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S級任務完成,理論和技術突破的開端!
字數:7051 加入書籤
上級老師考察了鑽石製造技術後,朱貴的團隊就開始連續進行鑽石製造實驗,生產一批又一批的鑽石。
鑽石生產的速度是非常快的,隻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壓縮封閉的石墨材料通過無形的門,就可以大批量的製造出來,而且製造出來的鑽石質量非常高。
隻需要一次實驗,就可以製造成千上萬超過一克拉的鑽石。
幾次實驗做下來,製造最大的一顆直徑超過十二厘米,因為是摻雜元素的實驗,還成功讓鑽石帶上了藍色調。
這顆鑽石才剛被取出,就有一大堆人驚呼,“庫裏南!”
“這就是庫裏南,不對,應該比庫裏南的個頭還要大一圈!”
“升級版的庫裏南!”
庫裏南就是有記錄以來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其原石重量達到了3106克拉,有一個成年人拳頭大小,最大直徑超過10厘米。
庫裏南就是藍色調係的,是最佳品級的鑽石。
這個鑽石被發現以後,因為其巨大的體積無法進行直接加工,最終被分成了幾大塊進行加工,加工後的成品總重量也超過一千克拉,其中最大的一塊被稱為“庫裏南1號”或“非洲之星”,重530.02克拉,被鑲嵌在鷹國國王的權杖上。
其他切割出的鑽石也被製作成各種珠寶,包括項鏈、戒指和胸針等。
朱貴團隊實驗中製造的這一顆,最大直徑超過12厘米,呈現十二麵體形,厚度也超過了8厘米,比庫裏南鑽石還要大上一圈兒。
這麽大的鑽石,還呈現出標準的十二麵體形,其質量遠超庫裏南鑽石。
雖然人工和天然的意義不同,但針對鑽石來說,尤其是‘上了色’的鑽石,根本就無法區分人工製造還是天然產生。
質量超過庫裏南的大鑽石產出,引起了更高級別老師的關注。
上級部門對於鑽石製造也徹底重視起來,並快速做出了一係列的決策
比如,決定組建專門的團隊來製造鑽石,並參照黃金製造發展,製定圍繞金剛石大量產出的策略。
當真正進入到討論的時候,就發現鑽石製造不同於黃金製造,金剛石要在工業中擴大應用並不容易。
這會是一個循序漸進、長期性的過程,主要是因為黃金的應用本來就很多,而金剛石的工業應用規模太小了。
想要金剛石被工業應用,首先就是要大幅度的降低價格。
這要一步一步的來。
雖然短時間不可能擴大工業應用,但輿論上還是有不少和鑽石有關的消息。
比如,高級別的老師和國外決策人見麵,送給對方一個黃色、過百克拉的鑽石,還笑稱是‘本國特產’。
這個新聞一下子就上了頭條。
高級別的老師見麵都會互相送禮品,但直接送一個過百克拉的大鑽石,手筆實在是太大了一些。
輿論上都討論起了價值,“過百克拉的鑽石,國際上都是有記錄的,但這一枚好像沒有記錄。”
“加工的那麽漂亮,怎麽也價值千萬吧?”
“真奢侈啊,送價值千萬的禮物,要是送給我多好啊,我一定好好的當牛馬做貢獻……”
“絕對非常值錢,而且是想買都買不到的。”
“對方回去以後,估計要耽誤傳家寶了……”
這個消息還引起了一些爭議,比如,有些人認為不應該送這麽貴重的禮物。
有些人則在討論‘為什麽要送鑽石’。
本國特產?
國內確實是鑽石生產大戶,人工鑽石大部分都是國內生產的,但那麽大的鑽石……
人工生產的了嗎?
除了老師送禮物的消息外,國外某大型拍賣會也出現了兩顆大鑽石。
其中大的一顆超過300克拉,都被亞洲西部的土豪花費近千萬歐元拍走了。
一個鑽石出現沒什麽,好多大鑽石出現,給人的感覺就不一般了。
當把消息放在一起,有些人就分析國內可能掌握了‘高質量鑽石製造技術’。
人工鑽石製造,是本來就有的技術,而且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鏈,占據了國際鑽石市場大量份額。
但是,技術本身並不完善,製造的鑽石多數都是碎鑽,而且多數都是透明的鑽石,並且無法製造大號、帶顏色的鑽石。
現在連續出現高質量的鑽石,就有人猜測說鑽石製造技術得到了升級。
要麽就是有了新技術,要麽就是技術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這則消息直接影響到了鑽石市場。
各大珠寶商紛紛大量的拋出鑽石,各大商場一層都能看到各種鑽石促銷活動,好多都喊出催淚大甩賣、五折售賣,甚至是超低價處理的口號。
大量的新聞消息中,張碩就顯得異常低調了。
連續兩個月時間,新聞上都沒看到張碩的消息,他大部分時間就待在源點論研究中心,中途也去了一趟實驗基地。
實驗基地開始了新的研究,也就是進行核材料的替換,來研究引力場以及周期性引力場。
張碩團隊的研究不會牽扯到周期性引力場的特性。
那樣的實驗會有風險。
他們隻是依靠核材料替換來研究製造周期性引力場,研究的是製造過程中的數據。
另外,也會製造常規的引力場。
在使用放射性鈾頂替氚以後,實驗第一次就製造出了五倍地球引力的場力,也進一步確定了,放射性對於引力場製造的直接影響。
“放射性越強,引力場越強……”
“兩者直接關係,但數據上來說,不是正比,具體關係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這也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之一。”
張碩去了一趟實驗基地,阻擋了一次實驗以後,就返回了蘇東市,研究工作全權交給了姚啟明和薛柏坤。
這是因為他在基地也做不了什麽。
張碩隻是做研究的方向性決策,具體的實驗根本無法插手,因為實驗存在輻射風險,老師們讓他盡量少去實驗間。
在實驗基地的時候,大部分時間也隻能遠離基地,還不如回研究中心。
在源點論研究中心,張碩的生活就比較平淡了,用‘朝九晚五’來形容也差不多。
這天很特殊,已經到了晚上八點,張碩依舊待在二樓辦公室,他正動筆寫著東西。
他的臉上帶著興奮和激動,表現的明顯和往常不同。
在忙碌了一陣後,張碩才終於停下了筆,他輕呼一口氣長長伸了個懶腰,臉上的喜悅怎麽也繃不住,好半天長歎一聲,“終於……”
“完成了!”
