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再來一場意外吧

字數:4180   加入書籤

A+A-




    同治十三年,發生了幾件大事,年初日本人借口琉球貢使被台灣生番殺害一事,向閩遼發出外交照會。
    曆史上,這件事是李鴻章負責的,但現在台灣府是福建的,他管不著。日本人的小算計立刻就被王圓察覺了,直接跟琉球溝通,以國際慣例向琉球王致以歉意,並做出賠償。回頭以此為理由,對台灣南部地區的生番族群進行了打壓,將生番徹底拉入已經最為現代化的台灣社會中。生番以族群為單位,編練團練,禁止互相仇殺,一些獵頭等傳統行為也被禁止,總體是朝文明一方麵進步。隻是遇到了反抗,就像漢人不讓纏小腳不高興一樣,台灣生番你不讓他獵頭,他也不高興,獵頭是他們部族武士成年的標誌,不殺個人怎麽能成為男人?
    文明有時候,也是需要用鮮血澆灌的。
    對於琉球事件,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這個地方屬於日本、滿清雙重控製。滿清的控製體現在琉球人每年按時進貢,這次貢使被殺,就是因為琉球人的船被風刮到了台灣,為啥會掛到台灣,因為琉球的貢使館就設在福州,是王有齡那個吉祥物總督不多的事務之一。在來福州的路上被刮到台灣就很正常了。
    日本對琉球的控製要直接和野蠻的多,薩摩藩的武士已經在琉球存在了很多年,他們對這裏一直有野心,幕府時代,將軍幕府一直壓製薩摩藩的野心,因為擔心引起清朝不滿。可明治維新後,廢藩置縣,薩摩藩是勝利者,大量薩摩藩高層進入了明治政府核心,再也沒人能製約他們的野心,於是進一步滲透,逼迫琉球王國。但還是因為清朝的存在,不敢將琉球直接吞並。
    現在更複雜了,閩遼政權打著兄弟之盟的旗幟,現在琉球設有使館。日本更不敢動手,他們更忌憚閩遼政權。因為他們跟琉球簽署的那些協議,讓他們可以行使一些琉球的外交權力,借此來跟閩遼交涉,一旦閩遼接納,意味著閩遼默認了他們擁有琉球的外交大權,也算是一次試探,但被閩遼外交部直接戳破了,琉球是琉球,日本是日本,警告日本不要試圖在亞洲範圍內搞事情。
    之後日本就老實了,繼續保持現狀,默默滲透琉球。閩遼政權也沒有多事,維護大局為主,默認了現狀。畢竟相比日本,琉球太小,微不足道,不值得為了琉球的利益,跟日本翻臉。
    日本明治維新,進步很大,國力增長的很快,因此市場相對龐大。早在維新之前,閩遼跟日本就建立了貿易關係,當初還在香港的科利造船廠大量購買日本的銅礦製造青銅大炮,現在依然如此,明治維新後日本的銅礦在住友家族引入現代化機器設備後,產量暴增。大量出口到福建,經過福建的五金小工廠加工成各種小五金件出口到南洋一帶。
    除此之外,日本能出口閩遼的物資就少之又少了,煤礦有一點,但還不夠自己消費,確實也在出口,但同時也在進口煤炭。能大量出口的是日本的木材,出口到東北,換取東北的糧食和其他農產品,更多的是鋼鐵。
    日本人跟閩遼聯盟打了一場閩俄戰爭後,信心膨脹的厲害,整天琢磨著跟西方國家廢除不平等條約,最先實現的是跟俄國,那是閩俄戰爭的收益之一。但跟英法的談判,陷入了僵局。人家根本不認可,哪怕日本外交官穿上了西服,整天吃牛肉吃到吐,人家也不承認日本是文明的。說到底這事得靠實力,閩遼之所以一開始就不用簽這些不平等條約,並堅持了幾年之後簽訂了較為平等的條約,那是因為當時能動員十萬大軍跟俄國開戰。說不好聽點,是因為當了英法阻擋俄國南下的打手。後來日本廢除不平等條約,也是因為跟英國結盟。
    日本想獲取這些地位,很簡單,跟英法打一仗。但他們暫時沒有這個國力,膽子倒是很大。倒幕運動,讓國家政權落入了一群武士手中,這群動不動嚷嚷著要切腹的家夥,絕對是戰爭狂人。隻是上層有清醒的意識,除了西鄉隆盛外,明治維新四傑中的三個,都坐船出訪了歐美一整年,深深了解到日本國力跟這些列強間的差距。所以不敢真的跟列強開戰,但他們學習能力很強,學好的很快,學壞的更快,一直高喊著‘征韓論’想要效仿歐洲先進文明國家,朝鄰居下手,征服朝鮮半島,拓寬日本的生存空間。
    同樣是礙於亞洲國際局勢,不敢貿然動手。這將矛盾捂在了內部,遲早要出事。
