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好運來酒樓

字數:3456   加入書籤

A+A-




    蘇氏兄妹聞言,心中已然明了,對於金德滿的處境感同身受。

    “既然如此,我們就決定租下這裏了。”陳汐堅定地對陳平安說。

    “好的,掌櫃的,不過在正式簽約之前,有些事情我們需要事先說明白。富貴酒樓原本就是我們的產業,隻因房東貪圖利益,迫使我們離開。我們可不是任人擺布之輩,他們為此賠償了我們三年半的租金,共計三百六十兩銀子。如果我們租賃您的酒樓,希望也能立下一份正式的契約,以免再生枝節。”陳平安補充道。

    “沒問題,租我的酒樓自然要立字據或契約,我隻有一個條件,最少五年。”金德滿眉宇間透露出一股豪爽之氣,嘴角掛著一抹自信的微笑。

    五年租期,對於陳平安來說,不僅足以讓他還清那些如影隨形的債務,還能為未來幾年的經營和發展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

    其實,這酒樓不僅比富貴酒樓寬敞,其內部裝潢更是別具匠心,雕梁畫棟間透露出一種古樸而典雅的氣息。

    陳平安隨即從袖中抽出一張沉甸甸的五百兩銀票,那銀票在燈光下閃爍著誘人的光澤,正式標誌著酒樓易主的開始。

    金德滿接過銀票,眼中閃過一絲滿意,隨即在客人離開後,便親自引領著陳平安一行人,穿梭於酒樓的每一個角落,詳細介紹著每一處的布局與特色。

    大廳之後,四間小巧而溫馨的小屋靜靜佇立,每間屋內都布置得簡潔而舒適,窗外透進的陽光灑在幹淨的床鋪上。

    這樣的布局,正好可以安排給陳平安、張大、張二他們居住,讓他們在忙碌之餘也能有個安心的休息之所。

    為避免往昔的波折重演,陳汐特地前往縣衙,經過一番周折,終於在契約上蓋上了官府的大紅印章,確保這一租賃行為的合法性,也為酒樓的未來加上了一把牢固的法律保護鎖。

    離家三日,隨著酒樓事宜的塵埃落定,陳汐的心中也漸漸泛起了歸家的念頭。

    金德滿離開後不久,陳平安便迫不及待地接來了自己的妻子,兩人共同挑選了一間寬敞明亮的房間作為他們的居所,而張大、張二也在各自的喜好中挑選了房間。

    接下來的日子裏,他們將要重振旗鼓,為酒樓的重新開張做足準備。

    雖然當前的市場環境並不樂觀,但金德滿的勤勉精神似乎已經滲透到了酒樓的每一個角落,使得整個酒樓煥然一新,一塵不染,為他們節省了不少籌備的時間。

    陳平安心中盤算著,決定用一天的時間親自去市場采購最新鮮的食材,確保菜品的品質;另一天,則專注於研製獨門特製醬料,以及醃漬各種肉類。

    當天午後,為了避免張揚,陳汐特意選擇雇用一輛不起眼的牛車返回祥和村。

    他深知,在這個小村莊裏,任何一點微小的炫耀都可能引來不必要的嫉妒和麻煩。

    在啟程之前,他還不忘為酒樓更名,將它命名為“好運來酒樓”,這個名字寓意深遠,寄托了他對酒樓未來的美好願景。

    就在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好運來”這三個字,在陳汐轉身離去的那一刻,悄然在祥和村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張大、張二,我知道你們願意繼續跟著我,但鑒於過去的教訓,如果你們決定留下,我們必須立下字據,保證不會做出任何有損酒樓利益的事情。”陳平安語重心長。

    張大與張二對視一眼,彼此的眼中滿是決絕與忠誠。

    “陳哥,我們既然決定留下,就一定會全心全意,字據我們自然會簽,感謝陳哥給我們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說完,兩人鄭重地跪倒在地,向陳平安磕頭表示感激。

    陳平安內心雖然感動,但他深知規矩的重要性,於是仔細擬定了文書,交由妻子送往縣衙蓋印。

    ……

    牛車緩緩行駛在蜿蜒曲折的鄉村小路上,夕陽的餘暉灑在田野上。

    直到夕陽西下,陳汐才遠遠望見了祥和村那熟悉的輪廓。

    抵達村口,付清了車夫的費用後,他與方文賦並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充滿了喜悅。

    家中,小陽、小晨日日期盼,整整三天的等待,終於迎來了父親的歸來。

    屋內,正廳中,謝天翊正溫柔地陪伴著孩子們享用晚餐,陳汐和方文賦的出現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孩子們歡呼雀躍。

    “娘,方爺爺,你們總算回來了!”小晨飛奔過來,緊緊抱住陳汐,小嘴不停地訴說著這些日子的思念之情。

    小陽則緊緊拉著母親的手,眼神中滿是依賴,寸步不離。

    “好了,你們娘和方爺爺還沒吃飯呢,先坐下來,我們一起吃吧。”謝天翊溫柔地說道。

    這兩日,謝天翊總會在做飯時多準備一些,生怕陳汐和方文賦突然回來沒有熱飯熱菜。

    今晚的晚餐簡單而溫馨,香濃的小米粥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搭配一碟色香味俱佳的清炒素菜,謝天翊的廚藝的確令人稱讚。

    平時,陳汐在家時,廚房多半是由他掌管,而謝天翊則負責後勤的清潔工作。

    這次能品嚐到謝天翊親手烹飪的菜肴,對陳汐來說,還真是頭一回。

    “真是不錯,這菜炒得既有味道又不失清爽,小米粥火候掌握得剛剛好,既不過稠也不過稀。”陳汐由衷地讚歎著。

    謝天翊輕輕挑了挑眉,嘴角掛著一抹淡然的微笑,回答道:“還行,書院裏那個小巧而溫馨的小廚房,成了我日常的避風港。每當夕陽斜照,我便會親自下廚,與鍋碗瓢盆共舞,對烹飪的技藝逐漸有了自己的理解,雖然比不上你那令人讚不絕口的手藝,但也算是略有所成。”

    書院的食堂,豪華而昂貴,對於像謝天翊這般出身清貧、家境並不寬裕的學生而言,選擇在書院一角那簡樸的小廚房自給自足。

    隨著時間的緩緩流淌,謝天翊的廚藝在無數次的嚐試與失敗中悄然提升,她曾多次試圖複刻陳汐那令人回味無窮的佳肴,但每一次,那微妙的差異總讓她感歎不已。(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