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第三次北伐
字數:2978 加入書籤
“學長,你可真是太壞了。”張廷玉則是壞笑道,目前奉係的黨派基本分為兩派,一派是以少帥張廷玉為首的二代,一個個都是手握軍權的封疆大吏,另一派則是不屬於二代。
“以後有的玩了,也不知道東北陸軍講武堂、保城軍校、黃浦係、倭國陸軍大學哪一個厲害,哪一派才更有才華。”楊雨亭的“傲”此時也盡顯無疑,仿若南方已是奉係的囊中之物。
“說真的,我也很好奇,但是楊總長你可不能下去和他們玩啊,你下去那叫犯規。”張廷玉開了一個玩笑。
“廷玉,你不知道目前倭國陸官派以我為首嗎?”楊雨亭倒是問道。
“知道啊,那又怎麽樣,馮墉還是保城軍校代表,六子還是東北講武堂的代表呢。”張廷玉則是笑道,“看來黃浦係是蔣佰裏為代表了,我就是一個吃瓜群眾。”
“你是天老大,你老二,當然在一旁吃瓜了。”楊雨亭也笑道,畢竟對他來說,奉係已經是他的家了,他也很感謝張廷玉,畢竟很多事情要不是張廷玉從中斡旋,他和少帥的關係一定會很僵。
張廷玉和楊雨亭聊了一會兒,李學便神神秘秘的找到張廷玉,張廷玉見狀也是急忙回到辦公室,“抓到了,抓到給我熬好了沒。”
“熬好了。”李學拿出一個水壺,張廷玉接過來就喝,李學還打趣張廷玉“你不是幫少帥抓的嗎?怎麽現在喝上了。”
“我先替六子拿拿味。”張廷玉臉不紅,氣不喘的讓少帥背鍋,張廷玉品嚐後,露出了滿足的笑容,誇讚這藥湯的美味。
這時一陣敲門聲響起,張廷玉默不作聲的把李學抓的藥放在了桌子下麵,“進。”
“廷玉,果然不出你所料,汪精未殘部這一次私下跟我們聯係,大部分都同意向我們奉係投誠,還有一件事情,將校長聯係你了沒有,我聽少帥說將校長想把咱們訓練的這支部隊調回去,可能他也察覺到了不對勁。”楊雨亭坐到張廷玉對麵侃侃而談,隻是那翹起的嘴角,預示著他心情不錯。
“果然啊,你稍後跟學誠的外蒙軍聯係,讓他們做好準備吧,這一次天時地利人和,我全部都要,明白?”張廷玉說完,楊雨亭就在思索怎麽先發製人。
“那我們發表一個通電,就說汪精未的死跟金陵政府將校長脫離不了關係,讓他下位。”
“可以,你看著辦,反正一定要先發奪人,先占據大義。”張廷玉思考了一下同意了楊雨亭的提議。
“好,那這件事情需要你或者少帥站出來宣告一下了,畢竟這是大事,而且還必須要快,別讓將校長起了疑心。”
“可以,那我準備一下,下午就召開,其他的事情就需要楊總長幫著處理一下。”張廷玉說完,楊雨亭也告辭了,李學這一次則是不用張廷玉交代了,直接跟著楊雨亭出門,隻不過李學是去安排下午的記者會。
“孺子可教啊。”張廷玉看到李學自動去安排,省了自己一番口舌。
不多時,少帥匆匆趕來。“廷玉哥,這事兒能成嗎?”少帥的臉上帶著一絲憂慮。
張廷玉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望著遠方,“少帥放心,一切皆在掌控之中。”
少帥微微點頭,“那就好,這可是關乎咱們奉係未來的關鍵一步,要是一計不成,華國肯定就再次混戰了。”
張廷玉轉過身,目光堅定,“六子,此次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我,我不知道我怎麽輸,如何會輸。”張廷玉此時終於顯露出他的梟雄氣質。
兩人又交談了片刻,少帥才離開。
下午的記者會如期舉行,張廷玉站在台上,神色從容自信。台下的記者們紛紛舉起相機,閃光燈此起彼伏。
“各位,今日之事,關乎國家大義,關乎我們民族未來,南方將校長背信棄義,暗殺汪精未,我奉係不忍心看華國大地沉淪,在此,我奉係請將校長退位,交出手中的權力。”張廷玉慷慨激昂地陳述著,同時也代表著奉係和將校長正式撕破臉皮。
記者們奮筆疾書,記錄著這一重大時刻。
記者會結束後,奉係內部一片忙碌。各方勢力都在關注著事態的發展。
此時的金陵政府,將校長的辦公室狼藉不堪,是因為他收到了奉係傳過來的信息,“奉係那群小赤佬,欺人太甚,欺人太甚,我決意再起北伐,諸君同意否。”
“委座,形勢比人強,現在的咱們遠遠不是奉係的對手,奉係北方和高麗國邊境安穩,剛經曆大戰,我們也投入戰場,先不說我們軍隊的戰鬥力和奉係的戰鬥力差多少,就咱們現在損兵折將,委座,不可北伐啊。”一名黃埔係將領說道,同時他的說法也贏得了一片支持,這其中就有蔣佰裏聯係的人,或者暗中聯係奉係的人。
將校長明顯氣的不輕:“我不明白,為什麽大家都在談論著項羽被困垓下,仿佛這中原古戰場,對於我們注定了凶多吉少,十年前,我從徐州踏上征途,開始了第二次北伐,中華秋海棠葉遂歸於一統。本黨本軍所到之處,民眾竭誠歡迎,真可謂占盡天時。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短短十年後,這裏竟至於一變,而成為我的葬身之地了麽?無論怎麽講,會戰兵力是三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
將校長一番陳詞使得眾人陷入沉思,然而,將校長的決心並沒有改變眾人的看法。一些人認為與奉係開戰並非明智之舉,而另一些人則擔心戰爭會給國家帶來更多的破壞。
在這緊張的氛圍中,將校長決定親自前往奉係,試圖通過談判解決危機。他希望能夠避免一場血腥的內戰,同時保護將校長的地位。
然而,還沒等將校長聯係奉係的張廷玉和少帥,南方汪精未殘部也發布通電,向奉係投誠,一時之間局勢明了,將校長絕口不提北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