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字數:4387 加入書籤
“哈哈……丞相簡直是朕的臥龍,得你輔佐,勝過千軍萬馬!”
安祿山聽完後擊掌稱讚,對麾下眾文武道,“你們都跟著丞相學著點,沒有他的分析,你們能夠看得這麽透徹麽?”
李林甫謙虛道:“陛下謬讚了,臣也隻是在李唐朝中任職已久,因此才知道曆任皇帝的心思。”
眾人紛紛道:“李相不愧是在李唐朝廷做過宰相的人,這番真知灼見,實在是讓我等大長見識。”
安祿山當機立斷:“朕決定了,登基之日,將徐州定為大燕國都,同時改江寧為南京,並立為大唐陪都。”
確定了國號以及都城,最後一個就是以什麽名義聲討李唐,或者說檄文怎麽起草?
“嗬嗬……一事不煩二主,這件事還得丞相拿主意。”
安祿山現在對李林甫極為看重,再次征求李林甫的意見。
李林甫想了想說道:“就以李唐皇室淫亂奢靡、殘暴不仁的名義聲討長安。
先用李世民誅殺李建成、李元吉做引子,再說武則天害死嫡子李賢、李忠,接著提及李隆基誅殺姑姑太平公主,毒死兒子李琩,霸占兒媳楊玉環,最後引申到李瑛身上。
就說不僅李隆基殺子霸占兒媳,李瑛同樣不遑多讓,做出了囚父奪後母的亂、倫之事,而且還殘忍的殺害了兄長李琮、兄弟李璘,其罪行罄竹難書,堪比楊廣、胡亥。”
“哈哈……右相罵的痛快啊!”
安祿山聞言放聲大笑,“這檄文就著落在丞相的身上了。”
李林甫笑道:“臣盡力而為。”
安祿山又插了一句題外話:“嗬嗬……丞相啊,朕插一句題外話,李瑛果然如傳言中與楊玉環有染?”
“李隆基親口對我說過,楊玉環看到李瑛得勢,隨即一腳把他踢開,又投入了李瑛的懷抱。”李林甫笑著說道。
安祿山搖頭大笑:“哎呀……果然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真是有奶便是娘,有權就是夫!”
史思明奸笑道:“嘿嘿……這楊玉環睡了李隆基父子三人,也算是一號人物。”
“丞相可知道這楊玉環現在何處?”
安祿山想起楊玉環的美貌,不由得心癢不已,若是有一天自己能夠取代李唐,定要一親芳澤,把楊玉環收入後宮。
如此絕色美人,誰能不愛?
李林甫撚著胡須道:“據說楊玉環上書出家,不知道去了哪裏做道姑去了!”
“怕不是與李玄玄一樣專門吃美男子的葷道姑吧?”安祿山捧腹大笑。
李林甫這才想起,李玄玄去哪了?
不知道,好像李隆基被俘的消息傳到洛陽之後,她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好了,言歸正傳,咱們再繼續商討登基之事!”
安祿山大笑著把話題從楊玉環的身上扯了回來。
最後,安祿山決定一切從簡,於三日之後在徐州治所彭城登基稱帝,建立大燕國,定徐州為國都,南京為陪都。
籌備登基典禮的事情則由嚴莊、張通儒,以及在長安朝廷擔任過禮部侍郎、光祿少卿的張春喜四人共同負責,火速置辦。
李林甫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次子李屹與他閑談。
“父親,你身為李唐皇室,卻提議安祿山登基稱帝,將來怕是會遭到後世唾罵?”
李林甫歎息道:“當初和李瑛結下了梁子,成為死敵,阿耶現在又有什麽辦法?
我們一家兩百多口人的性命全在阿耶身上,無論如何我得保住你們,避免滿門抄斬的下場。
將來祖宗如何怪我,後人如何罵我,都不值一提!
成王敗寇,我如果能輔佐安祿山成就一番基業,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李屹歎息道:“唉……也隻能如此了!”
李林甫道:“你明兒個去集市上找一些工匠過來,比照著偃月堂的布局給我打造。阿耶隻有在偃月堂中才能產生靈感,才能未雨綢繆,立於不敗之地。”
李屹道:“孩兒謹遵阿耶之命!”
李屹繼續道:“李瑛如今勢大,兵強馬壯,況且李唐未失民心。安祿山麾下縱然精銳,也不一定能與李瑛抗衡。
為了不讓咱們全家滅族,你攜帶重金跑一趟,將五郎、十一郎、十三郎送到朝鮮半島上的百濟去,讓他們自謀生路。
把六郎、八郎、十四郎送到日本去,讓他們在日本立足求生。
如此一來,就算安祿山勢力覆滅了,咱們李家也不至於被人絕了後。”
“孩兒謹遵父親之命!”李屹彎腰領命,心中難過不已。
李林甫背負雙手,走來走去:“送出去六個兒子,我李林甫就不會絕後,我就能沒有後顧之憂的與李瑛掰手腕,輸就輸嬴就贏,聽天由命!”
李屹又問:“大郎被父親攆回隴西老家種田,不知道李瑛會不會為難他?”
李林甫撫須大笑:“阿耶其實並未生你兄長的氣,乃是故意將他攆走,好為自己保存一支血脈。
李瑛以仁義自詡,你阿兄已經離開長安兩三年,堪稱與我斷絕了父子之情,或許李瑛會放他一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頓了一頓,又道:“當然,如果李瑛心胸狹窄,執意要殺你兄長,那也是他命該如此!”
父子兩人長談半宿,各自入睡。
經過三天的緊張籌備,很快到了安祿山登基的日子。
這座由原先徐州都督府改為楚王府的宅邸又換上了新的牌匾——長樂宮,名字是由李林甫取的,寓意長治久安,百姓樂業。
原先的議事廳經過裝飾,被掛上了“神華殿”的牌匾,當做安祿山以後舉行朝議的所在。
神華殿內,近百名身穿官袍的文武“大臣”手持笏板,分列兩側,等待皇帝駕臨。
他們身上的官袍都是徐州的裁縫趕了三天三夜的工製作出來,款式接近於漢代的官服,也就是俗稱的“峨冠博帶”。
二品及以上穿褐色,三品、四品穿紅色,五品到七品穿藍色,七品以下穿青色。
眾人等了片刻之後,一個文官站在後門扯著嗓子大喊一聲。
“皇上駕到!”
喊聲落下,腦滿腸肥,大腹便便,身穿黑色皇帝服,頭戴袞冕的安祿山在正妻段氏的陪同下,身後簇擁著十名打著團扇的婢子,施施然登上了臨時搭建的丹陛。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將由史思明帶領站在左麵,文官由李林甫帶領站在右麵,眾人一起捧著笏板跪倒在地,三跪九叩,高呼萬歲。
“哈哈哈……諸位愛卿平身!”
安祿山大笑著招呼腳下的文武平身,這幫昔日的部屬現在總算成了自己的臣子,算是滿足了自己的一大心願。
接下來,就是張通儒安排的節目。
由八歲的大唐“末代”皇帝李偒捧著“天子印綬”,在幾個宮女的扶持下,戰戰兢兢的走進神華殿,把帝位禪讓給安祿山。
李偒年幼,識字有限,在雙手把“天子印綬”交給安祿山之後,便被幾個婢女帶了下去,由嚴莊當眾誦讀“禪讓檄文”。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