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風雪送君去
字數:5112 加入書籤
正月十八,立春。
子時過後,長安城下起了紛紛揚揚的大雪。
“父親!”
伴隨著張氏兄弟的一聲哭嚎,張府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八百裏秦川風雪交加,仿佛在為這位大唐的賢相送行。
張家三郎冒著風雪,親自前往大明宮報喪。
盡管風驟雪大,丹鳳門前的監門衛卻一個個冒雪值守,在風雪中猶如泥塑。
“有勞稟報聖人,家父在半個時辰之前薨了……”
張達一臉悲痛的向守衛宮門的監門衛中郎將稟報來意。
天子喪稱為“崩”。
王、侯喪稱為“薨”。
而張九齡這樣的大唐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亦可使用“薨”字。
“張郎君請節哀順變,末將馬上告知宮人。”
這名中郎將不敢怠慢,急忙下令打開丹鳳門,向在裏麵值班的宦官稟報張九齡辭世的消息。
在丹鳳門下值班的宦官不敢耽誤,急忙冒著風雪穿過禦橋、紫宸門,前往含象殿稟報。
自從離開張家回到大明宮之後,天色就變得陰晦不明,這讓李瑛心中有種壓抑的感覺。
這是一種不詳的兆頭,或許張九齡沒有幾天的壽限了,這位大唐賢相估計很難撐過這個正月。
帶著這樣的心情,李瑛遲遲難以入睡,在批閱完奏折之後,幹脆翻出顏真卿從前的奏折,鑒賞起了他的字體。
“時辰已經不不早了,陛下早點入寢吧?”
諸葛恭在旁邊催促了多次,但李瑛毫無睡意,反而讓諸葛恭先回去睡覺。
“朕心緒不寧,一時難以入睡,諸葛知事先去睡吧!”
就在這時,守衛丹鳳門的宦官匆匆來報:“啟奏陛下,張相家三郎冒著風雪前來報喪,張相於半個時辰之前已經薨了……”
“張卿啊!”
李瑛聞言心中一陣悲痛,手裏的毛筆跌落在地。
“沒想到你居然去的如此之快,朕前腳剛走,你就駕鶴西去,是沒了遺憾了嗎?”
望著皇帝眼含熱淚,諸葛恭歎息一聲:“人有生老病死,此事自古難全,請聖人節哀順變!”
李瑛起身踱步,負手長歎:“當年李隆基多次要廢黜朕的太子之位,多虧了張相力諫斡旋,朕方才有今日榮登大寶的機會。
如今朕君臨天下,本想與張相共治天下,再創盛世,沒想到他竟然就此撒手人寰,棄朕而去,怎能不讓人痛心啊!”
諸葛恭道:“張相倘若九泉之下知道聖人如此心痛,想必也能瞑目!”
李瑛抬手擦拭了下熱淚,戛聲道:“即刻傳朕聖諭,輟朝五日,為張相舉行國葬。追贈始興韶州)郡公,追授司徒,追諡“文獻”。”
諸葛恭彎腰道:“奴婢遵旨!”
李瑛又道:“諸葛啊,有勞你冒著風雪去一趟通化坊宣旨,替朕送張相最後一程。”
“奴婢領旨!”
諸葛恭答應一聲,立刻捧著拂塵走出含象殿。
李瑛一個人枯坐在龍椅上黯然神傷,徒為生離死別傷懷。
這也是繼賀知章之後,李瑛麾下損失的第二位當朝重臣,又怎能不讓他傷感?
諸葛恭冒雪來到丹鳳門前與張達相見,表達了皇帝的慰問之情,並與張達一起前往張家宣昭。
風雪稍稍小了一些,在數十名甲士的護衛下,諸葛恭騎馬跟著張達來到了通化坊,張宅之中一片慟哭之聲。
諸葛恭翻身下馬,在張家的靈堂前當眾宣讀聖諭。
“聖諭:張公為國盡忠,品德高尚,功勳卓著,至死方渝,今日隕落,實乃大唐之哀。
自即日起,輟朝五日,由禮部、太常寺為張公舉行國葬。
追贈始興郡公,授司徒,諡‘文獻’,欽此!”
