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章 三越歸楚
字數:6480 加入書籤
天統八年的初春,一支輕騎快馬加鞭,自東南方向疾馳入襄郢城,馬背上的黑衣衛信使麵色凝重,懷中揣著來自越國的緊急密報。
這封密報被連夜送進皇宮,直達皇帝熊章的案頭。
燈火通明的禦書房內,熊章拆開密報,眉頭漸漸緊鎖。
這密報上詳細的記述了越國近半年來的政局劇變
去年秋,在位數年的越君鹿郢病逝,越國的太子不壽繼位。
越國的這位新君性格懦弱,缺乏主見,朝政大權很快被國相文種把持。
文種此人工於心計,善於權術,加之是越國的三朝老臣,威勢極重。
在越王鹿郢病重之時,就已經暗中經營,越國新君即位後,他更是借輔政之名,將越國的軍政大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越國的公族們對文種的專權極為不滿。
以太子朱勾為首的宗室勢力,暗中聯絡對文種不滿的將領和大臣,準備發動政變,清除文種及其黨羽。
正月十五,正值越國元宵佳節,太子朱勾以為時機成熟,率領三千親兵突襲相府。
然而,文種早已收到風聲,提前布下埋伏。
更關鍵的是,文種手中掌握著越國最精銳的一萬鐵甲軍,這支軍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是越國的鎮國神器,是越國最重要的軍事力量。
這場政變很快演變成一場血腥的屠殺。
太子朱勾的部隊在鐵甲軍的衝擊下潰不成軍,朱勾本人戰死,參與政變的公族成員大多被殺或被俘。
經此一役,越國公族的力量遭到毀滅性打擊,文種的權勢達到了頂峰。
“文種”,皇帝熊章放下密報,喃喃自語。
他當然記得這個名字。
文種在越王勾踐時期開始,就被稱為興越三傑之一,與範蠡、計然並列,擅長理政,在越王勾踐在吳國為奴的三年之中,使得越國沒有垮掉。
之後越王勾踐被楚國擊敗,計然失蹤,範蠡被俘,文種成為了勾踐唯一可以倚重的能臣。
於是在勾踐敗退甌越之時,文種被勾踐封為國相,讓其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此人確實有治國之才,越國這些年能夠在甌越、閔越之地站穩腳跟,開發土地,發展經濟,文種功不可沒。
之後又輔政越君鹿郢,現在又成為了其子不壽的輔政大臣。
可以說,本該是死於勾踐之手的狡兔死走狗烹的典型範例,現在卻成為越國的頂級權臣。
次日清晨,熊章緊急召集群臣商議越國之事。
理政殿內,氣氛嚴肅。
總理大臣卜子夏首先發言道“陛下,越國內亂,太子被殺,公族凋零,此乃天賜良機,我大楚應當立即介入,收複三越之地。”
公孫朝也緊接著說道“越國雖弱,但甌越、閔越經過越國三十年的開發,已非昔日的蠻荒之地,據探子回報,那裏良田萬頃,鹽場遍布,更有優良港口數處,若能收複,對我大楚的東南發展大有裨益。”
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然而,也有人提出了顧慮“越國畢竟是我大楚的藩屬,且是已故太後的母國,若貿然出兵,恐遭非議。”
提到太後,熊章的眼神黯淡了一下。
“陛下,太後已經薨逝,而且,越國現在的局勢,已經威脅到了東南的穩定,文種專權,太子被殺,這已經違背了君臣大義。作為宗主國,我們有責任維護秩序”,卜子夏再次說道。
沈明這時候也上前一步說道“陛下,越國內亂,民生凋敝,我大楚出兵,名為討逆,實為安民,待平定叛亂後,可使越地百姓共享太平盛世,此乃天子之德也”。
經過一番討論,熊章最終做出了決定先禮後兵。
他立即下詔,要求越君不壽和國相文種親自到襄郢說明情況。
四月的越國都城東甌,春意正濃。
然而,城中的氣氛卻異常緊張。
自正月政變失敗後,文種進行了大規模清洗,許多與太子朱勾有牽連的大臣和將領都被處決。
整個東甌城籠罩在恐怖之中。
當楚國的使臣帶著熊章的詔書抵達時,文種正在相府與心腹商議如何進一步鞏固權力。
“楚國的詔書?”,文種冷笑一聲道“熊章這是圖謀我越國啊。”
幕僚勸道“相國,楚國勢大,不如暫且隱忍,前往襄郢解釋”
“解釋什麽?”文種打斷道“解釋我為何殺太子?解釋我為何專權?熊章這是要找借口吞並越國,豈能自投羅網?”
