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字數:3977   加入書籤

A+A-


    早朝散去,李瑛回到含象殿批閱了半個時辰的奏折,轉眼就到了晌午。
    由於公務繁忙,在沒有宴會的情況下,他的午飯都是一個人吃。
    隻有晚上的時候,才會在後宮嬪妃的陪伴下進餐。
    自從平定洛陽之後,李瑛難得的在大明宮過了一段輕鬆愜意的日子。
    武氏之亂已經徹底平定,內亂隻剩下占據了東部的安史集團。
    而且,安祿山現在直接不裝了,不再繼續用李偒做傀儡,不再假扮大唐的忠臣,公開豎起了“燕”的反旗。
    這樣固然可以讓獲得封賞的叛軍賣命,但也會使得各地的唐朝官吏奮起抵抗,不再像從前那樣因為安史叛軍打著“唐”字旗號,而心存僥幸的投降。
    以前安史叛軍打著唐朝正統的旗號,確實會讓很多貪生怕死的州縣官吏不戰而降,而且不用擔心背上“叛國”的罵名。
    而現在,安祿山豎起了大“燕”旗幟,地方官再主動投降就會被打上“賣國賊”的烙印,是戰是降,哪個都得掂量掂量!
    李瑛這幾日製作了一副唐軍與燕軍兵力對照表,清晰的記錄了雙方的實力對比。
    在河北境內參戰的唐軍有晉國公王忠嗣率領的八萬唐軍,麾下將領有王思禮、白孝德、衛伯玉等嫡係武將,以及從河東前來增援的薛泰、安思順二將。
    為了讓河北道境內的唐軍更有戰鬥力,做到令行禁止,李瑛已經於半月前加封王忠嗣為河北道行軍大總管,將薛泰、安思順率領的兩萬五千人馬劃到他的麾下指揮。
    河北軍目前的作戰目標為收複被叛軍占領的滄州、恒州、冀州、定州等地,主要對手是安祿山麾下大將李歸仁。
    李歸仁乃是安祿山麾下五虎大將之一,今年四旬左右,在安祿山稱帝之後被冊封為巨鹿郡王,執掌幽州境內的十四萬叛軍。
    除了他本人驍勇善戰,精通韜略之外,其副將名喚蔡希德,被安祿山封為魏國公,另有張守珪的弟弟張守琦、次子張獻甫為輔。
    這就是唐、燕兩軍在河北境內的軍事對比,叛軍兵力稍占優勢,但王忠嗣軍團素質更高。
    為了協助王忠嗣盡快平定河北,李瑛於平定洛陽後派遣李欽率領三萬人馬北上,趁著河北南部空虛之際相繼收複了衛州、相州、魏州等地,與王忠嗣形成了夾擊之勢。
    不過,為了避免王忠嗣兵權過大,李瑛並沒有把這支人馬劃到他的麾下,而是由朝廷指揮。
    盡管李瑛現在非常信任王忠嗣,但把大量的軍隊委於一人之手,這絕非帝王之道!
