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混沌、混亂、無序!張碩:如果隻是我們,遙遙無期!

字數:8366   加入書籤

A+A-


    混亂力場研究的爆炸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以及財產損失,也成為了國際近幾十年來最大型的實驗事故。
    針對事故成立的調查組,共有四個部門組成,負責人中還包括兩個高級官員。
    調查組的工作,首先就排除了人為因素。
    實驗基地的信息樓並沒有被直接波及到,有關實驗的信息還都在電腦裏,查看信息就可以發現,實驗準備非常的充分,各個部分也進行了檢測。
    針對每一項工作都有詳細的記錄。
    此外,人的因素也無法製造如此強烈的爆炸事故,而調查很明確初始的大爆炸就發生在反應爐內部。
    所以可以肯定就是實驗本身的問題,就像是物理學界普遍的看法,是實驗觸碰到了某個‘未知的物理領域’。
    調查組找了不少的專家學者,將最有名氣的有兩個。
    一個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理論物理學家普爾巴伯德;另一個是加州理工大學教授,韓裔物理學家李全載。
    幾個外來的專家,再加上紮因克實驗團隊的精英,就組成了調查組的學術團隊。
    實際上,紮因克實驗團隊的學者,比外來的專家要專業的多,因為他們從事強磁幹涉超子衰變的實驗研究,一直都接觸混亂力場問題。
    普爾巴伯德、李全載的名氣夠大,但前者是弦理論專家,後者則從事宇宙論的研究,近兩年才轉而研究基礎力關係模型,頂尖數學水平的支持下,他們的研究都有一定成果,但在混亂力場的實驗以及理論方麵並不是專業的。
    當然,專業不專業也不重要,之所以聘用其他學者參與調查,是因為調查組並不百分百信任紮因克團隊人員。
    實驗爆炸事故是研究中發生的,可以說是一次科學探究的意外,甚至可能會成為一項科學發現,但畢竟是一次重大事故,必須有人為此承擔責任。
    紮因克,是實驗團隊負責人,他自然是逃不過的。
    現在調查組中,紮因克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但後續想繼續留在實驗室,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學術調查,也就是對實驗情況進行分析,他們希望能夠得到有效結論,找出發生爆炸的原因。
    但是,持續性的調查並沒有結果。
    一大群學者討論來討論,根本得不到讓人信服的結論。
    最後調查組就決定,去詢問新物理方向理論第一人
    張碩。
    全世界有一個人能對於爆炸原因進行理論解釋,毫無疑問就會是源點論的創建者張碩。
    實際上,調查本身已經有結論了,就是觸碰到了和混亂力場相關未知的物理現象。
    但不管是任何一個部門都希望能有更加深入的結論,也能幫助他們推進後續實驗方向。
    研究,可是非常重要的。
    能源部、軍方都認為,爆炸事故的原理可能和離子炮存在關聯,但他們並不能確定。
    學術討論沒有結果,找‘更專業的人’問一下,也許就能有新的判斷或方向。
    調查組派到源點論研究中心的特派組有十幾個人,包括組裏的專家學者,也包括兩名隨行官員。
    他們是帶著誠意來的,所以於飛等人也一起順利回國了。
    特派組明麵上是拜訪張碩、參觀源點論研究中心,也就是來做學術交流,但因為是上級溝通好的,也就帶上了一些官方色彩。
    源點論研究中心的接待還是很隆重的。
    張碩、姚啟明等十幾個人,一起等在研究中心的正門,見到特派組的車子以後,就主動迎過去和下車的人握手寒暄。
    於飛,也在其中。
    本來回國以後應該馬上去高能所,但考慮到實驗研究問題,他也就跟著特派組來了理論中心。
    眾人的寒暄並沒帶多少笑容,尤其是見到紮因克的時候。
    “節哀~~”
    張碩拍著紮因克的肩膀,頗為感歎的勸慰了幾句。
    紮因克確實笑不出來。
    雖然逃過了一劫,但想想還是非常後怕,最重要的是有很多同事,都倒在了實驗事故中。
    他覺得自己一輩子都走不出來了。
    以後的生活裏,每當想到這次的實驗事故,就肯定會非常的痛心和傷感。
    所以他已經決定,調查工作結束就結束工作。
    要麽是找一個大學,安穩的從事教育工作;要麽幹脆找一個社區從事普通工作。
    或許當個清潔工也很不錯,開個小店也可以,總之不再參與實驗工作。
    一行人走進了研究中心。
    張碩、李全載以及普爾巴伯德走在最前麵,他們邊走邊談著實驗事故問題。
    李全載說起了調查結論,“我們非常確定,就是出現了未知、不可控的現象。”
    “這種不可控的現象,甚至蔓延到了反應爐管道,導致發生了大爆炸。”
    “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對吧?”
