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閱卷

字數:5028   加入書籤

A+A-




    “好了!”
    趙興喊道:“天色不早了,下次有機會再打吧。”
    張桂芬看了一眼天色,隻能作罷,招呼幾人一起騎著馬前往了馬廄。
    來到馬廄,把馬交給馬夫後,張桂芬興衝衝的拉著明蘭說道:“你的馬球跟誰學的?打的這般好?”
    “是跟我家祖母學的。”明蘭說道。
    “難怪!”
    宋朝雖然風氣還沒有受程朱理學影響,變得那麽嚴格。
    但是因為文風鼎盛的原因,文人都不怎麽喜歡馬球這些,覺得很是粗鄙。
    更別說是女子了。
    即便勳貴人家,在培養子女時,也慢慢向書香門第看齊。
    但是盛老太太是勇毅侯獨女,深受寵愛,當年在家裏和張桂芬的情況差不多。
    即便很少有女子打馬球,勇毅侯也沒有阻止盛老太太。
    盛老太太做姑娘的時候,在馬球場上也留下了一段傳奇。
    張桂芬小時候也聽過盛老太太當年的一些傳說,不過隨著時間過去,談論的人越來越少了,她都快要忘記了。
    現在聽到明蘭說是和盛老太太學的馬球,她也不感到驚訝。
    “以後有時間,咱們再一起約著打馬球。”張桂芬微笑道。
    吳大娘子的馬球場並不是隻有馬球會時才會開,平常一年四季都是開門的。
    隨時都可以過來玩。
    在張桂芬看來,明蘭馬球打的這麽好,肯定是喜歡。
    女子能喜歡馬球,性格必然不是什麽嬌作之人,對明蘭的好感直線上升。
    “嗯。”明蘭點了點頭。
    四女一路閑聊來到了看台,趙興讓她們坐下休息。
    “殿下,我和六姑娘她們約好了,以後有空一起打馬球。”張桂芬微笑道。
    “行啊,孤一會交代一聲,以後你們要打馬球,直接來這裏就好。”趙興說道。
    他那父皇節儉,平常根本不出宮,別說來這裏了。
    金明池幾乎等於成了他的別院了。
    趙興巴不得張桂芬她們經常約在一起玩,聯絡感情。
    在他看來,後宮爭鬥,爭寵是一方麵,另一方麵也是閑的太無聊了。
    沒事不就喜歡相互鬥麽。
    對了,回頭把麻將什麽的給搗鼓出來,讓她們沒事聚在一起打打麻將,偶爾打打馬球什麽的,多促進和諧。
    趙興記得城外還有個皇家別院有溫泉來著,回頭帶她們泡溫泉去。
    不過這個計劃得等等,現在帶她們泡溫泉,也不能一起泡。
    泡澡還得一起泡才熱鬧,沒看後世很多人就喜歡冬天去大澡堂子泡澡麽。
    咳咳…不能想多了。
    “時間不早了,咱們去沐浴更衣回去吧。”趙興說道。
    此時天色已經接近黃昏了,晚上總不能留在這裏過夜吧。
    趙興倒是無所謂,張桂芬她們肯定不行。
    ……
    趙興休息了幾天,宮裏又繼續送紮子來了。
    不過他如今不用讀書了,隻需隔幾天需要聽一場翰林學士講經,倒也頗為悠閑。
    那次過後,四女的關係增進不少,沒過幾天張桂芬組了個局,一起去金明池玩了一天。
    這次趙興並沒有去,很多時候還是要讓她們單獨相處相處,自己在那她們說話也不方便。
    晚上趙興詢問餘嫣然,得知她們相處的挺融洽的也就放心了。
    四人性格各不相同,但是張桂芬能夠容人,餘嫣然又是個不爭不搶的性子。
    明蘭雖然很有手段和城府,但她心思通透,是個聰明人。
    有的人雖然聰明,卻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明蘭聰明的同時,卻又非常清醒。
    至於如蘭,性格雖然有些嬌縱,但是經過盛老太太調教,已經收斂了許多。
    而且如蘭性格雖然嬌縱,卻不傻,在張桂芬麵前還是很老實的。
    得知這些,趙興也就放心了。
    這天一早,趙興乘車來到了禮部。
    禮部尚書親自等在門口迎接,領著趙興來到一處防守森嚴的院落,就告退離開了。
    這裏就是會試閱卷的地方。
    按照規定,閱卷官在批閱答卷期間,全程封閉,不得和外人接觸,外人也不允許進入。
    禮部尚書不參與批閱考卷的工作,自然也沒資格進入。
    趙興也隻帶了三水和顧廷燁進入了院子,其餘人全部留在外麵。
    “臣等恭迎殿下!”
    海文優帶著幾十個閱卷官等在院子裏,見趙興進來,躬身行禮。
    “免禮,諸位辛苦了。”趙興微笑道。
    “這些都是臣等的本份,不辛苦!”眾人齊呼道。
    “孤聽說考卷已經全部批閱完了?”趙興問道。
    他之所以過來,就是因為海文優讓守衛傳話,說考卷已經全部批閱完了。
    如今距離會試結束,已經過去十三天了,還有兩天就是放榜的日子了。
    “回殿下已經批閱完了,臣和諸位閱卷官共選出二百七十三份答卷,特請殿下過目。若是殿下沒有異議,就揭糊名登榜。”海文優說道。
    “帶孤去看看。”趙興說道。
    “殿下請!”
    海文優帶著趙興來到一間公房,房內擺放著一口大箱子。
    “殿下,這裏就是選出的二百七十三位考生的答卷。”海文優說道。
    “打開箱子。”趙興說道。
    三水聞言連忙上前打開了箱子,趙興隨手拿出一份,並沒有去看詩賦和經義,直接翻找出策論答卷看了起來。
    會試雖然隻有數千人,但是若從縣試開始算,每次參加科舉的都有數十萬人。
    兩百多人,基本上是數千人中挑一個了。
    雖然趙興出的考題有些奇葩,但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答卷,文章寫的還是非常不錯的。
    他手裏這一份,講述的就是如何治理黃河水患。
    長江黃河都是母親河,但是在古代百姓心中,黃河這條母親河並不受喜歡。
    因為在古代平均兩三年黃河就要泛濫一次。
    黃河的治理是曆朝曆代都無比頭疼的問題。
    趙興不懂水利,看不出這篇文章中提到的一些辦法是否可行。
    不過他心裏非常欣慰,至少文章談的是事實,並不假大空。
    一上午時間,趙興都待在禮部,觀看選出來的答卷,而且隻看策論文章。
    這些文章涉及到方方麵麵,甚至趙興還看到幾份陳述朝廷利弊,提出如何解決的。
    一些文章中提出的觀點,趙興都很認同。
    看來自己這次出題,倒是選出來不少人才。
    不過趙興也不認為光從文章就能看出這些人究竟是不是人才。
    即便是,也隻能說明他有才。
    很多人有才歸有才,但是才能隻是他們的晉身之資。
    一些文章中提出要如何如何善待百姓,但是說不定寫文章的這個人做了官,一樣還是會剝削百姓。
    就像《憫農》的作者,趙興上輩子學到憫農的時候一直有個好奇,為何學別的詩詞老師都會講述一些與作者相關的典故,再不濟也會簡單介紹一下作者。
    偏偏教憫農的時候,提都不提。
    長大後才知道,寫憫農的一點都不憫農。
    所以一個人才能如何,和他是不是好官並沒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