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貨幣改革

字數:4409   加入書籤

A+A-


    “威力確實不錯!”
    趙興轉過身來看向曹勉道:“這次你做的不錯。”
    “臣也沒做什麽,都是工匠們做的,特別是陳奎,經常廢寢忘食的忙碌。”曹勉說道。
    “不用謙虛。”
    趙興擺了擺手微笑道:“朕聽聞這段時間你都待在火器監,都沒回家看望父母妻兒,有心了。一會回去好好休息幾日,以後也無需如此,必然舅舅該去母後那裏告朕的狀了。”
    自從上次出了紕漏,火器監就搬去了更遠的地方,曹勉一直待在火器監,連家都沒回過。
    “多謝陛下。”曹勉知道上次的事情算是過去了。
    趙興看向陳奎道:“你這次立功了,可有什麽想要的?”
    “這些都是陛下提供的思路,草民不敢居功。”陳奎躬身道。
    “沒有功勞也有苦牢。”
    趙興擺了擺手道:“這樣吧,朕賞你千畝良田,參與的人按照功勞大小,賞賜百畝到十畝不等。具體的曹勉你來擬訂。”
    “是!”曹勉連忙應道。
    趙興看向一臉喜色的陳奎說道:“你若是能把大炮給朕造出來,朕就封你為官。”
    “陛下放心,臣一定會把大炮造出來的!”陳奎堅定道。
    不管是什麽官,對於陳奎這樣出身底層的人來說,都是巨大的誘惑。
    “行了,你們回去吧。”
    趙興看了看陳奎手上的青銅管子,搖了搖頭,打消了留下玩玩的想法。
    雖說這個時候的突火槍有些簡陋,但是男人大多對這玩意沒有什麽抵抗力。
    隻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趙興如今坐擁天下,萬一出什麽問題就麻煩了。
    “稟陛下,北邊送來了急報。”
    三水匆匆走了過來,手中捧著一封沒有開封的書信。
    趙興接過展開看了起來,當看到信裏的內容,臉色一沉。
    “還真讓顧廷煜猜對了,可惜了一個人才啊。”趙興歎氣道。
    這封信是李戈傳遞回來的,說耶律重元最近好像和蕭太後在暗中接觸,這才遲遲沒有答應大宋的條件。
    李戈為了增加可信度,還在信裏說了消息的來源。
    不管耶律重元還是趙興,之前其實都猜測出李戈在他們之間左右逢源。
    不過兩人需要這麽一個人,因此都沒有捅破。
    按說這種消息,李戈不可能知道的,除非消息已經傳出去了。
    但要是這樣,這個消息就沒有什麽價值了。
    李戈之所以能夠知道,還是通過耶律重元之子涅魯古得知的。
    年前涅魯古出使大宋,在趙興麵前說什麽若是道路通暢二十萬匹戰馬都不成問題。
    趙興故意當真了,後來還是李戈麵見趙興,把數量給談到了五萬。
    雖說回去後耶律重元一直沒有答應,但李戈也幫了涅魯古的大忙。
    加上李戈刻意巴結,涅魯古對他比較信任。
    涅魯古喝酒之後說漏了嘴,李戈才知道了這個消息。
    之前趙興都沒有想過蕭太後和耶律重元有合作的可能,但是顧廷煜臨死前對於西夏遼國局勢的分析中,曾經提到過這種可能。
    其實從年後遼國那邊陸續傳來的消息,趙興就想到了這種可能。
    年後,蕭太後就冊封耶律乙辛為攝政王,讓其和她共掌朝政。
    耶律乙辛成為攝政王後,並沒有和蕭太後一團和氣,反而在朝中安插自己的親信。
    蕭太後雖然不願,但耶律乙辛勢大,隻能一再退讓。
    但是這樣也不是辦法,一旦耶律乙辛徹底掌控朝堂,蕭太後母子就徹底成為傀儡了。
    對於蕭太後來說,要麽認命,要麽引外援。
    可顧廷煜死的時候,還沒有發生這些,他卻推算到了這些,可見其才能。
    但從這一點看,顧廷煜之才完全夠出將入相了。
    不過這件事對於大宋來說是好事,耶律重元和蕭太後聯合起來,遼國接下來還有動亂,耶律重元給不給戰馬,反而是次要的了。
    ……
    宣武元年,三月十八,趙興祭拜太廟,正式冊封才一個多月的嫡長子趙詠為嫡長子。
    冊封太子後,趙興便讓英國公前往北方坐鎮。
    如今天氣回暖,等春耕過後,北方長城的修建就會繼續,必須得有人前去坐鎮,防止遼國襲擾。
    英國公離開後,趙興便著手整頓吏治,同時對貨幣進行改革。
    雖然因為商業繁榮的原因,大量銀子流入大宋,銀子也是大宋重要的貨幣之一。
    可是銀子在實際的使用當中,並沒有特別方便。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成色和重量的問題。
    一些電視劇中,銀子被鑄造成一定重量的銀錠,拿到後掂量一下就知道是多少。
    可是在古代的實際使用中,是要檢查成色,並且稱重的。
    在宋朝,銀子作為貨幣使用,都是出現在大宗交易中。
    普通百姓不僅不會用,連收都不會收。
    因為百姓分辨不出成色如何,很容易被騙。
    不管造不造火炮,就是造突火槍也需要用到不少的銅。
    而且銅錢交易非常不便,不說大宗交易了,一貫銅錢好幾斤,不僅重,還不便攜帶。
    不光是銀子的問題,趙興讓殷漢章仔細調查過大宋的貨幣情況,簡直一言難盡。
    大宋立國後雖然也有鑄造銅錢,可並沒有取消唐朝時期的銅錢。
    民間流通的銅錢,甚至還有唐朝以前的。
    這些倒也不算什麽,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私鑄銅錢。
    別看古代使用的銅錢是銅製作的,但是銅和銅錢的價值卻不對等。
    否則朝廷根本沒有必要鑄造錢幣了,直接以銅稱重當錢使就好了。
    正是因為貨幣種類雜亂,給了一些人鑽空子的空間。
    對於貨幣的改革,就很有必要了。
    不僅要讓銀子流通更方便,大宋現有的銅錢也需要回收重新鑄造。
    貨幣改革,可是能夠為朝廷帶來很大收入的。
    別的不說,回收兌換新的貨幣,完全可以加點火耗。
    比如說隻能兌換新幣的百分之九十,隻要禁止以前的貨幣流通,天下人就必須兌換。
    這樣做百姓的損失並不大,因為大多數普通百姓幾乎沒什麽錢。
    但是對於那些有錢人就不一樣了。
    銅錢還隻是小利,重要的還是銀子。
    趙興準備讓人嚐試鑄造後世的銀元,統一成色,把銀子變成常見的貨幣。
    禁止那些碎銀子在世麵流通,銀子兌換火耗,就可以多收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