    日本的體量還不足以擾動國際局勢,所以劉勇強根本沒注意到他們。能讓他在訓練軍官團之際分心的事情不多,年底清朝皇帝同治病逝算一個,他才十九歲,聽說很叛逆。傳言是偷偷出宮逛青樓,染上了花柳病死的。比他短命的老爹鹹豐還要短命,死法倒是差不多,都是死在女人身上。
    同治皇帝死亡是絕對的大事,他死之前,慈禧已經有意識的交權,讓他親自處理一些國事。這可是親兒子,結果同治一死,慈禧就徹底放飛了,人生就剩下抓權和享樂,抓權是手段,享樂是目的,不然你讓一個守寡的女人幹什麽?森嚴的禮教又不允許她改嫁,找個情郎都不行。同治的死亡讓清朝徹底錯過了恢複正軌的機會,慈禧為了抓權,又挑了一個小孩繼位,這個小孩就是光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光緒繼位之後,大清國真是黴運連連,那邊左宗棠還沒徹底平定新疆,一場大旱就席卷了北方九省。
    劉勇強注意到這件事,已經是夏天了,他是看報紙的時候,看到大量移民登岸,一天時間就來了五十多艘沙船,總計幾千人。
    他突然驚出一身冷汗,他記得清末爆發過一場巨大的旱災,上億人受災,上千萬餓死。
    應該就是這次了!
    災荒才剛剛開始,儲備能應付一兩年,但之後就撐不住了,肯定是大規模餓死人,然後人吃人。
    他必須為這件事做好應對準備,立刻下令檢查閩遼兩地的官府糧倉,繼承傳統的優良傳統,各地都有義倉,相當於儲備糧庫。但清政府的義倉裏早就餓死耗子了,閩遼政權也有一樣的機構,李雲梯時候就徹查了一批貪官,流放到了阿拉斯加,現在大多數都沒回來,也回不來了。沈葆楨也不是貪官,因此這套係統運行的還算良好。
    但一番徹查,依然查出了很多問題,十分之一的義倉都沒有按照備荒的標準儲備足夠的糧食,官員盜用挪用義倉糧食的情況還是有的。
    沒啥客氣的,按照規矩走,一南一北的流放地早都準備好了,閩遼的流放去阿拉斯加,福建的流放去小腳島。
    之後是儲備足夠的官糧,同時下令禁止糧食出口,進口閩遼糧食的大國日本沒有表示,俄國人率先抗議。他們在遠東地區的流放人口,主要就是靠東北的糧食養活著。
    禁止出口後,農民的糧食一方麵存滿自家糧庫,另一方麵隻能賣給政府。政府大規模開始屯糧,同時跟俄國交惡,互相打起外交戰,反倒讓人以為這場糧食儲備行動是為戰爭做準備,遠東局勢陡然緊張起來。
    英國人可高興壞了,他們已經深陷阿富汗一年,上次他們的三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花費了15億英鎊。這次也差不多派出了三萬大軍,倒是輕鬆攻占了阿富汗首都,但隨後根本無法統治,阿富汗各部族起義,到處攻擊英國駐軍,讓英國人陷入了煎熬的治安戰中,跟阿富汗牧民打起了大範圍遊擊戰,私人不算多,但花錢太厲害,預計不會比上次戰爭少。
    在新疆扶持的阿古柏政權被左宗棠打垮,倒也沒為這件事跟清朝交惡,因為他們支持阿古柏的目的本就是為了抵禦俄國人向南擴張,阿古柏是他們的屏障,阿古柏沒了,來了一個更厲害的大清不是更好。所以外交上都沒向清廷施壓,甚至很配合的撤走了在喀什的公使,繼續支持清朝收複伊犁,試圖讓清朝跟俄國人開戰。
    但我大清堅決不肯,根本沒有給大英帝國當打手的覺悟,讓英國的外交活動一直沒有結果。
    此時閩遼安靜了五年後,又開始變得激烈起來,像一個情緒不穩定的巨人,再次釋放了脾氣,讓他們看到慫恿閩遼跟俄國開戰的機會。
    可惜當英國公使態度曖昧的試探時,劉勇強還是予以堅決否定,表示跟俄國很友好。他是為了救災,這件事重於泰山,不可能這時候發動戰爭。
    所以不認為這是給英國當打手的時機。倒是很渴望歐洲人打一場友誼賽,比如德法來一場二番戰。
    西方時間進入1875年,德法之間的局勢突然緊張了起來,這讓劉勇強嗅到了一戰提前爆發的味道。
    於是他又用了一張意外事件兌換券,靜靜等待意外事件發生,說不定真能製造一場歐洲大戰,那就發達了。
    喜歡開局一顆頭,爭霸全世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開局一顆頭,爭霸全世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