    他邊說邊看著張碩。
    隨行的調查官也同時看向了張碩,希望看一下張碩聽到結論會有什麽反應。
    李全載說的內容,常規聽起來確實很不可思議。
    一個未知的物理反應,蔓延到了反應爐外層,然後發生了爆炸?反應爐外層可都是隔熱材料、合金等物質,又怎麽會發生爆炸呢?
    張碩思索著點了點頭,“我也是這麽判斷的。”
    李全載、普爾巴伯德聽的眼前一亮。
    軍方、能源部都猜測,國內已經發現了某種未知物理現象,並以此製造了能打擊衛星的離子炮。
    以實驗事故的情況來看,和離子炮打擊衛星有些相似。
    實驗反應爐裏都隻是極速衰變的超子,而超子設備產生的能量並不足以產生那麽大的爆炸。
    這就像是發現的離子團,其釋放的能量不可能對衛星造成那麽大的破壞。
    一行人已經走進了理論中心,並來到一間接待室。
    張碩和李全載、普爾巴伯德一起坐下來,才繼續說道,“混亂力場是個新方向,我們對混亂力場也沒有超前的研究,於飛團隊的研究已經走在了最前沿。”
    其他人聽到這句話有些失望。
    張碩繼續道,“所以有關混亂曆程,我也隻是有一些個人的看法。”
    “你們剛才說反應爐管道發生爆炸,我認為是有可能的,這和我的一項理論結論相同。”
    “我認為,混亂力場會發生定向轉變。”
    普爾巴伯德頓時問道,“什麽是定向轉變?”
    張碩輕輕點頭,解釋道,“我一直希望能針對混亂力場進行研究,研究力場的性質,研究其狀態表現,但實驗方向上一直沒有進展。”
    “直到上一次,於飛團隊、紮因克團隊合作進行的實驗,發生了反應爐隔熱層穿透事故。”
    “當時我的結論就是,實驗中出現了混亂力場的定向轉變,並產生特異力場穿透問題。”
    “後來我建議於飛暫停實驗……”
    他說著看向了於飛。
    其他人也都看向了於飛,於飛點頭道,“我也和加西亞說過……”
    紮因克麵色苦痛的點頭道,“於飛確實說過,我還和他討論過,當時我在想任何事情都有風險,尤其是針對新物理的研究,不應該擔心風險問題。”
    其他人也理解紮因克的想法,換到他們身上,也不可能因為其他人的一句勸解就暫停對於新物理方向的實驗研究。
    但是,發生事故和沒發生事故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張碩錯開話題,繼續道,“之前,我一直都認為混亂立場是兩種力的混淆。”
    “有了更多實驗數據以後,我認為混亂力場表現是混沌。”
    他說著站了起來,在旁邊白板上寫了兩個漢字混沌。
    這時候,所有人都看了過來。
    張碩解釋道,“這是一個中文詞匯,混沌,可以理解為混亂無序,或者理解為量子態,但要比量子態本身更加的混亂,因為其表現結果不能一一列舉。”
    “混沌狀態,也就導致其表現每一次都有所不同,即便是同樣的實驗製造出同位置的混亂力場,所造成的結果也會截然不同。”
    “我個人認為,混亂力場是一個伴隨著變化的混沌場力,時間或外在的幹擾下,混沌場力可能會向著某一種基礎力進行轉變。”
    “引力,就是一種定向轉變。”
    “但同時,也可能轉變為其他力,電磁力、弱力、強力……”
    “你們應該知道我的強力轉電訊號的研究,是通過核聚變反應測定到的。”
    “那也是一種定向轉變結果,而實驗事故,可能就存在混沌力場向強力或弱力的轉變,從而影響到了反應爐管道,並造成了大爆炸。”
    接待室一片安靜。
    所有人都聽著著張碩的講解,心裏也感覺很不可思議。
    一則是因為,講解內容是把混亂力場理解為混沌力場,說明表現的不確定性,還存在‘定向轉變’的特性,絕對是一種全新並令人眼前一亮的解析方式。
