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不能殺你,卻能讓你生不如死!
字數:5257 加入書籤
“陛下息怒!”
“聖人萬萬不可!”
看到李瑛佩劍出鞘,在場的蕭嵩、仆固懷恩、李泌等人急忙上前勸阻,奪下了李瑛手裏的佩劍。
縱然李隆基罪該萬死,可他畢竟是李瑛的親生父親。
大唐雖然不像漢朝那樣講究孝道,但作為兒子弑殺父親卻是人生中無法抹去的汙點,更何況是一個皇帝做出這種事情!
如果李瑛真把李隆基殺了,往小了說李瑛會背上弑父的千載罵名,往大了說會讓大唐社會秩序崩壞。
你做皇帝的都能殺親爹,那我們老百姓殺個親爹又怎麽了?
唐太宗殺了兄長與弟弟,你唐某宗李瑛又殺了親爹,那老百姓也有樣學樣,一言不合就開殺,那大唐的法紀將會蕩然無存!
“哼!”
李瑛收劍歸鞘,“先讓你多活幾天!”
李隆基見狀大笑,囂張的挑釁:“哈哈……原來你李二郎是個無膽之輩,老子在這裏引頸待戮,你卻不敢動手,你算什麽狗屁皇帝?”
李瑛報以陰笑:“李隆基,你不要得意的太早,朕雖然不能親手殺了你,但卻能讓你生不如死!”
李隆基聞言駭然變色,顫抖著聲音問道:“你個畜生,你想做什麽?”
“哈哈……害怕了?”
李瑛撫掌大笑,“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再繼續吵下去隻會讓臣子們看笑話,讓自己這個皇帝威嚴掃地,李瑛吩咐仆固懷恩派人把李隆基、裴耀卿、徐嶠三人押解下去,等候發落。
“李二郎,你個畜生,有本事你殺了我?”
李隆基知道自己已經顏麵掃地,所以幹脆像無賴一樣罵街撒潑,如果能讓李瑛也跟著丟人,那也算出了心頭的一番惡氣。
但李瑛已經看穿了李隆基的伎倆,對他的挑釁充耳不聞,由著他撒潑罵街。
“真是太聒噪了!”
吉小慶撿起地上的布條,三步並作兩步攆上了被兩名壯漢反扭了胳膊的李隆基,貼心的塞進了他的嘴巴裏。
“外麵寒風刺骨,太上皇你可要好好的保護舌頭,免得凍壞了以後不能再罵人。”
“唔唔……”
李隆基憤怒的想要掙紮,奈何雙臂被兩個大力士牢牢鎖住,隻能恥辱下線,離開了“直播間”。
等李隆基三人被帶走之後,年輕的來瑱急忙跪地請罪:“臣愚昧無知,被武氏母子利用與朝廷作對,還請陛下寬恕!”
“你年紀尚輕,被蒙在鼓裏情有可原,往後就在仆固將軍麾下效力。”
李瑛換上一副和藹的麵容,輕描淡寫的寬恕了來瑱的罪行。
仆固懷恩吩咐道:“跟隨你出城的這些降卒大部分都是你的舊部,你現在便去尋找渾釋之與令尊,共同整頓收編這些將士。”
“末將遵命!”
來瑱領命而去。
隨後,李瑛與蕭嵩、李泌、仆固懷恩連夜密謀,商量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可以想象,隨著李隆基的被擒,城內的叛軍將會群龍無首,估計天亮後將會大規模的出城投降。
到今天為止,鄭縣之戰算是徹底落下帷幕。
“等收編完鄭縣城內的降軍之後,朕便揮師向東,親征洛陽,爭取早日平定武氏之亂,同時分一支兵馬馳援隴右。”
一番商議之後,由李瑛做了決斷。
待天亮之後,由蕭嵩率兩千人把李隆基押解回長安,暫時軟禁在太安宮,等自己收複洛陽回到長安後再與李隆基慢慢算賬。
果不其然。
李隆基被來瑱送到長安軍大營的消息很快在鄭縣城中傳開,四萬將士人心惶惶,連夜打開城門投降……
皇帝都沒了,還為誰死戰?
王倕知道大勢已去,拔劍自刎,以死為李隆基殉節。
年輕的李晟回天乏術,隻能麻木的隨波逐流,跟隨其他將士一起向長安軍投降。
“將士們勿要驚慌,你們都是大唐的健兒,隻是被叛庭裹挾才與朝廷為敵。
隻要你們能夠撥亂反正,遵從朝廷差遣,聖人將會既往不咎,赦免你們從前的罪行!”
