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你懷疑朕提不動槍?

字數:4242   加入書籤

A+A-


    由於天氣寒冷,各地戰事逐漸減少,山東、河南、河北、隴右等地幾乎都進入了冷戰狀態。
    甚至就連深入吐蕃境內的李光弼軍團也在馬爾康隘口附近安營紮寨,等待來自後方的補給。
    得知申王李禕前來合肥統兵南下,田神功便藏起來兩萬兵馬,隻留下三萬人讓李禕檢閱,免得他發現自己在淮南地區的所作所為。
    李禕果然沒有察覺田神功耍的把戲,留下一萬五千人讓田神功繼續鎮守淮南,自己則統率一萬五千人馬渡過長江,與夫蒙靈察的兩萬人馬會合,準備再次進攻丹陽。
    李禕執掌兵權五十年,威名赫赫,鎮守江寧的安慶緒果然被嚇住,一邊向丹陽郡集結兵力構築防線,一邊派人向攻打溫州的崔乾佑求救。
    崔乾佑率領七萬人馬圍住溫州猛攻,張巡率兩萬唐軍據城死守,雙方陷入了鏖戰。
    叛軍連續攻打了三天,俱都被張巡指揮唐軍挫敗,讓叛軍在城下橫屍八千,傷亡慘重。
    接到安慶緒的求援信之後,崔乾佑不敢大意,隨即派遣部將向潤容率領一萬人馬北上增援丹陽,自己繼續率兵攻打溫州。
    就在這時候,雷萬春率領一萬唐軍從括州方向殺到,崔乾佑唯恐腹部受敵,便主動撤兵五十裏,溫州之圍暫解。
    由於獲得了強有力的支援,再加上手下兵力充足,張巡並沒有重演曆史上死守睢陽的那一幕。
    荊州方麵,經過了兩個多月的籌備之後,杜希望親自率領三萬唐軍向對岸的“蘇軍”發起進攻。
    蘇慶節率領兩百多艘戰船與唐軍在江上激戰,遭到杜希望大敗,擊沉戰船一百多艘,殲滅溺斃叛軍七千餘人,另有三千人慘遭俘虜。
    吃了敗仗的蘇慶節不敢進入公安縣城,率領殘兵順著長江逃進洞庭湖,倉惶返回武陵與張蓋世會合,據城死守,誓與武陵共存亡。
    杜希望拿下公安縣城之後,派人給長沙太守嶽斌、零陵太守、巴陵太守等人修書,號召他們派出郡兵,合圍蘇、張殘餘勢力,徹底肅清荊南地區。
    看完來自荊南地區的戰報之後,李瑛忍不住笑出了聲。
    “這蘇慶節是真菜啊,記憶中這家夥就沒打過一次勝仗,一直輸啊輸,居然還能苟延殘喘到現在,也算是個人才!”
    李瑛命令大理寺聯合刑部會審馮致遠一案。
    在確鑿的證據之下,馮致遠如實交代了夥同小舅子陳慶向回紇人販賣甲胄、兵器的罪行,隨後被判處死刑,當街斬首。
    如同寒冷的天氣一樣,大唐各地的政務大幅減少,朝廷收到的奏折也比往常少了將近三成,夙興夜寐的大唐皇帝總算可以放鬆下緊繃的神經了。
    在一個深夜,懷胎十月的沈珍珠臨盆了,順利的為李瑛產下了一個女兒,被取名叫做李迅。
    這個結果讓一心想生個兒子的沈珍珠很鬱悶,惱怒自己的肚子不爭氣,為什麽別人都能生兒子,自己卻隻能生女兒?
    在大明宮之中,皇後薛柔給聖人育有長子李儼、次子李健。
    賢妃崔星彩則生了老五李備,去世的王禕生了三郎李仰、四郎李優。
    杜芳菲生了六郎李馭、九郎李馳,沈珍珠的師父公孫大娘生了七郎李武,章仇明月生了八郎李緯、阿史那烏蘇生了十郎李睦。
    江采萍與桃紅、柳綠二人不算,因為她們目前還沒有懷孕。
    “隻有臣妾隻生了一個女兒,沒有兒子。”
    望著繈褓裏的女兒,沈珍珠淚眼婆娑,抱怨命運不公。
    “哈哈……愛妾急什麽?你今年不過才十八歲而已,將來有的是時間生兒子,你是擔心朕提不動槍,還是懷疑朕上不了床?”
