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更有甚者

字數:6835   加入書籤

A+A-


    徐闖的腦子頓時有點懵:“這麽快?不是…我咋沒接到通知?”
    “現在接到了沒?”
    “我好歹也是股東啊,你們搞重大決策能不能讓我參與一下?”
    徐闖有些不情願,自己好不容易從投機奸商的身份中跳脫出來,準備正兒八投身科創行業,一盆冷水迎麵而來。
    衛筱鳥都不帶鳥他:“你是股東,不是老板,況且我現在是隨了你的願,盡快開展項目,你能不能不既要又要的?”
    “關鍵是這些天我學習了好多商業航天的知識。”
    “你啥都不知道就嗷嗷瞎學,商業航天裏的水多深你知道不?能賺一分錢就賺一分,別的都白搭。”衛筱有些懶的解釋。
    別人有疑問還則罷了。
    徐闖有疑問,那就讓他疑著去吧。
    “我已經報批了,審批的問題不大,現在你得決定你送什麽東西上去。”
    現在項目的思路都已經很明確了。
    技術完備,審批隨時落地。
    千手觀音接近百分之九十九的完全體。
    剩下的百分之一,就是妙音網絡這個發貨方要確定自己的商品。
    按照之前的宣傳,順風負責投遞,包裹由妙音來出。
    這樣兩家公司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宣傳效應。
    事已至此,徐闖也隻能拿出之前定好的營銷方案。
    “具體貨物的事情,之前蔣坤蔣總監已經替我們擬定了一個方案。”
    “蔣坤?又是吃誰的人血碼頭?””衛筱對這個人印象非常深,他在博流量方麵確實有一手。
    “他的大體概念是在發射將近的日子組織幾場直播,然後找一個節點,類似於紀念日那種,在平台抽取一位幸運客戶,然後將他的包裹用火箭送上天,全程直播。”
    “隨機抽取一名幸運觀眾,獎勵大火箭?”
    “是這樣的。”
    “O”
    衛筱的嘴巴張的特別圓。
    還別說。
    蔣坤確實是比較懂吸睛的。
    其實妙音送什麽包裹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送出去,而且讓人看見。
    抽取幸運觀眾這種操作直播起來效果肯定是拉滿的。
    也就達到了妙音當初入股的最低要求。
    想著想著,衛筱點頭有:“那行,你找找吧,三月末四月初有什麽紀念日沒有?”
    “也沒什麽紀念日,也不是618也不是雙十一的”徐闖算了半天。“說我們平台成立13年零88天行不行?”
    “你再找找……”
    ……
    ……
    與此同時。
    科工委係統工程一司。
    一場以航天口為主的係統性會議正在進行中,主持會議的是兼任一司司長的謝東奎。
    係統工程一司還有一個更廣為流傳的名字——航空局。
    這個單位主管著幾乎所有國內的航空航天工作。
    但今天參加會議的主體並不是探月和載人航天工程的骨幹,而是發展規劃和經濟協調幾個二線部門的骨幹。
    “精神我今天就不傳達了,今天我們主要討論的是具體方法。”
    “如何切實有效的布局空間軌道。”
    “跳棋都玩過吧?”
    “棋盤就那麽屁大點地方,誰先占住了,誰就贏。”
    “你別看現在能搞航天的國家就那麽三個,可有的對手人家厲害,一次就是幾十幾百顆星。”
    “照這個速度,我們如果再不加快腳步,遲早是要被人家逼到死局的。”
    謝東奎鐵青的臉色已經說明了今天的會議氛圍,並不輕鬆。
    其實類似的工作自他上任之後就一直在布局。
    但收效甚微。
    這時有一位發展規劃部的負責人舉手道:“我感覺我們現在政策的慣性還沒有轉變過來。”
    謝東奎麵無表情:“展開講講。”
    “以前我們搞航天,重質,導致一些項目從論證到立項,都是精益求精,時間上跨度很大。”
    “然後整個板塊的工作標準都是按照這些去搞的。”
    “一時半會之間,要讓我們向著量化的模式去轉變,估計是有些困難。”
    謝東奎嘴角下拉:“困難是有的,但這不是借口。”
    “是,靠係統工程司去搞定所有軌道,那不可能。”
    “地方那麽大,指望一家去占,天方夜譚。”
    “所以開動腦筋啊,自己顧不上,就群策群力。”
    “我說扶持商業航天和民營企業多少次了,你們真正搞出的效果呢?”
    “…………”
    在長久的沉默中,謝東奎的聲音愈發的振聾發聵。
    “國內現在能夠獨立設計並且製造衛星的企業數不勝數。”
    “以巨光衛星為代表的這一批企業,他們的產品和服務完全是在標準線上的。”
