傳開後。

    崇禎帝對袁崇煥的態度有所鬆動,還曾歎道,“守遼非蠻子(袁崇煥是廣東人,在當時屬於蠻夷之地)不可”。

    雖然崇禎帝對袁崇煥的態度有所鬆動,但當時的內閣首輔溫體仁因為黨爭的原因,曾多次與袁崇煥結仇。

    因此十分厭惡袁崇煥,非要置袁崇煥於死地。

    溫體仁一係的官員,不斷的上書請求崇禎帝誅殺袁崇煥,還讓袁崇煥的部將謝尚政,提供袁崇煥通敵的罪證。

    最終,崇禎帝命刑部核實言官彈劾袁崇煥,“擅殺逞私、謀款致敵、欺藐君父、失誤封疆”這些罪行。

    袁崇煥在受審的過程中,承認自己在“斬帥”(殺毛文龍)問題上是屬於越權。

    但自己曾事先與時任內閣次輔錢龍錫,及已故的時任兵部尚書王洽,商議過此事。

    至於說自己私通建奴,袁崇煥拒不承認。

    但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三法司,仍舊以謀叛罪判處袁崇煥斬首。

    被崇禎帝駁回後,又以謀反大逆罪,判處袁崇煥淩遲。

    此次又被崇禎帝駁回,但三司再次維持了袁崇煥淩遲的判決,這一次崇禎帝並沒有駁回。

    就這樣,袁崇煥被判處淩遲處死。

    由於朝廷將此次建奴入侵北京的責任,推到了袁崇煥的身上。

    使得京師的百姓隻知袁崇煥通敵,而不知道袁崇煥率領關寧鐵騎救援京師,擊敗建奴解除了北京城的危機。

    袁崇煥之淩遲酷刑之下,慘叫了整整數個時辰後才死去。

    而在大明朝廷的宣傳之下,北京城內的百姓不僅沒有人同情袁崇煥。

    那些有親人死於此次建奴入侵戰爭的百姓們,爭相購買袁崇煥被割下的肉吃。

    人們不僅吃他的肉,而且在吃之前還要再罵他一遍。

    此外,袁崇煥在寧遠的妾室、兩名幼女以及族侄袁兆晰以及十五名家仆,都被大明朝廷抓起來流放,但於流放途中不知所蹤。

    袁崇煥在廣東老家的近親們,除了他的母親,因年老被免於流放,他的妻子投水殉夫而死之外。

    袁家所有的族人,也都被判流放,但於在寧遠的幾人一樣,袁崇煥的族人們,也於流放途中不知所蹤。

    有人說,袁崇煥的族人都被他的老部下救走了,也有人說,袁崇煥的族人都被崇禎帝派錦衣衛秘密殺害了。

    袁崇煥究竟是忠是奸,或許隻有他自己才知道。

    但從袁崇煥之死的整個過程,以及朝廷與民間的反應。

    可以看出,官員或者說所謂的政治家是沒有一個好人。

    一個人不管他的官多大,地位多高,都是一個人,是人就有對有錯,有自己的短板。

    之所以會覺得某一個官員多麽厲害,多麽好,其實都是因為宣傳而已。

    將一個人的優點或者說所謂的一些政績,拿出來反複的講,這個人或者說這個官,就厲害得不行。

    若是將他做過的所有事,都拿出來講,那就會發現其實他也不過如此。

    但若是將他做過的所有壞事拿出來講,這個人就又變成了一個十足的壞人。

    對於大多數的大明老百姓而言,一個官員好與不好,他們的認知並不準確。

    因為官員對於大多數的大明百姓來說,是一個非常“神聖”或者說神秘的職業。

    人們隻覺得自己身邊似乎官員無處不在,又似乎沒有一個官員。(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