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誰敢拒絕皇帝
字數:4930 加入書籤
次日早朝。
各部官員陸續出列向李瑛稟報本部門的要事。
李瑛最關心的就是“印刷紙幣”的事情,當眾詢問少府少監劉晏,而劉晏也都一一做了應答。
早朝結束之後,李瑛單獨留下禮部尚書東方睿,開門見山的說道:
“韋堅的三女韋熏兒正值妙齡,為人賢淑,知書達理,可為太子妃,朕命你們禮部即刻準備三書六禮,前往韋堅家中提親。”
“臣遵旨。”
東方睿對韋堅羨慕不已,返回禮部置辦完畢,親自帶著六禮與聘書趕往位於崇仁坊的韋府。
韋堅此刻還不知道禮部要來家中下聘書,仍在工部當值,家裏隻有正妻劉夫人坐鎮。
“哎呀……原來是東方尚書,快快上茶。”
劉氏假裝不知道東方睿的來意,命下人奉上茶水,明知故問,“夫君正在工部當值,不知東方尚書為何而來?”
東方睿笑道:“特為太子做媒來了,有勞夫人快快派人去一趟工部,把韋兄請回來。”
“哎呀……真是辛苦東方尚書了,妾身馬上派人去請夫君回來。”
劉夫人也是一個戲精,馬上派人趕往皇城,把自家男人喊回家裏招待東方睿。
等待韋堅的功夫,劉夫人召喚韋熏兒出來與東方睿相見,並為貴客斟茶。
“哈哈……不敢當、不敢當,令女可是聖人指定的太子妃,老朽日後還要承蒙關照。”
東方睿端起茶盞致謝,又把韋熏兒誇獎了一番。
什麽傾城之色、知書達理,雍容華貴等等,一股腦砸到了韋家三娘的頭上,隻把韋熏兒誇得心花怒放。
“嗬嗬……東方尚書過獎了,熏兒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我日後一定要學習宮規禮儀,爭取與太子殿下夫唱婦隨。”
正在工部當值的韋堅聽說東方睿果然登門提親,心中不由得喜出望外,沒想到自己的女兒竟然真的混上了太子妃,急忙放下手頭的事情往家裏趕。
“聖人也真是沉得住氣啊,今日早朝什麽也沒說,甫一散朝就派東方睿登門了,果然是君心難測。”
韋堅坐在轎子裏,一邊往家趕一邊在心中思忖。
“哈哈……有勞東方兄了,招待不周,還望勿怪!”
韋堅一隻腳剛邁過門檻,就大聲的向東方睿賠罪。
東方睿滿臉笑容的起身,出門寒暄:“哈哈……恭喜韋兄,教女有方,聖人欽點你家三娘為太子妃,特命本官前來下三書六禮,並納采問字。”
“哎呀……聖人如此垂青,我韋堅真是誠惶誠恐啊!”
韋堅一頓謙虛,最後與東方睿執手一起進了客廳,分賓主落座。
東方睿道:“韋兄之妹嫁於忠王為妻,如今令女又被聖人欽點為太子妃,普天之下,論富貴韋兄當屬首屈。”
“實乃聖人抬愛,太子垂青小女,愧不敢當!”
韋堅一頓謙虛,派人去把京兆韋氏的頭麵人物請到家裏來,大擺宴席款待東方睿,也好讓京城的人知道韋家又出太子妃了。
一個時辰之後,京兆尹韋陟,另外還有幾個當朝四品的官員,俱都欣然前來赴宴,一個個與有榮焉的樣子。
民間訂婚尚需要三媒六聘,太子娶妻更是程序繁瑣,東方睿今日登門也隻是把事情擺到桌麵上,接下來還有好幾道程序要走。
東方睿也不敢多喝,隻是象征性的喝了一杯,便起身告辭。
“本官還要進宮向聖人複命,就此告辭。”
今天的酒筵乃是禮節性的公筵,在座眾人也不勸酒,紛紛起身將東方睿送出大門,然後把韋堅一頓誇。
半個時辰後,東方睿來到含象殿麵聖。
“啟奏陛下,臣奉命前往韋堅府中下六禮與聘書,韋家已欣然接受。”
“好好好,辛苦愛卿了。”
李瑛和顏悅色的勉勵一頓,故意找了個話題:“朕就怕韋堅給拒絕了啊!”
