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英雄亦適時
字數:6147 加入書籤
喬銀在宜親王府一連住了十來日。他不僅把自己的修煉經驗拿來交流,還為漢衝建立了一座陰陽兩儀廟,用來凝聚香火,融合陰陽二氣龍。
陰陽二氣龍的法陣也徹底打動了行癡。出於交流,他承諾打造一口血玉王鼎來換取陰陽道經。
歌頭水庫的竣工,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大肅與大戎之間的恩怨。隨著行癡出訪大肅,兩國關係無論是官方還是民意,都有了極大的緩和。
直到八月下旬,眼看時日不早,駱傳霖也將事情籌劃周詳,喬銀這才向宜親王辭行。
“王爺要不要和我一同回京?”
王府後院,喬銀望著前來送行的宜親王他們,開了一個玩笑。
宜親王笑道:“我倒想見識一下喬大人虛空穿梭的法力,不過府中尚有些事務需要安排。況且我身為親王,回京還是要行官道,以後有機會再說吧?”
說著,他從腰間解下一個口袋,交到了喬銀手上。
“這是本王今年積攢下的精血發膚,原本正要安排人手護送至洋務衙門!如今喬大人正好到此,倒是節省了不少人力物力。”
“多謝王爺!”
喬銀雙接過,見布袋中是兩個瓷瓶。
小瓶是宜親王的頭發指甲,還有牙齒,大瓶則是他積攢下來的人仙之血;人仙的精血發膚,在任何門派都是無上至寶,也虧得宜親王一直供給。
喬銀手掌一翻,一道清光將布袋隱沒。大家自然都認得這是小千世界。
宜親王拱手道:“喬大人一路順風!”
駱傳霖和刑大路也拱了一下手:“恭送喬大人。”
“王爺,二位,請!”
喬銀也拱手還禮,之後再次揮手,清光即便將他隱沒,隻剩下一根三尺多長的藍陀金棍。
隨後這根金棍一陣虛化,呼吸間就閃爍在了數裏之高的天空之上!然後又是幾次隱沒,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讓宜親王他們一陣感歎。
“我大肅出此神人,何愁北定中原無望?”
……
“若要北定中原,先得民心思歸。”
喬銀駕馭著藍陀金棍穿梭虛空,卻沒有先回銀京,而是先到達了擎海關以西的歌頭鎮。
從空中俯瞰,歌頭鎮方圓百裏的山穀如今早已變成了一片大湖。山穀東南的河道被一座大壩阻攔,讓經年泛濫的白浪江少了大半的水源。
而湖麵水位的抬升,終於高過山穀北方的古道。這裏還有一座水壩,控製著水流經古道北上,最後流入到大戎關衝府的淮水之中。
淮水正是發源於擎嶺。時至深秋,嶺南的漢衝依然鬱鬱蔥蔥,北麵的關衝已是草木枯黃。
喬銀順著淮水一路往東,便看見兩岸正在豐收的田野。
中原一直流傳著一句打油詩:“我住淮江南,君住淮江北;淮南稻花香,淮北流口水。”
淮水流量並不大,卻將月牙海北岸四省一分為八,淮水以南是北方種植水稻的區域。這也是中原糧食產量不如南方的原因。
單以產量來說,水稻比小麥高出一倍都不止。
如今歌頭水庫竣工,將白浪江上遊大半水源都注入淮水,讓北方得到了極大補充。今年淮北的四個“半省”也都試種了水稻,而且收成不錯。
喬銀看在眼中,也是頗為滿意。畢竟都是中原百姓,能把日子過好才是最重要的。
不過和大肅比起來,大戎的城鄉多少顯得貧窮滯後了許多。看慣了高樓廣廈和整齊街市的喬銀,似乎又看到了李恩曾經眼中的世界。
“如若大肅繼續發展下去,和平一統將不再是奢望!有道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發動戰爭,不然受苦的永遠是底層百姓。”
和李恩不同的是,現在的喬銀是真正從民間長大的,因此做任何事情都多了一層考慮。哪怕他重新身居高位,思考問題的立場也會盡可能的跳出宏大敘事。
如此順著淮水一路東行,直到看著它經過大戎遼東省奔流入海,喬銀這才調頭返回大肅。如此跨海穿過膠東,直隸,最後終於又看到了那繁華的銀京城。
從宜親王府出發,到現在依然隻用了一個時辰。
當然在一個時辰之前,宜親王就已經用電訊向皇帝奏請過,告訴他喬銀要來。
嗖!……
在皇城的東城門角,藍陀金棍悄然穿梭而落。這裏現在沒有任何人,喬銀從一道清光中跨步走出,繞過牆角,便看見一位胖胖的老太監候在牆根下。
正是許德全。
“喬大人!”雖然喬銀給人的感覺是從牆根後走出來的,不過依然嚇了他一跳。
喬銀也連忙拱手:“許公公!”
“哎呀,豈敢豈敢?”
許德全連忙扶了他一把,“皇上正在望海小築,大人隨奴才進宮吧!”
喬銀也扶了扶許德全的胳膊:“不敢,有勞公公了!”
一路穿進宮門,喬銀便從身邊摸出一個小錦囊,遞給許德全道:“公公,這是在下的一點心意!您在宮中當差辛苦,抽空也要保養一下身體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