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族紀聞:流泉所歸之處02
字數:7111 加入書籤
【瑪拉妮的向導方式,確實和之前那個詐騙的向導不太一樣。
第一步同樣是找鰭遊龍,但和此前隨便找了一個鰭遊龍裝模作樣地摸一摸順便合照)不同,瑪拉妮認定,地圖上的這個標識,代表的是“需要找到一群鰭遊龍”。
在一個少見的、聚集著大群鰭遊龍的山穀中,瑪拉妮詢問了卡嘉的意見,用植物的汁液掩蓋味道,在鰭遊龍聚集的地方,看到了牆上的塗鴉。】
這個須彌學者未免也太拚了……
而且,總覺得他是像被什麽追一樣,特別……雖然這麽說不太好,但是特別急功近利。
是的,遇到事情還不如他這個助手思維靈活。
這樣的助手,跟著這麽個就好像有狂躁症一樣的家夥有什麽用啊。感覺小姐姐平時會挨罵……
其實也還好吧?雖然她確實表現得好像不太敢說話……
如果真不敢說話,也不至於瑪拉妮問一句就說了。不過這倆人之間的氣氛有點奇怪是真的。
卡嘉真的一直在打圓場啊……
【瑪拉妮驚喜地瞪大眼睛,小聲說,“我確實聽說過有一種變色苔蘚可以對鰭遊龍釋放的生物信號起反應,但要足量的話,需要很多很多鰭遊龍……”
這就是線索!
為了避免打擾鰭遊龍的生態,瑪拉妮選擇臨摹而非映影。維蘭德奮筆疾書,“原來如此,如果一開始選擇驅趕那些龍的話,根本拿不到這個線索……果然還是可以用理論來解釋。”
瑪拉妮看得都有點傻眼了——看起來她確實沒見過太多像這種被論文搞瘋了的須彌學者。】
瑪拉妮真是從心底裏喜歡鰭遊龍。
如果真的按照那個須彌人的做法驅趕的話,確實根本看不到線索……
也就是說,在不知道實際情況的前提下,隻有關心鰭遊龍、不願意驅趕它們的人才會看到真正的線索?
還得是隱蔽潛行的能力不差的人,才有能力在不驚動這麽多鰭遊龍的前提下跑到這裏。
而且還得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哎呀,這麽一算要求還挺高的。這正常嗎?
還,挺正常吧。畢竟是最強最好的向導才能找到線索。如果太簡單的話,也不至於這麽多年都沒幾個人找到。
哎呀,如果按照那個標準來看的話,這個問題也許還不夠難呢。
不過,這樣一來算是初步建立了信任?因為我總覺得這個須彌學者其實挺多疑的。
【線索的線條雖然簡陋,但經驗豐富的瑪拉妮很快找到了對應的地點——
它們是「玉裙之丘」的水陸交界線,隻要放到地圖上的空缺裏,下一個目的地就可以確定了。
而在瑪拉妮分析出的地點,維蘭德拿出了自己的研究結果——
“你那張地圖上與機關對應的線條,應該是指「遊隙靈道」。”
這是有理論支撐的。早在人類之前,生活在納塔的龍也使用著類似的裝置。根據維蘭德的研究結果,「遊隙靈道」原本就是因為燃素流動而伴生的自然現象。因此這片區域肯定存在很多潛在的「遊隙靈道」,而遠古時代生活在這裏的龍極有可能留下了控製它們的裝置。
瑪拉妮將這條信息,連著部族裏的相關知識想了想……發現可能性確實很高。】
這東西放在這裏還挺明顯的吧,流泉之眾之前都沒管過嗎?
你自己看看提瓦特野外都有多少遺跡之類的東西,管不過來吧。
啊,我想起來了!這個靈道應該就是當時在納塔運動會的時候,瑪拉妮和卡齊娜迅速趕路的那個燃素空路!
早年龍會使用這東西,是不是說明龍類擁有的文明程度其實很高?