仆固懷恩連夜安撫惶惶不安的洛陽軍,讓他們各自回營待命,等天亮後接受長安軍的收編。
聽了仆固懷恩的話,寒風中的四萬洛陽軍方才吃了一顆定心丸,齊聲高呼“萬歲”。
來瑱受了李瑛的委托,前來尋找李晟,並帶來一個好消息:“聖人欣賞你的武藝,隨我去麵聖。”
李晟當即跟著來瑱來到李瑛的麵前,納頭便拜:“罪臣李晟叩見大唐皇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果然是個少年英雄!”
李瑛親自起身把李晟攙扶起來,勉勵一番,讓他以後好好表現,精忠報國,將功贖罪。
李晟被感動的熱淚盈眶,指天發誓:“臣定當誓死報效聖人,雖刀山火海亦不退縮!”
目前的鄭縣城內群龍無首,李瑛任命李抱玉進城接管軍政大權,重新擔任華州都督。
“東麵的安史叛亂愈演愈烈,我軍正是用人之時,李卿文武雙全,在華州任職有些屈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你先暫時維持一陣華州的秩序,等華州刺史到任之後,你再追隨仆固懷恩討伐叛軍。”
李瑛對文武雙全的李抱玉讚賞有加,拍著他的肩膀一番勉勵。
“臣願為大唐赴湯蹈火,哪裏需要臣,臣就去哪裏,豈敢心有腹誹!”
李抱玉欣然領命,帶著隨從連夜進城,出榜安民,整頓秩序,打擊趁亂打劫的作奸犯科之輩。
很快,天色亮了起來。
徐嶠與裴耀卿被關進了囚車,而李隆基則享受乘坐馬車的待遇,畢竟是做了三十年大唐皇帝的人,在將士們麵前多少都要給他保留一點麵子。
但裏子卻沒有給他。
唯恐李隆基繼續罵街撒潑,李瑛讓吉小慶反綁了他的雙手,用布條塞住他的嘴巴,這樣就耳不聽為靜。
“回到長安後,把李隆基關進太安宮,看守的事宜都著落在諸葛恭的身上,他知道該怎麽辦!”
在蕭嵩出發前,李瑛再三叮囑。
“老臣遵旨!”
蕭嵩拱手領命,鑽進馬車,率領兩千人押解著李隆基離開鄭縣大營,冒著凜冽的寒風向西而去。
兩天之後,改換門庭的五萬八千洛陽軍全部被收編完成,加上仆固懷恩率領的軍隊接近十四萬,堪稱規模浩大。
鄭縣城外人喊馬嘶,旌旗遮天,刀槍蔽日。
李瑛在華州都督府大堂召開軍事會議,身穿龍袍居中端坐。
兵部尚書李泌與關中行軍大總管仆固懷恩分列左右。
再往下則是雷萬春、呂奉仙、李抱玉、渾釋之等武將,以及棄暗投明的來曜、來瑱父子,年輕的李晟。
“來曜何在?”
李瑛首先召喚來曜出列。
不管怎麽說,這家夥也做了十幾年的大將軍,還是有一定的統兵能力,交給他一些不太重要的軍事任務還是能夠勝任的。
“臣在!”
來曜急忙出列聽命。
李瑛摸出一支令箭,吩咐道:“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率十萬將士與二十萬吐蕃人鏖戰了三月有餘,互有勝負。
聽聞吐蕃新近又增兵五萬,我軍陷入了不利的局勢,今日命你與渾釋之率領四萬將士克日前往隴右馳援,協助皇甫惟明擊退吐蕃賊寇,保家衛國!”
“臣遵旨!”
來曜單膝跪地領命,就連聲音也不由自主的雄壯了許多。
也許,與吐蕃人廝殺才是一個軍人生命的意義,而不是像過去這一年之內自相殘殺,同室操戈,白白無謂的流血犧牲……
“其他將士隨朕趕赴洛陽,平定武氏偽庭,收複東都!”
李瑛用犀利的雙眸掃了其他人一眼,沉聲下令。
“臣等謹遵聖諭!”
在仆固懷恩的引領下,在場的將領一起抱拳領命。
寒風中,十四萬將士分道揚鑣。
來曜、渾釋之率領四萬人馬自鄭縣向西馳援隴右,而李瑛則率領十萬人馬向東直奔潼關,劍指洛陽。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