“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聽到皇恩如此浩蕩,張拯三兄弟急忙率領全家叩首謝恩。
張九齡雖死,但以文官追贈郡公,也是莫大的榮耀。
姚崇死後追贈梁國公,宋璟死後追贈廣平郡公,張九齡能夠獲得這樣的殊榮,足可比肩姚、宋二相,足以成為韶州,乃至嶺南人的驕傲。
前年,賀知章死後被追封嘉興縣公,追贈太子太師,授勳柱國,相比於張九齡卻是略遜一籌。
次日,張九齡去世的消息迅速在長安傳開,無數人為之驚愕惋惜,感歎大唐棟梁折損。
禮部尚書東方睿派遣了郎中紀訓前來通化坊為張九齡主持葬禮,按照國公的規格盛大發喪,接受滿朝文武的吊唁。
關中的這場大雪紛紛揚揚的下了一天一夜,銀裝素裹的八百裏秦川好似披上縞素,魏巍秦嶺、茫茫渭河,仿佛在為一代賢相送行。
來自各省、各州的使者紛紛冒雪來到京城,憑吊張相的亡魂,送他最後一程。
由於交通不便,張九齡的遺軀至少要在家中停棺十日才能下葬,地點定在了長安城東的豐陵,陪葬未來的李隆基。
畢竟張九齡的仕途大部分都是在李隆基手下度過,僅僅隻是在李瑛手下擔任了三年的宰相,嚴格來說,他屬於李隆基的舊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通化坊距離太安宮不遠,樂隊的喇叭嗩呐聲傳入李隆基的耳朵中,一連數日不絕,這讓李隆基猜測肯定有大人物去世了。
“外麵何人辦喪事?”
經過連續幾天的打探,李隆基總算逮住了一個新來的小黃門問話。
這個前來送飯的小黃門手裏提著食盒,搖頭歎息。
“回太上皇的話,是張相爺去世了,已經死了五天,朝廷一直在輟朝哀悼。”
“張九齡?”
李隆基有些驚訝。
如果沒記錯的話,張九齡今年也就六十九歲,雖然已經到了古稀之年,可李禕、蕭嵩都是七十四五歲的人了,不也活得好好的嘛!
“你給朕把門開開,讓朕出去祭奠一下張九齡如何?”
李隆基覺得這個小黃門老實木訥,便笑眯眯的試探,“張九齡在朕的手底下效力三十多年,朕無論如何都要送他一程。”
“咱家可不敢,這可是抄家的大罪!”
小黃門生氣的拎著手裏的食盒轉身就走:“不要以為我跟你說句話就好糊弄,你再耍心眼,我把你的飯菜全都倒了!”
“混蛋,你給朕端回來!”
餓了一夜的李隆基頓時急了眼,“你不開門就不開門,你把朕的飯菜端走算怎麽回事?朕已經一宿沒吃飯,把朕餓出個好歹來,你能擔待得起嗎?”
但任憑李隆基喊破喉嚨,生氣的小黃門卻已經拎著食盒遠去。
負責掌管太安宮的主事見小黃門把飯菜原封不動的拎了回來,詫異的問道:“為何把太上皇的早餐又拿了回來?”
“這糟老頭子問我何人去世,我好心告訴他是張相爺去世了。他居然想要騙我給他開門,小的一怒之下把飯菜拎了回來,讓他吃點苦頭!”
這個愛說話的小太監巴拉巴拉的解釋了一通。
主事太監點頭:“做得好,這個老家夥一直賊心不死,千萬別被他跑了。
諸葛主事可是交代了,若被他逃出太安宮,咱們所有人都要活埋!
就你小子話多,罰你禁食一天,老家夥也禁食一天,讓他吃點苦頭!”
“小的再也不敢多話了。”
小太監老老實實的下去認罰。
李隆基一直等到上午,也沒有人再來給他送飯,肚子裏早就餓的敲鑼打鼓,盛怒之下扯著嗓子大罵。
“你們這些閹賊,竟敢餓朕的肚子,朕殺了你們!”
隔壁的李琚實在聽不下去了,從小窗戶丟了一個蒸餅過來。
“老頭子啊,越喊越餓,這幫兔崽子存心懲罰你呢,給你來張蒸餅充充饑。”
李隆基彎腰從地上撿起,吹吹了上麵的塵土,一邊吃一邊在心裏暗自發誓,倘若自己有朝一日能夠絕地翻盤,一定要殺盡太安宮的這幫閹賊!
喜歡盛唐華章請大家收藏:()盛唐華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