至少可能比我們想象中的還高……或者納塔古代的龍比我們想象中的還強。
【找齊「燃素節點」之後,下一個問題就真的要命了。
現在納塔人用的「靈道刻印門」啟動後就可以放心使用了,但這種需要有人在原地持續操控。
而根據地圖上的提示,要解開機關,還需要在中途切換不同的「燃素節點」來更改「遊隙靈道」的路線。搞不好的話,「遊隙靈道」上的人會半路從天上掉下來。
瑪拉妮看了看熒,熒也看了看瑪拉妮。
——說起來,想要前往神秘島,確實是有這樣的要求呢。
“隻有能夠將生命交付給彼此的人,才能攜手抵達神秘島。”】
嗚哇,這是一個不小心就會導致「遊隙靈道」消失嗎?
這個高度,從天上掉下來,即使摔在水麵上也很危險吧。大概不死也殘了。
也沒那麽危險?畢竟提瓦特人均擁有風之翼。
有風之翼也不意味著能順利打開,該危險還是很危險的。
所以那個獨自一人前往神秘島的家夥是怎麽搞的,分身術?
納塔人都可以用燃素,有像瑪拉妮這樣能在水麵上前進的,還有卡齊娜那種能攀岩的,這東西說不好吧。也許人家就是在燃素運用方麵很厲害呢。
而且在提瓦特,有些人會使用召喚物吧。
這個學者其實有點書呆子的感覺啊。
我們這裏有種說法,是“盡信書不如無書”。書上的知識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的,他似乎就缺少這一點。不過知識儲備倒確實很強,不管遇到什麽事,他好像都能找到一些“理論基礎”。
能做到這一點也算挺厲害的了。算起來,大概也是因為缺少靈活性,他才找了這麽一個優秀的助手吧。
【搞定所有「燃素節點」後出現的,是海平麵上一個巨大的漩渦。
無論是地圖指示,「遊隙靈道」的流向,還是瑪拉妮作為戰士、作為向導的直覺,都在告訴她,要前往神秘島,就必須進入那個大漩渦。
但水麵上的漩渦有多危險,根本就是不言自明的事。
瑪拉妮和維蘭德都不能說服對方——維蘭德認定這漩渦會讓一些原本沉在水底的陸地很快浮出水麵,重見天日,這更符合神秘島的定義;瑪拉妮以經驗和肉眼觀察認定,一定是前往漩渦裏的。
二人還沒到不歡而散的地步,但還是覺得,這麽嚴肅的事情,應該找到能說服對方的證據才能夠推動事情繼續進行。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在瑪拉妮調查大漩渦的時候,維蘭德已經等不及,眼看著漩渦漸漸變小,他根據自己的理論判斷,水域很快就會變成淺灘,步行就可以通過,但還沒走多遠就被突然上漲的水流卷走了。
他的助手卡嘉不得不求救——於是就在救人的這段時間內,漩渦徹底消失了。
瑪拉妮沒有和他產生任何爭執,隻是看了看時間。
“不過今天天色已經不早了,大家也奔波了很久,我作為向導的建議是先露營,吃飽肚子,麻煩的事明天再說。”】
這人也太自信了吧,明明之前才證明了瑪拉妮的話才是對的?
學者的通病。哈。
學者當然就是很相信自己的研究結果呀。如果對自己的研究結果都產生懷疑,他就根本不可能走到更高的位置。
學者肯定更相信嚴謹的說法,不過瑪拉妮更相信自己長年累月積累下來的經驗就是了。
誰也說服不了誰啊……
學者的好處就是相信證據。如果能找到相應的證據,倒是可以——不對,他這是在幹啥?
