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朕赦爾等無罪!
字數:5335 加入書籤
使者冒著嚴寒,快馬加鞭趕往長安。
當走到鄭縣附近的時候,撞上哨探的長安軍,經過交流得知大唐皇帝就在鄭縣大營,當即放棄了去長安的打算,入營拜見。
此刻,李瑛正在為寧王李憲送行。
李憲的屍體已經冰涼,此刻正躺在棺槨中被人抬上馬車。
“皇伯父,你在九泉之下瞑目吧,朕一定替你討回公道!”
李瑛親自為李憲抬棺,與其他七名壯漢將黑色的棺槨抬到了馬車上,並由申王李禕扶棺歸京。
“聖人請節哀,老臣一定會把寧王的遺軀安全送到長安,並讓禮部遵照聖諭將他葬在橋陵,陪著睿宗皇帝長眠。”
李禕辭別大唐皇帝,率領一千禁軍,護衛著寧王李憲的遺體向長安返程。
來的時候人好好的,回去的時候變成了一具冰冷的屍體,讓蕭嵩、李白等人歎息不已,真可謂世事無常!
但李隆基親手射殺兄長的行為引起了極大的反噬,當夜就有一千餘人逃出鄭縣向長安軍投降,譴責李隆基的殘暴行為。
隨著軍糧坐吃山空,遲遲等不來援兵,鄭縣城內軍心惶惶,第二天又有兩千多人出城投降。
王倕沒辦法,便挑選了數千禁軍鎮守四門,阻擋士兵出城投降。
但讓李隆基吐血的是,守門的禁軍竟然也紛紛出城投降,第三天出城投降的人數多達四五千,眼見就要土崩瓦解。
王倕沒辦法,親自帶著侍衛巡視四門,鎮壓愈演愈烈的叛逃之勢。
三天的時間下來,將近一萬人出城投降,鄭縣城內的洛陽軍已經不足五萬,李隆基隻能下令關閉城門,阻止士兵繼續叛逃。
李瑛對投降的洛陽軍以禮相待,讓他們吃飽喝足之後到城牆下勸降,勸昔日的戰友棄暗投明,不要再被李隆基利用,白白流血犧牲,果然又引得無數洛陽軍出城投降。
就在這時候,夫蒙靈察派遣的使者來到帥帳,向大唐天子呈上書信。
李瑛拆開看完之後擊掌大笑,對仆固懷恩、李泌等人道:“天大的喜訊,夫蒙靈察與杜希望已經連續拿下風陵渡、函穀關、潼關三座關隘,前往洛陽的道路已經暢通無阻。”
“哈哈……天佑大唐啊!”
“看來過年之前就可以滅亡洛陽偽庭了!”
蕭嵩、李泌等人聞言俱都喜出望外,拍掌歡慶。
李瑛命杜甫給夫蒙靈察修書一封,讓他留下五千人駐守潼關,親自率領其他人馬前往洛陽協助杜希望攻城,鄭縣這邊已經占據了壓倒性優勢,根本不需要他來增援。
李泌拱手建議道:“來曜與辛雲京既然已經投降,可命二人前來鄭縣效力。來曜的兒子來瑱就在鄭縣城內,可以讓他去勸來瑱棄暗投明。”
“子美,按照長源的建議修書。”
李瑛當即命令杜甫按照李泌所言起草書信。
使者接過書信,立刻快馬加鞭返回潼關向夫蒙靈察報告。
夫蒙靈察接到聖諭,遂即留下副將率領五千人守關,自己帶著其餘人馬趕往洛陽支援杜希望,並命來曜與辛雲京前往鄭縣大營麵聖。
來曜與辛雲京忐忑不安的來到鄭縣,向營門守軍稟明身份:“有勞軍卒去向聖人通稟一聲,就說罪臣來曜、辛雲京奉旨前來請罪!”
“兩位稍等。”
守門校尉立即前往帥帳向李瑛稟報:“啟奏陛下,營門外來了十餘騎,為首之人自稱來曜,說是奉詔前來麵聖。”
李瑛目光掃向李泌:“你替朕出營把人帶進來。”
“喏!”
李泌答應一聲,立即走出帥帳翻身上馬,前往營門迎接。
來曜與辛雲京忐忑不安的在營門外翹首以待,也不知道李瑛會如何處置自己?
就在這時,看到一個身穿紫色官袍的年輕人策馬而來,雖然不認識,但卻知道此人身份尊貴,急忙一起叉手施禮。
“有勞上官出迎,來曜這廂有禮了!”
辛雲京的職位隻是個中郎將,還輪不到他說話的份,當下識趣的跟在來曜後麵。
“籲!”
李泌翻身下馬,叉手還禮:“本官乃大唐兵部尚書李泌,這廂還禮了!”
來曜對李泌的傳聞略有耳聞,當下套近乎道:“我說閣下年紀輕輕就身穿紫袍,原來是少年時期就被太上皇召見,名動京城的神童。”
“嗬嗬……來將軍過獎了,都是市井傳聞而已!”
