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拚的就是國力
字數:4964 加入書籤
轉眼就過了上元節,長安城的年味逐漸淡去,從各地送進京城的奏折日漸增多。
早朝之上,身穿五爪龍袍的大唐皇帝居中端坐,聆聽各部官員的稟奏。
今天的早朝缺少了一位重量級人物,那就是中書令張九齡。
準確的說,應該是自從過完年之後張九齡就一直抱病在家。
根據太醫診斷,張九齡的病因是風寒誘發,但根本原因是急火攻心,內心鬱結所致。
李瑛知道,張九皋的英年陣亡對年近七旬的張九齡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擊,年前他一直裝作若無其事的參加早朝,主持朝政,實則內心十分悲痛。
可能過年的假期讓他緊繃的神經鬆弛了下來,所以就有些茶飯不思,四肢無力,甚至因為風寒而咳血。
接到張九齡身體不適的消息之後,李瑛立即命令他在家休養,暫時停止手頭上的所有差事,安心在家養病,並要求太醫院全力為張九齡治病。
李瑛知道,在正常的曆史中張九齡病逝於開元二十八年五月,也就是公元740年。
雖然李瑛的穿越已經改變了曆史的走向,但卻無法阻止曆史的車輪向前滾動,新年過後就進入了公元741年。
雖然現在還沒有“公元”這個稱謂,但李瑛卻知道下去千年之後,現在的“弘武四年”就是曆史上的公元741年。
當然,如果機會合適,李瑛並不介意讓這個紀年詞語提前一千年出現。
李瑛有點擔憂,張九齡的壽命不會到此為止了吧?
難道自己扇動的蝴蝶翅膀僅僅隻讓這位大唐功勳延長了一年的壽命?
李瑛一大早就下定了決心,等早朝結束之後便去通化坊探望張九齡,表達關懷之意。
“諸位愛卿,有本速速奏來!”
李瑛收了思緒,提高嗓門問道。
兵部尚書李泌立刻捧著笏板,出列稟報今天清晨剛剛收到的軍事情報。
“兵部今晨接到消息,申王與杜希望據守揚州,與攻占滁州的田神功東西呼應。
又有王難得率部支援,兵力絲毫不在叛軍之下。
安慶緒、田承嗣等人屢攻不克,目前正在等待崔乾佑的增援。”
李瑛蹙眉詢問:“我軍在揚州目前有多少兵力?”
李泌舉著笏板道:“根據前線送回的情報,我軍在揚州城以及瓜州渡的總兵力大概有六萬左右。
另外,田神功率領麾下兩萬人馬攻占了滁州,有力的保障了我軍對揚州的錢糧供應。”
“那叛軍在揚州戰場有多少人馬?”李瑛又問。
李泌答道:“根據斥候刺探,叛軍方麵有田承嗣的三萬人馬,安慶緒麾下的五萬人馬,以及正在返回潤州的崔乾佑所部,叛軍在揚州附近總兵力大概有十萬人馬。”
“我軍八萬,叛軍十萬,兵力相差無幾。
我軍守,敵軍攻,優勢在我。
給申王與杜希望寫信,告誡他們不要冒險用兵,穩紮穩打的消耗叛軍兵力,持續半年左右,叛軍定然崩潰。”
李瑛提高嗓門,做出了軍事指示,“給安徽布政使田仁琬、浙江布政使許萬年、江西省布政使房綰三人傳旨,要求這三省全力保障揚州戰場的糧草供應,不得有誤!”
侍中顏杲卿站出來領旨:“臣遵旨,早朝結束之後門下省即刻發出詔書。”
現在的唐軍和燕軍就像兩個正在比拚內力的高手,雙方在中原戰場上各自投入了三十萬左右的兵力,開辟了濟南、睢陽、揚州三大戰場。
目前三個戰場俱都呈現膠著態勢,不管哪方在某個戰場吃了敗仗,很可能就會帶來連鎖反應,導致其他戰場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坍塌。
在濟南戰場,用兵慎重的郭子儀以守為主,率領十萬唐軍,憑借城池的優勢不斷消耗安守忠的兵力。
睢陽方麵,仆固懷恩時而進攻時而後退,與史思明鬥智鬥勇,就算局勢處在下風,依舊死死拖住十萬叛軍。
濟南、睢陽、揚州就像棋盤上的三顆棋子,正在逐步合圍徐州,等三軍合攏的時候,基本上就可以宣告安史叛軍的死刑。
形勢所逼,叛軍隻能以攻為守,遏製唐軍合圍徐州。
三十萬唐軍背靠長安朝廷,有來自關中、河東、河南、安徽等地源源不斷的補充,國力優勢愈發明顯。
尤其在李瑛做出金融改革,推出大唐寶鈔之後逐步解決了經濟危機,能夠給將士們準時足額的發放軍餉,讓唐軍始終保持著高昂的鬥誌。
叛軍沒有地盤與人口做後盾,隻能采取高壓政策,擄掠百姓充軍,搶奪百姓糧食,給士兵開空頭支票,拖欠軍餉,哪個若是敢討要軍餉,直接殺掉掩埋!