    李瑛大笑著輕撫愛嬪的秀發,“你看五娘這眉眼多可愛,長大了肯定是傾城之色的美人兒!”
    沈珍珠期期艾艾的道:“臣妾是怕自己年老色衰,陛下有了新歡就再也不來寵幸我了。”
    “年老色衰?”李瑛愕然,“你才十八歲,管自己叫年老色衰?”
    沈珍珠感慨道:“等天下太平了,陛下就會廣采良家子,到那時候,全國各地十四五歲的女孩都會進宮,妾身到那時已經二十多歲了,可不就是年老色衰?”
    “放心吧,在朕的心中,三十歲以下都是風華正茂!”
    李瑛伸手在沈珍珠玲瓏的鼻尖上刮了一下,“再說了,愛嬪在後宮之中姿色當屬第一,那些稚嫩的少女就算年齡勝過了你,在美貌上又怎能與你相比?”
    說到這裏,李瑛忽然一下子想起了楊玉環。
    掐指算算,她已經在五台山出家一年半的時間了,也不知道這段時間過得怎麽樣?
    在丈夫的安慰下,沈珍珠心情好轉,李瑛起身離開綾綺殿,返回了自己辦公的含象殿。
    “小慶啊,這段時間政務不怎麽繁忙,朕有件事情交代你。”
    李瑛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沉聲說道。
    吉小慶洗耳恭聽:“請陛下盡管吩咐,縱然赴湯蹈火,奴婢亦會萬死不辭!”
    “你代替朕去一趟五台山探視楊玉環,告訴她,朕的心裏還想著她,再過半年的時間,朕會安排她進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瑛的聲音壓得很低,但卻帶著不容抗拒的威嚴。
    吉小慶聞言心中暗自替楊玉環高興:“奴婢遵旨,天亮後就啟程去五台山。”
    “去吧,千萬別泄露身份!”
    李瑛揮揮手,示意吉小慶離開,“別忘了去向諸葛恭請個假,就說你回老家祭祖。”
    吉小慶憨笑:“陛下你忘了啊,奴婢小時候是個孤兒,我去哪裏祭祖?”
    李瑛訝然:“朕不管,理由你自己編!”
    “奴婢遵命!”
    吉小慶捧著拂塵告辭,“奴婢不在身邊的時候,陛下要多保重。”
    吉小慶離開之後,李瑛思緒萬千。
    楊玉環為了進宮陪伴自己,毅然選擇了出家為道。
    那是前年五月,大軍攻克長安之後,自己在大明宮最後一次與楊玉環幽會,至今已經十八個月。
    她依照約定上書要求出家,並去了五台山的太玄觀出家,在這大好年華對著青燈枯卷,一晃就是一年半。
    楊玉環為了進宮願意付出出家、詐死、改名換姓的代價,那麽自己這個皇帝也不能言而無信!
    吉小慶找到諸葛恭說自己已經探訪到了出身,需要回家認祖歸宗。
    “原來我爹是河東忻州人,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我已經向聖人告了假,準備回老家認祖歸宗。”
    諸葛恭一口答應:“這是件好事,小慶你放心的去吧,聖人就著落在咱家身上了!”
    隨後,吉小慶向伍甲討要了五十名錦衣衛隨行:“伍同知,咱家不想把認祖歸宗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你給我找一批嘴巴嚴實的。”
    “吉公公放心,在下一定給你找五十個比啞巴還能保密的人跟著。”
    經過一番挑選,伍甲命張小敬率領五十名錦衣衛跟隨吉小慶從玄武門離開大明宮,徑直出了長安城,一路快馬向北前往河東。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