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立國的法理

字數:5273   加入書籤

A+A-


    大宋是與士大夫共天下的。
    說大宋的官家是皇帝吧,其實更像是一個鬆散的當官者的聯盟。
    要不是當初大家夥都杯酒釋兵權了,現在誰才是官家還不一定。
    這就是大宋為何底氣很弱,總是出現君弱臣強的局麵的原因。
    當然!
    你要說大宋的官家的君權真的很弱,已經完完全全被士大夫給拿捏了,那也不完全對。
    隻是由於趙家自己本身上位就不幹不淨的,所以,在處理起君臣關係來的時候,就會有一些忌憚,有一些掣肘。
    說實話,就連趙昕都覺得,此時此刻,在大宋發展君主立憲製,以後王在法下,其實是最好的了。
    這將會補齊大宋在立國這一塊的最後的短板。
    可問題是……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大一統的皇權的思想。
    他今日敢說君主立憲製,以後王在法下,明天,他們就會自己發展自己,或者互相打起來。
    中國周邊的環境,跟歐洲那些也不一樣。
    人家國家麵積少,所以人家好管理。
    而且正如某人所說,他們哪懂什麽資本主義,真要實行君主立憲,以後王在法下,接下來必然是朝堂停擺,發展到最後,一定會再現群雄割據。
    至於說……
    他們會不會出海?
    這海,肯定是要出的。
    不出海,怎麽收刮大宋百姓。
    事實上……
    像是趙昕從海外運香料回來,然後賣給有錢人,就是在收割有錢人的錢,實現財富的再分配。
    可別的人跟趙昕不一樣,趙昕心裏起碼還裝有天下。
    趙昕還願意給窮人工作的機會,還願意給他們發錢。
    若是讓那些地主、鄉紳、士大夫從海外運了香料回來呢?
    他們不加一倍地收刮百姓,進一步地兼並土地,那就燒高香了。
    現在的大宋,處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
    皇權已經徹底沒有了神聖性。
    兵強馬壯者為天子,早已道盡了一切。
    國家的建立,也存在先天缺陷。
    所以接下來不管做什麽,都會很別扭。
    這就是大宋為什麽隻能一直苟著,苟三百年才滅亡的原因。
    其實……
    這都是為了趙家。
    至於什麽家國大義的,倒是不用去考慮那麽多了。
    假使當初自己的先祖若是沒有在高梁河之戰中失敗,而是收複了燕雲十六州,那這結局,又會不會不一樣?
    ……
    皇祐二年。
    在一片他為何能取得封國的合法性的質疑聲中,不管別人怎麽質疑。
    趙昕都不得不為新的封國,弄出來一個合理合法的解釋。
    你能夠擁有這個國家的法理依據是什麽?
    雖說自古以來,就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樣的話去背書,但其實,這句話的出處,是一個臣子在抱怨,都說這天下是王的天下,臣子,都是王的臣子,後麵一句說的就是為什麽我幹的總是又苦又累的活,為何大夫給我分配工作,總是如此地不均。
    春天來了。
    趙昕幹脆,也是帶著杜衍、歐陽修等人,以及範仲淹、韓琦,一起去問問,百姓到底需要的,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家。
    田間地頭。
    一行人直接把一個正在小溪邊用手勺水喝的老頭給包圍。
    老頭看到這麽多人包圍著自己,這臉上也是不自覺地露出了有些慌忙的神色。
    畢竟自家可是良民啊。
    你們該不會是要來抓小老頭吧?
    趙昕也是直接開口道:“老伯,您今年幾歲?”
    老頭神色有點慌張地回道:“老朽今年六十七,那又如何?”
    趙昕便道:“那你可知,接下來,官家要在許昌、南陽,新建一個國家?”
    老頭便道:“不知。”
    趙昕又道:“這個國家的製度,大概會跟原來大宋的不一樣。”
    老頭:“那又怎麽了?”
    趙昕道:“我是官家的第二個兒子,最興來,將來,我將管理這個國家,希望你能給這個新的國家,一點建議。你覺得……怎樣的國家,才算是一個好的國家。”
    老頭直接懵了。
    雖說早就知道這些人肯定來者不善,肯定富貴不凡。
    可他又哪裏知道,這人居然自報家門了。
    那自己接下來要不要向對方行禮?
    還有……
    麵前這人,該怎麽稱呼?
    他記起來了!
    好像是叫什麽豫王殿下。
    之所以如此陌生,主要是,像他們這樣的鄉野小民,平常又哪裏有見到這樣的大人物的機會。
    也得虧是黎元軍的名氣挺大。
    否則……
    他們還真不見得就知道趙昕叫什麽。
    “老朽見過豫王殿下!”
    趙昕便道:“老伯家裏幾口人?”
    老頭回道:“七口。”
    趙昕便道:“那近些年來,可還能吃飽?”
    老頭狐疑地看了眾人一眼,說道:“勉勉強強,也還能過得去吧。”
    趙昕便接著道:“那你想不想過得更好?”
    老頭心想,你小娃娃想坑老頭我吧?
    不過還是道:“想。”
    趙昕便道:“那如今有這樣的機會,你一定要為這個新的國家,獻計獻策。畢竟……將來這個國家的政策一旦定了下來,你們的日子會過得怎樣,也就定下來了。”
    範仲淹、韓琦兩人哪裏能夠想到,讓他們一起出來,竟然是為了這個。
    不過……
    你這找個鄉野村夫問這些,不是範仲淹、韓琦鄙視鄉野村夫,關鍵是……
    這些鄉野村夫,真的懂什麽叫做治國?
    他們連書都沒有讀過幾本。
    趙昕第一個問的人,半句話都說不出來。
    當然,接下來還是有一些比較外向的。
    這些比較外向的,就相對敢於發言。
    百姓最大的願望是什麽,那當然是低稅賦,不用被強行抓去服徭役,人人都有田耕,人人都能吃飽。
    雖說,趙昕問他們的是有什麽好的國策,而他們總是拐到那些奇奇怪怪的地方去,有點回答得牛頭不對馬嘴。
    不過也不能說毫無收獲。
    至少……
    在經過這麽一番運作過後,以後,這新的國家的立國之本,就找到了。
    就是百姓的這些話,就是百姓的支持。
    直接拋棄掉當初先祖從別人手裏搶走皇位的事實。
    從零開始。
    以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百姓的渴望追求為目標立國。
    趙昕對歐陽修等人道:“這一次出來,百姓所說的話,都要寫下來,以後,這些話,都會成為我們的立國之本。”
    而範仲淹、韓琦兩人,看著那小小的背影,也是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
    隻不過……
    即將要回去的時候,範仲淹卻是總感覺,有那麽一點不對勁。
    這不對勁在哪呢?
    夜已深。
    範仲淹卻是根本睡不著。
    在窗台前麵,走來走去。
    趙昕也是直接找了過來,張懷民,啊不對,“範相公也沒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