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四國大戰

字數:6214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重生之大秦盛世 !
    深秋之際,四國伐戰正酣,魏楚合軍雖攻進了趙國境內,但是廉頗率領二十多萬大軍據險而守,退步緊縮,魏楚即便兵力兩倍於趙軍,但這時將領的優勢便體現了出來,趙國名將廉頗排兵緊湊,防守謹慎,根本就不給對方可乘之機。
    而反觀魏楚兩國,雖合兵一處,但是軍令難以協調統一,兩國之兵配合起來根本沒有絲毫默契,常常貽誤戰機,使得戰場之上的形勢居然越來越被動,完全無法奈何廉頗。
    可即便如此,在相當大的兵力差距之下,魏楚聯軍即便在戰場上打得並不怎麽光彩,但是憑借人力推進,硬生生攻進了趙國壽縣以北,直逼馬陵。
    馬陵之地,曾經是魏國的痛楚!趙齊曾合軍在此地設伏,圍殺了魏國的上將軍龐涓,自此後魏國霸主地位不在,開始走了下坡路。
    如今形勢卻與近百年前完全相反,經曆了這麽多年,齊國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七雄了,淪落成為了仰仗趙國鼻息才能生存下去的羸弱小國。
    而魏楚合兵碾壓在即,馬陵之地的攻守雙方也早已不是百年前的那樣,如今的趙國才是被動防守的一方。
    就在廉頗南境奮力抗敵之時,李牧所率部下確實戰果頗豐。燕國雖然擁兵數十萬,但是在李牧麵前,卻依然顯得有些不夠看。
    在統兵抗擊燕國之前,李牧在雁門郡抵禦匈奴多年,精通步騎聯合作戰,更是能將匈奴迂回圍殲,消滅過匈奴不少騎兵。
    如今在趙燕戰場上,李牧麾下的胡服騎射宛若大漠蒼狼,奇襲擾營斷糧道,那是無一落空。燕國曆經熟悉國難,即便是如今的國力有抬頭之象,但是在騎兵方麵,依舊比不上趙國胡服騎射之威,對此也吃了不少虧。
    趙軍騎兵襲營後,趁著燕軍混亂,趙國隨即便會大軍壓下,趁亂打擊燕國。而等到了燕軍反應過來,準備整軍反攻之時,趙軍卻又後撤一段,避其鋒芒,騎兵再次出麵襲擾燕軍兵陣,就這樣一來二去,硬生生打磨掉燕軍將士參戰的銳氣。
    步騎轉換更是在李牧手中玩出了花來,燕軍從一開始的小破綻,就這麽被李牧抓住機會,一直逼壓消磨對方兵力,燕軍被打得苦不堪言,反抗卻又被人卡著關節,根本施展不開,就這樣被動陷入了防禦當中,一波一波苦力抵抗李牧的進攻。
    就這樣,在李牧的統兵之下,燕國的劣勢被一點一點地擴大,輪流不歇的兵種交替作戰,讓燕軍身心俱疲,士氣低迷。
    反觀趙軍,雄赳赳氣昂昂,在戰場之上幾乎是單方麵壓著燕軍狠揍,在這樣的情況下,燕軍又多次戰敗,士氣持續走低,整個大軍開始有了些許的動蕩,軍心不穩。
    此時的燕王為了穩定前線軍心,連夜派遣燕相粟腹趕赴前線整頓大軍,對抗李牧的進攻。
    粟腹在趕赴前線之後,很明智地沒有再與趙軍纏鬥,而是以退為進,後退十裏整頓大軍,徹底從被動局麵當中抽出身,憑借著優勢兵力,再度與趙軍隔陣相望,重新開始交戰。
    一時間,戰況再度陷入了焦灼當中。
    而就在四國陷入戰爭泥潭無法脫身之時,秦國卻悄然派遣上卿呂不韋前往函穀整頓十萬秦軍,東出伐韓。
    四國雖然明麵上交戰不休,但是暗地裏誰都警惕著西邊兒那個趴在山口觀望的秦國,生怕本國之土被秦國偷襲。即便秦國先前保證過不會參與到四國混戰,可這就像是指望狗有一日能改得了吃屎一樣,太過於虛妄。
    而與此之時十萬秦軍的出動,也是讓四國好好感受了一把心跳加速的滋味,對秦軍的警惕心也隨之提升。