在安祿山看來,能讓這些叛軍填飽肚子就不錯了,還發什麽軍餉?
如果叛軍能夠一直打順風仗,就可以靠著燒殺掠奪鼓舞士氣,就算不發軍餉也能維持強勢,因為叛軍可以搶!
打下一座城池搶一座城池,搶金銀財寶,搶綾羅綢緞,搶少少婦少女……
所以曆史上的安史叛軍可以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從範陽打到洛陽,再打到長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因為一路披靡,不斷的沿途搶劫仿佛給叛軍注射了一針強心劑,使得他們戰無不勝。
但自從滅掉洛陽朝廷之後,唐軍集中了二十多萬人馬討伐叛軍,並不斷的增兵,與叛軍形成了僵持之勢。
在過去的一年之內,除了崔乾佑、安守忠、安慶緒在江南打下了十幾個州之外,包括史思明、李歸仁、田乾真等人在內,幾乎寸土未得,與唐軍一直焦灼糾纏。
這樣的戰況讓叛軍無法擄掠財富,不能持續打雞血,長此以往,必然會軍心低靡。
長期不能獲得收入,叛軍就會向安祿山索要軍餉,而安祿山又無法滿足他們,最後勢必會產生矛盾。
李瑛深信,在這樣的形勢之下,叛軍應該不會堅持太久。
長則一年,快則半年,中原戰場上就會出現決定性的戰果!
而獲勝的一方,隻能是大唐!
除非安守忠、史思明等人能夠打出驚天戰功,逆轉局勢,才能讓叛軍逆風翻盤。
在這種局勢下,唐軍最好的戰略就是求穩。
不要輕敵冒進,不要急功近利,要一點點的磨,要一天天的熬,用大唐的國力耗死“偽燕”朝廷,耗到叛軍軍心崩潰。
“目前長安城外各營兵馬擴充到多少人了?”
李瑛目光掃向李嗣業,高聲詢問。
李嗣業抱拳出列:“啟奏陛下,經過四個多月的招募,我軍又新增了三萬兵馬。加上原先的京軍,以及臣從四川帶回來的一萬人馬,城外目前已經有五萬將士厲兵秣馬,等候差遣!”
李瑛撫須頷首:“一定要嚴加操練,關鍵時刻,這支人馬或許會成為決定勝利的奇兵!”
“陛下放心,臣每天都會嚴加操練,讓將士們苦練殺敵之術。”
李嗣業抱拳領旨,一臉求戰之意,“隻等陛下一聲令下,臣定當率將士們奔赴沙場!”
隨後,戶部尚書裴寬、軍器監監正宋鈞,財政大臣劉晏又陸續出列稟報了一些重要事宜。
就在今天的早朝即將結束之時,守衛宮門的內侍忽然前來稟報。
“啟奏陛下,榮王殿下出巡隴右歸來,此刻正在丹鳳門外等候召見。”
按照大唐律製,外地官員進京,不管品級多高,就算你是正二品的大都護、節度使,也要在丹鳳門外等候召見,不得直接入宮。
李琬雖然是親王,但也屬於從外地進京,因此他在丹鳳門外下馬等候,請求聖人召見。
“哈哈……皇弟出巡四個多月,總算回京了,快快讓他來含元殿見朕。”
李瑛聞言麵露欣慰之色,吩咐李亨與李琰道,“忠王、棣王,你們二人代表朕這位皇帝兼兄長出門迎接六郎進宮,以表彰他的功績。”
身穿紫袍的李亨與李琰一起出列,舉著笏板領命:“臣遵旨!”
兩人雖然嘴上答應,但心裏卻有些不服氣。
老六就這麽出去轉了一圈,既沒打仗也沒殺敵,既沒開疆也沒拓土,他有什麽功績?
陛下有點偏心啊!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