    如果單獨拿出來都可以寫一篇最頂尖的理論物理論文。
    第二就是,張碩竟然如此直白的把這些內容說出來。
    新物理方向的研究,好多機構和實驗組都敝帚自珍。
    這主要是因為研究可能涉及到未來應用甚至是科技拓展。
    混亂力場的理論,可能涉及到未來的研究方向,並以此牽扯到應用或科技轉化。
    張碩很直白的說出來,而且說的是耳目一新的理論內容,讓不少人心情很複雜。
    同時,也感歎張碩確實是‘新物理理論第一人’。
    他對於混亂力場的解析,一定程度上,已經解釋了實驗事故發生的原因。
    每個人都感覺有很大的收獲。
    比如,李全載、普爾巴伯德,都覺得可以朝這個方向進行研究,也許就會有什麽進展。
    於飛以及其他從事實驗研究的人員,都在思考是否能以此拓展實驗內容。
    當想到實驗的時候,於飛和其他實驗人員都很心痛。
    於飛團隊的設備損壞了,維修都還需要幾個月。
    紮因克團隊的設備,則幹脆直接報廢,連對撞機加速度、管道,都受到了波及。
    那可不隻是維修了,甚至不如重新建造。
    這麽多的設備重新建造,時間都是以‘年’來計算的。
    在消化了混亂力場相關信息後,一群人就繼續談著研究問題,也等於是進行閑聊了。
    普爾巴伯德對於張碩的研究很感興趣,他問了一下張碩最近的研究,“是核聚變的電訊號轉化嗎?”
    他說剛發表的成果就是核聚變過程中檢測到了明確的電信號,直白來說就是核聚變轉電力。
    這一種全新的能量轉化發現,基礎力關係理論上來說,是強力和電磁力的轉化關聯。
    張碩道,“我是希望在這個方向上繼續研究的。”
    “如果能夠解決核聚變的穩定控製,就能夠以此來直接製造電力,能源技術就能有突破性的進展。”
    “也就是說,下一步是研究可控核聚變。”李全載馬上追問。
    “可以這麽說。”
    張碩肯定的點點頭,其實他研究的並不是托卡馬克控製核聚變,而是希望能研究出一種新的方式。
    李全載、普爾巴伯德等人可不是這麽理解的。
    過去幾十年一直到現在,核聚變最有效的控製方式就是托卡馬克螺旋磁場。
    所以要研究可控核聚變,他們下意識就想到托卡馬克裝置。
    然後,就感覺實現‘遙遙無期’。
    托卡馬克控製核聚變的進度,真的可以說讓人絕望,相關的研究團隊有100多個,但實現應用最早的計劃也在20年後。
    20年後,誰又說的好呢?
    相關的學者們普遍,再過上幾十年,也許有某個團隊能達成核聚變的穩定控製,但相關的技術大概率是無法應用的。
    這是因為控製條件苛刻,保證控製的閾值很低,出現一點點!!問題控製就會結束。
    換句話說,實現控製不一定能夠達到應用條件。
    所以,應用遙遙無期。
    ……
    特派組離開了。
    張碩、姚啟明等人一起目送車子離開。
    姚啟明終於忍不住問道,“張主任,那些理論怎麽就說給他們了?這些很重要吧?”
    “沒關係。”
    張碩搖搖頭解釋道,“你沒發現嗎?他們已經調查出來了,就是反應爐管道發生的爆炸。”
    “即便我不說,他們也知道是混亂力場的擴散反應,我隻是就其原理進行解釋。”
    “而且,混亂力場是基礎理論研究,不牽扯科技轉化。”
    “也許很多人認為,相關研究有應用轉化的可能性,實際上,不存在。”
    他非常確定的說道,“我們從來沒有研究過混亂力場,但也實現了科技轉化。”
    “這是兩個方向。”
    “混亂力場的研究,是理論以及技術研究的基礎,我希望全世界能參與研究,才能有更多理論基礎。”
    “如果隻是我們……遙遙無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