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恩榮宴

字數:3776   加入書籤

A+A-


    今日正巧是科舉放榜之日,朱棣之前休息是為了等待宣見新科三甲,本是個普天同慶的大好事,沒想到二兒子抓了個好時機,給自己了一個大驚喜。
    新科放榜,三甲麵聖。
    皇帝禦賜“恩榮宴”,新科三甲將會接受皇帝以及諸位大臣的麵見。
    在宴席中皇帝會考教他們一番,大多都是作詩唱詞之類的簡單題目,形式大於意義。
    主要是為了弘揚皇帝納才之心,希望天下學子都要以此為誌向,奮發讀書,為朝廷效命。
    想到華蓋殿中正在等待他的儀式,朱棣有些猶豫。
    自己兒子這邊還要造反呢,哪還有心去參加那東西,而且那些王公大臣平日裏站在朱高煦那邊的人不少,聯想到之前漢王府派出去的那些下人。
    朱棣認為這個宴席估計沒有幾個人參加。
    索性拋之腦後。
    可這時門外又進來一個太監前來稟報:“啟稟陛下,華蓋殿恩榮宴已經準備妥當,一應參席人員具已到齊,就等陛下您了。”
    “都來齊了?”朱棣心煩,邊在殿中隨意的行走,一邊隨意的翻看著奏章文書,別的皇帝心煩或許會去聽曲遊園,或者去找嬪妃談情說愛,可他不一樣,越煩他越喜歡處理公務,彷佛工作可以麻痹自己。
    “都來齊了。”
    “名單上的人都來了?”
    “呃...那個...”
    “有什麽就直說,猶豫什麽?”
    “漢王與趙王也來了,跟太子爺坐在一起,都在等著陛下您呢。”
    朱棣身形一頓,踱著的步也停下了當即追問確認:“漢王也來了?’’
    “是的,剛跟著太子殿下一起來的,正坐那裏有說有笑的。”
    “...”朱棣站那裏久久未動,他在思慮,在猜測,在衡量。
    “樊中。”
    “臣在。”金甲大漢從門外走進。
    “城內可有異動?”
    “並無異動,京防各處都亦如往常一樣。”
    難道是我多慮了?
    朱棣心想。
    “漢王自己來的?沒有旁人?”
    太監與樊中對視一眼,還是樊中開口道:“漢王與趙王相伴而來,一身簡裝,隻有他們,連隨從都沒有。”
    朱棣鬆了一口氣,淡淡的說道:“更衣,華蓋殿。”
    年,永樂辛醜,金科三甲,狀元於謙,唱榜太監去接人時已經喝的酩酊大醉,連站立都無法保證了,現在被太子強行摁在華蓋殿階下跪著。
    在皇帝的虎視下,其餘二人戰戰兢兢的跪在那裏,隻有於謙東倒西歪的搖晃著身軀,嘴裏還不時囈語著什麽。
    旁邊看戲的大臣對他指指點點,更有甚者還在暗地裏嘲笑。
    朱棣的心情更差了,剛來時,還有意多看了兩眼自己的二兒子,人家就老實巴交的坐在那裏,喝著酒聊著天,絲毫沒有任何芥蒂的樣子,讓朱棣有些氣悶。
    這新科狀元又是這種德行,朱棣那個火啊。
    於謙連年科舉不順,今年厚積薄發,一朝奪魁,可由於突遭喪母,備受打擊,心中已然有了死意,對於皇帝的考教也是一副豁出去的樣子,滿含譏諷的《荒村》脫口而出,氣得高台上的朱棣捏緊了拳頭,恨不得一刀砍死這個狂悖之徒。
    扭頭再看向一邊隻顧喝酒的楚河,朱棣氣就更不打一處來,一怒之下就把於謙發配的京郊去給他守皇陵去了。
    聞言大驚失色的朱高熾連忙上前替於謙說勸,這可是朱高熾看好的絕世良才,未來的肱骨之臣啊,可朱棣滿肚子怨氣沒地發,悲催的於謙正好一頭撞上。
    順帶著太子也被朱棣罵了一頓,灰頭土臉的跪在那裏一動不敢動。
    見龍顏大怒,那些看戲的大臣也都拚命的低下腦袋,恨不得把頭塞到褲襠中。
    朱棣發配了於謙,可心中的火還是噌噌的往上冒,看到楚河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就覺得他在挑釁自己,看向楚河的目光越來越冷。
    但是理智告訴他,現在還不是拿捏漢王的最好時機,隻好憤怒的把在場的人每一個都瞪了一遍。
    目光掃到之地,所有人都跪伏在那裏,連趙王朱高燧也把頭低到了極致。
    隻有楚河不卑不亢的端坐在那裏。
    這世間沒有人能讓他跪拜,因為他們的拳頭都沒自己的大!!!
    看著拂袖而去的朱棣,楚河輕輕的搖了搖頭,拋去皇帝的至高身份,朱棣也就是個頑固的糟老頭子,越老越不講道理。
    因為他晚年的執拗,做出一些勞民傷財,動搖根基的舉措,把大明的盛世生生向後拖了幾十年。
    見大臣都開始拜退,於謙也被太監侍衛們拖走了,太子朱高熾在兒子朱瞻基的攙扶下,顫顫巍巍的站了起來,長歎一聲就想離開,沒想到被楚河擋住了去路。
    楚河伸手,把朱高熾從朱瞻基的手中接過:“老大,跟我去見一下爹,小子,你也去。”
    朱高熾疑惑的看著這個一向跟自己不對付的弟弟,別說不客氣的打招呼,就連攙扶自己都很少有,今兒這是怎麽了,感覺自己胳膊上傳來的支撐力,朱高熾下意識的隨著楚河走了兩步。
    這才反應過來:“老二,你這是去幹什麽?今兒爹剛斥責了你,你別去上趕子找罵,等我跟老三勸和勸和爹,你再去見也不遲。”
    說真的,大明十六帝,二百七十六年的曆史中,朱高熾是當之無愧的好皇帝,無論當太子,還是當皇帝,無論當爹,還是當哥哥,都是沒得說,古往今來對於這個隻做了一年皇帝就病逝的人,隻有讚揚,沒有任何可以言說的詬病。
    就算他後來的登基,也是匆忙之間被兒子跟楊士奇等人強行扶上馬的,這也導致了他本可以再堅持二三年的身體,才登基一年後就因勞累過度,撒手人寰了。
    大多數太子與漢王的不對付,一方麵是奪嫡導致的,這是避不開的,另一方麵就是太孫朱瞻基引來的糾紛,這小子每日都在刀尖上跳舞還不自知,就是因為他幼稚,自以為是的性格,才讓朱棣臨死前還是把皇位傳給了朱高煦。
    來之前,其實楚河也糾結過,如果按照劇情,隻需要在朱棣駕崩前趕到身邊,守著那麽些人的麵,朱棣的皇位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傳到他的手中,至於朱瞻基協同楊士奇搞的暗度陳倉,假傳聖旨也根本不會成功。
    :..cc0
    ..c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