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朕為皇叔牽馬
字數:5958 加入書籤
李琬在家裏休息了五六天,精神總算有所好轉,便主動來到大明宮請命。
“臣已經養好了精神,隨時可以出巡隴右。”
李白出巡隴右是對地方官府的巡視,而李琬則是奉命檢閱軍隊,兩者目的完全不同。
更何況哥舒翰率領的唐軍已經離開了隴右的土地,尾隨著吐蕃軍殺進了原先的吐穀渾地區,也就是李瑛穿越前的青海省境內,所以李琬和李白的目的地也不相同。
看到李琬又恢複了往日的風采,李瑛高興的拍著他的肩膀說道。
“好啊,六郎出去鍛煉一下吧,朕等著你回來的時候脫胎換骨。”
“臣定當不辱使命!”
李琬抱拳宣誓。
李瑛隨即宣布冊封李琬為欽差大臣,授予從二品的光祿大夫頭銜,賜欽差節鉞,即刻離開長安巡撫隴右軍。
為了保護李琬,李瑛欽點錦衣衛指揮僉事陸丙統領五百錦衣衛隨行,沿途護衛李琬的安全。
“陛下請放心,臣一定保證榮王毫發無損的返回京城。”
陸丙接了命令,率領五百身穿飛魚服,腰懸繡春刀的錦衣衛簇擁著李琬自春明門出了長安城,
各位親王對於李琬巡撫隴右的差使俱都羨慕不已,包括李亨、李琰、李瑤、李環等人俱都紛紛來到春門外為六郎踐行。
“六郎能夠離開長安去隴右走走,實在是一大幸事。我們也希望有一天能夠周遊各地,增長見識。”
李亨替李琬牽著馬韁,吐露心跡。
李環一臉遺憾:“小弟無官一身輕,真想跟著六哥一道去隴右開開眼界。隻可惜我昨天進宮請命,陛下未能準許我的請求,隻能以後等待機會了。”
李琬拱手辭行:“諸位兄弟勿憂,聖人心胸寬廣,諸位將來一定都有周遊各地的機會。”
隨後翻身上馬,與陸丙率領五百錦衣衛沿著驛道絕塵而去。
隨著冬季的到來,北方的戰事逐漸減少。
唐軍與燕軍俱都以靜製動,雙方主帥看不到良機便不會輕易出擊,更不會發起大規模進攻,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就盲目進攻絕非明智之舉。
相比於逐漸沉寂的北方戰場,崔乾佑率領的燕軍在江南地區繼續保持活躍,繼殲滅了張九皋所部之後,又一舉攻克擴州,兵鋒直指溫州。
為了阻擋崔乾佑的進攻,被任命為嶺南兵馬大都督的張巡率兩萬兵馬屯兵溫州,堅壁清野,誓死不讓燕軍南下。
而順著長江南下的夫蒙靈察率三萬唐軍進攻丹陽無果,反而在長江上為安慶緒所敗,隻能退兵九江,另謀用兵之策。
李瑛也看出來了,這個夫蒙靈察的軍事能力還不如杜希望,指望他扛住崔乾佑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於是李瑛果斷對江南戰場進行微操,命令雷萬春率領一萬人馬緊急馳援溫州,協助張巡抵禦崔乾佑向南方的推進。
“福建境內多山脈,張、雷二卿莫要執著於一城一地之得失,城池能守則守,不能守則主動放棄,利用福建的山脈與叛軍周旋。”
李瑛在聖諭中給張巡與雷萬春下達了指示,要求他們按照自己的戰略方針用兵。
曆史上的安史之亂經過了八年方才徹底平定,李瑛治下的朝廷才向燕軍展開了一年的反攻,想要迅速解決燕軍並不現實。
戰爭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史之中的「安史之亂」打了八年,明朝時期的靖難之役打了三年多,唐朝在經過武氏內亂以及吐蕃壓境的情況下想要一口吃掉安史集團並不現實。
安祿山手底下還是那幫人,史思明、安守忠、崔乾佑都在,唐軍這邊雖然多了一個王忠嗣,但李光弼卻因為開辟了新戰線沒有參加唐燕之戰,雙方的軍事對比與曆史上相比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李瑛能夠迅速控製洛陽,沒有讓叛軍進入河南已經算是把這場戰爭造成的破壞降到了最低。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依靠國力一步步壓製叛軍,同時等待李光弼、哥舒翰平定吐蕃後回師增援,到時候必然能夠一舉平定安史之亂。
李瑛覺得僅僅調雷萬春馳援溫州還不夠,於是又派七十三歲的李禕前往江南掛帥,統領整個南方地區的軍隊。
“讓皇叔以七旬的年齡出征,朕心中深感愧疚。
然看到皇叔的身體依舊硬朗,又求戰心切,朕隻好把南方的重任托付到皇叔的肩上了!”