    “他們有大量的發射需求。”
    “而我們的空間運輸力量卻很薄弱。”
    “現在幾個發射基地的任務都快堆到明年去了。”
    “這就說明了我們產業規劃的落後性。”
    “明明家裏有馬路,也有乘客,就是沒有汽車。”
    “這一點在座的諸位,有一個算一個,包括我自己,都要檢討。”
    謝東奎並沒有苛責某一個人。
    他承認差距是全麵性係統性的。
    國內的衛星服務需求和產量都是正常的。
    唯獨承運的力量上不去,導致有需求的企業,還隻能靠著長征型號的火箭。
    需求和發射量完全不成正比。
    哪怕把長征係列擼出火星子,也無法滿足現在階段的衛星需求,就別提占地盤了。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我要求你們協商一下,給我拿出一份產業計劃書。”
    “重點要扶持那些有能力進行火箭和航空器研發的公司。”
    “這個行業普遍是高投入,所以一定要豁得出去。”
    “經濟部要協調好各金融機構,為企業準備好融資渠道。”
    “到時候拿出一個表格,隻要符合要求的企業,無條件扶持,缺技術給技術,缺錢給錢。”
    與會成員的筆快速的在紙上速記,筆尖形成了共鳴的沙沙聲。
    謝東奎再次強調道:“當然了,要求的這條線要把住了。”
    “不能說是個企業,就能拿到扶持。”
    “商業航天這個領域我多少了解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居多。”
    “有些企業,沒什麽技術,但非要往上蹭,在二級市場蹭熱度,炒股價。。”
    “極個別企業,隨便搞一個草台班子,拿一個ppt,然後再以商業航天為幌子,到處騙錢騙補貼。”
    “更有甚者,急功近利,為了融資臉都不要了,拿著十年前的固體火箭技術,隨隨便便往太空發衛星博眼球。你看著衛星上天了,實則一點用都沒有。”
    “以上種種,我們都要杜絕。”
    謝東奎心裏很清楚,產業的扶持如果不設立明確的標準,很容易在執行這一步走歪。
    如今的商業航天市場遲滯不前,有一部分這方麵的原因。
    民營企業逐利的特點是無法改變的。
    他們無論做什麽,首先會向錢看齊,因此對於產業的幫助有限。
    有了之前失敗的經驗,他決定這一次緊守底線,把扶持政策交到真正需要的企業手裏。
    他所說的‘有些企業’、‘極個別企業’、‘更有甚者’都是完全可以對號入座的。
    下麵的人也都知道這三種人設說的是哪些企業,所以舉手發言的人鳳毛麟角。
    不過還是有人逆流而上舉起了手。
    “謝主任,我想匯報一下,順風目前在搞這方麵的項目。”
    聽到這話,謝東奎眼神終於清朗了一些:“這個我有印象,他們搞得怎麽樣?”
    “應該是有眉目,最近他們打報告,希望得到一些扶持。”
    謝東奎想都沒想:“可以!扶持就要扶持像順風和晨盾這樣的企業。”
    “我和陳晨經常交流,他們的幾個項目我都有眉目。”
    “前期的千手觀音和如來神掌,都很好,技術有獨到的地方。”
    “最關鍵的是,順風和晨盾都不是那種急功近利的短視企業。”
    “也不是那種掛羊頭賣狗肉的片子。”
    “陳晨和衛筱都是有戰略眼光的科創企業家,一定要扶持!”
    謝東奎的發言多少帶了個人情感。
    可是沒辦法。
    誰讓家裏隻有兩個大學生呢。
    你別說現在人家主動搞了。
    就算晨盾不主動搞空間科學,謝東奎都想私下裏勸他入局。
    謝東奎想想就覺得欣慰:“順風搞,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他們想得到什麽扶持?”
    “主要是發射流程方麵,他們希望審批能快一點。”
    “可以啊,他們想什麽時候發射?”謝東奎下意識的點頭。
    “三月末四月初。”
    謝東奎依然點頭:“明年啊?陳晨手夠快的,行,給他們開綠燈批了……”
    沒等謝東奎說完,台下猶豫著出聲:“今年……”
    “今年?開春啊?”
    謝東奎的語氣裏充滿了不可思議。
    在他的記憶裏,千手觀音一期炸完沒多久時間。
    當時陳晨還說技術儲備不到位,決定從頭搞,好好地攻克回收技術。
    這才多長時間。
    他們就要嚷嚷著發射?
    這點時間能儲備什麽技術?
    敢情剛才擱這捧了半天的晨盾和順風,陳晨是一點都不給自己長臉啊。
    急功近利、掛羊頭賣狗肉、更有甚者……
    這不全占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