    好在,按照秦軍出動的路線,還有秦國國內傳來的消息,知曉了秦軍的目標,四國也漸漸放下了心。
    韓國此前未曾參與到四國伐戰,如今想要求取四國的支援,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四國本就不爽韓國那騎牆觀望的嘴臉,如今韓國被秦國盯上,四國還樂得看到這一幕,誰讓你韓國當初不站隊,現在被人一對一照顧,可別怪我們四國不講情麵。
    一時間,魏楚燕趙四國,很默契地選擇繼續開打,同時各自國內都不約而同地婉拒了韓國使臣的求援,不敢牽連其中,眼睜睜看著秦國大軍日益迫近韓國之土,無絲毫動靜。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韓國根本就沒有沒敢想過要抵抗,整個就是撅起屁股歡迎的模樣,“恭候”秦國的光臨。
    畢竟,在沒有人相助的情況之下,即便舉手投降的舉措讓人感到不齒,但是發兵對抗秦國那更是可笑。前者或許可以解釋為讓秦國自己吃飽自己回去,可後者便隻有一個詞來形容:不自量力!。
    所以,在秦國大軍趕至成皋之後,僅僅隻是受到了幾波象征性的反抗,便不吹灰之力,拿下了這個號稱第二個函穀之稱的成皋,也稱“虎牢關”。
    那些成皋之後,呂不韋立刻派遣兩路大軍,分別攻向韓國榮陽、巨衍等地,將成皋之外的一大片平原收入到了秦國的囊中,並以此設立三川郡,徹底將崤山出口劃入到了秦國領土。
    此時,秦國的東出之路才算完全暢通無阻。
    上黨高地俯瞰趙國都城邯鄲,成皋關隘與函穀有山路相通,秦軍出函穀可直接麵向中原腹地,攻進三晉沃土!再加上楚國城西兩陽之地的大門已經向秦國大開,天下再難有哪一國可阻擋秦軍東出的步伐,秦國不論對哪一國用兵,都占據了絕對的主導權,可攻可守,可進可退!
    而這一切,呂不韋僅僅隻用了半個月時間,便將整個三川郡都安排得妥妥當當,當然這少不了韓國的配合。郡守治理百姓回歸,三川郡在秦國之下再度恢複了平定。
    而在取得三川郡後,呂不韋所率的十萬大軍並未再東進,而是留下一部分駐紮在成皋等地,隨即便率領部隊折了回去。
    看到這裏,韓國不由得鬆了口氣,暗中慶幸不已。三川一郡之地,雖然失得可惜,但總比再被秦國攻伐要強。
    而聽到秦軍隻拔了三城便打道回府,其他諸國一時間都有些不敢相信,而接下來傳回的信息,卻讓諸國都為之膽顫……
    東周君封地,被秦軍所侵占,鞏洛之所盡皆化為秦土,東周君原本在一旁看戲,根本來不及半分抵抗,就被秦軍攻占了本營,不得已出麵獻降。
    值此,存希了八百年的周朝,在公元前249年這一年,宣告滅亡。自此秦吞二周,天下再無天子,隻剩各大諸侯王,戰國形勢看上去並未變動,但私底下卻是暗流湧動,各國都對秦國亡周的舉措感到震驚,同時也各自有了小心思。
    呂不韋這邊滅周功成,另一邊的上黨,此時也熱鬧得很。
    秦將王齕率上黨二十萬守軍,掃遍上黨全境,將趙國遺留下來的一些暗點悉數拔之,整個上黨境內再無反抗之音,秦國自長平大戰之後,這一塊飽受爭議和拉鋸的土地,終是歸了秦國,設立太原郡。
    趙國忙著對抗魏楚燕,即便知道了這邊的動作,也無力回天,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秦國將上黨收入囊中,自己則在一旁罵娘,以告慰內心之焦灼。
    好在,四國混戰很快迎來了轉機。
    李牧在桑丘假裝不敵粟腹大軍,率軍後退到太行山餘脈設伏,粟腹求勝心切,孤軍深入,最終掉入了趙軍所布置的陷阱。
    此一站,粟腹被李牧斬首,幾十萬燕軍大敗而逃,李牧率軍在後方追趕劫殺,直至打進燕國本土,順勢圍了燕國國都薊京。燕國危!
