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河北發展計劃

字數:4764   加入書籤

A+A-


    其實大宋的戰後賞賜製度已經非常地完善了。
    隻是……卻也是這種非常完善的戰後賞賜製度,卻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像是任福、像是葛懷敏,以及這一次的,先登城的人,把後登城的人的繩子給割斷的事。
    可見,這已經不屬於是個別的現象,而是普遍存在,甚至都已經成為了一種隱患了。
    趙昕當然也明白,自古以來,就是計首論功,但計首論功的壞處,以及所帶來的惡劣的影響,此時此刻,已經在大宋遍地都是。
    他不得不做出一些改變,否則,用不了多久,黎元軍肯定也會變得跟大宋的其他禁軍沒什麽兩樣。
    先讓趙珣去跟下麵的人說吧。
    想想都知道,下麵的反應一定很大。
    畢竟三個人,五個人說不定能做到,可這三千人,說不定就能分出一半的豆腐腦要吃甜的,另一半的豆腐腦要吃鹹的。
    這都算是好的了,說不定還有說豆腐腦要吃辣的,你得放辣椒醬!
    戰後賞賜的製度,先放到一邊。
    接下來,下午,趙昕還得處理王則、張巒、卜吉等人的事。
    砍頭,肯定是砍頭的了。
    不過得挑個黃道吉日。
    然後……
    再把一些官員貪腐、欺壓百姓的罪證給一並送上。
    對這部分的官員,就看他爹爹怎麽處理了。
    趙禎沒想到趙昕竟然還給他挖了這麽一個坑,不過……
    也還好吧!
    趙禎當下便下令,對相關涉事的人員進行複查,然後視情節的嚴重程度,降職的降職,貶為平民的貶為平民。
    把這事,交由禦史台去做。
    另外……
    趙昕又再次上報了有關河北百姓的生活慘狀等消息。
    有的百姓,不說到了家裏誰要出門,就讓誰穿褲子,但感覺,離這也差不多了。
    其實經過趙昕的了解,在宋夏戰爭之前,都還好。
    但宋夏戰爭以後,再加上本來河北就多災荒,古時百姓都是靠天吃飯,這老天不給活路,官府又催得急,那不叛亂還有別的活路?
    趙昕才十歲,便已經是站在大殿上,說出這些話。
    讓群臣都紛紛側目。
    好恐怖的豫王殿下,好恐怖的十歲!
    趙禎也不知道趙昕說這些幹嘛,問道:“所以最興來你的意思是?”
    趙昕便道:“爹爹,我以為,應該完善對河北的撫恤製度。”
    其實大宋一直以來,都很重視對百姓的撫恤。
    有時候,賦稅能免則免,有時候,還會把流民都編入到廂兵。
    趙禎也是道:“哦?那你有什麽好的提議?”
    趙昕恭恭敬敬地道:“我認為,此前的把流民都編入到廂兵,實在不能說是一個好辦法,甚至隻會加劇大宋的冗兵而已。我以為,接下來河北地區必然還會出現大量的災荒與流民。我們必須要時刻防備,建立起一套有用的防備製度。”
    趙禎便幹脆不玩了,直接道:“那你想做什麽?”
    趙昕的屁股撅一下,他就知道趙昕肯定又是想到了什麽餿主意。
    果然!
    趙昕接下來便道:“我以為,應該在河北地區弄一個大大的煉鐵廠、煉鋼廠。百姓當中若是出現了流民,那就讓他們去煉鐵,煉鋼,我們隻需提前在那準備好糧食,讓流民以及他們的家人能活著渡過饑年即可,等饑荒過去了,便讓流民重新回去種地就好。”
    知諫院這邊有話說了,隻見孫甫,站了出來,問道:“臣有疑問。”
    趙禎看了看,便對對方道:“卿言。”
    孫甫便道:“煉那麽多的鐵,還有鋼做什麽?”
    這顯然是問趙昕的。
    趙昕也是回道:“以往處理流民的方式,都是編入廂兵,幫忙幹一些雜活,可這到底是雜活,創造不了多少的價值,而且一旦當了廂兵,接下來要想重新退伍為民,就不容易了,更是會增加朝廷的養兵的負擔。”
    “我的想法是,這鐵還有鋼,就跟地裏的糧食是一樣,都是種出來,跟煉出來,糧食是可以拿來吃,而鐵跟鋼,則是可以拿來用。”
    “這些鐵還有鋼,可以用來方便大宋各州各縣一些缺鐵地區的百姓的農業耕種之餘。”
    “接下來……我還打算嚐試引進鐵路技術。就是你們此前都能看到的,通往城外蹴鞠場的類似那樣的鐵路。”
    “當然!接下來我要做的,肯定就不是那麽簡單的鐵路了。”
    城外的馬拉鐵路,所有人都知道。
    據說那能拉動比往常的貨物多出至少兩到三倍重量的貨物,非常地輕便實用。
    可不少人還是琢磨著,這玩意,好像沒什麽太大的用處吧。
    主要是我大宋,靠漕運,就已經是可以過得不錯了。
    實在是沒必要再去大費周章地,弄什麽鐵路。
    你沒看到,運河都直接通到東京城麽?
    孫甫便道:“這鐵路,能有什麽好處?”
    趙昕便道:“這好處肯定是有的,能增大各個地方的聯係,讓商業,物流,變得更加地便捷。”
    孫甫也是道:“可這養馬的費用,也不可能低吧?”
    趙昕便道:“不養馬了。”
    所有人又是一陣嘩然。
    孫甫便道:“不養馬,讓誰來拉?”
    趙昕便道:“讓蒸汽機車來拉。”
    在從貝州回軍回來的時候,趙昕也是順道問了問賈憲目前蒸汽機車的進展。
    賈憲的回答是,做出來了,但是質量無法保證。
    可能用三天、五天都不會壞,也有可能用一天就壞。
    這都是由於一些材料強度不夠,所以才導致那麽容易壞。
    不過,這些隻要注意一下,挑選一些質量更好的,今後的問題便不會太大。
    他們目前最新的一台蒸汽機車,已經刷新出了有四十五天沒壞的最高記錄了。
    當然!
    還是那句話!
    他們目前所做出來的蒸汽機車,不是後世的那種大型的蒸汽機車。
    他們目前所做出來的,隻是差不多一個人高的。
    馬力最多估計也就在五匹到十匹左右。
    趙昕覺得……
    雖說現如今技術還不是很成熟。
    他們甚至連氣壓計,水箱指示器都沒有。
    不過……
    這煤跟鐵,鐵跟鋼,提前挖起來,煉起來,終歸是沒什麽毛病。
    而且關鍵是……
    你隻需要給災民,以及災民的家人吃飽飯就行了,你甚至都不需要給他們發俸祿。
    人力成本如此之低,何樂而不為?
    你說種莊稼,一旦遇到了災荒,容易顆粒無收,那你就去挖煤嘛,煉鐵嘛,這活不需要靠天吃飯。
    也就是說,他們前期的投入,最多也就是糧食以及運輸糧食的價格,還有負責用船接運百姓去工地。
    僅此而已!
    考慮到大宋災荒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每年都非常地嚴峻,甚至黃河說不定哪一天還會決堤。
    趙昕覺得,是時候提前在河北囤積好糧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