李瑛親自率領文武百官來到長安城南的安化門送行,殷切叮囑這位胡須皆白的大唐老王爺。
自從「開元」元年,這位大唐宗室就為國戌邊,先後和吐蕃、突厥、契丹、渤海等國家作戰,一身轉戰數萬裏,足跡遍布遼東、北庭、安西等地,而又從不居功自傲,妄論朝政,堪稱大唐砥柱,宗室楷模。
一個就連李隆基都完全信任,放心托付兵權的郡王,其節操與品行完全值得信任。
李禕一身甲胄,拱手辭別:“廉頗八十未老,臣今年不過七十三歲,願為大唐再戰十年!”
李瑛親手扶李禕上馬:“朕為皇叔牽馬,江南百姓的太平就著落在皇叔身上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陛下寬心,老夫此去定挫崔乾佑之鋒芒。”
李禕在馬上拍了拍大唐天子的肩膀,目光堅毅,發出一聲洪亮的叱喝,“啟程!”
滿朝文武同時叉手送別:“願申王早奏凱歌,肅清江南!”
凜冽的寒風之中,李禕帶著數百騎揚鞭南下,準備先去淮南地區尋找田神功率領的三萬人馬。
田神功之前在淮南遭到史思明的壓製,向南且戰且退。
但在史思明率主力北上睢陽之後,田神功開始主動向留守合肥、壽春的田承嗣、史朝義發起進攻,並且連勝數場。
由於兵力一直處在劣勢,田神功便效仿叛軍裹挾淮南的百姓加入唐軍,並且秘不上報。
你們叛軍不是所到之處就裹挾百姓加入你們造反嗎,那我田神功也有樣學樣,我也裹挾百姓加入唐軍,不從者殺之!
這與田神功在曆史上大掠江南的行為幾乎如出一轍,淮南的地方官多次向兵部控告田神功的暴行,俱都被李泌自作主張的壓了下去,沒有讓奏折出現在天子的眼前。
就這樣,田神功以暴製暴,與叛軍鏖戰了一年半的時間,麾下的兵馬非但沒有減少,反而越打越多,明麵上號稱三萬,實際人數卻達到了五萬人。
至於超編人員的軍餉,田神功則采取以戰養戰的方式,要麽擊敗叛軍獲取,要麽劫掠地方鄉紳百姓。
當然,劫掠百姓的時候,田神功也不會打著唐軍旗幟,而是派遣心腹部隊換上燕軍的甲胄,打著燕軍旗號進行劫掠。
當實在湊不夠軍餉的時候,田神功甚至還在淮南地區盜墓,先後挖掘了袁術墓等上百座大墓,靠著一己之力養活了五萬軍隊。
在田神功的“厚黑”之下,史思明率領的十萬叛軍一直沒能平定淮南地區,反而在北上睢陽之後被田神功趁機收複了合肥、壽春、鍾離等地。
田承嗣在田神功手下連吃敗仗,隻能北上睢陽投奔史思明,使得淮南的戰火暫時消弭。
於是李瑛這才派遣李禕前往淮南,從田神功手中分一支兵馬渡過長江,與退守九江的夫蒙靈察會合,再攻丹陽。逼迫崔乾佑回兵增援,用圍魏救趙的策略解溫州之圍,阻止崔乾佑向南推進。
李泌多次寫信告誡田神功,讓他不要再采取這種急功近利的策略,雖然達到了軍事目的但失去了民心得不償失,消息一旦傳到聖人的耳朵裏,恐怕絕對不會姑息!