李泌謙虛的一笑,做了個請上馬的手勢,“從營門到帥帳有三四裏路,請兩位上馬隨我入營。”
“多謝李尚書!”
來曜與辛雲京齊聲道謝,各自上馬跟著李泌進了這座綿延不絕的大營。
不消片刻功夫,三人來到帥帳前駐馬,由李泌在前帶路,來曜與辛雲京隨後,一起進了帥帳。
看到身穿龍袍的李泌居中端坐,不等李泌開口介紹,來曜就與辛雲京雙雙跪倒在地,叩首請罪。
“大唐皇帝在上,請受罪臣來曜辛雲京)一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再然後,由來曜說了一大堆認罪的話,譬如臣愚昧無知,被武氏母子蒙騙,以至於助紂為虐,與朝廷為敵,請聖人寬宏大量,饒恕罪臣之類的雲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辛雲京跟在後麵不說話,隻是一個勁的磕頭。
反正他現在跟來曜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來曜要被砍頭他的性命也保不住,來曜獲得赦免,也就不會單獨殺了他,沒必要搶他的台詞。
“被武氏蒙騙的人不在少數,你們能夠迷途知返,說明還有救。朕就赦免你們的無知之罪,還望你們往後戴罪立功,報效朝廷!”
李瑛輕描淡寫的原諒了他們。
來曜雖然本事一般,但他的兒子來瑱是個將才,在曆史上曾經擔任過兵部尚書,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鬥中立下了卓越的戰功,被唐肅宗李亨冊封為潁國公。
因為作戰勇猛,常常身先士卒的衝鋒在前,來瑱在軍中獲得了一個“來嚼鐵”的綽號,堪稱勇冠三軍。
現在安史叛軍如火如荼,西麵的吐蕃人大舉入侵,李瑛正是用人之際,也犯不著弄死這爺倆。
辛雲京在曆史上的成就更加輝煌,他不僅在安史之亂中立下大功,被唐代宗李豫任命為太原尹,更是被冊封為“金城郡王”,成為安史之亂中因軍功升王的武將之一。
說起安史之亂時期大唐朝廷冊封的郡王,足足有十幾位,李亨、李豫父子為了收買人心,簡直已經到了病急亂投醫的地步,稍微有點功勞的動輒就冊封國公,甚至晉升為郡王。
且不說功勳卓著的郭子儀被冊封為汾陽郡王、李光弼被冊封為臨淮郡王實至名歸,其他諸王之中也就仆固懷恩的功勞配得上王爵。
除了辛雲京之外,其他被封王的武將還有定邊郡王郝廷玉、臨川郡王李國臣、昌化郡王白孝德、南陽郡王白元光、靜戎郡王陳利貞、上穀郡王候仲莊、平原郡王柏良器等……
這一個個無名之輩,讓大唐帝國的郡王含金量蕩然無存,幾乎和太平天國時期的王爵有的一拚,也成為唐帝國由盛轉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唐代宗李豫往後,武將們但凡立下點功勞,就會向朝廷討要王爵。
那些個無名之輩都能封王,老子為何不能封王?
不給是吧,那老子就擁兵自重,不搭理你朝廷這根蔥!
由此開始,藩鎮割據加劇,朝廷的權威每況愈下,直到最後被宦官們玩弄於股掌之中。
平定安史之亂後,辛雲京又聯合宦官駱奉先,逼反了另外一位因功晉升為大寧郡王的仆固懷恩,並聯合郭子儀將之平定,最終入閣拜相,被擢升為尚書左仆射、加中書門下平章事。
雖然李瑛不太喜歡性格陰險的辛雲京,但不可否認他是個人才,為了對付安祿山,隻好暫時起用他為朝廷效力。
畢竟安祿山手底下猛將一大堆,光靠王忠嗣、仆固懷恩、杜希望等人平叛有點不太夠用,李瑛還需要整合洛陽朝廷的軍事力量。
“都起來吧!”李瑛和顏悅色的說道。
“多謝聖人寬宏大量,臣定當誓死相報!”
來曜和辛雲京一起磕頭,“臣等定當為聖人赴湯蹈火,馬革裹屍!”
李瑛笑道:“赴湯蹈火倒是不用,有勞來將軍給你的兒子來瑱修書一封,讓他打開城門棄暗投明。”
來曜叩首領命:“臣定當勸降犬子,讓他開門迎接大軍入城!”
傍晚時分,來曜策馬圍著鄭縣城牆轉了一圈,看到自己昔日的部下,當即把密信綁在箭杆上射上城牆。
“告訴我兒來瑱,就說老子已經投降了長安朝廷,讓他看信之後見機行事!”
來曜的部下不敢怠慢,立即拿著書信找到來瑱呈上:“大將軍有密信送到,請將軍過目。”
來瑱看完之後一言不發,搖頭歎息一聲:“大勢已去啊,我來瑱別無選擇了……”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