    而北方李牧建功,燕國瀕臨垂滅,南邊兒魏楚的進攻路數瞬時一滯,隱隱有些忌憚。
    在廉頗的阻擋之下,魏楚聯軍舉步維艱,就在這馬陵之地拉鋸了數十回,都沒有拿下此地。而北邊已經有了變故,若是燕國被覆滅,趙國整軍直下,魏楚兩國隻怕也落不到好。
    況且,燕國此番有難,魏楚好歹也算是同盟,不顧對方死活這顯然不好,於是乎魏楚聯軍停止了前進,排出信使,相邀趙王和談。
    魏楚燕和談,那趙王是一百個同意啊!上黨距邯鄲不過數十裏,秦國在上黨哼哧哼哧撅著屁股擴地盤,趙王心裏也很不踏實,生怕秦軍趁趙國空虛之時,整軍攻入趙國,於是便“爽快”地答應了魏楚燕的和談。
    和談席間,趙國雖勝,但是魏楚燕三國卻強硬著一口氣拒不認輸,隻同意賠付趙國錢糧,而不願割讓半寸土地。甚至,魏楚兩國在和談期間,各自派兵攻占了齊國之土。
    趙王雖然惱怒,但是麵對魏楚燕三國寧戰也不屈的態度,一時間也不好說什麽。
    趙國雖然圍了燕國國都,但是三國心裏卻一點兒也不急。即便桑丘大敗,燕軍大軍卻隻損了幾萬人,隻需幾日便可再度拉起一支十數萬大軍,固守薊京不在話下,趙國即便是要攻城,沒個把月天也攻不下來。
    而上黨這邊,秦國近段時間卻是活躍得很,若是趙國境內長時間缺於防守,秦國大軍又隻在邯鄲不到百裏的地方,秦王能忍住這個大好良機伐滅趙國?
    別看秦王話說得好聽,秦國不會參與四國伐戰。可是四國伐戰之後呢?秦王會不會趁你病要你命啊?哎~~這誰都清楚。
    講白了,秦國可不是能穩下心的人,對眼皮子底下的土地咽口唾沫而不拿,這不是秦國的“風格”~~~
    這個道理,各國心裏都明白。所以即便趙王憤怒不已,但是為了早日將兵力從前線抽回,也是無可奈何,隻得答應了魏楚燕三國的要求,僅僅隻拿了三國賠付的巨量錢糧布礦,作為趙軍開拔之資。
    而對於魏楚燕三國瓜分齊國一事,趙國沒有絲毫辦法,最終沒有表露任何意見,退出了和談。
    趙國心裏也憋屈,這一次李牧破燕,廉頗拒魏楚,這已經是打了勝仗!但是因為一個動機不明的秦國,卻生生葬送了大好的前路,隻得縮回來防守。
    隨後,趙國收攏軍隊,駐紮在武安、伯陽等地,防備秦國東進。
    而魏楚燕三國,則各自占領了齊國聊城、南陽、平陸等地。齊國本身土地就狹小,如今被三國瓜分,隻剩下了臨淄往東的狹長海岸,剩餘內陸大片平原,都被三國所均分,而沒有一絲一毫的反抗能力。
    齊國弱小,在此時顯露無疑。魏楚燕三國向趙國低頭,但卻不代表會放過齊國,三國這一合計,根本沒有知會齊國,直接派兵攻占了齊國國土,齊王的控訴在三國眼裏成了笑談。
    而趙國,早就預料到了會是這等局麵,但卻也無力再做什麽,隻能眼睜睜看著,而無動於衷。
    齊國就這樣,成為了此次魏楚燕趙四國伐戰當中,唯一的一個“戰敗國”。
    消息傳出,齊魯大地之上到處都是文人士子慟哭哀嚎的聲音,就連稷下學宮,也一片寂寥,對三國的無情嘴臉和趙國的漠視感到憤怒,但也僅僅是憤怒。
    而這個關口,齊魯名士魯仲連悲逝的消息傳出,使得齊國文壇陷入了一片灰暗。
    魯仲連一生為齊國邦交奔波多次,善於闡發奇特宏偉卓異不凡的謀略,卻無意為官,願意保持高風亮節,數次聯絡趙楚覆滅了燕國的進攻,更是聯盟諸國聯盟抗秦,但是如今卻也無力回天,在這個關口悲痛去世,令人不禁潸然。
    不過這些,卻也無法影響國與國之間的大局。國家的利益,不是一兩個名士就能影響的……
    而另一邊,趙國此番伐戰也可以說是慘淡,動用了舉國近六十萬精銳,但卻隻得來些許賠償,甚至連能不能回本都不一定。
    魏楚燕雖戰敗(起碼在趙國看來是這樣的),但卻將齊國最為膏肥的內陸重鎮剝了去,所獲不小。
    再加上一直在邊緣ob的秦國,那也是有明麵收入的!就隻有趙國,被人圍毆打贏了還得受氣,可以說是相當淒慘了。
    至於齊國,那已經不能用慘來形容了……
    至此,歲末冬寒之際,四國大戰結束,天下迎來了短暫的和平,各國開始收兵舔舐各自的傷口,民眾休養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