東方睿陪笑:“聖人文韜武略已經蓋過秦皇漢武,已是千古一帝,誰敢拒絕聖人的賜婚?”
“朕聽說上百年前,就有一位隴右的門閥拒絕了皇室的聯姻。”
李瑛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
話又說回來,這普天之下哪個門閥敢拒絕皇帝的嫡長子?
怕不是嫌本族繁衍的時間太久,急著想要滅門!
在皇權麵前,什麽隴右、什麽關內,你給我拒絕一個試試?
不把你滅族算皇帝輸!
東方睿大笑道:“民間傳言,以訛傳訛罷了。”
閑聊片刻,李瑛最後又道:“你們禮部要抓緊時間,爭取在一個月之內為太子完成大婚。
咱們大唐遍地烽火,百姓深受戰火之害,朕也想用太子的婚事為大唐衝衝喜!”
“臣謹遵聖諭。”
東方睿叉手領命,旋即告辭。
在離開大明宮的時候,他在心中暗自思忖。
就算民間娶妻,從登門說媒到娶進家中,最快也要兩三個月的時間,聖人如此著急的為太子納妃,莫不是這韋熏兒已經珠胎暗結?
對此,東方睿心裏隻有羨慕,羨慕韋堅生了個好女兒,這京兆韋氏的香火也太旺盛了,什麽時候把自己的女兒送進皇宮就好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幾天之後。
韋熏兒被欽定為太子妃的事情迅速傳遍京城,成為了朝野之中茶餘飯後的焦點話題,各大門閥褒貶不一,熱度一直持續了半個月。
四川戰場。
經過五個月的鏖戰,李光弼與李嗣業屢敗吐蕃軍,連勝十餘場,將吐蕃人侵占的土地全部收複。
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吐蕃人不斷損兵折將,李光弼麾下的川軍卻通過不斷招募新兵擴充到了十二萬人。
就在這時候,朝廷給四川連發數道聖旨。
第一道聖旨是召李嗣業率領陌刀營返回長安,並征調兩萬川軍前往長安聽用。
李嗣業接到聖旨後與李光弼分道揚鑣,帶著自己的陌刀營與兩萬川軍從雅州向成都撤退,押解著反賊李公甫全家踏上了前往長安的征途。
第二道聖旨則是撤銷劍南道,改為四川省,並委任岑參為四川布政使,統領四川下轄所有州縣。
岑參現在的職位隻是掛了一個兵部侍郎的頭銜,突然晉升為封疆大吏,自然是又驚又喜,一邊上書謝恩,一邊在四川勵精圖治。
劍南道治下人口高達四百多萬,僅次於河北道、江南東道,為大唐人口密度第三的地方。
而且這裏土地肥沃,自大唐建國以來又沒有戰爭隱患,因此百姓富足,各州糧倉多有積蓄。
岑參勵精圖治,一邊保證李光弼的糧草供應,同時又從各州縣征調了二十萬石糧食、八十萬貫銅幣,讓李嗣業押解進京,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第三道聖旨則是免去李光弼的劍南道行軍大總管之位,改任四川兵馬大都督,田神玉改任兵馬副都督。
對於李光弼來說,也就是改變了下官職名稱而已,其他沒有任何改變,所以他對此也沒什麽感覺,一心隻想把吐蕃人逐出四川,並反攻高原,直搗邏些城。
“直搗邏些城,生擒吐蕃讚普,就是我李光弼畢生的心願!”
站在綠油油的山坡上,抬頭眺望西方連綿不絕的山脈,李光弼手握劍柄,立下豪言壯誌。
胯下白馬踏過新發的格桑花海,驚散吐蕃斥候放出的鶻鷹。
李光弼勒馬臨崖,劍鋒割裂自雪山頂滾落的晨霧。
“兒郎們可曾聽見?”
將旗在罡風中獵獵作響,李光弼佩劍出鞘,向西一指。
“那曲河畔的吐蕃娘們,正給咱們縫製戰靴,到時候吐蕃人的一切都是我們的!”
“本都督要在布達拉宮掛上成都蜀錦,用酥油燈燒了他們的輿圖,把布達拉宮的銅鍾熔了鑄馬蹄鐵!”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