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大唐寶鈔

字數:5051   加入書籤

A+A-


    第799章 大唐寶鈔
    時值七月下旬,關中地區的夜晚已經有了露珠。
    大唐朝廷正在含元殿舉行早朝。
    李瑛身穿明黃色龍袍,頭戴翼善冠居中端坐,諸葛恭與吉小慶各自抱著拂塵,分列左右。
    作為大唐儲君的李儼獲準參加早朝,每天都站在丹陛的一側學習治國之道,聽取大臣們的稟奏。
    李瑛以慈父的胸懷不僅同意李儼參加早朝,而且還在東宮給他配了一個班子,派去了孟浩然、祖詠、李頎、宇文斌、馬千乘等三十多名文武官員去輔佐他,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東宮小朝廷。
    東宮逢五、十舉行議會,地點設置在東宮“麗正殿”,所有東宮下屬官員都需要前去參加,其他時候則需要前往大明宮參加早朝。
    “啟奏陛下,經過少府監與戶部的聯合製作,耗時兩月有餘,終於印發出了第一批「大唐寶鈔」,總計一百萬貫。”
    被任命為財政大臣的劉晏從袖子裏掏出印刷精美的紙幣,雙手呈交給大唐皇帝。
    吉小慶急忙跑下丹陛,雙手從劉晏手裏接過一整套錢幣,轉身回來呈給皇帝。
    “嗯……看起來不錯嘛!”
    李瑛笑逐顏開的接過這些錢幣,仔細打量了起來。
    這些紙幣的設計靈感是由李瑛提供,借鑒了他穿越前的知識,把紙幣加厚,正麵和反麵都印刷了精美的圖案,不同的麵值采用不同的顏色。
    五錢的整體色調采用褐色、十錢的色調采用綠色、一百錢的色調采用粉紅色,五百錢的色調采用土黃色。
    拿在手裏,李瑛仿佛看到了前世的“百元大鈔”,那時候自己窮的叮當響,而現在卻擁有了印錢的權力。
    當然,這個年代的印刷技術肯定和後世沒法相比。
    但經過少府監、禮部專業人才兩個多月的打磨,看起來依然非常精致,並且采用皇帝的建議增加了防偽鋼印。
    可以這麽說,民間那些奸商要想仿造這種紙鈔的難度絕對遠超鑄造銅錢,沒有三兩年的研究,想要偽造出來可謂難如登天!
    “不錯,比朕想象的要好了許多!”
    李瑛把紙鈔還給了劉晏,“防偽技術還需要繼續提高,朕建議每三年左右進行一次回收改版,以防有不法之徒仿造。”
    “臣也是這麽想的!”
    劉晏把紙鈔收起來,表示自己的想法與聖人不謀而合。
    李瑛繼續道:“今天是七月二十五,從八月初一開始,這套紙鈔便投入使用,朕給它取名為「大唐寶鈔」”
    戶部尚書裴寬與少府監劉君雅一起出列領旨:“戶部少府監)謹遵聖諭!”
    李瑛用威嚴的目光掃了滿朝文武一眼:“自從下月開始,全國所有官員的俸金全部采用一半紙鈔一半銅幣的方式發放,任何人不得提出異議。”
    “臣等謹遵聖諭!”
    雖然有很多官員並不想領到紙鈔,但在改革的洪流中也無法抗拒,隻能跟隨著大流乖乖順從。
    “啟奏父皇!”
    等滿朝文武的聲音落下之後,太子李儼站了出來。
    “太子有何啟奏?”
    李瑛上下打量了李儼一眼,不知道他想做什麽?
    這豎子難不成想要反對自己的紙鈔政策?
    若真如此,那可純屬自己找不自在!
    “兒臣請求把我所有的俸錢全部換成紙鈔,孩兒身為大唐儲君,應該以身作則。”
    李儼用清脆的聲音給了父親一個出乎預料的答案。
    “哦……原來如此,朕還以為你要反對大唐寶鈔呢!”
    李瑛聞言欣慰不已,捋著胡須道對在場的太常卿李琬、大理卿李琰、國子祭酒李瑤四人說道。
    “既然太子以身作則,你們這些親王也應該效仿,下個月所有的宗室成員不再發放銅幣,全部改成寶鈔。”
    “臣遵旨!”
    三名親王俱都麵無表情的領命,猶如老僧入定,讓人猜不透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