居然等不及了直接下水裏……我印象裏的學者大多數都還挺謹慎的,這人到底是怎麽回事啊。
之前就有人說他急功近利,現在看來確實真的太急功近利了。也沒說這個靈道不能開第二次啊,也不是錯過這次機會就沒有下一次了,他這是幹嘛……
隻能說瑪拉妮性格太好了,這都不生氣。
導遊嘛。會遇到奇葩遊客太正常了嗬嗬嗬。
【晚上野營的時候,瑪拉妮開起了唱片機。
原本在遠處出現的、不知道什麽野獸的叫聲,被唱片的聲音掩蓋了。再加上溫暖的篝火,組成了會讓野獸們退避三舍的組合。
納塔的特性就是這樣——先祖的寶貴經驗有一大半就藏在各種習俗裏。
嚴格來說,這個神秘島之旅也是初代部族首領留下的習俗,隻是不知道他想要借此傳授什麽經驗。
夜間聊天的時候,聊到了旅途的意義。
熒很難描述這個問題——她本就在尋找旅途的意義,再加上她想起這一路走來,最初的目標就是找到他,然而這個目標至今仍未實現……
但仿佛又聽到了蒙德城的風車吱呀作響,又看到了璃月港的彩燈照亮夜空。似乎又踩到了稻妻城的落櫻。似乎又跟隨著咖啡的香氣回到了須彌城。潮聲湧過,又似乎再次潛入楓丹的水下,追趕五彩的魚群。
這一切,似乎都是這段旅途的意義。】
說起來,納塔確實是部落文明。
而且一切為了戰爭讓路,這樣的文明在記錄經驗曆史的時候,往往不是像須彌那樣的嚴謹治學,而是采用寓言或者民俗的方式傳承吧。
也是啊,習俗和故事比較容易傳播,這樣至少能保證“傳承下去”,減少因為戰爭或深淵侵蝕,導致一整個營地全都犧牲,以至於珍貴的知識無法傳承的情況。
瑪拉妮的野營經驗好豐富。但是熒小姐應該也不差吧?怎麽熒小姐沒有這個準備?
熒小姐能使用那個錨點呀……必要的話可以直接傳送回城的。和列車組都能使用界域定錨不同,提瓦特的錨點好像隻有熒小姐一個人能用。
【卡嘉覺得,旅途的意義在於能提供一段純粹的陪伴——瑪拉妮看看她,看看維蘭德,露出“我懂哦!”的笑臉來。
但維蘭德的答案卻很冷酷:通往正確的「結果」,就是旅途本身最大的意義。
“在來這裏之前,我的一項研究剛剛被人篡奪。他隻是在我的成果上簽了個名字,就奪走了所有的榮耀,而我付出的諸多心血仿佛從來沒有存在過。”
維蘭德冷冰冰地說,“所以你明白了嗎?小姑娘。沒有「結果」,「過程」毫無意義。”
瑪拉妮難以讚同。
如果踏上旅途的目標隻是到達目的地,那一開始就不該出門,因為所有旅途的最終目的地,都是家。
“我希望能讓大家在找到目的地的過程中也感受到快樂!這樣才算是「旅途」,而這就是我的答案。”
她和維蘭德對同一件事的看法,差距就是如此巨大。】
……原來如此!這小姐姐是喜歡他才一直跟著他嗎!
不過,這倒是能解釋為啥這人顯得這麽急功近利了。成果被篡奪,確實需要其他成果盡快東山再起。
……搶奪別人研究成果的都該死!
毋庸置疑。這真是特別惡劣,或者說特別惡毒的事。
這什麽搶一作啊。
你去找大風紀官!或者幹脆找草神!熒小姐有路子的!
你等會兒,有路子也不是這麽用的。雖然找一下賽諾先生也沒錯。
【養精蓄銳後,第二天,幾人重新點亮「燃素節點」,進入大漩渦,來到了一處岩漿流動的洞穴。
岩漿旁生長著澄晶實,這本身是很普通的……但瑪拉妮仔細研究了一下,覺得有點奇怪。
“這不是普通的澄晶實,它和這個護身符上的澄晶實是同一種。”
她拿出老師送的護身符對比了一下,這就不太對勁了,“難道努烏叔叔來過這裏?可是他明明跟我說他沒有到達過神秘島……回去之後一定要找他問清楚!”
她有點氣鼓鼓地收起了護身符,重新探查四周。
附近的岩漿看上去不太穩定,恐怕不能在這裏停留太久。但看來看去,這裏都是普通的岩漿,再怎麽說,也不像是什麽“神秘島”——
“話說回來,那裏是什麽在發光?”派蒙指著遠處一直在發亮的東西問。】
這就是神秘島?看上去隻是一個普通的岩漿洞穴啊。
……嗯?嗯?!怎麽回事,他曾經來過這裏?