文種深知,一旦他離開越國前往襄郢,很可能就回不來了。
即便能回來,權力也可能被架空。
而且,他誅殺太子、打壓公族的行為,確實難以向楚國解釋。
經過深思熟慮,文種決定拒絕熊章的詔命。
他以越君不壽稱病,自己則以國事繁忙為由,婉拒了前往襄郢的要求。
同時,他加緊整頓軍備,征召新兵,準備應對可能到來的戰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消息傳回襄郢,熊章並不感到意外。
他立即召集軍事會議,部署伐越事宜。
六月初,楚國正式對越國用兵。
熊章任命公孫慶、孫恪、沈浪三位將軍為統帥,各領兵三萬,兵分三路進攻越國。
東路,由公孫慶率領,自會稽出發,沿海路南下,直撲閔越;
西路,由孫恪率領,自豫章出發,越過武夷山,進攻甌越北部;
海路,由沈浪率領,自寶島郡出發,率水師直搗越國都城東甌。
這是一個水陸並進、四麵合圍的戰略。
公孫慶和孫恪的兩路陸軍負責占領越國領土,而沈浪的水師則負責切斷越國的海上退路,並直接威脅其都城。
文種得知楚軍來犯,立即調動全國兵力進行防禦。
他親自坐鎮東甌,命令各地守軍依托地形進行抵抗,越國多山臨海,地形複雜,文種希望能夠利用地理優勢,拖延楚軍的進攻步伐。
然而,楚越兩國的實力差距實在太大。
楚國經過熊章多年的治理,國富兵強,軍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而越國雖然經過開發,但畢竟地廣人稀,資源有限。
公孫慶的東路軍進展神速。
他采取"剿撫並用"的策略,對抵抗的越軍堅決打擊,對投降的城池則秋毫無犯。
同時,他還派人聯絡當地對文種不滿的勢力,從內部瓦解越國的抵抗,不到一個月,東路軍就攻占了閔越的大部分地區。
孫恪的西路軍則遇到了較大阻力。
甌越北部山高林密,越軍依托險要地形進行頑強抵抗,孫恪改變策略,化整為零,派出多支小部隊穿插迂回,切斷越軍的補給線。
同時,他親自率領主力,強攻越軍的重要據點,經過數次激戰,西路軍終於突破越軍防線,進入甌越腹地。
最關鍵的還是沈浪的海路軍。
沈浪是楚國著名的水師將領,精通海戰,他率領的艦隊包括樓船、艨艟等各種戰船近百艘,是楚國東海艦隊強大的海上力量。
七月中旬,沈浪的艦隊抵達東甌外海。
越國雖然也有水師,但規模較小,根本無法與楚國艦隊抗衡,幾次小規模海戰後,越國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楚軍完全控製了製海權。
沈浪並沒有立即發動進攻,而是先派兵占領了東甌外圍的幾個島嶼,切斷了都城與外界的海上聯係。
同時,他派人潛入城中,散布謠言,動搖軍心。
文種意識到情況危急,試圖從陸路突圍,但發現東西兩路都已被楚軍封鎖。
東甌成了一座孤城。
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沈浪決定發動總攻。
當晚,月明如晝。
楚軍水師趁著漲潮,向東甌港發起猛攻,巨大的樓船如同移動的城堡,向岸上的防禦工事傾瀉箭雨和巨石。
越軍雖然拚死抵抗,但在絕對的實力差距麵前,防線很快被突破。
沈浪親率精銳部隊登陸,直撲王宮。
文種組織最後的抵抗,但大勢已去,在混戰中,文種被楚軍生擒,越君不壽則在宮中自縛請降,希望能夠保全性命。
東甌的陷落標誌著越國抵抗的終結。
消息傳開,仍在抵抗的越軍紛紛投降。到九月初,越國全境基本被楚軍控製。
十月初,公孫慶、孫恪、沈浪三位將軍在東甌會師,越國正式滅亡。
他們立即向襄郢報捷,並請示如何處理善後事宜。
熊章接到捷報後,下達了一係列命令
首先,將越君不壽及其直係親屬送往襄郢,賜予府邸,終身軟禁。
這是熊章特意保留禹帝血脈,讓禹帝的血食不斷,也算是對太後母國的一種優待。
越國當時若是舉國投降,那熊章肯定會給其一個海外重新立國的機會,但現在越國是被楚軍所滅,那肯定是不行的。
其次,將文種及其主要黨羽就地正法,以儆效尤,文種專權弑主,在道義上站不住腳,處決他能夠贏得越國民心。
最重要的是對越國故地的治理。
熊章下令,將原越國領土和部分百濮之地劃為交州,劃分為七個郡,分別是甌包括南海郡、蒼梧郡、鬱林郡、合浦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其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純屬於地圖開疆,這三地是一個楚人都沒有,不過現在這些地方成為了楚國的交州之地,楚國肯定是要對這些地方進行開發的,比如先設為流放之地。
為了安撫越地百姓,熊章還宣布減免越地三年的賦稅,並從中原遷徙部分人口前往開發。
這些措施有效地穩定了越地的局勢,加速了越地與楚國的融合。
天統八年的伐越之役,雖然規模不大,但對楚國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首先,楚國完全控製了東南沿海,獲得了多個優良港口,為海外貿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此,楚國的商船可以更加便捷地前往南海諸國,甚至遠達身毒。
其次,越地的歸附使楚國的疆域更加完整,東南方向再無後顧之憂。楚國可以集中精力經營西域和漠北,實現熊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想。
喜歡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