    河南道東部地區河南、山東、江蘇北部、安徽北部)是唐、燕兩軍的主戰場,李瑛把這片區域定義為“中原戰場”。
    在這裏,唐軍以仆固懷恩率領的十萬人馬為主,副將則由辛雲京、李晟擔任,目前正在宋州境內與史思明鏖戰。
    另外,杜希望率領五萬人馬沿著黃河南岸進軍,奉命切斷黃河南北的叛軍聯係,從鄭州向東推進了七百多裏,卻在齊州遭遇了叛軍的重兵抵抗,形成了膠著態勢。
    在淮南地區,田神功率領的三萬兵馬正在與叛軍進行遊擊戰,采取敵進我退,敵退我追的策略,與仆固懷恩的十萬唐軍遙相呼應。
    以上三地的唐軍總計十八萬,主要戰略目標就是攻克徐州,擠壓叛軍的生存空間。
    而在叛軍方麵,史思明、田乾真率領七萬人馬在宋州阻擊仆固懷恩向徐州挺進,雙方兵力相當,短時間內難分勝負。
    阿史那承慶率一萬人駐防長清,與駐守齊州的蔡希德互為犄角,與杜希望率領的五萬唐軍對峙。
    不過,蔡希德率領的三萬叛軍被李瑛計入到了河北戰區,自然不能再重複疊加到河南戰區。
    在徐州,除了安祿山統領的三萬人之外,安守忠已經率領五萬人馬渡過長江,抵達了徐州城外。
    另外加上在廬州與田神功廝殺的田承嗣三萬人,在中原地區的叛軍總兵力估計在十九萬左右,總兵力與唐軍旗鼓相當。
    換句話說,唐軍與燕軍都在河南道境內投入了大量兵力,中原地區的勝負將對唐、燕之戰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如果唐軍獲勝,不但會大幅擠壓燕軍的控製疆域,還會把河北境內與江南境內的叛軍完全割裂,讓他們陷入各自為戰的地步,或許在一年之內就能徹底平定“安史之亂”。
    但如果燕軍獲勝,那麽叛軍不但會在中原地區站穩腳跟,還會為江南道境內的叛軍爭取到時間,讓安慶緒、崔乾佑攻城略地,為燕國擴張地盤。
    除了河北、河南兩大戰區之外,唐、燕兩軍爭奪的第三區域則是百年未經戰事的江南地區。
    在江南道境內,叛軍以“南京”為據點,兵分兩路,由安慶緒、崔乾佑各自率領五萬人馬向南推進,目前已經過了杭州,直逼婺州與台州。
    但由於夫蒙靈察擔任主將,雷萬春、來瑱擔任副將的五萬唐軍乘坐船隻,順著長江東下,目標直指叛軍的陪都“南京”,逼的安祿山不得不調安慶緒從婺州回師,拱衛南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樣一來,據守婺州治所金華的張九皋獲得了喘息之機,隨即率部向東馳援台州,抵擋崔乾佑叛軍的推進。
    同時,嶺南節度使高適率一萬嶺南軍北上,目前已經過了溫州,距台州治所臨海隻剩下四百裏路程。
    兩路唐軍相繼前來增援,這使得死守台州的唐軍士氣大振,在萬餘百姓的幫助下負隅頑抗,誓死保衛城池。
    大概估算一下,江南道境內的叛軍在十一二萬左右,唐軍正麵兵力大概有八萬左右。
    此外,各州都擁有兩三千人不等的州兵,叛軍前期的兵力優勢已經蕩然無存,燕軍在江南境內迅速擴張的態勢已經遭到遏製,失去了擴張能力。
    李瑛坐在椅子上,望著手裏的表格喃喃自語。
    “三大戰場內的我軍總兵力大概為三十八萬左右,主要將領有王忠嗣、仆固懷恩、杜希望、夫蒙靈察、張九皋等人。
    對比安祿山手下的史思明、安守忠、李歸仁、崔乾佑這幫悍將,似乎並沒有優勢。
    等李光弼把吐蕃人驅逐出劍南之後,必須調他與李嗣業率領川軍進入中原戰場,才能把勝算增加到最大!
    如有必要,可以調仆固懷恩或者杜希望前往安西接替郭子儀,調這個中興大唐的名將來參與平定安史之亂。”
    想起郭子儀,李瑛不禁有些感慨。
    穿越到這個世界已經三年,皇帝也當了一年半的時間,到現在自己居然還未能與曆史上大名鼎鼎的“郭汾陽”謀麵,實在是一件讓人遺憾的事情!
    就在這時,在含象殿門外值班的內侍馬三寶進來稟報。
    “啟奏聖人,嗣寧王與汝陽郡王正在門外求見。”
    “伯父的兩個兒子突然跑來求見朕,發生了何事?”
    李瑛聞言皺起了眉頭,緩緩放下了手裏的表格,“宣二人進來見朕。”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