    李瑛解釋道:“諸位愛卿也不要以為這寶鈔無法推廣,為了配合它的發行,朕與四位宰相,以及戶部、國子監製定了嚴密的計劃。
    假以時日,大唐寶鈔必然能夠取代沉重的銅錢,成為我們大唐的主流貨幣。
    劉晏啊,你向滿朝文武介紹一下咱們的寶鈔推廣計劃!”
    “臣遵旨。”
    財政大臣劉晏再次出列,捧著笏板對滿朝文武侃侃而談。
    “其一,朝廷給全國官吏發放的俸錢采用寶鈔與銅錢相結合,半鈔半幣,要求全國官員積極使用寶鈔。
    其二,要求全國各地鹽商向官府采購食鹽之時,必須使用寶鈔支付貨款;若使用銅幣或者金銀采購,那就增加兩成的采購價格。
    其三,如果各地百姓使用寶鈔繳納賦稅,各地官府必須給其減免一成的稅金。
    其四,朝廷將會在全國各地逐步開設國營錢莊,接受百姓存儲,並在異地提取,這樣出門做生意的時候就不用攜帶沉重的金銀銅錢跋山涉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下官相信,在這四條政策的配合下,大唐寶鈔一定會逐步取代銅幣,成為大唐的主流貨幣。”
    聽了劉晏的介紹,那些在心裏犯嘀咕的官員稍稍定下神來,看來這種寶鈔多少還會有點價值,不會迅速成為廢紙。
    要不然,皇帝老子拿廢紙給全國官員發俸錢,實在太糊弄人了,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啊!
    正所謂“柿子要撿軟的捏”,陛下為何不給百萬官兵用紙幣發軍餉?
    明擺著官吏們好欺負,不怕官差抗議唄!
    關於改革貨幣的朝議暫時結束,工部尚書韋堅又出列稟報。
    “啟奏陛下,汛期已過,在工部的積極應對之下,全國各地大小江河安然無恙,並未發生大規模的洪災。
    並且,我們工部已經選了十幾個絕佳場所,計劃於八月底修建水庫,造福百姓。”
    “好好好……韋卿幹的不錯,還望你戒驕戒躁,再接再厲!”
    李瑛勉勵了韋堅一番,“防洪乃是關係著百姓生死的大計,片刻容不得馬虎。”
    “臣定當謹記陛下教誨,朝乾夕惕。”
    韋堅作揖領命,正氣浩然。
    就在李瑛準備宣布散朝之際,忽然有守衛宮門的內侍飛奔來報。
    “啟奏陛下,有來自濟南的使者送來八百裏加急奏折!”
    “哦……呈上來!”
    李瑛眉毛一挑,命令吉小慶去把奏折接過來。
    片刻之後,奏折送到了大唐皇帝的手中。
    他迅速拆開信封,從裏麵抽出因為潮濕而發黃的信箋,迅速閱讀了起來,看完之後不由得仰天大笑。
    “哈哈……郭子儀果然沒有讓朕失望,他於六月底率部抵達濟南城下,僅僅用了二十多天便拿下了濟南城,成功切斷了黃河兩岸叛軍之間的聯係!”
    李瑛把郭子儀的奏折交給中書令張九齡,讓各部長官自己閱讀內容,一起分享這場大捷。
    濟南之戰曆時半月,全殲守軍三萬餘人,守將蔡希德橫劍自刎,兩萬五千叛軍全部做了俘虜。
    加上泰山、臨邑兩場伏擊戰,總共殲滅、俘虜叛軍五萬餘人,消滅了八分之一的燕軍力量,對安史集團絕對是個巨大的打擊。
    “傳朕旨意,擢升郭子儀為山東兵馬大都督,授開府儀同三司,賜爵太康縣公,統率山東境內所有兵馬。
    自行擇機南下,會同仆固懷恩合圍徐州,爭取早日殲滅叛軍主力,平定這場叛亂,讓大唐重歸太平!”
    李瑛端坐在龍椅之上,高聲下達了對郭子儀的封賞。
    他要讓天下所有的將領看到,隻要你能立下功勞,朝廷絕對不會吝嗇封賞。
    同時,為了樹立郭子儀的絕對權威,李瑛又傳旨讓國丈杜希望率領三萬將士穿過河南,前往荊州、武陵一帶剿滅盤踞在那裏的李琦、蘇慶節勢力,讓這一支疥癬之疾不再騷擾地方。
    這一年來沒有收拾蘇慶節是因為沒有騰出手來,現在這翁婿兩個等著乖乖的授首吧!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