田神功接到書信後雖然有所收斂,不再劫掠百姓的財物充作軍餉,但卻依舊強征百姓從軍,不從者抄沒家產。
田神功深信,在這亂世,隻要自己有軍功在身,就算犯點錯誤也是可以原諒的!
在對江南進行調整的同時,李瑛準備將另一個隱患徹底鏟除,那就是盤踞在武陵一帶的蘇慶節殘餘勢力。
杜希望率領的三萬人馬經過兩個月的長途跋涉,已經於八月底抵達了荊州江陵,並從湖北各州調集船隻、糧草,準備渡江向盤踞在武陵、巴陵一帶的蘇慶節殘兵發起進攻。
蘇慶節自去年五月長安淪陷之後一路向南逃竄,被李嗣業一路追的屁滾尿流,手裏的三萬兵馬經過逃亡隻剩下一萬人,狼狽的逃過長江準備在武陵境內落草為寇。
就在這時候,吐蕃十萬大軍入寇劍南,李嗣業奉命率部入川,這讓垂死掙紮的蘇慶節獲得了苟延殘喘的機會。
於是他與張蓋世率領一萬殘兵攻占了武陵、巴陵、邵陽三地,陸續招募了兩萬兵馬,控製了洞庭湖,企圖利用長江天險割據湖南地區。
但這倆家夥用兵能力實在太菜,先後多次率兵攻打長沙,俱都被長沙太守嶽斌擊退,在城下死了五六千兵馬,連長沙的城牆都沒有摸到。
到了去年冬天,洛陽朝廷滅亡。
偽帝李琦帶著皇後蘇氏騎乘快馬倉惶向南逃竄,在數百羽林軍的拱衛之下順利的逃到了武陵投奔蘇慶節。
蘇慶節唯恐李瑛派大軍討伐自己,拒絕了李琦擁立他繼續做皇帝的要求,建議李琦改稱“武陵王”,低調在湖南地區發展自己的勢力。
但在攻克洛陽之後,大唐各地的民心已經徹底倒向李瑛,李琦在武陵地區經營了半年也沒有什麽發展,周圍的長沙、零陵、衡陽等郡紛紛拒絕了李琦的招攬,稱呼他為“逆賊”。
李琦怒不可遏,與嶽父蘇慶節發兵一萬五進攻零陵郡,遭到了地方軍民的據城死守,同時長沙太守嶽斌又率兵襲擊巴陵,逼迫蘇慶節隻能退兵回援巴陵。
在這半年的時間內,蘇、張勢力和湖南的幾個郡進行了多次的拉鋸戰,手裏地盤依然隻有武陵、巴陵、邵陽三郡,幾乎沒有得到任何擴張。
就在這時候,杜希望率領三萬唐軍從山東殺到長江北岸的荊州,準備渡江討伐。
嚇得蘇慶節急忙在荊州對麵的公安港(南北朝時修建,非三國時期的公安)集結了三百多艘船隻,與唐軍隔江對峙,企圖利用長江天塹阻擋叛軍過江。
“這蘇慶節水平如此之菜,簡直辱沒祖上名聲啊!”
想起蘇慶節這個常敗將軍,李瑛心中就不由得發出一聲嘲笑,蘇定方如果九泉之下有知,怕是會被氣的活過來。
“回城!”
李瑛一抖龍袍鑽進禦輦,在監門衛大將軍呂奉仙的簇擁下返回大明宮,文武百官則緊隨其後前往皇城展開忙碌的工作。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