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韓章的分析

字數:4172   加入書籤

A+A-


    “陛下,北方急報。”
    龍圖閣,趙興正在批閱紮子,一個內侍捧著一個竹筒,匆匆走了進來。
    三水連忙上前,接過竹筒,檢查了一下把竹筒打開,掏出了裏麵的急報,送到了趙興的手裏。
    趙興接過打開看了起來,當看到其中的內容,眉頭緊皺。
    “真是蠢貨!”
    趙興看完其中的內容,直接破口大罵。
    急報是英國公送來的,說耶律重元遭遇埋伏,被其子涅魯古殺了。
    涅魯古投降耶律乙辛,為其招降耶律重元剩下的兵馬和草原各個部落。
    耶律乙辛吞並耶律重元的兵馬後,實力大增。
    如今遼國內亂平息,已經就在眼前了。
    蕭太後一方靠著上京城,根本抵擋不住耶律乙辛。
    雖說上京城城池高大,城內加上禁軍有近十萬兵馬,糧草充足。可耶律乙辛和耶律重元不一樣。
    耶律乙辛經營這麽久,在城內心腹,可不僅僅是明麵上那些,暗中還不知道有多少。
    平定了耶律重元,接下來隻要解決掉蕭太後,不管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直接登基稱帝,遼國的內亂要不了多久就能平定。
    雖然遼國混亂這麽久,算是元氣大傷,可內亂平定,遼國幹擾大宋修建長城,完全是沒問題的。
    耶律重元這個蠢貨,死不足惜。
    但凡聰明一點,哪怕不是耶律乙辛的對手,隻要他存在一天,耶律乙辛就有一份顧忌在,未必會招惹大宋。
    “召諸位相公和各部主官過來議事!”趙興吩咐道。
    “是!”
    三水應了一聲,連忙下去安排人傳召。
    “長城已經修建了三分之一,剩下的最遲明年年中就能修好。怎麽拖延時間呢?”趙興喃喃道。
    去年因為需要準備的東西太多了,因此進展有些慢。
    接下來修建速度就快多了,明年肯定能夠完成修建,在此之前,還得想辦法穩住遼國才行。
    過了大約一柱香左右,韓章等人陸續到來。
    趙興讓人把急報拿給他們傳閱,等他們看完後,說道:“都看完了,說說吧,接下來該怎麽辦?”
    眾人聞言都麵露思索之色,緘口不言。
    這種事完全是遼國的事,而且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根本沒有什麽辦法了。
    除非大宋出兵,拖延耶律乙辛攻打上京城。
    可這樣並不太現實,畢竟如今和之前耶律重元還在的時候情況不同。
    耶律重元在的時候,手裏兵馬不少,還在草原。
    耶律乙辛想要剿滅,不僅需要大量的兵馬,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可如今耶律乙辛吞並了耶律重元的兵馬,即便大宋出兵,耶律乙辛也可以圍困上京的同時,分兵擋住大宋。
    這樣一來,除非大宋真的打下遼國幾座城池,才能解圍。
    光是解圍還不夠,因為遼國大半兵馬都在耶律乙辛手裏,隻要大宋退兵,蕭太後一方,還是不是耶律乙辛的對手。
    也就是說大宋要出兵,就是要真和遼國打仗,還不能打一會退兵,而是要真的和遼國長期開戰。
    真要如此,那還修建長城做什麽?
    “大相公,你來說說。”趙興說道。
    雖然他對韓章有些惱怒,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韓章此人在軍事上還是有些能力的。
    其實韓章這種人,能夠治理地方,也可以當謀臣用,卻不適合當主將用。
    就拿三國時期來說,湧現了大量的謀臣,這些謀臣出謀劃策製定策略,而武將照著他們製定的來實行。
    這麽一看,好像這些謀臣完全可以擔任主帥,武將的存在有些多餘了。
    但實際上謀略和指揮打仗完全是兩碼事。
    謀臣謀劃的是大局,而武將指揮的卻是局部戰爭。
    舉個簡單的例子,謀臣說要打哪座城,打下來有什麽好處,有什麽戰略意義。
    武將卻不需要想這些,隻要想著怎麽打下城池即可。
    當然了,很多統帥也是有大局觀的。
    總的來說,謀臣是製定計劃,武將是執行。
    能夠製定計劃,不一定能夠指揮好兵馬執行計劃。
    簡單點說就是紙上談兵的區別。
    “陛下,除非大宋願意現在和遼國徹底開戰,不然沒有太好的辦法阻止,最多隻能拖延罷了,意義不大。”
    韓章頓了頓,繼續說道:“不過臣覺得陛下也無需太過擔心。”
    “哦?”
    趙興說道:“仔細說說,為何無需擔心?”
    “蕭太後雖然不是耶律乙辛的對手,可她也不是傻子,見事不可為,很可能會帶著遼國小皇帝逃。”韓章說道。
    “嗯?”
    趙興一怔,驚訝道:“大相公的是接納蕭太後和遼國小皇帝?”
    “非也!”
    韓章微笑道:“若是大宋接納,耶律乙辛必然不會罷休,屆時北方必然會燃起戰火。而且上京距離大宋比距離西夏和河湟可要遠一些,臣認為蕭太後要逃,也會逃去西夏和河湟。西夏的可能不大,河湟的可能最大。”
    趙興聞言沉默了一會,說道:“大相公說的雖然有道理,可董氈可未必會接納蕭太後。”
    不管蕭太後進入河湟還是西夏,耶律乙辛都會逼迫他們交人。
    要是去了西夏,很可能會被西夏拿來作為談判的籌碼,來交換西夏當年被遼國奪去的那一片草原。
    即便西夏不這麽做,也不會接納蕭太後,而和遼國發生衝突。
    蕭太後肯定清楚這一點,所以韓章才說蕭太後逃亡河湟的可能更大。
    可董氈雖然娶了遼國公主,也惹不起遼國,怎麽會接納蕭太後。
    “臣卻和陛下看法不同,董氈很可能會接納蕭太後等人。”韓章說道。
    趙興沉思了一會,不確定道:“大相公是說董氈想利用蕭太後等人,朝遼國擴充地盤?”
    “不錯!”
    韓章點了點頭道:“河湟在大宋和西夏、遼國的夾縫中,除了這三國外,還聯通著高原。想要擴充地盤,要麽對三國之一動手,要麽就重回高原。可是那樣一來,還是會麵臨以前的局麵,不敵西夏的時候,大宋很難出兵幫助。
    遼國肯定還有忠心蕭太後和小皇帝的,加上她們的身份,董氈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攻占一部分遼國的地盤。
    而耶律乙辛畢竟是謀逆,還需安定內部,這就給了董氈可趁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