係統任務界麵——
【任務一】
【研究項目名稱:混亂力場實驗波動偏差原理(難度評估:S)。】
【進度:100%。】
【任務已完成,可提交。】
“提交!”
張碩重新坐在了椅子上,表情嚴肅的提交了任務,一瞬間腦子就被各種內容充斥。
S級任務是‘混亂力場實驗波動偏差原理’,研究的是每一次混亂力場出現強力影響不同的原因。
同樣的強度、同樣的數據,每一次的結果都會出現不同。
有時候,強力拆分的影響會很大,有時候則相對較弱。
為什麽呢?
現在全都明白過來,簡單來解釋就是一句話——
量子糾纏對力場影響的傳導性和放大效應!
聽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卻非常複雜,混亂力場實驗為什麽會出現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又怎麽會影響到混亂力場到強力的轉變?
兩者似乎完全不相關。
這其中就牽扯到弱力對粒子的影響,對於促進量子糾纏產生的影響。
然後就是粒子和粒子的糾纏,對於混亂力場到強力轉變的幹涉,幹涉擴大效應的產生。
其中有弱力的簡單表達,有量子糾纏的新物理表達,也有的量子糾纏對於混亂力場影響的表達,等等。
即便到了這一步,也沒有能完全理解弱力,就隻是理解了弱力是如何影響到混亂力場實驗的結果。
“弱力,是影響到了粒子,再通過所出現的量子糾纏擴大效應,來影響到混亂力場到強力的轉變……”
“也就是說,弱力是通過粒子為媒介,間接的影響到了實驗。”
這是一種理解。
從這個角度上來分析,弱力難以研究也就能理解了,它不像是其他三種力,會在宏觀或微觀進行直接的表達,而是通過促進特殊現象的方式,去進行間接的表達。
……
在S級任務完成後,張碩在辦公室裏悶了兩個星期,一直在總結任務中的理論收獲。
這一天,他收到來自‘混亂力場研究組織’的消息,是邀請他參與第一次大型強子對撞實驗。
邀請方是‘混亂力場研究組織’,而不是高能所物理中心,是因為大型實驗基地已經建好,並完成了前期的測試。
新實驗基地的核心就是超大型的強子對撞機,其強度超過了核子組織的對撞機,成為了國際最大型的強子對撞機。
若是放在十年前,強子對撞研究來完善粒子標準模型,肯定是實驗的主要目標。
現在就不同了。
大型強子對撞實驗隻是研究的基礎,其上還有好幾個大型分支研究,其中最重大的莫過於‘混亂力場’研究。
實驗基地,也是專門為了混亂力場研究而建立的。
‘混亂力場研究組織’,已經成為國際上最龐大、最尖端的新物理實驗研究組織。
旗下的國際合作組有三十七個學術團隊,實驗基地常駐的研究員、工程師數量超過三千人。
現在基地也隻是剛剛投入使用,未來肯定會有更多的人才加入,更多的團隊、分支研究建造開放後,規模也會越來越大。
實驗基地的第一次正式實驗,備受國際物理界關注。
不過實驗還在計劃中,也隻是模糊確定了日期,並開放了學者參與申請通道。
張碩受邀的時間是非常早的,他不在混亂力場研究組織中任職,但卻毫無疑問擁有實驗的主導權。
第一次正式實驗非常重要,組織負責人吳建寧、於飛、廖振宇等人,也都對實驗非常重視,他們早早的邀請張碩,也是希望他能來一下實驗基地,商討有關實驗設計的問題。
強子對撞實驗沒什麽好說的,最主要就是混亂力場實驗。
“很及時啊!”
張碩看了下邀請函,又翻了下幾封特別邀請信件,就決定跑一趟新實驗基地。
他對於新實驗基地也很感興趣,超大型的強子對撞實驗,高強度的混亂力場實驗。
兩者加在一起,研究上可能就會有突破。
如果迭加自己對於弱力的理解……
“肯定會有新發現!”
張碩已經開始期待了。
新物理方向上,基礎理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大的突破。
現在最主要的方向弱力,更是有著無限的可能,馬上要進行的新一次實驗,也許就是理論和技術突破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